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1 18:00:25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联考·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考查历史学科素养。史料实证讲求“孤证不立”,提倡二重证据法,把发据的出土文物和史书的记载相互
验证,“利簋”的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与后世的史书记载相互印证,故B项正确。考古资料需和文
献资料相互佐证,故A排除:认知历史的途径有多种方式,C说法片面,故排除;历史真相通过多种资料的互
证可以被认知,D说法错误。
2.B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领主经济的破坏,“工商食官”
的格局被打破,而具有相当实力的独立商人涌现,当时出现了一些大富商(如范蠡、吕不韦等),故B项正确。
A、D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重农抑商政策出台说法错误,故排除C项。
3.B考查中央集权强化。秦汉以下历朝虽仍对皇族和功臣封赐,但是不允许王侯直接统治百姓,而由中央选
出的郡县长官治理,这一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B正确。其余选项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
4,A考查汉武帝时推行的经济政策。分析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输”“平准”政策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
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是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故A项正确。B项、C项都是汉武
帝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不是实质,故排除;“均输”“平准”政策重在平抑市场物价,打击富商大贾囤积居奇、
垄断市场的行为,不是促进社会经济均衡发展,故排除D项。
5.A根据材料可知,这四场战争都是欲实现国家统一的战争,虽然前三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但经过两百余
年的努力,国家最终实现统一,这反映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故A项正确。这些战争主要体现的是统治
者的大一统信念,并不能表明当时社会各界俱支持大一统,排除B项:赤壁之战和隋灭陈之战不涉及民族战
争,排除C项;材料与战争谋略无关,排除D项。
6.A考查古代中国经济。西晋以来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故A
正确,B材料无体现,故排除;大运河开凿于隋朝,故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改革如
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主要是为了缓解民族矛盾,维护统治,D项与题意不符。
7.D考查贾思勰与《齐民要术》。根据材料“训农裕国之术”说明该著作与农业相关,“种李”“种梅”“种桑”“魏
高阳太守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著作是北魏贾思鳃的《齐民要术》,这一著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完整的农书,故D项正确。由题干可知,此部农书为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反映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故排
除A项:经济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说法片面,故排除B项:北魏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
逐渐从萧条中恢复,农业生产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故排除C项
8.B考查隋朝的统治特点。隋文帝时修建大兴城仅用九个月时间;隋炀帝用十万多人修筑外郭城,这些可说
明这一时期国家政权组织能力强大,故B项正确。包容的政治气象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排除A项;隋朝城
市的兴建不能说明经济政策宽松有序,故排除C项:大兴城的布局中宫城、官府与民居严格分开,体现出官民
等级鸿沟不可跨越,体现了当时门第等级观念的影响,故排除D项。
【高一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24034A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联考
高一学年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至七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所示是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的青铜器“利簋”,器内底铸铭文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
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学者考证“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一致。由此可见

A.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接近真相
B.历史研究需要通过多方采证
C.考古是认知历史的唯一有效途径
D.历史真相不可能被真正认知
2.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领主经济的破坏,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在商业上
的表现是
A.“工商食官”的建立
B.自由工商业者的涌现
C.重农抑商政策出台
D.商人群体跻身社会上层
3.秦汉以下,列朝力行郡县,帝王仍对皇亲国戚和功臣宿将封侯赐土,但明令王侯们“食土而不
临民”。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郡县制度
B.加强中央集权
C.减轻百姓负担
D.维持兵农合一
【高一期末联考·历史第1页(共8页)】
24034A
4.以下是《漫画中国史》对西汉大农令孔仅和桑弘羊提出的“均输”“平准”的通俗解释。汉武帝
推行这一政策实质是
低价采购
政府

贡凡木




变中路粉
礼往有石求

的电区
阁品
离品
A.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B.防范地方割据威胁中央
C.打击地方富商大贾的势力
D.促进社会经济均衡发展
5.下表为某同学搜集的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部分战争的简介。这些材料可用于说明当时
战争
时间
简介
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以弱胜强,大破南下的曹军,曹操被迫退守
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
北方,天下三足鼎立雏形形成
东晋军队在观水击败拥有绝对优势的北方前秦(氐)军队,前秦王朝走向
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
分裂,东晋则将战线推至黄河以南
梁武帝组织了南朝规模最大的北伐,先胜而后败,最终与北魏(鲜卑)边
装武帝北伐
公元505年
界雏持在淮河一线
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过长江,逼降陈后主陈叔宝,陈亡。并
隋灭陈之战
公元588年
陆续招降了三吴、岭南等地区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B.大一统观念已深入人心
C.民族矛盾加剧社会动荡
D.战争谋略的重要性凸显
6.司马光在《资治通鉴》称:“自晋氏渡江,三吴最为富庶,贡赋商旅,皆出其地。”江南地区出现这
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政府大力提倡种植经济作物
C.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方的沟通
D.统治者的改革促进经济发展
7.下面为某一著作的部分目录。明代王廷相评价这一著作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对这
一著作解读正确的是
種神種植種捷裁国

種榆白

经革啡车游洪

精第


师第


楊第

×
+
八十五十





出名
A.体现出当时社会重商抑农的思想
B.印证了经济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
C.成书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水平很高
D.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高一期末联考·历史第2页(共8页)】
24034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