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作业 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物理 八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物态变化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温度 第三章第一节
2 熔化和凝固 第三章第二节
3 汽化和液化 第三章第三节
4 升华和凝华 第三章第四节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 度。
2.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 变化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1 、知道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的单位是如何规定的,温度计的原理、构造,
1
(
常用温度计
) (
使用方法
) (
体温
计
) (
物
态 变 化
) (
晶
体、非晶体
) (
熔
化与凝固曲线
) (
物
态变化
) (
汽
化与液化(吸热、放热)
)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常见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3 、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了解晶
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 、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蒸发和沸腾,知 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
5 、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 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
活动建议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3) 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注意归纳、总结,采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和应用 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5) 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2) 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温度与摄氏温度
温度
温度
熔化与凝固(吸热、放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温和加压
升华与凝华(吸热、放热)
2
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本章物态变化,包括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汽化与液化、熔化和凝固、 升华和凝华、水循环。本章主要内容是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温度不可分隔,教 学中需用温度来描述物态变化的条件。把这一章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固体、液体 和气体的相互转化,各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及条件——吸热放热,物态变化和温度 贯穿全章。
(3) 学情分析
1.本章对于教学要求不是很高,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不陌
生,具有一定的常识,本章的学习主要是了解一些基本的自然规律,然后学会应 用这些自然规律去解决和解释一些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 以本章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实验探究能力。
2.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虽然比较熟悉,但区分起来,却不知 从何入手,因此在教学中可多进行实例分析。如生活中常见的“白气”是什么? 对温度的高低判断等凭自己主观想象或自己生活经验、感受得到的错误信息,要 有清晰的认识并及时纠正。同时鼓励学生多搜集相关资料,并互相交流讨论,使 学生真正从学习中受益,并且理解相关知识。
3.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观察,随时提醒学生注意不同现象的 变化过程以及温度的变化。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自己去观察、 交流、总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1、通过对本章知识的概括,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对物态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三对紧密相关的互逆过
程,认识到物质运动变化形式是多样的,任何一种运动变化都有规律,有意识地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自然科学时的审美意识。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1、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综合素
3
(
质
)。
2、以生活实践指导理论教学。本章的很多知识点都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常 见的现象中得出,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学以致用”,提高趣味性并加深印象。
3、重视探究实验和演示实验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解 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温度
(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把两只手分别放入 50℃的热水和0℃的冷水中,两只手分别有什 么样的感觉?过一会,再把双手同时放入 20℃的温水中。两只手 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 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 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创设真实的物理情境,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获得对“温度”的 直观感知,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科学内涵,同时调动学生对: “怎样准确测量温度 ”的思考。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测一测:新冠肺炎肆虐,我们除了做好日常防护,还能做些什么 呢?坚持每天测体温!利用老师准备好的体温计,亲自动手测一 测吧。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 实践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解决遇到的 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用语言描述自己的 实践过程和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亲自实践,掌握体温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4
作 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4 题 完成时长 6 分钟
具 体 内容 题目 1.下图两个温度计,其中_______是寒暑表 。精确度较高的是 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 甲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 ℃ ,乙显 示 的 温 度 是 ________ ℃ 。 两 支 温 度 计 都 是 根 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实验步骤: [来源:om] A.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F.整理实验仪器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3.两支读数都是 38 ℃的体温计,没有甩就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 37 ℃和 39 ℃的两个人的体温,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是 ( )。 A.37 ℃,39 ℃ B. 37℃,38 ℃ C.38 ℃,39 ℃ D. 39 ℃,39 ℃ 4. 对于 0 ℃的水和 0 ℃的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0 ℃的水比 0 ℃的冰冷 B.0 ℃的水和 0 ℃冰冷热程度相同 C.0 ℃的冰比 0 ℃水冷 D.无法比较
答案 1.乙,甲,0.1℃ ,38.5℃ ,-7 ℃ ,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 BACEDF;3 C;4 B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 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初步掌握温度概念, 温度计原理和使用方 法。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视角观察和 解决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这几个题目属于基础题, 目的是帮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温度的概
5
念、温度计的原理和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了解体温计和实验室 温度计的差别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把握本节重点,克服难点。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1 题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有一支读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的温度计。当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读 数为 2℃ ,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 97℃ ,用这支温度计 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读数为 59℃ ,这杯水的实际温度应该是多少?
