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单元作业整体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物理 八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声现象
单元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二章第一节
2 声音的特性 第二章第二节
3 声的利用 第二章第三节
4 噪声和乐音 第二章第四节
二、课时作业 第 1 课时作业
(一)课前作业
题目
1. 收集生活中的声音,说一说是哪些物体在发声。
2. 制造一个声音,并介绍这个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二)课堂作业
题目
1. 课堂上展示下列声音,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这些现象中是哪些物体在发声?
(2)它们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
2. 请同学们朗诵以下诗句,并思考诗句中所蕴含的物理中的声现象。
答案
第 1 题
(1)声带,管内空气柱,哨子内空气,鼓面,琴弦
(2)共同点:都在振动
第 2 题
可供参考的答案:
声音是由物体(路人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路人问路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怕得鱼惊不应人)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性质 练习
时长建议 每题 3-4 分钟
作业评价 1. 善于观察,独立思考, 对于相关声现象有自己 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2. 通过生活中的声现象 能够总结声音的产生。 □优秀 □良好 □合格
3. 学生的语言表述的简 洁、严谨性。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第 1 题在课堂上用相应的实物创设实际的发声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 同时让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同时所创设的这些情境都 是比较容易观察到声源发声时在振动,便于总结声音的产生规律。 第 2 题将物理与古诗联系起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物理的角 度理解这首诗,达到学科融合的目的,结合诗句的情境更有利于学 生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较易 □中等 □较难
(三)课后作业
1. 在敲响大古钟时, 有同学发现, 敲击大钟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 因是( )
A. 钟声的回声
B. 大钟还在振动
C. 钟振动停止了而空气还在振动
D. 人的听觉发生了“延迟”
2. 下面的几句话中, 不正确的是( )
A. 把耳朵在课桌上可以听到同桌写字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面下可以根据岸上的音乐作出一致的动作,说明声 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C. 太空舱内宇航员可以直接交流,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用正在发音的音叉抵住牙齿, 也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骨骼中传 播
3. 如图,将竖直悬挂的小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小球被弹开,说明 音叉发声时在______,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如果我们想证明击 鼓时鼓面也在振动,最好的做法是 。
4.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听到的笛声是由_______传播 到诗人耳中的。另外, 在水中的鱼能被它们喜欢的声音吸引, 表明______也能传 声。
5.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一座高
山,看上去很近,走了好久还走不到, “望山跑死马”就是这个
道理。距离有多远呢?不妨请“应声阿哥”来帮个忙:对着高山
喊, 听一下回声, 记下两声之间的时间间隔, 就可以估计距离。
如果一个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 10s 后听到回声,那么我
们可以断定高山距人约为_______m。利用这种方法_____ (“能”
或者“不能”)用来测月球上两山之间的距离, 理由是:_____ ______。
6. 假期期间, 小王开车去我市的文化名山敬亭山游玩, 在某段路上沿直线匀 速向前方的峭壁行驶,在距峭壁 700m 处小王鸣笛,汽车直线向前行驶 40m 后, 司机刚好听到刚才鸣笛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求:
(1)司机听到回声时与鸣笛时的时间间隔;
(2)汽车的行驶速度.
7. 制作一个可以发声的小乐器。
答案
1. B 2. C 3. 振动、转换法、在鼓面撒纸屑(此空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4. 空气、液体 5. 1700m、不能、真空不能传声
6. (1)
(
声
t
声
=
s
声
=
1360m
=
4
s
)s =2 × 700m 40m = 1360m
(
v
340
m
)声
(2)
t车 =t声 =4s
(
=
s
车
=
40m
10 /
)v车 t车 4s = m s
7. 只要学生展示的自制的能够发声的物品都可以称为小乐器
作业性质 课后巩固练习
时长建议 10 分钟
作业评价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 际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 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3.解题格式严谨、规范。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利用乐器发声的生活情景练习学生对本节知识点的掌握。将学生课 堂所学知识自觉的延续到课下,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 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第 2 课时作业
(一)课前作业
题目
1. 声音的特性有哪些?
2. 音调和频率有什么样的关系?
3. 响度和振幅有怎样的关系?除了和振幅有关外,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4. 教室外面有两名同班同学在讲话,你能区分是哪两位学生吗?你是如何 区分的呢?
