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练习题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缘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被誉为“城市建筑的肌肤”。下图为“立体绿化”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立体绿化”建筑反映出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人地协调
2.与普通建筑相比,“立体绿化”建筑( )
A.采光性能增强
B.噪声污染减弱
C.电能消耗增大
D.雨水排泄加快
环境红利是通过征收环境税,对生态带来正向效益的同时又能够促使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带动就业和经济增长。我国的环境红利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数十万亿环境“债务”,即环境治理费用。读图,完成3~4题。
3.漫画反映的现象违背了可持续发展中( )
A.共同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持续性原则
4.下列抑制环境“债务”产生的措施中,可行的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关停高耗能工业
B.转变能源消费结构,用石油取代煤炭
C.加强地质勘探,加大对能源的开发力度
D.转变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
(2023·山东部分学校联考)山西省大同市优质煤炭资源丰富,长期以来,由于国家能源需求和产业结构战略布局的实施,形成煤炭开采与出口单一产业结构。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减少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大同市也陷入资源型经济困境。为此大同市将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伴生资源、废弃材料和工业气体用于化工产品或电力生产,构建了循环经济的产业生态链。下图为大同市T集团循环经济战略图。据此完成5~6题。
5.大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生态意义是( )
A.实现煤炭资源零投入
B.物尽其用,循环利用
C.服务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
D.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6.大同市发展循环经济所遇到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
①劳动力素质、科技人才 ②淡水资源、土地面积 ③资金、环境质量 ④农业生产、工业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3·河南驻马店检测)瑞典的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处于国际领先位置,1994年,瑞典提出“生产者责任制”,要求商品生产商负责回收或出资处理商品外包装,并且要求厂家在商品外包装上详细注明回收类别和方式,引导消费者进行正确垃圾分类。在政策实践的不断更新中,瑞典形成了一套垃圾管理方法学,即垃圾处理优先级制度,也称为五阶梯原则(如下图)。瑞典的电子垃圾回收率为51.6%,是世界上极高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7~9题。
7.“五阶梯”中的最高阶梯,也是重中之重的原则是( )
A.避免产生 B.重复使用
C.能源回收 D.填埋处理
8.避免产生也就是能不产生垃圾就不产生垃圾,下列属于该措施的是( )
①避免使用一次性包装制品 ②废品可以通过修补、更改使用功能等方式进行再利用 ③无法再利用时,要尽量回收可以回炉重造的材料 ④无法回收材料时,可燃垃圾可以送去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 ⑤有机垃圾可以送去沼气厂生产沼气,进行能量回收 ⑥有害危险品,送到垃圾填埋场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9.推测瑞典电子垃圾回收率高的原因是( )
①广泛的回收运动和公众支持 ②均匀分布的回收网点 ③透明的数据收集和共享 ④确立生产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承德市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是著名旅游城市,也是河北省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业的重要产区之一。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承德市承德县积极探索当地农业向清洁型、循环型、综合型转变,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下图是承德市承德县生态农业模式图。
(1)结合材料说明该农业模式突出的环境效益。
(2)结合材料说出该农业模式经济效益好的主要表现。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浙江余姚期中)近年来,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循环经济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读复合型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复合型循环经济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
A.持续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
12.下列关于图示复合型循环经济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降低高新技术产业对资源的依赖 ②有利于解决产业活动的用电需求 ③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壤肥力 ④有利于第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天津模拟)下图为近年我国部分城市经济增速(ΔGDP%)与碳排放增速(ΔCO2%)的数据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从可持续发展原则看,下列城市中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最高的是( )
A.武汉 B.乌鲁木齐
C.沈阳 D.深圳
14.为推动城市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控制GDP增长 ②优化资源配置 ③增加能源供给 ④研发节能减排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3·山东潍坊检测)下图为某年山东半岛部分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三角形统计图。据此完成15~16题。
15.图中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的两个城市是( )
①日照 ②潍坊 ③青岛 ④威海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6.与M类城市相比,N类城市发展状况表现为( )
①单位GDP消耗大 ②城市调控能力好 ③单位GDP污染小 ④城市发展水平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2023·河南郑州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全县东、西、北三面被中低山环抱,喀斯特地貌占全县土地的60%。该地年平均降雨量在1 000毫米以上,降雨多集中在春末夏初。位于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红岩村距县城14千米。20世纪90年代之前,红岩村经济发展落后,在此之后,红岩村村民不断探索,发展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如图1),上山垦荒种柿子树,屋前屋后建栏养猪,家家户户建起了沼气池。21世纪初,红岩村村民开始走上了发展生态旅游的道路,从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发展成“养殖—沼气—种植—加工—旅游”五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如图2)。
图1
图2