答案 t= (59-2)× ≈60℃
作业评价 能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 然”。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就是在考察学生会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基础上,进一步 考察学生对于温度计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知其然,更应该知其 所以然。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四) 实践作业——制作:
材料 吸管、带有橡皮塞的小药瓶、红墨水,大容器和冷、热水。
步骤 (
t1)
) (
-
)1. 小药瓶中装满红墨水。 2. 把吸管从瓶塞中穿过去,做好密封,不能漏气。 3. 用这个带有吸管的瓶塞把瓶子紧紧塞住,不能漏气。 4. 把该“温度计”放入较大的容器中,让容器中的冷水 浸没小药瓶,用标准温度计量出冷水的温度 t1,并在吸 管内液面处做上标记。 5. 把该“温度计”放入较大的容器中,让容器中的热水 浸没小药瓶,用标准温度计量出热水的温度 t2,并在吸 管内液面处做上标记。 6. 把吸管上两个标记之间平均分成 n 份,则每一份就是 (t2 /n 摄氏度。
观察分析 1.冷水和热水中吸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说明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温度计工作的原理,思考寒冷的冬天为什么要给自来水管 做好保暖措施。
作业评价 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制 作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
6
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 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分析及 设计意图 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 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同时,在自制温度计的过程中,加深对液 体温度计原理的理解。
第二课时 熔化和凝固
(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 体 内容 题 目 播放:唯美雪山丛林间孩子们吹泡泡凝固结冰自然现象景色高清视频: 大家欣赏美景的过程中思考:美妙的景象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 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 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 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 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视频展示孩子们吹泡泡凝固结冰的自然景色,带给学生们身临其境 的感觉,让大家在欣赏美妙景象的同时,对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有 直观的认识,形成“凝固”的前概念。
作 业 分 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7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 目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a)浇铸工件 (b) 冰凌 (3) 火山喷发 1.以上现象反应的是哪些物态变化过程? 2.物质发生这些物态变化需要什么条件? 3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图中物态变化过程相同?
答 案 熔化和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作业 评价 具有探索 自然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 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现象归纳出“熔 化”和“凝固”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从自然现象中找到共同点,巩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并结 合生活中见到的其他同类现象,归纳出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作 业 分析 难 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 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5 题 完成时长 8 分钟
8
具 体 内 容 题 目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________,二是继续________热 量。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但温度________。液 体在凝固成非晶体的过程中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熔化的是( ) A.湿毛巾晾干 B. 白糖加水后逐渐化成糖水 C.烧水时水壶周围冒的“白气” D.天气渐暖,江河中的冰逐渐变成水 3.有一种分为三层的恒温保温杯,它的内层为导热材料,中间层有 “特殊物质” ,外层为隔热材料。当往杯中倒入开水数分钟后,水 温降为 50 ℃并能保持较长时间不变。这 种“特殊物质”在 50 ℃时( ) A.一定是固态 B.一定是液态 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4.火锅里的“冻豆腐”味道鲜美,深得食客们的喜爱。其原因在于 它的内部有许多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的原因是 ( ) A.豆腐自身被冻缩了 B.豆腐里的水先凝固成冰,再熔化成水形成的 C.豆腐被冻后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 D.豆腐膨胀形成的 5.把几块刚从冰箱取出的冰块放入盛有常温纯净水的杯子 中,用筷子搅动冰块,过一会发现这几个冰块居然“粘到 一起”了,如图所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 A.水的比热容较大 B.水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冰的熔化 D.水的凝固
答 案 1.熔点,吸收,保持不变,放出,降低;2.D;3.D;4.B;5.D。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 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视角观察和 解决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掌握熔化和凝固的基 础知识。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 意图 把基本的概念、规律,放到具体的物理情境中去考查,在加深对熔 化和凝固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又充分贯彻“学以 致用”的教学理念。
作 业 难 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9
