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年级第四次综合考试(生物)试卷(答案解析)
1.C
【详解】A、蛋白质的合成需要经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故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酸的参与,合成核酸也需要蛋白质参与,如DNA复制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等,A正确;B、葡萄糖、淀粉、糖原等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纤维素、脱氧核糖、核糖等糖类是细胞的重要结构物质,B正确;C、与白细胞相比,卵细胞体积大运输营养和代谢废物的效率比白细胞的运输效率低,C错误;D、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虽然都具有双层膜结构,但他们的透性不同,细胞核膜上有核孔,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正确。故选C。
2.D
【详解】A、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是说白天适当的提高温度,提高光合作用的速率,夜间降低温度,降低呼吸速率,所以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增加产量,A正确;B、“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指不同植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于增加产量,麦田水多会使根系因为缺少氧气而进行无氧呼吸导致烂根,B正确;C、矿质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植物对土壤中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长期种植谷子,会导致土壤矿质元素含量不均衡,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C正确;D、“疏禾有谷粜(tiao),密禾捞柴烧”,疏禾、密禾情况下收获不同,说明合理密植能提高光合速率,进而提高产量,而过度密植不会增加植物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反而会导致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导致减产,D错误。故选D
3.B
【详解】A、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上合成肽链后,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的加工、修饰才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A正确;B、非经典分泌途径中的a、c、d过程均通过囊泡进行,均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伴随着生物膜的转化,而b过程通过通道蛋白扩散,没有伴随生物膜的转化,B错误;C、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只能在核糖体上进行,所以经典分泌和非经典分泌的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C正确;D、经典途径的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是核糖体合成后,经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非经典分泌途径增加了溶酶体分泌,质膜出泡,通道蛋白扩散等途径,可以减少细胞内膜和能量的消耗,这是对经典分泌途径的有益补充,D正确。选B。
4.A
【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KOR是一种K+通道,K+通道介导的物质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其运输K+的过程不会消耗ATP,因此不会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A错误;
B、由于表皮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膜外,而H+浓度低于膜外,因此SOS1将Na+排出细胞的直接动力来自H+的浓度差,B正确;
C、根据膜两侧H+浓度差可知,H+进出表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C正确;
D、NHX能促使Na+进入液泡,有利于提高细胞液的渗透压,从而提高叶肉细胞的耐盐能力,D正确。故选A。
5.D
【详解】A、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但分离色素用的是层析液,A错误;
B、要观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选能分裂的细胞,因为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质会变为染色体,而成熟叶表皮细胞不能再分裂,故观察不到染色体,B错误;
C、细菌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不属于无丝分裂,C错误;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细的液泡为紫色便于观察,且取材方便,故常用作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实验材料,D正确。故选D。
6.C
【详解】A、器官的形成依赖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因此肝脏的形成是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结果,成熟的肝脏中仍保留着干细胞,A正确;
B、凋亡肝细胞膜表面发生特定的变化,可吸引吞噬细胞将其迅速清除,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B正确;
C、细胞坏死可能不会加快肝细胞的再生,停用药物后肝脏在一周内恢复原状,是因为机体通过细胞分裂增大器官体积,通过细胞凋亡恢复器官体积,C错误;
D、在生理稳态过程中,肝脏细胞衰老死亡的速度和再生的速度相当,才能保证肝脏正常的大小和功能,D正确。故选C。
7.A
【详解】A、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构成,能够利用自身RNA为模板使端粒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得以延长,使端粒保持一定长度, 端粒酶复制端粒时既提供模板也起到催化作用,A正确;
B、m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B错误;
C、端粒酶的RNA不是一条直的单链,而是弯曲的,在弯曲的部位,RNA自己的碱基跟自己的碱基互补配对连起来,碱基对中存在氢键,C错误;
D、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构成,能够利用自身RNA为模板使端粒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得以延长,使端粒保持一定长度,所以端粒酶催化的反应过程中,遗传信息的流向是RNA→DNA,D错误。故选A。
8.C
【详解】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但并没有证实其化学本质, A错误;
B、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在S型死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没有证明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B错误;
