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高三年级历史学科等级考质量监测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做答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饮食与社会生活(共26分)
在长期的人类文明演进中,食物为人类从事各类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人类文明的进步又不断丰富了食物的历史内涵。某教师布置了关于“饮食与社会生活”为主题的自主性学习任务,要求如下:
1.任务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食物的考古证据。
(1)将下列内容与地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写对应的数字,6分)
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B.古巴比伦青铜器--手捧果篮图 C.古埃及挤牛奶壁画
(2)依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考古证据,可作为(双选,4分)
A.中国具有悠久农业生产历史的物证 B.中国是稻谷作物发源地的物证
C.研究中国古代先民食物种类的物证 D.研究古代食物加工技术的物证
2.任务二:收集有关食物的各类文献记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豆之为用也,油、腐而外,喂马溉田,耗用之数几与米等。”
②“肉味不给,日市豆腐数箇,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
③ “(番薯)皮色朱红,心脆多汁,广种耐瘠……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
④“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上述材料中能够反映食物加工的是(单选,2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如果要研究“番薯”的历史,可供推荐的中国古代文献是(单选,2分)
A.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B.宋朝-沈括《梦溪笔谈》
C.元朝-王祯《农书》 D.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3.任务三:历史专著研读。
下表是一本关于食物与饮食历史研究专著中的目录:
章节与章标题(时间范围) 字母代码
第一章 学会烹制谷物 (公元前2万—前300年) A
第二章 古代帝国的大小麦祭祀饮食 (公元前500—公元400年) B
第三章 南亚和东亚的佛教饮食 (公元前260—公元800年) C
第四章 中亚和西亚的伊斯兰饮食 (公元800—1650年) D
第五章 欧洲和美洲的基督教饮食 (公元100—1650年) E
第六章 近代饮食的前奏--欧洲北部 (公元1650—1800年) F
第七章 近代饮食--中等饮食的扩张 (公元1810—1920年) G
第八章 现代饮食--中等饮食的全球化(公元1920—2000年) H
(1)下列标题是该专著中某些章节中的子目标题,请依据示例,与部分章节标题完成一一配对:(单选,共8分)
示 例:( G )——工业化的食品生产
①( )——从共和国到帝国 受希腊化文明影响的罗马饮食
②( )——小麦面粉、即食肉品、牛奶、蔬果的全球化和烹饪的专业化
③( )——约公元前1000年的全球饮食地图
④( )——奥斯曼帝国的饮食
(2)依据章节与子目标题,谈谈哪些重要因素影响着人类饮食文化?(4分)
二、交通建设与国家治理(共26分)
交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历来重视交通建设,并取得了众多闻名世界的巨大成就。
图一:秦朝道路示意图 图二:元朝驿路示意图
4.(1)上面两幅示意图中“☆”标志分别代表哪个古代全国道路交通中心城市?
图一: ;(单选,2分) 图二: 。(单选,2分)
A.西安 B.咸阳 C.洛阳 D.大都
(2)图一中标识了多种秦朝的道路,其中标识“②”的道路是指(单选,2分)
A.驰道 B.五尺道 C.直道 D.驿道
(3)与秦朝相比,元朝的陆路交通建设有何新的特点?(双选,4分)
A.陆路交通网的中心向西转移 B.扩大了道路数量和建设规模
C.陆路交通网向各个行省延伸 D.促进了全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4)中国古代交通建设重视水陆并举,其中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京杭大运河,该运河最终形成于(单选,2分)
A.汉朝 B.隋朝 C.元朝 D.明朝
5.近代以来,铁路建设在中国逐步兴起。
(1)其中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单选,2分)
A.唐胥铁路 B.京张铁路 C.京汉铁路 D.陇海铁路
(2)下表是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统计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双选,4分)
A.工业革命直接引发了中国铁路的兴起 B.外国资本是铁路建设的主体
C.铁路建设发展折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D.铁路里程数呈现稳步的增长
(3)右图是当代中国高速铁路网基本构架示意图,反映了新中国以来铁路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解读正确的是(单选,2分)
A.20世纪晚期中国进入高铁时代
B.东西南北经济得到了均衡发展
C.标志国家经济实现了产业升级
D.体现了中国高铁技术自主创新
6.综合上述内容,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交通建设的基本认识。(6分)
三、拿破仑统治(共21分)
小李同学在历史学习时发现,教科书中提到“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他实行帝制,率领法军入侵一些欧洲国家。1815年,在欧洲各国的联合进攻下,拿破仑帝国覆灭。”小李同学尝试通过史料收集和研读,对“拿破仑统治”这段历史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材料1:(民众)满心欢喜地相信他们会不可逆转地获得和平。我自信地认为,那些人非常真诚地相信,无论作为执政还是皇帝,拿破仑都能利用他的权威挫败派系的阴谋,而且能够把我们从无政府的混乱中解救出来。
——雷穆莎夫人回忆录(1780-1812年)
材料2:(为了保证帝国的安全)拿破仑颁布帝国法令,重新任命我担任警察的首领,赋予我比以前更强大的职能……国家的所有监狱和警察部队都在我的掌握之下……我在王国的大城市里设立了常设军需部,把警察网络遍布整个法国,尤其是扩展到了边境线上。
——约瑟夫 富歇回忆录(1763-1820年)
材料3:(大革命10年之后拿破仑的上台)正是人们所普遍认可的他(指拿破仑)的政治才能,把他明确坚信的,同时为巨大的个人声望所加强的个人观念和信仰,与对法国大革命什么必要什么可能的明确意识结合在一起。
——历史学者 路易斯 贝吉龙(1981年)
材料4:(拿破仑)依赖显贵的支持,该政体有助于界定和培养这些显贵。构成这些显贵的是成功的革命性的土地主资产阶级、职业人员和行政人员,也包括商业和工业界精英。他们支持拿破仑,因为他保留了大革命期间的社会成果。
——历史学者 马丁 莱昂斯(1994年)
7.下列对拿破仑统治的时间表述正确的是(单选,2分)
A.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 B.17世纪末期至18世纪初期
C.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 D.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初期