分 析 来 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1 题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 体 内 容 题 目 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1)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没有使用加热装置,而是把装有碎冰 的容器直接放置在空气中,这样做,不 但能使冰块受热均匀,而且 冰的温度升高的也比较_______ (填“快”或“慢”),便于记录温 度 。 为 了 使 冰 块 受 热 更 加 均 匀 , 还 需 要 进 行 的 操 作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画出了冰熔化 过程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看图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 晶体熔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 ℃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该时刻 容器中的物质 为__________ (填“液态”“固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4)为减小误差,实验应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等量的碎冰块? _________。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__ (填“A”或“B”)。 A.寻找普遍规律 B.减小实验误差
答 案 (1) 慢,进行搅拌; (2) 0℃ ,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 -4 ,固态; (4) 选择等量的碎冰块,A。
作业 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 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 意图 晶体熔化规律和熔化曲线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个题目通过 对常见物质“冰”熔化过程的探索,激发学生对其他自然现象的关 心,培养他们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并 学会用图像法描述物理变化。
作 业 分 析 难 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 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四) 实践作业—— 自主研究石蜡的熔化:
材料 铁架台、试管、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碎石蜡等
步骤 1. 组装铁架台。 2. 试管中放入适量碎石蜡,搅拌器和温度计,并固定好。 3. 采用水浴法对石蜡进行加热。
10
4. 观察加热的过程中石蜡状态的变化,并测量记录温度的变化。
观察 分析 1. 石蜡受热后,状态的变化是:固态 (硬) --变软--液态。 2. 石蜡熔化过程温度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3 比较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的相同和不同点。
作业 评价 1、能独立按步骤完成 探究。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仔细观察实验现 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
3、基于实验现象能进 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分析 及设计意 图 通过自主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 养动手、动脑、团队合作的能力。同时,通过亲自参与探究过程, 加深对非晶体熔化特点的理解。
第三课时 汽化和液化
(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在气球内滴入一些酒精,排净里面的空气,把气球口用绳子系紧, 然后放入热水中,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把气球从热水中取出, 随着时间的推移,观察又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 放在热水中,气球逐渐变大;从热水中取出,气球慢慢变小。
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 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 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创设真实的物理情境,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引发他们的思考: 热水中,气球为什么会变大?冷水中,为什么又变小了呢?是不 是酒精发生了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从而引出“汽化”和 “液化”的概念。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在刚刚结束的秋收工作中,你和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保证家里 的稻子更快晒干?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本题考察的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回答:(1). 你是怎么做的? (2)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后能用简洁明了的 物理学语言把上述两方面描述清楚。
11
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独立思考,对相关现 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语言组织表达,归纳 总结。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对于农村中学的孩子们而言,晾晒水稻或其他粮食作物是再熟悉 不过的场景了,大家都有亲身的体会,也都知道怎么做才能尽快 把粮食晒干。可是,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呢,蕴含的物理知识是什 么呢?如何使用简洁明了的物理学语言把问题描述清楚也是本题 考查的一个方面。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5 题 完成时长 8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1.飘渺的雾,晶莹的露珠,都是因为夜间温度比较低,空气 中的水蒸气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太阳出来以后, 这些小水珠又会逐渐消失,是由于发生了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 称)现象 ,这个过程是________热量的。 2.如右图所示,当我们用注射器给沸腾 的水打气加压时,可以看见,本来已经沸腾 的水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继续沸 腾 , 这 说 明 : 气 压 增 大 时 , 水 的 沸 点 ________;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就是利 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使用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上,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都 会出现小水珠.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小水珠;夏天,玻璃的外表面出 现小水珠 B.冬天,玻璃的外表面出现小水珠;夏天,玻璃的内表面出 现小水珠 C.无论冬夏,只有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小水珠 D.无论冬夏,只有玻璃的外表面出现小水珠 4.对以下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初冬,在家里烧开水,水壶的上方会有“白气”,这些“白 气”是水蒸气。 B.把酒精擦在胳膊上,胳膊会感觉很凉爽,这是因为酒精蒸 发时吸收了胳膊上的热量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直至消失,是因为樟脑丸 蒸发为气体了 D.随着温度的降低,草叶上的露珠,逐渐被一层薄薄的霜取 代,可见,霜是由露变成的。