C、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相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进而开展了DNA结构模型的构建,C正确;
D、萨顿采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错误。故选C。
9.C
【详解】A、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其中的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不同地区环境不同,对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选择不同,导致毛色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错误;
B、适应的普遍性指现存的生物对它生存的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都能够产生出多种毛色供不同环境选择,且都能适应环境,体现了适应的普遍性,B错误;
D、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志是两个种群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如果不存在生殖隔离,则为同一物种。选项中“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能进行交配”不满足生殖隔离的条件(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后代的现象),所以无法判断这两个种群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即无法判断这两个种群是否为同一物种,D错误。
故选C。
10.A
【详解】A、杂交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
B、单倍体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首先将基因型为MMNN与mmnn的小麦进行杂交,得到MmNn的小麦,再取其基因型为Mn的花药进行花药离体培养,最后染色体加倍处理可以得到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育种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正确;
C、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将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人工诱变可获得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所以诱变育种时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经过严格筛选才能得到目标品种,C正确;
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基因型为MMmmNNnn的小麦为多倍体,多倍体育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或者低温处理基因型为MmNn的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多倍体,D正确。
故选A。
11.C
【详解】AC、分析题意可知,鱼体在淡水中会减少饮水并减少神经垂体激素的分泌来调节水分的排出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以减少Na+的排出量,该过程中肾上腺素主要减少钠离子排出,而神经垂体激素的分泌减少,可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鱼体内的水分减少,钠离子增多,从而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A错误,C正确;
B、神经垂体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属于激素,激素随体液运输时是不定向的,B错误;
D、该洄游鱼在进入淡水环境的渗透压调节过程中,既有肾上腺素等激素的调节,也有神经垂体等参与的神经调节,D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淀粉体也含有自己的环状DNA分子,可能会进行基因的表达过程,A正确;
B、由题干可知,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会沿着重力方向沉降,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改变,如通过生长素的运输导致生长素沿着重力刺激的方向不对称分布,说明“淀粉体”能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B正确;
C、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是由于近地侧浓度大,生长比浓度低的远地侧更快,都是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
D、植物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的一面生长素浓度高,高浓度生长素对植物根有抑制生长的作用,根的近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多,细胞生长受抑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细胞生长快,使根向地生长,D正确。
故选C。
13.D
【详解】A、由于赤霉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纵坐标数值不同,经层积处理约22天时种子的细胞分裂素含量小于赤霉素的含量,A错误;
B、随层积处理时间延长,细胞分裂素含量先增加后减小,B错误;
C、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含量不是发生同步性变化,C错误;
D、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均能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因此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与脱落酸对糖枫种子萌发的作用相反,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A、据图分析,图②细胞不均等分裂,推测该个体为雌性,图②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
B、图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②③④细胞分别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正确;
C、图④细胞中出现B、b基因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即基因重组,C错误;
D、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者核DNA数相同,D错误。故选B。
15.C
【详解】A、酶促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酶的活性、底物浓度、酶的浓度等,酶促反应速率越大,酶的活性不一定越高,A错误;
B、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B错误;
C、分析表格可知,茶花粉和芦笋丁可以降低胰淀粉酶活性,降低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的速率,故据实验推测服用茶花粉和芦笋丁可能具有一定的辅助降低血糖的作用,C正确;
