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图,完成1~2题。
1.我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特点是( )
A.点、线、面开放格局同步发展
B.沿边省级行政区的省会与沿海城市同步发展
C.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同步发展
D.内陆省会城市与边境城市同步发展
2.东部地区与中部、西部地区开放格局的发展相比,不具有的优势是( )
A.交通便利
B.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土地资源丰富
读中共十八大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的变化图,完成3~4题。
3.图中将来西部开发的战略导向F代表的是( )
A.原料依托型 B.劳动力依托型
C.市场依托型 D.动力依托型
4.能够保障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导向变化的条件有( )
①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大力发展廉价劳动力指向型产业 ②充分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发展高耗能的工业部门 ③大力发展以退耕还林(草)、水土保持为重点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④完善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优势条件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
B.地跨我国三大自然区
C.改革开放起步早
D.经济腹地广阔,交通便利
6.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要优先考虑( )
A.生态保护 B.经济建设
C.灾害防御 D.城市建设
7.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辐射范围最广的是( )
A.上海市 B.武汉市
C.成都市 D.重庆市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间发展差异巨大,推动其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北京、天津和石家庄新型城镇化驱动因素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甲、乙、丙对应的城市分别是( )
A.北京、天津、石家庄
B.天津、石家庄、北京
C.石家庄、北京、天津
D.石家庄、天津、北京
9.北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该( )
A.鼓励人口流入,促进经济发展
B.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城市品质
C.狠抓公共卫生,优化生态环境
D.加大资源开发,发挥资源优势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等11个省级行政区,土地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
(1)请列举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和落实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2)试为长江经济带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3)根据材料,简述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意义。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1·浙江6月选考)下表为2019年全国及四大地区人口增长幅度(与2012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统计表。据此完成11~12题。
地区 全国 甲 乙 丙 丁
人口增幅/% 3.4 -1.7 4.5 2.6 4.2
三次产业 结构/% 第一产业 7.2 13.2 4.6 8.2 11.0
第二产业 39.1 34.4 38.9 41.8 37.9
第三产业 53.7 52.4 56.5 50.0 51.1
11.甲是( )
A.东部地区 B.中部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北地区
12.四大地区中( )
A.主导丁地区发展的因素是高科技
B.人口增幅最大的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
C.吸纳外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丙、甲、丁、乙
D.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以重型工业为主
(2023·河南南阳检测)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图1是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图2是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13~15题。
图1
图2
13.成渝城市群较难直接参与的是( )
A.中部崛起发展战略
B.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
C.“一带一路”倡议
D.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4.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 )
A.区域中心城市分布集中
B.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
C.城镇间的发展水平均衡
D.城镇人口老龄化程度低
15.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核心城市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发展同类产业,提升辐射能力
B.集聚各类产业,增强综合实力
C.溢出高端产业,培育中小城市
D.促进产业升级,协调区域发展
16.(2023·天津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3年3月,在天津滨海高新区中关村举办了“京津冀人工智能协同发展论坛”。会议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产业在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天津滨海高新区自成立以来,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已逐渐发展成为天津市创新力量最集中、创新氛围最活跃的科技创新高地。
(1)分析“京津冀人工智能协同发展论坛”在滨海高新区召开的原因。
(2)说明发展人工智能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意义。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开放格局以时间为线索: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边境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和长江沿岸城市开放,D正确。第2题,前三项都是东部地区的优势,也是对外开放较早的原因;土地资源丰富是中部、西部地区的优势。
3.C 4.D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将来西部开发的战略导向是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水能资源、信息、品牌、科教、人才等因素,因此F代表的是市场依托型。第4题,结合将来影响西部开发的主要因素可知,其发展方向为第三产业或特色工、农业,因此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
5.D 6.A 7.A 解析 第5题,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会,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交通便利,D正确。长江经济带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并未跨越三大自然区,B错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不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优势条件,A错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早的地区是珠三角地区,C错误。第6题,国家明确指出,长江经济带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所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所以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要优先考虑生态保护,A正确。第7题,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长江三角洲乃至周边地区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龙头;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诸如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这些都赋予了上海强大的辐射带动能力,因此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辐射范围最广的是上海市,A正确。武汉市、成都市、重庆市的辐射范围没有上海市广,B、C、D错误。
8.D 9.B 解析 第8题,图中丙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和创新发展驱动力最强,其次是乙,最弱的是甲;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天津是直辖市,石家庄是河北省的省级行政中心,可推测出丙是北京,乙是天津,甲是石家庄,D正确。第9题,北京各项驱动因素中创新发展数值较低,因此北京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城市品质,B正确。
10.答案 (1)广阔的国内市场;便利的水陆交通;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雄厚的产业基础;国家政策的支持。
(2)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上、中、下游之间的产业交流和协作;建设和完善上、中、下游的城市群体系,加强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加强长三角经济带的生态保护。
(3)有利于保护长江沿线的生态环境;促进长江全流域内的分工和协作,有利于产业转移;有利于沿江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增强流域内的整体竞争力;有利于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
解析 第(1)题,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和落实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广阔的国内市场、便利的交通、充足的劳动力、产业基础、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回答。第(2)题,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长江经济带跨区域范围广,应构建和完善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各有侧重,应加强上、中、下游之间的产业交流和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建设和完善上、中、下游的城市群体系,加强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材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说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应加强长三角经济带的生态保护,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第(3)题,材料“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说明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保护长江沿线的生态环境;材料“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说明能够促进长江全流域内的分工和协作,有利于产业转移和优化升级;有利于沿江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协同发展,还有利于增强流域内的整体竞争力;材料“‘一轴’是指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三极’是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说明有利于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
11.D 12.B 解析 第11题,表格中甲地区最突出的特点是人口减少,东北地区人口大量外迁,加上出生率低,人口数量减少,且东北地区农业发达,第一产业比重较大,故甲是东北地区。第12题,表格中乙地区第三产业比重最高,人口增幅最大,经济最发达,城镇化水平最高,是东部地区;结合人口增幅和三次产业结构分析,丙是西部地区,丁是中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主导因素并非高科技;东部地区人口增幅最大,城镇化水平最高;吸纳外资能力最强的是乙地区;乙、丙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高,但东部地区主要以轻工业为主。
13.A 14.B 15.D 解析 第13题,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是指促进中国中部经济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山西6省共同崛起的一项政策,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从区位来看,较难直接参与其中,A正确。第14题,图示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B正确。图中区域中心城市在各方位均有分布,较为分散;由城镇人口统计图可知,城镇间人口数量差异较大,说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该区域有较多城市2016年人口增长较少,甚至减少,说明以青壮年为主的人口流出较多,老龄化程度不低。第15题,重庆和成都作为区域核心城市,若发展同类产业,会加大同行业竞争,会导致区域内资源的分散,不利于增强自身综合实力,难以提升辐射能力,故A错误;作为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不应只为增强自身实力,将各类产业集于一身,应该加快产业升级,将适合中小城市发展的产业转出,腾出资源和资金发展高端产业,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B错误,D正确;中小城市的资金、技术相对落后,难以承接高端产业,C错误。
16.答案 (1)技术设施完善,算力强劲;科技水平强劲,创新能力强;国家政策推动创新发展。
(2)有利于京津冀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加大区域竞争力;带动高科技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解析 第(1)题,滨海高新区为天津市的高新技术开发区,技术设施完善,算力强劲;科技水平较高,人才集中,创新能力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政策积极推动创新产业发展。第(2)题,发展人工智能利于京津冀三个省级行政区发挥本地的区位优势,实现三个省级行政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发展人工智能可促进区域科技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增加区域整体竞争力;发展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京津冀整体经济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