12
5.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烧杯和试管中装有初 始温度相同的液体,现用酒精灯对烧杯下面加热, 烧杯和试管中液体都不会全部汽化,则下列选项中 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烧杯中液体多一点,试管中的液体就会先沸 腾
B.无论液体多少,烧杯和试管中的液体会同时沸腾 C.无论加热多长时间,试管中的液体都不会沸腾 D.烧杯中的液体先沸腾,试管中的液体后沸腾
答案 1.液化 ,汽化,吸收;2.不能,升高,高压锅;3.A;4.B;5.C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 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视角观察和 解决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掌握汽化和液化的基 础知识。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这几个题目:从生活中的“露珠”、烧水壶上的“白气”,到“试 管”、“烧杯”,从常见的到不常见的,逐步深入的考查“汽化和 液化”的基础知识。这种设计,既可以帮助我们解答常见现象产 生原因的疑惑,又把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 题中去。答疑解难,茅塞顿开的快乐;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兴 奋,在解题的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1 题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在进行“水沸腾”实验的探究活动时, ( 1 ) 小明同学使用的是图甲所示的装置,他测出的水的温度 ______ (选填“偏高” 、“偏低”或“正常”) 。 (2) 图乙是小红某时刻记录的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______
)℃。 (3)如图丙所示是两位同学分别绘制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象。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______ ℃ ;两位同学使用了相同 的实验装置,但小红从给水加热到水沸腾所用时间较长,原因是
13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观察水沸腾现象发现,水沸腾时里面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_________ ( “由大变小” 、“由小变大”) ,气泡内放出的水 蒸气在烧杯内壁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 成小水珠,丁图中 烧杯内壁的 a、b 两处中,________处出现的水珠较多,这是因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图中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选“从上到 下 ” 或 “ 从 下 到 上 ” ) 。 甲 丁 两 图 中 出 现 的 共 同 错 误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偏高; (2) 92; (3) 99,她用的水初温较低; (4) 由小 变大,液化,a,a 处的温度更低易于液化; (5) 从下到上,温 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 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沸腾”是每个学生都见过,但又“视而不见”的现象,也是汽 化的两种形式之一,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这个题目的设计,就 是帮助同学们把我们常见的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搞明白,更应 该能把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之中。 我们学习知识,就是了答疑解难,更是为了用所学提升生活水平, 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四) 实践作业——研究:温度达到沸点,水一定沸腾吗?
材料 锅、饭盒、水
步骤 1. 饭盒里放入适量的水,并把饭盒放入锅中。 2. 锅中加入水,保证水的高度高出饭盒中水的高度。 3. 盖上透明的锅盖 (便于观察) 。 4. 给锅里的水加热直至沸腾,仍继续加热。 5. 观察锅中的水沸腾后,饭盒中水的变化情况。
观察分析 1. 锅中水沸腾后,虽继续加热,但饭盒中的水______________。 2. 与同学交流各自所做的实验,得出结论:温度达到沸点水不一 定沸腾。 3. 总结水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举一反三,液体沸腾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评价 1、能独立按步骤完成 探究。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仔细观察实验现 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
14
3、基于实验现象能进 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分析及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 力。同时,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液体沸腾的现象、沸腾条件 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课时 升华和凝华
(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在易拉罐中加入 2/3 的碎冰和 1/3 的食盐,并混合均匀,然后观 察易拉罐的底部和外壁有什么变化?这种现象是从何而来的?
答案 外表和底部出现霜。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
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 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 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制造”出来的现象引入课题,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 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霜从何而来?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由气体变为固体的吗?从而顺利的引出凝 华和升华的概念。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观察以下各图,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 窗上的冰花 (2) 干冰
15
(3) 舞台上的“云雾” (4) 美丽的“雾凇” 1.以上现象分别是哪种物态变化? 2.这些物态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3.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和上图的物态变化是相同的?