答案
1. 音调、响度、音色
2. 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 振幅越大, 响度越大; 响度除了和振幅有关之外, 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有关。
4. 能;通过音色。
作业性质 基础知识
时长建议 3-4 分钟
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的完成程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程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解题格式严谨、规范。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课堂作业
题目
1. 我们能够区分小提琴和笛子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 不同。
2. 保持钢锯条伸出的长度不变, 用手拨动钢锯条, 钢锯条由于_____ 发声,用的力越大, _____越大,改变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 声音的_____发生改变。 (填声音的特性).本实验中用到的研究问题 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 琴声悠扬,歌声嘹亮。我们的世界充满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手拨动琴弦发声,是因为琴弦在振动
B. 高声唱国歌,其中“高”指的是音调高
C. “闻其声而识其人”,是根据响度来辨别的
D. 太空中的宇航员相互交谈,是通过真空传播声音
4. 晚上, 爸爸对小明说“请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 不要影响邻居休息”。这 里“调小”的是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响度 D. 速度
答案
1. 音色 2. 振动;响度;音调;控制变量法 3. A 4. C
作业性质 练习
时长建议 5 分钟
作业评价 1.学生对于基础物理知识 □优秀 □良好 □合格
的理解、巩固和应用能 力。
2.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 生活中的声现象。 □优秀 □良好 □合格
3.解题格式严谨、规范。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兴趣,乐于探索生活现象 和身边的物理道理;巩固在课堂中学习的物理知识。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课后作业
1. 听音乐时能听出是什么乐器,依据的是( )
A. 乐器发出声音的单调 B. 乐器发出声音的响度
C. 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 D. 节拍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扩音器扩大的是声音的响度
B. 有些动物能够听到人类听不到的声音
C. 只要声音的频率在 20Hz 到 20000Hz 之间, 人耳都能听到
D. 模仿他人唱歌是模仿他人的音色
3.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主要改变声音的______ ;实验时用力越大,听到
的鼓声越响,观察到撒在鼓面的小纸屑跳得越高,由此可得结论:
_________________
4. 演奏二胡时, 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 _。
5. 一则公益广告说到“有礼,不要声高”提醒我们在公共场所应该控制声音
的
__ __。
6.阅读教材 36 页, 科学世界部分, 了解中国古代大型打击乐器, 请你说一说
如何改变编钟发声的音调和响度?
(
第
7
题图
)第 6 题图
第 8 题图
7. 小明同学受到编钟的启发,自制了水瓶编钟,如图所示,用相同力度敲 瓶子时, 瓶内水越高, 发声的 (“响度”或“音调”)越 ;如果改为用相 同力度吹瓶子时,瓶内水越高,音发声的 (“响度”或“音调”)越 。
8. 小明同学自制乐器时,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 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 可以发出悦耳的 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声音的_____就会改变。
9. 试着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看看谁的 乐器有新意,谁演奏得好,说说你的乐器的物理原理。
答案
1.C 2.C 3.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调 5.响度 6.音调: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越大音调越低。
响度:用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个编钟,力度越大,响度越大。
7.音调 低;音调 高 8.音调 9.结合自己的小乐器,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性质 练习
时长建议 12 分钟
作业评价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 际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 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3.解题格式严谨、规范。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第 3 课时作业
(一)课前作业
题目
1. 收集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器材和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和信息的。
2. 思考我们还可以如何利用声音传递能量和信息。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性质 实践活动
时长建议 不限
作业评价 1. 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 对科学探究的感兴趣程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 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查阅资料, 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有用的, 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科学理念。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课堂作业
题目
1. 下列图中,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探测海深 B.敲瓶底橡皮膜火焰摇动 C. 回声定位 D.超声波探查
橡皮膜
2.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 位仪, 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_____ 中传播来工作的。同时也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 ______ 。若海水的深度是 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 1500m/s,则需经过 ______s 才能接收到信号。
3. 上课铃响了, 同学们迅速走进教室, 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____ (选 填“信息”或“能量”),声波通过______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
4. 阅读教材 40 页科学世界,想一想回音壁、三音石用到了哪些声学知识。
答案
1. B 2. 空气 信息 5 3. 信息 空气
4. 声音可以反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作业性质 练习
时长建议 8 分钟
作业评价 1.善于观察, 独立思考, 能区 分是传递能量还是传递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
2.通过生产中的事例, 了解实 际运用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优秀 □良好 □合格
3.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作业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分析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课后作业
题目
1. 如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
A. 声音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
B. 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无关
C.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 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2. 小明家购置了一台超声波洗碗机。餐具放进洗碗机水槽中,超声波穿过
水对餐具内外表面、狭缝等部位进行有效清洗,洗碗机发出的超声波( )
A. 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只能在水中传播
C. 传播速度是3 × 108 m/s D. 不能传递能量
3. 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敲击鼓面,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 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C. 8 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 “辽宁号”航母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4. 海豚能够发出超声波,老虎能够发出次声波。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
B. 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
C. 次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 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但不能传递能量
5. 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
B. 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C.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D.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6. 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 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 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 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得慢
D. 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7. 关于声现象及声的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清洗机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
B. 地震时,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是超声波
C. 学习时,响亮的广场舞音乐声对同学们来说是噪声
D. 根据音调可以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8. 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 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 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9. 考场内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的________产生的。倒车雷达利用___(填 “超声波”或“次声波”)探测障碍物,帮助司机倒车。
答案
1.C 2.A 3.C 4.C 5.C 6.B 7.C 8.B 9.振动 超声波
作业性质 练习
时长建议 10 分钟
作业评价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 生活情景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 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解题格式严谨、规范。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第 4 课时作业
(一)课前作业
收集生活中你喜欢听的声音和不喜欢听的声音, 并带到课堂上和大家分享吧。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性质 实践活动
时长建议 不限
作业评价 1. 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感兴趣 程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声现象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 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善于观察,善于总结规律。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课堂作业
说一说现在我们的课堂上哪些声音是噪声?如何控制这些噪声?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噪声的控制要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
耳三个途径回答。
作业性质 小组合作
时长建议 5 分钟
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究的感兴趣 程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观察课堂上的噪声, 让学生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课堂言行, 从而实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目的。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课后作业
1.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健康 B.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声是机器发出的声音
C.乐音的振动遵循一定的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 D.乐音有时可能是噪声
2.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 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 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3. “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 盗贼所犯的错误
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 ,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
4. 请调查某节自习课教室内的噪声情况,并记录如下:
时间: 年 月 日 : 至 : ,地点: 自习室声音情况记录:
a.