D、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茶花粉可以降低胰淀粉酶活性,而芦笋丁和茶花粉混合降低胰淀粉酶活性的效果更显著,与激素间相协同效果类似,D错误。
故选C。
16.B
【详解】A、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也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分析可知,I1基因型为AaXBXb,Ⅱ3基因型为AaXBXb,二者基因型相同,I3基因型为A_XbXb,Ⅱ2基因型为AaXbY,Ⅲ1基因型为A_XbXb,二者基因型可能相同,B错误;
C、分析可知,I2基因型为Aa,Ⅱ1基因型为aa,可判断N1和a连锁,N2和A连锁,C正确;
D、Ⅱ2基因型为AaXbY,Ⅱ3基因型为AaXBXb,两人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4,D正确。故选B。
17.(11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1) 神经递质 激素
(2) 肾上腺素 神经
(3) 内质网 下丘脑、垂体﹑辅助性T细胞(3分)
(4)长期精神应激,会导致神经系统分泌的一些激素异常,作用于内分泌系统,引起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分泌的某些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系统,影响免疫系统功能;某些激素(如糖皮质激素)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3分)
18.(11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1) 碱基排列顺序(和数量) RNA聚合酶
(2) 翻译 促进 A-U
(3) 形成核酸杂交分子,调控基因表达的功能(2分)
(4) HRCR与miR-223碱基互补配对,减少miR-223与基因ARC转录的mRNA结合,有利于基因ARC的成功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4分)
19.(12分,每空2分)
(1) 促进B细胞的增殖(或分裂)和分化 细胞c(浆细胞)
(2) 只有肥大细胞中的IgE受体基因被特异性(或选择性)地表达
(3) 注射200μL生理盐水
SO2会(使0VA诱导的小鼠产生更多的IgE,从而)加重过敏性哮喘
(4)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SO2的排放/研发能和IgE特异性结合的药物
20.(12分,每空2分)
(1) 酶、NADPH 等量的蒸馏水
(2) 气孔的充分开放,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直接固氮,含氮元素更高
(3)喷洒尿素的组别中,净光合速率在12点时最大,消耗了较多的胞间二氧化碳
(4)施用叶面肥的浓度对净光合作用的影响
21.(14分,每空2分)
(1) 易饲养、繁殖快;后代数目多;染色体数目少;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任意两点)
(2) AAbb和aaBB 3/5 3
(3) 否,F 表型比例为9∶7,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GAL4和UAS-GFP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故UAS-GFP未插入到3号染色体上
UAS-GFP插入到了X染色体上 绿色翅雌性:无色翅雌性:绿色翅雄性:无色翅雄性=6:2:3:52024届高三年级第四次综合考试
高三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1月3日 下午75min 试卷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其中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4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错或不答得0分)
1.下列有关细胞及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核酸的参与,核酸的合成过程也需要蛋白质的参与
B.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也是细胞的重要结构物质
C.卵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效率比白细胞的运输效率高
D.虽然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都具有双层膜,但它们的通透性是不同的
2.农谚是劳动人民农业生产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其中蕴含着很多生物学原理。下列关于农谚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指适当提高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物积累,增加产量
B.“稻田水多是糖浆,麦田水多是砒霜”指不同植物对水分需求不同,合理灌溉有助于增加产量
C.“谷连谷,坐着哭”指植物对土壤中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长期种植谷子,会导致土壤中谷子所需的矿质元素减少,导致减产
D.“疏禾有谷粜( tiào ),密禾捞柴烧”指提高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光合速率,从而提高产量
3.蛋白质的分泌包括经典分泌途径和非经典分泌途径,经典分泌途径是通过内质网一高尔基体进行的,非经典分泌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通过非经典分泌途径分泌的蛋白质也需要加工、修饰
B.非经典分泌途径中的a、b、c过程伴随着生物膜的转化
C.经典分泌和非经典分泌的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D.非经典分泌途径的存在是对经典分泌途径的有益补充
4.藜麦是一种具有极强的耐盐性和较高营养品质的植物,藜麦的耐盐作用与细胞膜和液泡膜上的多种转运蛋白有关,其耐盐机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KOR运输K+的过程中会发生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B.SOS1将Na+排出细胞的直接动力来自H+的浓度差
C.H+进出表皮细胞的方式分别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D.NHX能促使Na+进入液泡有利于提高叶肉细胞的耐盐能力
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并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B.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成熟叶表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C.观察细菌的无丝分裂需用龙胆紫染液染色
D.“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中,需用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作实验材料
6.研究发现,若切除成年大鼠的一部分肝脏,剩余肝细胞会增殖以弥补所遭受的损失。若让大鼠服用能刺激肝细胞分裂的药物——苯巴比妥,大鼠的肝会发生肿大,停止药物处理后,肝细胞死亡会加剧,并使肝脏在一周内恢复原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肝脏的形成是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结果,成熟的肝脏中仍保留着干细胞
