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第一章素养综合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第一章素养综合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9.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1 23:0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
第一章素养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2023·广东深圳期末)格陵兰岛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岛上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气候凛冽,人烟稀少。下图为格陵兰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格陵兰岛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图中   地。(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影响格陵兰岛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耕地 B.气候
C.淡水 D.海拔
(2023·安徽芜湖一中期中)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相邻地区。该区域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下图为秦巴山区沿109°E经线的人口空间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人口密度最大值分布在(  )
A.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地区
B.海拔500—1 000米的河谷地区
C.海拔1 500米以上山地缓坡
D.大巴山海拔2 000米左右的高原内部
4.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城镇分布
C.海陆位置 D.地形起伏
(2023·安徽合肥一中期中)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最多的三个省份人口迁出的共同原因是(  )
A.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
B.经济水平落后于周边省份
C.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D.自然环境恶劣,医疗卫生条件差
6.山西省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总量较小,无剩余劳动力
B.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交通不便
C.采矿业发达,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D.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
(2023·浙江温州期末)在测算区域人口合理容量时,可能—满意度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可能—满意度0.9为“最满意”临界点,0.6为“可接受”临界点。下图为2015年基于可能—满意度法绘制的某省人口合理容量图。据此完成7~8题。
7.可能—满意度为0.9时,制约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供给 B.人居环境
C.粮食供给 D.土地资源
8.为尽快提高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提高科技水平 B.山区全面开垦
C.扩大对外开放 D.降低消费水平
下图示意某山区小流域人口规模测算数据,目前该流域人口数量为12.4万人。据此完成9~10题。
9.该流域的人口合理容量约为(  )
A.7.9万人 B.10.9万人
C.18.5万人 D.32.5万人
10.为使该地的人口规模趋于合理,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增施化肥提升粮食产量
B.开垦林地增加耕地
C.加快矿产资源开发速度
D.加强贸易,保障粮食供给
二、综合题
11.(2023·山东日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个地区GDP(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的占比与人口数量在全国的占比之比叫做GDP与人口的匹配度。匹配度越高,意味着该地区人均产值越大,收入也越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现在和将来的人口流向。下表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GDP与人口的匹配度。
匹配度(T) 省级行政区简称
T≥2 京、沪、津
1≤T<2 苏、浙、内蒙古、闽、粤、辽、鲁、渝、吉、鄂
0.6≤T<1 新、青、陕、晋、黑、冀、豫、川、皖、湘、桂、赣、藏
T<0.6 黔、云、甘
(1)从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匹配度较高的原因。
(2)指出我国省际人口流向与匹配度的关系,并说明该现象对流入地区产生的影响。
12.(2023·福建福宁期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在目前人口状况下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图1为澳大利人口分布图,图2为澳大利亚外来移民人口特征示意图。
图1
图2
(1)描述澳大利亚的人口分布特征。
(2)从人文因素角度,说明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人口潜力指数较大的原因。
(3)据图说出澳大利亚外来移民的人口特征,并分析原因。
第一章素养综合训练
1.B 2.B 解析 第1题,格陵兰岛纬度很高,终年气候凛冽,导致当地的人口向热量较好的地区集聚。②地所处纬度较低,位于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带,受暖流影响,气候相对温暖,B正确。第2题,格陵兰岛纬度很高,气候凛冽,人烟稀少,人口分布主要受气候的影响,B正确。
3.B 4.D 解析 第3题,图示人口密度最大值约在34°N,其对应的海拔为500—1 000米,故图中人口密度最大值的分布区在海拔500—1 000米的河谷地区,B正确。第4题,人口密度大的区域海拔较低,人口密度小的区域为海拔较高的秦岭和大巴山。因此,影响秦巴山区109°E经线上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起伏,D正确。
5.C 6.C 解析 第5题,我国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最多的三个省份是四川、安徽和湖南。经济相对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是这三个省份农村人口省际迁出量最多的共同原因,C正确。第6题,山西煤炭资源丰富,采矿业吸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C正确;山西人口总量较大,A错误;山西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近,B错误;山西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较低,D错误。
7.A 8.C 解析 第7题,根据“短板效应”,当可能—满意度为0.9时,能源供给所能承载的人口规模最小,故其为制约湖南省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A正确。第8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科技、经济、教育、地区开放程度和生活消费水平等。短时间来看,科技水平变动较小,A错误;山区全面开垦,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B错误;扩大对外开放,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有效利用,人口合理容量会提高,C正确;降低消费水平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D错误。
9.A 10.D 解析 第9题,该区域耕地的合理人口规模为7.9万人左右,水源为9万人左右,林地为10万人左右,探明矿产为18万人左右,所以该流域的人口合理容量约为7.9万人,A正确。第10题,目前该流域人口数量为12.4万,已经超过了人口适宜规模,因此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应着重于“短板”的补偿,即加强贸易,保障粮食供给,D正确;长期增施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A错误;开垦林地会导致该地林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破坏,B错误;矿产资源不是该地人口合理容量的最大制约因素,C错误。
11.答案 (1)内蒙古位于西北内陆地区,人口密度小、数量少,所以人均产值大,匹配度较高。
(2)由匹配度低的省份流向匹配度高的省份。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不利影响:加重城市管理难度;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信息可知,“匹配度越高,意味着该地区人均产值越大”,内蒙古自治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在黑河—腾冲线以西,人口密度小,人口数量少,所以人均产值大,匹配度较高。第(2)题,人口一般是由收入较低的地区流入收入较高的地区,故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由匹配度低的省份流向匹配度高的省份。该现象对流入地区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回答。
12.答案 (1)分布不均衡;东南和西南部人口稠密;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人口稀疏。
(2)地处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开发历史悠久;地区开放程度高;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科技水平高。
(3)特征:以中青年为主,文化程度较高。原因:与其他人员相比,中青年和高素质人才移民的意愿更强烈;中青年和高素质人才受移民政策的限制相对少。
解析 第(1)题,直接读图分析,澳大利亚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从人口密度来看,东南和西南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中部、西部和北部地区人口稀少。第(2)题,澳大利亚东南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生产水平较高,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人口潜力指数较大;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对外联系便利,地区开放程度高,人口潜力指数大。第(3)题,迁移意愿比较高的为中青年和高素质人才,故以中青年和高素质人才为主;移民政策对高素质人才的限制小,高素质人才更易迁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