b.
c.
d.
e.
(1)根据该记录,对于正在写作业的你而言,是噪声的有_________。(选
填字母符号)
(2)以该记录为背景,请你对控制教室内噪声提出建议或方案(不少于二 条)
5.说一说如何合理的使用自制小乐器。
答案
1.B 2.D 3.产生,传播
4. 调查报告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即可,根据调查报告,从噪声的产生、噪声 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途径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5. 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三个途径回答,言之成
理即可。
作业性质 练习
时长建议 10 分钟
作业评价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生 活情景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观察自习课的噪声, 让学生自觉的规范自己的课堂言行, 进行习惯教育的渗透。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七、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检测内容:声现象 题量: 13 完成时间: 3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关于图中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甲中敲打鼓面,附近的烛焰跳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 乙中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丙中弹吉它时,增大拨动弦的力度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D. 丁中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钟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振动减弱
2. 十四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 用一个“啊” 字唱出了“整个春天”。嘉宾和孩子用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正在相互感知发出 “啊”。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
3. 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 个音叉, 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 此现象可以说明( )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4.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 .“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5. 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 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城市道路旁安装隔声板
二、填空题(每空 3 分,共 36 分)
6. 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
(1)悠扬的笛声是 振动产生的。
(2)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在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 。
7. 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 如“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 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 (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 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 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 小轿车倒车雷达 的探头是利用______传感器工作的。(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8. 如图,水面上两船相距 15km,实验员在一条船
上敲响水里的一口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使其发光;
另一条船上的实验员在看到火药发光后 10s,通过水里的
听音器听到了水下的钟声。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声音在水
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m/s。
9.如图,实验用的音叉上通常刻有一个数值,表示该音
叉所产生声音的频率。此数值越大的音叉,敲击时发出声音
的________越高。
10.小强酷爱音乐, 在音乐课上他自弹自唱不断移动手指
按压吉他琴弦的不同位置, 这是改变吉他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 色”), 他“美妙”的歌声和吉他声是通过 传到同学们的耳朵中;自习课上 他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此时他“动听”的歌声属于 (选填“乐音”或“噪
音”)。
11.如图, 在一些闹市区, 常会看到的监测设备, 显示屏上的
数据(65.7 分贝)反映的是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
或“音色")。
三、计算题(12 题 6 分, 13 题 6 分, 14 题 7 分,共 19 分)
12.一人站在两座平行的大山形成的峡谷之中,在他击掌后,分别在 0.4s 和 1.4s 听到回声,若声音在 1s 内传播 340m,则此峡谷的宽度是多少?
13. 交通法规定,小汽车在高速路上速度不得超过 120km/h,如何知道汽车 是否超速呢?人们想出了使用超声波测速的方法,如图所示,当车运动到 A 点 距离测速仪 740m 时,测速仪会向该车发出超声波, 超声波运动到 B 点与车相遇 并返回,超声波从发出到返回至测速仪一共用了 4s 的时间,已知超声波在空气
中传播速度为 340m/s,请问该车是否超
速?
14. 学过“声现象”这一章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丰你丰富的想象,写 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作文。
序号 类型 对应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 时间
了 解 理解 应用
1 选择题 1 √ 容易 选编 30 分钟
2 选择题 1 √ 容易 改编
3 选择题 2 √ 中等 选编
4 选择题 1 √ 容易 改编
5 选择题 3 √ 中等 选编
6 填空题 2 √ 较难 改编
7 填空题 1 √ 中等 选编
8 填空题 4 √ 容易 选编
9 填空题 4 √ 中等 选编
10 填空题 1 √ 容易 改编
11 填空题 4 √ 中等 选编
12 计算题 2 √ 容易 改编
13 计算题 4 √ 较难 改编
14 实践作业 4 √ 中等 改编
作业分析
作业时长: 30 分钟。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系统复习本章所学习的几个重点知
识即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了解声音靠介质传播, 认识声 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明白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关 注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部分作业关注学生对概念的理 解,恰当考查知识与技能。
评价设计
优秀:全对或者错 3 个。
良好:错题控制 3 个以内(包含 2 个)。
其他: 如果出现 3 个以上的错误, 说明学生对本节知识点掌握不熟练, 需要 根据题目单独辅导,作业可不批注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