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
第五章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表示资源 B.乙表示人口
C.丙表示环境 D.丁表示经济系统
2.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 ②过度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废弃物排放 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23·宁夏吴忠期中)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完成3~4题。
3.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4.产生图示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生态环境脆弱 D.经济发展水平低
下表是我国各月不同等级酸雨百分率统计表。读表,完成5~7题。
月份 强酸雨/% 弱酸雨/% 非酸雨/%
1 31 21 48
2 31 19 50
3 33 27 40
4 23 23 54
5 18 33 49
6 12 45 43
7 14 40 46
8 17 36 47
9 20 41 39
10 27 29 44
11 24 35 41
12 31 26 43
5.上表数据显示,我国强酸雨百分率较大的季节是( )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6.结合第5题,导致我国上述季节强酸雨百分率较大的气候原因是( )
A.高温 B.寒冷
C.少雨 D.多雨
7.酸雨的危害在于( )
①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 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 ④危害人体健康 ⑤使大气受到污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臭氧层是大气层中臭氧含量达到最大值的区域,它能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的危害,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下图为多年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读图,完成8~9题。
8.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随纬度增高而递减
B.未发生明显变化
C.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D.在高纬地区明显递减
9.导致目前臭氧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大量砍伐热带雨林
B.太阳活动会导致臭氧降至最小值
C.碳氧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D.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10.(2023·河北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各种形式的发展用地给自然生境(一个种群居住和生活的区域)留下一些很小的孤岛(生态岛)。生境的破碎化使野生动植物种群减少且易于灭绝。例如,美国东部一些小而分散的落叶林斑块孤岛,都是由原来大面积分布的原始森林残留下来的,这些孤岛所支持的物种数量远远少于那些大片未受人类干扰的区域。
(1)分析美国东部生态孤岛的形成原因。
(2)分析生态孤岛中物种多样性减少且易于灭绝的原因。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江苏南京雨花台中学期中)某省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巨大挑战,提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图为1962—2007年该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1962—2007年,该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
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 D.波动上升
12.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氧气减少 B.二氧化碳增多
C.臭氧增多 D.水汽增多
13.全球变暖作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关注,我国率先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下列关于全球变暖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吸收了更多的太阳辐射
②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会使到达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减少 ③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生产和使用氯氟烃化合物 ④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毁林 ⑤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的广泛使用有利于早日实现碳中和 ⑥为了缓解全球变暖,我国应不再使用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2023·广东联考)臭氧(O3)污染,多由生产生活排放形成,其易受气候条件影响,常随大气环流在区域间传输。位于南岭南侧、广东北部的韶关市,近年来O3污染增加,其来源除本地排放外,也与周边地区外源性输入有关。下图示意韶关市不同地区O3浓度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
14.为韶关市输入外源性O3污染的大气环流主要为( )
A.夏季风 B.冬季风
C.极地东风 D.盛行西风
15.造成韶关市O3污染的最主要源地为( )
A.江西赣州 B.湖南郴州
C.珠三角地区 D.韶关本地
16.(2023·天津八中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河南省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冬半年,河南省有时会发生大气污染现象。某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该省出现了大气污染现象。下表为5个站点所在地在此时段内的空气质量统计表。
站点 日期
28日 29日 30日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安阳 4 5 4 4 5 5 5 6
郑州 4 4 3 4 5 4 2 5
商丘 3 2 3 4 5 3 3 3
南阳 3 4 2 3 4 4 3 2
三门峡 3 4 3 2 5 4 3 2
注:空气质量1—优,2—良好,3—轻度污染,4—中度污染,5—重度污染,6—严重污染。
(1)河南省的地势特点是 。从地形类型来看,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 。
