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导学案
课题:云南歌会 (2课时)
编写: 审核: 时间:
姓名: 班级: 组号: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词语。
2.感知文章内容,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 学习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 )西 譬( )喻 糯( )米 蹲( )踞 忌讳( ) 酬( )和 铁箍( ) 熹( )微
2.根据解释写词语。
( ):引用经典中的语句或故事。( ):忌怕而隐避。
( ):形容直往上升。 ( ):另外开展新的局面。
( ):快活的样子。 ( ) :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
( ):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3.作者作品,写作背景。(参看点拨127页)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感知歌会: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写了哪三种形式的歌会?并说说理由。(用四字短语回答)
2、说歌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歌会读一读,并结合具体段落、句子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小组讨论)
3、赏歌会:(1)从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何处?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2)文章虽是为云南的歌会而写,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云南的人、云南的景、云南的情,这样写,你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三、问题探究,分析人物刻画方法
1.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课文,划出三处人物描写的句子。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
2.在三个歌会中,作者重点刻画这三种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3.作者在对这三个人物进行描写时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通过对三种歌会中人物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人物描写时的哪些启示呢?
四、拓展比较,学习人物描写方法:1.在云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会中,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么?同样是描写外貌,却能有不同的写法呦。分组讨论,请比较下面两段人物描写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沈从文《边城》)
2.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在刻画人物方面你又得到哪些启示呢?
五、讨论问题
1.请学生在文中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并分析在这里景色的美丽,鸟的婉转啼叫和人的美丽,歌的优美如何交融在一起的?
2. 课文第四段,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 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课堂训练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即物起兴( ) 龙吟凤哕( ) 招lái顾客( ) 合zhé押韵( )
二、填空。(3分)
(1)《云南的歌会》是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文中节选出来的,课文主要写了 、 、 三个歌会场面。作者是现代作家 ,他的小说名篇有《 》等。
三、阅读下面各语段,回答问题。(45分)
这是种生面别开的场所,对调子的来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方,各自蹲踞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彼此相去虽不多远,却互不见面。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丰富比喻,比赛机智才能。或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或互嘲互赞,随事押韵,循环无端。也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A (引用经典著作作为论证的依据),当事人照例心中一本册,滚瓜熟,随口而出。在场的既多内行,开口即见高低,含糊不得。所以不是高手,也不敢轻易搭腔。那次听到一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逼得对方 B (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于是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意思像是说:“你们看,我唱赢了”,显得轻松快乐,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
这种年轻女人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性情明朗 ( http: / / www.21cnjy.com )活泼,劳动手脚勤快,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的脸,满口白白的牙齿,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了个钉满小银片扣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孔鞋,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不仅唱歌十分在行,大年初一和同伴各个村子里去打秋千(用马皮作成三丈来长的秋千条,悬挂在路旁高树上),蹬个十来下就可平梁,还悠游自在, C (像没有那回事儿一样。形容态度镇静,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1.根据括号中的提示,在选段中A、B、C三处,填上合适的成语。(3分)
A. B. C.
2.选文展现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场景,字里行间蕴涵着浓郁的 气息,流露出作者 之情。(3分)
3.选文第1段中写“唱的多是情歌酬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却有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哪些不同方式?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 (4分)
答:
4.选文第2段中加点的“多的是”,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2分)
答:
5.选文第2段中作者抓住哪些方面描写对调子的年轻女子?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4分)
答:
6.年轻的妇女“轻轻的打了个吆喝,表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胜利结束,从荆条丛中站起身子,理理发,拍拍绣花围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仔细品读,并对之加以分析。 (3分)
答:
7.第2段中画线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3分)
答:
四、阅读课文4-5段(“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意思是盛会难逢,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回答问题。
文中划曲线的三个句子,哪个不是比喻句?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是什么?(4分)
(附划曲线句子:①最有意思的是云雀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②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 ③声音虽极其轻柔,合起来却如一片松涛,在微风荡动中舒卷张弛不定,有点龙吟凤哕意味。)
答:不是比喻句的是第 句。其作用分别是:
①
②
③
2.在第①段中作者浓墨重彩地进行了环境描写,说说有哪些?它们有什么作用?(3分)
答:
3.第①段写各种鸟呼朋唤侣,重点写了哪两种鸟?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3分)
答:
4.“金满斗会”的场面很大,何以见得?这种歌唱集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3分)
答:
5.第②段划横线的句子改成下面这句话,好不好?为什么?(3分)
随后才想起这些人都是我从前见过面的,熟人真不少啊!
(附划横线句子: 随后才想起这里是村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摆小摊卖酸泡梨的,那里有城门边挑水洗衣的,打铁箍桶的工匠,小杂货商店的管事,乡村土医生和阉鸡匠,更多的自然是赶马女孩子、不同年龄的农民和四处飘乡赶集卖针线花样的老太婆,原来熟人真不少!)
答:
6.请分别用两个短语概括两段的内容。(2分)
答: 和 。
7.第②段最后一句“参加后才知道原来如此”中“此”指的是什么? (2分)
答:
8.第①段和第②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第②段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形式? (3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