B.凋亡肝细胞膜表面发生特定的变化,可吸引吞噬细胞将其迅速清除
C.停用药物后肝脏在一周内恢复原状,是部分肝细胞发生破裂坏死导致
D.通过对细胞死亡率与生成率的综合调节,肝脏保持着稳定的大小
7.研究发现,端粒DNA通常由富含鸟嘌呤的短重复序列构成。因细胞分裂而损伤的端粒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修复,进而稳定染色体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端粒酶复制端粒时既提供模板也起到催化作用
B.端粒酶中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
C.端粒酶中核酸链的碱基之间不存在氢键
D.该过程中遗传信息从DNA向RNA传递
8.下列关于生物学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B.格里菲思通过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根据富兰克林拍摄的DNA衍射图,沃森和克里克推算出DNA呈螺旋结构
D.摩尔根用蝗虫为实验材料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
9.我国科研人员曾在某地捕获15 只鼩鼱,经形态和分子鉴定,证实它们均为远东鼩鼱,此前远东鼩鼱仅发现在我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而本次的研究结果扩展了该物种的分布范围。另外研究发现,在黑龙江和该地分布的远东鼩的皮毛颜色明显不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差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不同,说明适应具有相对性
C.若该地区的远东鼩鼱的皮毛颜色发生变化,其可能发生了进化
D.若不同地区的远东鼩鼱能进行交配,则说明它们仍属于同一物种
10.下列利用基因型为MMNN与mmnn的小麦进行育种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上述亲本杂交育种得到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其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
B.单倍体育种可获得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育种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人工诱变育种时,需要处理大量的小麦萌发种子,且需要经过严格筛选才能得到目标品种
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基因型为MMmmNNnn的小麦通常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基因型为MmNn的小麦幼苗来获得
11.某种洄游鱼类幼鱼阶段在海水中生活,性成熟后回到淡水中产卵。当进入淡水环境中时,由于其细胞外液的浓度高于周围淡水,体外的淡水会不断地渗入体内。鱼体在淡水中会减少饮水并减少神经垂体激素的分泌来调节水分的排出量,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以减少Na+的排出量,从而维持体内较高的渗透压。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减少神经垂体激素的分泌可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B.神经垂体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后,在体液中定向运输到肾脏
C.神经垂体激素和肾上腺素协调配合,维持鱼体内渗透压相对稳定
D.该洄游鱼在进入淡水环境的渗透压调节过程中,只存在激素调节
12.“淀粉—平衡石假说”认为植物依靠内含“淀粉体”的细胞感受对重力的单一方向的刺激。淀粉体是一种特化的白色体,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聚合成淀粉,再以淀粉粒的形式储存于淀粉体中,淀粉体也含有自己的环状DNA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淀粉体中可能会进行基因的表达过程
B.淀粉体最终将重力信号转变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
C.植物茎的背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根的远地侧生长素分布较少,细胞生长快,使根向地生长
13.层积处理是指将休眠状态的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促使种子萌发。如图是采用层积处理糖枫种子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经层积处理约22天时,种子中的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含量大致相等
B.随层积处理时间延长,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含量逐渐减小
C.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含量发生同步性变化
D.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与脱落酸对糖枫种子萌发的作用相反
14.下列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4个细胞分裂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②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
B.图①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图②③④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C.图④细胞中出现B、b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D.图①②细胞的核DNA数相同,图③④细胞的核DNA数不同
15.科学家在2022年发现啮齿目动物土拨鼠在冬眠时居然不变老。 土拨鼠在冬眠时,代谢速率下降,体内的α-胰淀粉酶活性降低约 50%。为了探究不同物质对人的胰淀粉酶的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人的胰淀粉酶 2.5%茶花粉提取液 5%芦笋丁 酶活性相对值
甲 1 mL - - 100%
乙 1mL + - 64%
丙 1 mL + + 51%
A.酶的活性可用酶促反应速率来表示,酶促反应速率越大,酶的活性越高
B.冬眠时,低温可以破坏土拨鼠体内α-胰淀粉酶的空间结构从而抑制酶的活性
C.据实验推测服用茶花粉和芦笋丁可能具有一定的辅助降低血糖的作用
D.芦笋丁和茶花粉对人的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与激素间相抗衡效果类似
16.某家族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甲病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乙病的基因用B/b表示。某遗传标记与A/a基因紧密连锁,可特异性标记并追踪A/a基因在家系中的遗传。图1是该家族的遗传系谱图,图2是家族中部分个体DNA标记成分(N1、N2)的体外复制产物电泳结果图。不考虑基因突变和X、Y染色体同源区段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相同
B.I1和Ⅱ3的基因型一定相同,I3和Ⅲ1的基因型一定不同