(2)与安阳相比,简述南阳此次大气污染现象的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3)从能源利用角度,说出河南省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第五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D 2.C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分析,甲表示环境,乙表示资源,丙表示人口,丁表示经济系统,D正确。第2题,P过程产生的问题是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时产生的问题,可能是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也可能是在开采资源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①④正确,C正确。
3.B 4.A 解析 第3题,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将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图示甲为过度砍伐,乙为垃圾排放,丙为工厂废气排放,丁为过度放牧。甲和丁会产生生态破坏,乙和丙为环境污染,B正确。第4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物、过度开发利用资源,从而引起环境问题,A正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和环境问题的产生并无直接关系,B、D错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易产生生态问题,但非根本原因,C错误。
5.D 6.C 7.A 解析 第5题,图示我国冬(12月至次年2月)、春(3—5月)季强酸雨百分率最大,D正确。第6题,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冬、春季燃煤供暖排放的酸性气体多,且降水少,所以冬、春季强酸雨百分率较大,C正确。第7题,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①正确;使土壤酸化,危害植物,②正确;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危害人体健康,③④正确;酸雨是由于大气受到污染后产生的酸性降水,不是酸雨导致大气污染,⑤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
8.D 9.D 解析 第8题,臭氧总量变化过程并非递减,最大值出现在50°S—65°S,且随着年份的推移,最大值所在位置逐渐北移,A、C错误;臭氧总量在较高纬度明显递减,较低纬度变化较小,B错误、D正确。第9题,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释放出的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在紫外线的强烈作用下,氯原子会从含氯的氟氯烃分子中分解出来,和臭氧发生反应,从而不断消耗臭氧,这是导致目前臭氧总量减少的主要原因,D正确;砍伐热带雨林会影响二氧化碳总量,不会使臭氧总量减少,A错误;受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臭氧含量也会减少,但不一定降至最小值,B错误;碳氧化合物是指只由碳与氧组成的化合物,最常见的碳氧化合物包括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碳氧化合物不会通过光化学反应导致臭氧减少,C错误。
10.答案 (1)农田、牧场等农业用地扩大;城镇、工业、道路交通等建设用地扩大,占用了大量的林地。
(2)生态孤岛生存空间小,不能提供充足的食物;种群数量少,繁殖能力弱;大量近亲繁殖(后代不健康),导致种群退化,最后走向灭绝。
解析 第(1)题,美国东部一些小而分散的落叶林斑块孤岛,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的。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食物需求量增大,毁林开荒,使农田、牧场等农业用地扩大;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工业以及道路交通等建设用地快速增加,并且呈现团块状聚集,占用了大量的林地,使得自然环境破碎;道路的修建使得栖息地分散割裂,从而形成生态孤岛。第(2)题,生境破碎化使原来的大面积生境变为生态孤岛,生存空间大幅度缩小,食物来源减少;生存空间和食物来源的减少,使得野生动植物种群减少,繁殖能力减弱,从而易于灭绝;形成生态孤岛后,栖息地缩小并割裂,阻隔种群交流,种群基因交流减少,近亲繁殖导致种群退化,从而慢慢走向灭绝。
11.D 12.B 13.B 解析 第11题,1962—2007年,该省年平均气温变化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升幅超过降幅,D正确,A、B错误;2007年与1962年相比,气温大致升高1.1 ℃,C错误。第12题,该省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气温升高,B正确。第13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使到达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减少,但吸收太阳短波辐射的能力没有变化,①错误,②正确;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破坏植被,③错误,④正确;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不会直接排放二氧化碳,因此广泛使用这些能源有利于早日实现碳中和,⑤正确;我国经济规模和人口总量庞大,能源需求量大,不再使用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不太现实,⑥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
14.A 15.C 解析 第14题,韶关市O3浓度在9月份达到峰值,总体上,夏季浓度较高,冬季浓度较低,再结合韶关市地理位置,可知将外源性O3污染带入韶关市的大气环流为夏季风,A正确。第15题,冬季韶关O3浓度较低,说明冬季风对韶关影响有限,且受北侧南岭阻挡,O3污染的传播受到阻碍,故位于韶关北部的江西赣州与湖南郴州不是其最主要源地,A、B错误;根据韶关O3浓度的季节变化特点,即韶关夏季O3浓度较高,可知应是夏季风将位于韶关南侧的珠三角地区的O3污染向北侧传输所致,C正确;城市中O3污染源地最主要为工业区,图中显示韶关市工业区浓度并非韶关市内最高,说明韶关本地所造成的O3污染不如外源性输入的强度大,D错误。
16.答案 (1)西高东低 平原
(2)特点:污染程度轻,持续时间短。自然原因:位置偏南,受冬季风从邻省输入的污染物影响较小;受北部山地阻挡,减弱了同期北方带来的污染。
(3)利用太阳能等,加快清洁能源替代;使用二次能源;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进能源利用方式,推广集中供暖。
解析 第(1)题,据图中等高线判断可知,河南省西部海拔最高在1 000米以上,多数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等高线比较密集;东部地区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且等高线稀疏。因此,河南省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区域,该区域等高线稀疏,为平原地区,故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第(2)题,空气质量数值越小,空气质量越好,反之越差。表中11月28日至12月5日,安阳每天空气质量数值均大于南阳,说明此次污染过程南阳较安阳污染程度轻且持续时间短,这与冬季我国北方燃煤取暖、冬季风风向、地形等因素有关。第(3)题,该大气污染现象发生在某年11月28日至12月5日,此时北方气温低,多地进行燃煤取暖,故此时的大气污染现象是北方燃煤造成的。为了有效防治河南省的大气污染,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燃煤取暖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