(1)简述红岩村养殖业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2)当地喀斯特地貌区的果农并未跟风种植柑橘,而是选择种植耗水较少的柿子树。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3)简述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对当地人口流动产生的影响。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立体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缘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建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说明人类活动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并造福于人类自身,体现了人地协调的人地关系思想,D正确。第2题,建筑表面布满植物,能够吸收一定的噪声,使得噪声污染减弱,B正确。
3.C 4.D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的现象是上一代人过分掠夺资源,影响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违背了代际间的公平性原则,C正确。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环境的中“债务”即环境问题。转变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排放,有利于减轻环境问题,D正确。
5.D 6.C 解析 第5题,大同市的循环经济实现了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生态效益显著,D正确。第6题,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一定的科技研发,依靠素质较高的劳动力和科技人才,①正确;引进项目需要资金的投入,且环境清洁优美,才能够吸引新兴工业的入驻,③正确;大同市淡水资源缺乏,但是土地面积充足,②错误;农业生产、工业基础不是发展循环经济所遇到的制约因素,④错误。C正确。
7.A 8.B 9.D 解析 第7题,五阶梯最高阶梯是避免产生,也是重中之重的原则,如果不产生垃圾,就不存在后续的四个阶梯,因此避免产生是最重要的原则,A正确。第8题,要在能不产生垃圾的情况下就不产生垃圾,避免使用一次性的包装制品;将废品修补或更改使用功能后继续使用;无法再利用时,要尽量回收可以回炉重造的材料,对于无法回收的材料,且可燃的垃圾送到指定的地点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将有机垃圾送去沼气厂生产沼气,进行能量回收等,可以减少垃圾产生;将有毒有害的危险品送至垃圾填埋场,并不能减少垃圾排放量。B正确。第9题,瑞典电子垃圾回收率高的原因是进行广泛的宣传,开展有效的回收运动,得到公众的支持;将数据透明化,并与公众分享和共享;制定了生产责任制,遏制一部分垃圾的产生。①③④正确,D正确。均匀分布回收网点不能使回收率提高,因为垃圾的产生不是均匀分布的。
10.答案 (1)用鸡粪发展沼气,可减轻鸡粪对环境的污染;用沼气取代煤、薪柴,可减轻大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玉米种植区施用有机肥,可优化施肥结构,利于保持土壤肥力。(任答其中2点即可)
(2)用沼气取代生活用煤,可减少家庭生活用能支出;用沼渣生产商品有机肥,可增加经济收入;用沼渣生产的有机肥部分取代化肥,可降低农业生产投入。
解析 第(1)题,该模式为生态农业,其主要的环境效益应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提供清洁能源两个方面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沼气池为玉米种植区提供有机肥,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同时提供市场部分有机肥料,增加收入;沼气取代煤炭,减少家庭能源支出,提高经济效益。
11.A 12.C 解析 第11题,图示复合型循环经济模式生产过程中将废弃物进行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A正确。第12题,该复合型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多种经营活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将植物残体和动物粪便返还给土地,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壤肥力,同时,本地区发展农业、旅游业和工业,促进了三大产业共同发展,③④正确;该复合型循环经济模式并没有体现降低高新技术产业对资源的依赖,也没有解决产业活动的用电需求。
13.D 14.D 解析 第13题,图中深圳GDP增速快且碳排放增速较低,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最高;武汉GDP增速快但碳排放增速较高,乌鲁木齐、沈阳的GDP增速较慢,三个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较低。第14题,为推动城市经济绿色低碳发展,GDP增长应该与低碳环保并行,不能控制GDP增长,①错误;优化资源配置可以减少高耗能产业的投入,加大绿色低碳产业的投入,②正确;增加能源供给不利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③错误;研发节能减排技术,可以减少碳排放量,推动城市经济绿色低碳发展,④正确。D正确。
15.B 16.C 解析 第15题,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越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越低,说明可持续发展水平越高。青岛和威海两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较高、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较低,因此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③④正确,B正确;日照和潍坊相对于青岛和威海,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较低,日照环境污染程度指数较高,因此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第16题,与M类城市相比,N类城市的环境污染程度指数高、经济发展水平指数低,说明N类城市单位GDP污染大、单位GDP消耗大、城市调控能力差、城市发展水平较低,C正确。
17.答案 (1)牲畜消耗果皮等废料,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牲畜的粪便可为沼气池提供原料;沼气池产生的沼液、沼渣可以为农作物、果园提供有机肥;增加肉类产出,丰富农产品的种类。
(2)当地夏季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喀斯特地貌区下渗强烈,地表水资源短缺;柿子树需水量较少,耐旱性较强。
(3)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富余劳动力就地转化,降低农村人口迁往城市的规模;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吸引城市人口到农村观光旅游。
解析 第(1)题,读图1可知,猪以果皮、农作物为食,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使废弃物充分利用,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利用猪粪产生沼气,用于发电、生产用能、生活用能等,改变能源消费结构;猪粪还可以产生沼肥,为果园和粮食种植提供有机肥料,提高农业产量与质量;养殖家猪,可以生产猪肉,提供优质农产品。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年平均降雨量在1 000毫米以上,降雨多集中在春末夏初,降水集中度高,雨季短,夏季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喀斯特地貌占全县土地的60%,喀斯特地貌区地表水下渗强烈,地表水资源短缺;柿子树生长耗水较少,耐旱性较强。第(3)题,图中循环经济产业部门多,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加收入,吸引人口回迁,同时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减少农村人口迁出;循环经济增加发展机遇,创造就业岗位,增加收入,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循环经济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观光农业,吸引城市人口到农村观光旅游,同时带动民宿、交通等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