答案 图 (1) 和 (4) 是凝华现象,它是物质遇冷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 的过程;图 (2) 和 (3) 是升华现象,它是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 气态的过程。
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具有探索 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 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独立思考,能对相关 现象提出自己的见 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对现象的分析, 巩固升华和凝华的概 念。学会用所学的知 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 现象。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从“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学习过渡到: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 活中常见的问题。在巩固所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做到了“学以 致用” ,同时又启发学生去寻找更多的相同问题,把一类问题归 结为一个问题,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16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3 题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1.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 成的;“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在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 称)时要________热量,从而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2.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樟脑丸变小直至消失 B.雾凇的形成
C.屋檐下的冰凌 D.冰棒冒的白气 3.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科学家研发出一种神奇的橡皮 ——“激光橡皮” 。在激光的照射下,纸张上黑色的碳粉直接 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 的冷却装置,高温的碳蒸气又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 这样废旧的纸张和碳粉都重新得到了利用。
答案 1.凝华,熔化,吸收;2.A;3.升华,凝华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 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视角观察和 解决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基 础知识。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从“升华和凝华”的基本现象、基础知识,到新科技,改变的是 出题的形式,不变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只有最基本的物理知 识的熟练掌握,才能推陈出新,用知识推动科技进步,用知识改 变社会和生活。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1 题 完成时长 5 分钟
17
具 体 内容 题目 暑假期间长时间晴热少雨,导致我市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旱灾。 (1)为缓解旱情,我市将在天气条件合适的情况下进行人工降 雨。人工降雨所用的干冰是二氧化碳气体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 度,_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的像雪一样的白色固体。 因此干冰在常温下极易___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为气体, 同时____________热量,使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成小水珠或凝 华小冰晶,从而落下来形成降雨。 (2)上图反应的是水循环示意图. 图中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____,这个过程吸热。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 或液化,这个过程___________热量。 (3)为了缓解旱情,我们在 日常生活中就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常见的节水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一条)
答案 (1) 凝华,升华,吸收,液化; (2) 汽化,凝华,放出; (3) 用洗菜水浇花,洗衣服的水冲厕所,随手关水龙头等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 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物质在三种常见状态中变化的缩影,掌 握了“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其他物质的物态变化也就了然于心 了。把“水”的物态变化放到“人工降雨”的背景中,即调动了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融合“节约用水”意识的培养。学 习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优良习惯的过程。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四) 实践作业——制作人造雪景:
材料 可密封的瓶子、枯树枝、樟脑丸、酒精灯、铁架台
步骤 1. 把樟脑丸碾碎。 2. 碎樟脑丸放在瓶子底部,加入枯树枝,并把瓶子密封。 3. 组装实验器材。 4. 用酒精灯对瓶子底部进行加热。 5. 直到固态的樟脑丸消失,熄灭酒精灯,观察现象。
观察分析 1. 加热一段时间后,固态的樟脑丸变成了______________。 2. 停止加热后,枯树枝上出现了什么现象? 3. 整个实验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哪些? 4.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18
作业评价 1、能独立按步骤完成 制作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仔细观察实验现 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合格
3、基于实验现象能进 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业分析及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己制作并观看这一在常温下就能出现的“雾凇” ,真实 可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求知欲和好奇心。一系列 亲身体验,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现象和条件的理解和记忆。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检测内容 物态变化 题量 20 题 完成时间 100 分钟