8.下列历史文献中,能够对教材“拿破仑的统治维护了大革命所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述印证的是(单选,2分)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法国民法典》 D.《宅地法》
9.从史料收集的角度看,小李收集的上列史料类别有何特点?(4分)
10.从史料研读的角度看,分析上列史料涉及了“拿破仑统治”哪些方面的内容?(6分)
11.如果小李以“拿破仑统治”为题进一步探究性学习,你有何优化性的建议?(7分)
四、奥运会与中国“回响”(共27分)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文简称“奥运会”)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体育盛会。
材料一: 《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中国首届全运会通告)(右图):……世界日趋于竞争而国民苟安于文弱,其不为天演所淘汰者几希。今年以来吾国始知讲求体育,尚未能几与未进,按泰西各国(注:泛指西方国家)每四年必举行万国运动大会(注:当时中国人对于奥运会的称呼),各国均派代表与赛,惟(唯)中国未与其列,可耻孰甚!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
——1910年7月17日《申报》
材料二: “回响”——奥运会的中国“第一”
1932年 中国第一次派6人代表团参加第10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只有短跑选手刘长春一个人比赛。《大公报》报道:“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1936年 第11届德国柏林奥运会,中国“国术表演队”第一次通过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独具魅力的中华传统武术文化。
1952年 新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第15届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这届奥运会之后,由于国际奥委会一直拖延关于“一个中国”的认定,蓄意制造“两个中国”,因此,我国也和奥委会中断联系。
1984年 在第23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许海峰为国夺得第一枚奥运会金牌。(1979年,国际奥委会宣布中国奥委会为全国性奥运会后,我国才正式在1984年重返奥运赛场)
2008年 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主题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以51枚金牌第一次居于奥运会金牌榜榜首,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奥运会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2022年 中国第一次举办冬奥会—第24届北京冬奥会,主题是:“一起向未来”。北京成为全球首座同一个城市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 “双奥之城”。
12.材料一《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发表的时代背景是什么?(2分)为何会提出关于中国与奥运会的三个问题?(2分)
13.材料二中为何《大公报》在报道中称“此刻国运艰难”?(4分)
14.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奥运会“回响”的特点。(4分)
15.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奥运会与中国“回响”?(15分)
参考答案
一、(26分)
1、(1)A:④、B:③、C:①;(共6分) (2)A、C。(双选,4分)
2、(1)A;(单选,2分) (2)D。(单选,2分)
3、(1)①B、②H、③A、④D;(单选,共8分)
(2)食品加工技术的发展、跨区域与全球化的食物交流、宗教祭祀观念的影响、工业化的影响等(任意两点以上即可,共4分)
二、(26分)
4、(1)图一:B、图二:D;(单选,共4分) (2)B;(单选,2分)
(3)B、C;(双选,4分) (4)C。(单选,2分)
5、(1)B;(单选,2分) (2)B、C;(双选,4分) (3)D。(单选,2分)
6、国家统一和独立是前提;建立强有有力的中央政府/政治制度是重要保障;有利于推动国内整体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民族融合/巩固统一。(其他合理内容亦可酬情给分,共6分)
三、(21分)
7、D。(单选,2分) 8、C。(单选,2分)
9、(4分)史料类别方面,既有亲历者回忆的原始史料,如材料1和材料2,也有后世学者著述的非原始史料,如材料3和材料4;不同类别史料的证史价值方面,如关于拿破仑上台的问题,材料1和材料3、材料4形成一定的佐证关系。(大意相近即可)/体现了历史学习中一定的史料实证意识(酬情给分)
10、(6分)材料1、3、4,涉及拿破仑上台/拿破仑统治的执政基础问题;材料2,涉及拿破仑统治的方式/警察制度;材料3、4,涉及拿破仑统治的政权性质方面的问题。(大意相近即可)
11、(7分)研究视野的开阔性,要在一定的时空框架下,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下合理解释与论述;史料来源的丰富性,收集完善不同来源、性质的史料,即综合多种史料,既有政府文告、私人日记等原始史料,又有历史学家研究成果,做到史论结合;研究内容与视角的多元性,从多角度/全面客观分析和论述;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借助其他学科的方法/计量史学。(大意相近即可)
四、(27分)
12、(2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清末政府统治危机不断加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2分)中国社会有识之士希望借助参加奥运会的方式,举办中国运动会,发展体育运动,振兴中华。(大意相近即可)
13、(4分)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建立伪满洲国;中国社会激起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局部抗战开始。(大意相近即可)
14、(4分)由被动参与到主动承办;新中国以来不断创造奥运比赛佳绩,展示了中国奥运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借助奥运会,中国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思想理念。(大意相近即可)
15、(15分)本题采用分项评分法,评分要素是:观点与论证、材料与史实、叙事与逻辑。
①评分项(观点与论证,8分)。水平1:观点缺失,缺乏论证(0分);水平2:观点鲜明、论证合理(1-4分);水平3:观点鲜明、论证合理(5-8分)。
②评分项(材料与史实,5分)。水平1:没有使用材料信息或所学知识(0分);水平2:能提取材料信息或使用所学知识(1-3分)水平3:能在所学知识由于材料信息间建立联系,史实充分(4-5分)。
③评分项(叙事与逻辑,2分)。水平1:仅仅罗列史实(0分);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1分);水平3:叙述结构完整(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