C.N1和a连锁,N2和A连锁
D.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为1/4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1分)精神应激是指人们在遭遇外界压力及不可预知的风险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经历。研究发现长期紧张的生活节奏往往会给人带来一定情绪压力,下图为人在情绪压力(如疼痛、恐惧等)下,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参与的应激反应模式图,其中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之一是能够直接阻止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激素a能够升高血糖。
(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三种调节方式所涉及的信息分子依次为 、 、细胞因子等。
(2)据题干信息推断激素a是 ,在此过程中,该激素分泌的调控属于 调节。
(3)糖皮质激素为类固醇激素,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及反馈调节的特点,该激素在细胞中的合成场所是 ,其发挥作用的靶器官(细胞)有 。
(4)通过上述分析,简述长期精神应激会使人体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的原因
。
18.(11分)心肌细胞因高度分化而不能增殖,基因ARC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某些基因形成的前体RNA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小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HRCR可以吸附miR-223,以达到清除它们的目的(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ARC基因和基因A、B的 不同使得3种基因具有特异性。过程①中前体RNA是通过 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
(2)心肌缺血、缺氧时,会发生RNA干扰现象:基因A过度表达产生过多的miR-223,miR-223与ARC基因的mRNA结合,阻止了基因表达的 过程,进而 (填“促进”或“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引起心力衰竭。与基因ARC相比,核酸杂交分子1中特有的碱基对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题意,RNA除了具有为蛋白质合成提供模板外,还具有 功能
(写出一种即可)。
(4)科研人员认为,HRCR有望开发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其依据是
。
19.(12分)哮喘是一种呼吸系统为主的异质性病症,症状表现为咳嗽、喘息、气促等,以过敏性哮喘为主。图(a)为过敏原引发过敏性哮喘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因子的作用是 ,上述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是 。
(2)过敏原引发过敏性哮喘的过程中,IgE 特异性地吸附在肥大细胞上的根本原因是 。
(3)SO2 是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为探究 SO2对重卵清蛋白(OVA) 诱导的小鼠过敏性哮喘影响,研究者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如下表。各组小鼠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 IgE 的含量。
探究SO2对OVA诱导的小鼠过敏性哮喘的影响实验处理过程
实验处理 A B C D
暴露在10mg/m SO2 1小时/天,连续7天 - + - +
注射200μL生理盐水配制的OVA溶液 - - + +
a + + - -
注:+表示进行处理 -表示未进行处理;检测结果如图(b) :
①完善上述表格实验处理中的a 。
②实验结论: 。
(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提出改善过敏性哮喘的措施: 。
20.(12分)叶面肥是一种将作物所需养分直接施用于叶面的肥料。光合菌肥是一种含有光合细菌的叶面肥。光合细菌能利用光能作为能量来源,并具有固氮能力。科研人员对果实膨大期的葡萄植株分别进行全株喷施0.3%尿素和2%的光合菌肥,研究两种叶面肥对葡萄生长的影响,测得葡萄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全株喷施叶面肥,叶片吸收的氮可参与 (至少写两种物质)的合成,从而提升植物光反应速率,对照组的处理是喷施 。
(2)气孔的横轴(指组成气孔的两个保卫细胞连接处的横向轴线)加宽不利于气孔的迅速开放,也不利于气孔充分开放。研究发现,喷施光合菌肥降低了叶片气孔的横轴,有利于 ,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从为植物提供氮元素的角度分析,喷施光合菌肥比喷施尿素具有的优点是 。
(3)研究人员在检测喷施尿素组葡萄叶片的胞间CO2浓度时,发现在12:00左右,胞间CO2浓度较低。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4)基于合理施用叶面肥能够提高葡萄的产量,该研究小组可以进一步探究 。
21.(14分)果蝇(2N=8)是遗传学研究中的常用材料。果蝇的体色黑体(A)对灰体(a)为显性,翅形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用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得到的F1代全为黑体长翅,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到F2代。
(1)果蝇作为遗传学材料的优势有 (至少答2点)。
(2)若因某种精子没有受精能力,导致F2代的4种表型比例为5:3: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F2代黑体长翅果蝇中双杂合子个体占 。若用F1代的雄果蝇进行测交,则其子代有 种表型。
(3)GALA/UAS是一种基因表达调控系统,GAL4蛋白是一类转录因子,它能够与特定的DNA序列UAS结合,并驱动UAS下游基因的表达。科研人员将一个GAL4基因插入到雄果蝇的一条3号染色体上,将UAS序列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连接在一起形成UAS-GFP,并将UAS-GFP随机插入到雌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科研人员发现该雌果蝇并不表达GFP,只有与插入GAL4基因的雄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一代中,GFP才会表达(过程如下图所示)。已知野生型果蝇的翅色是无色透明的(无色翅),GFP表达使翅色变为绿色(绿色翅)。
①科研小组甲利用上述的一对转基因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中绿色翅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如表所示,据表结果分析,判断UAS-GFP是否插入到3号染色体上并说明理由: 。
F1 绿色翅:无色翅=1:3
F2 绿色翅:无色翅=9:7
②科研小组乙在重复甲组的杂交实验时,发现F2中雌雄果蝇两种翅色个体的比例不同,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 ;若统计F2中雌雄果蝇翅色比例是 ,说明推测原因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