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套备课教学设计: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套备课教学设计:4.3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5-06-13 15:23:17

文档简介

课题: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课时安排:3 课时 课型:新授
第1 课时
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会应用它解决问题;了角三角形的稳定性。2. 数学思考目标:经历操作、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根据几何直观推出结论,发展全情推理能力;经历探究过程,体会分类思想。3. 问题解决目标: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方法,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方法和结论进行反思。4. 情感态度目标:体验解决困难的过程,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批 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的条件。教学难点: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如何应用分类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设计:一、提出问题,激活思维1、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是什么?怎样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来判断,看两个三角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否能重合,但这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方便进行。根据上一节课可以感觉到满足特殊条件的三角形是可以全等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满足怎样特殊条件的三角形可以全等。2、运用分类思想确定探究方案① 思路:我们希望特殊条件的边角元素越少越好,那么到底要少到什么程度呢?可以按条件的多少来分类进行探究。② 方法:通过画图进行比较,然后归纳出结论。三、尝试只有一个条件和两个条件时的探究,体验分类的数学思想,积累探究经验。1、只给出一个条件,分为一条边或一个角两种情况(1)①作⊿ABC,使∠A=60° ② 作⊿ABC,使BC=6cm(2)观察、比较、交流大家作出的每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3)上述几何直观和结果说明:只满足一个特殊条件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给出两个条件,分为一边一角,两边和两角三种情况(1)作三角形①作⊿ABC,使∠A=30°,∠B=50°②作⊿ABC,使AB=4cm,BC=6cm③作⊿ABC,使其中一个内角为30°,一条边为3cm。【在此要求下,又需分类:一是30°所对的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3cm,二是夹30°的一条边为3cm。学生可体验到除了考虑基本元素的多少,还应考虑到他们的位置关系,为后续探究积累经验】(2)观察、比较、交流:大家作出的每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3)归纳结论:只满足两个特殊条件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四、结全上述活动经验,尝试给出三个条件时的探究。1、分类:三角、三边、两边一角和两角一边2、实践探究:从简单的开始活动一 三角:思路有两种,一是给出三个角的大小作出三角形进行比较,二是思考推理,给出两个条件的两角确定,其实第三个角的大小也就确定,即是给出了三角这三个条件。因此可知,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活动二 三边:① 作⊿ABC,使AB=4cm,BC=5cm,CA=7cm,将作出的三角形与同伴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② 结论: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SSS”③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确定,其大小和形状也随之确定。④ 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阅读教材P81、82读一读活动三 运用所学解决问题例:如图,⊿ABC是一个房屋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ABD与⊿ACD全等吗?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解:⊿ABD≌⊿ACD 理由是:∵点D是BC中点(已知)∴BD=CD(中点的定义)在⊿ABD和⊿ACD中AB=AC(已知)BD=CD(已证)AD=AD(公共边)∴⊿ABD≌⊿ACD(SSS)五、小结与作业:1、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和探究方法?2、作业:习题3.6
教学反思:课题: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课时安排:3 课时 课型 新授
第 2 课时
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和“角角边”条件。2. 数学思考目标:根据几何直观推出结论,发展合情推理能力;继续体验分类的思想,感受转化的思想。3. 问题解决目标: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对自己和他人的方法和结论进行反思;有条理地思考和说明道理,发展演绎推理的能力。4. 情感态度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批 注
重点难点:重点:教学重点:探索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和“角角边”条件。教学难点:推理能力的发展;给出“角角边”条件作出三角形。
教具准备:三角板、圆规、量角器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一、复习引入经过上节课的探究,我们有了哪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完成上节课未完成的探究任务。二、探究与思考1、两角一边有几种可能的情况?① 两角及夹边 ②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2、给出条件进行探究活动一:两角及夹边(1)作⊿ABC,使∠B=60°,∠C=45°,BC=3cm。与同伴交流,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2)分小组自行给出两角及夹边的条件,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3)结论:两角及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活动二: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1)作⊿ABC,使∠B=60°,∠C=45°,AB=3cm。与同伴交流,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此活动中,学生有一定的困难,经过尝试,应该有学生发现∠A=180°-∠B-∠C=75°,此作图题可以转化成:作⊿ABC,使∠A=75°,∠B=60°,AB=3cm,即满足“角边角”条件。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例: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O,O是AB的中点,∠A=∠B,⊿AOC与⊿BOD全等吗》?为什么?分析:将题中条件标注在图上,同时关注图中隐含条件∠AOC与∠BOD是一组对顶角,它们相等。解:⊿AOC≌⊿BOD。理由是∵O是AB中点(已知)∴AO=BO(中点的定义)在⊿AOC和⊿BOD中∠A=∠B(已知)AO=BO(已证)∠AOC=∠BOD(对顶角相等)∴⊿AOC≌⊿BOD(ASA)四、小结与作业1、通过本节学习,收获了哪些知识和探究方法?2、作业:习题3.7
教学反思:课题:4.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课型:新授
第 3 课时
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条件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条件。2. 数学思考目标:继续体验分类的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推理能力。3. 问题解决目标:经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方法。4.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批 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SAS和HL。教学难点: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条件
教具准备:尺规、量角器
教学方法:
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设计: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1、两边一角有几种可能的情况?①两边及夹角 ②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2、你能否借助前期学习经验来探究呢?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获得新知活动一:两边及夹角1、作⊿ABC,使AB=2.5cm,∠B=40°,BC=3.5cm。与同伴交流,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2、分组合作:改变上述条件中的角度和长度,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3、归纳结论: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活动二:1、、作⊿ABC,使AB=3.5cm,∠B=40°,AC=2. 5cm。与同伴交流,作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吗?此作图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经过尝试可确定作图步骤为先作∠B=40°,然后在其中一边上截取AB=3.5cm,最后作AC=2.5cm。2、分组合作:改变上述条件中的角度和长度,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吗?本活动中,如果某小组将角度改为90°,则该小组成员各自作出的三角形会全等,由此自然引出全班同学对“斜边直角边”条件的探究;如果没有这样的小组,可提问:“当角度为特殊的90°时,大家作出的三角形能否全等呢?”来引出对“斜边直角边”条件的探究。3、归纳结论: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会等简写成“斜这、直角边”或“HL”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例1、分别找出各题中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例意图:直接运用SAS和HL进行说理。注意第(2)和第(3)的对比例2、 随堂练习第2题本例意图:1、会将文字条件标注在图中2、感受“线段相等”和“三角形全等”的关系四、小结与作业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了哪些知识和方法?2、作业:习题3.8五、板书设计课题SASHL作图例1例2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