一、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22 分) 1.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它的分度值是_________.小明拿一个体温 计给小梅测量体温是 36.9 ℃,再给小红测体温时没有甩 (小红的体温是 36 ℃), 测量的结果是_________;如果又给小海测体温时仍没有甩(小海的体温是 37.5 ℃), 测量出小海的体温是_________。 2.液体的汽化有两种方式,其中蒸发现象只发生在液体_________,而沸腾现 象同时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蒸发现象发生的温度可以是_________ 温度 , 沸腾现 象 只 能在_________温度 时才 能 发生; 沸腾 时 比蒸发 时汽化 的 。 _________ 3.我国在航天火箭发射过程中,火箭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 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专家们会用在火箭的头部涂一种特殊的材料,这 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 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 4 .在寒冷的冬天 ,教室里 ,窗户的玻璃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 ,这是因为 。 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在夏天放置冬衣时都会在里面放一些樟脑丸.而到了冬天我们去拿衣服 时,发现樟脑丸变小了甚至不见了,樟脑丸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 6.夏天吃冰棍时,能看到冰棍在冒“白气” ,这是_________现象;如果把高 温金属放入冷水中,也会出现“白气”,这一过程中,水发生了_________和_________ 两种物态变化;寒冷的早晨我们看到的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7.液化气是我们常见的能源,它是在常温下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将“气” 变成液体后,储存在钢瓶里的。 8 .下图是某种物质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从图象可知 ,这种物质的熔点是 ________ ℃ ,这种物质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_.这种物质是_______ (选 择晶体或者非晶体)。
19
二、选择题 (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4 9.关于物质属性中的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10.某同学在 24℃的室内,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 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高于 24 ℃ B.先下降,后上升到 24 ℃ C.低于 24 ℃ D.等于 24 ℃ 11.在标准状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的必须达到 100 ℃才能沸腾,同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水在任意温度下,都可以蒸发 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 100 ℃才能汽化 D.水吸收的热量越多沸点就越高 12.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为了喝开水时不烫嘴,而向水面吹气,下面关于对 这一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这样可以把开水的热量带走,使水变凉 B.这样可以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时吸热,可以使水变凉 C.向水面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有制冷作用,使水变凉 D.吹出的气比开水的温度低,混合后使水变凉 13.冬天为了保存蔬菜,会把 0℃的水和冰分别放入菜窖里,其效果是 ( ) A.用 0℃的冰好 B.用 0℃的水好 C.都一样 D.无法确定 14.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 A.冬天的早晨出现的霜 B.秋季早晨出现的露水 C.打扫卫生后洒过水的地面变干 D.早晨的浓雾 15. 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的固体吸收热量,由固体变成液体时温度保持不变 B.所有的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都要降低 C.冰的手感比水凉,是因为水的温度一定比冰的温度高 D.蒸发对温度没有要求,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16.已知水银、煤油、酒精的凝固点分别为-39 ℃、-30 ℃、-117 ℃,要在南 极 地 区 可 以 正 常 测 量 温 度 (南 极 最 低 气 温-80 ℃ ) , 应 该 选 用的 温 度 计 是 ( ) A.煤油温度计 B.酒精温度计 C.水银温度计 D.煤油温度计或水银温度计
20
1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是从冰箱里冒出的水蒸气 18.关于热胀冷缩现象,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冬季从户外拿进屋内的玻璃杯,可以马上倒入开水 B.往储油罐中灌油时,不能灌得太满 C.长距离输送暖气的管道,装有Ω形的伸缩管 D.铁轨接头处留出一定的缝隙 三、实验题 (第 19 题 8 分,第 20 题 10 分,共 18 分) 19.如下图所示,某种物质在标准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这物质是什么? (2) 在 AB、BC、CD、DE各段,该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3) 在 BC段与 DE段,该物质的温度为什么不变? (4) 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是多少? 20.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 失快慢的因素,有 A、B、C 三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图 7 是他们所做实验部分 情景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 卜) 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这三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组(填组别字母),这种实 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 请选择一组研究法正确的实验来描述一下实验过程。
21
实践作业 自制一个简易冰 箱 完成时间 一周
21.利用身边的材料, 自制一个简易的食品储存装置。 (1)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填空题 1.35℃~42℃,0.1℃,36.9℃,37.5℃ 2.表面,表面,内部,任何,沸点,剧烈 3.升华,吸 4.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上 5.升华 6.液化,汽化,液化,凝华 7.压缩体积 8.48 ℃,5 min,晶体 二、选择题 9.B 10.B 11.B 12.B 13.B 14.A 15.D 16.B 17.D 18.A 三、实验题 19. (1) 水 (2) AB段是固态,BC段是固液共存,CD段是液态,DE段是液态 (3) BC段是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DE段是汽化过程, 吸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 (4) 熔点是 0℃,沸点是 100℃ 20. (1) A、C,控制变量法 (2) 根据情况合理打分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