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2 08:21: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灰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石灰、吟”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对石灰的赞美之情,体会诗人的志向和情操。
二、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意思。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典故和修辞手法,如“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将诗歌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及有关明朝历史背景的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有关明朝的历史背景。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石灰的身影,石灰是用石灰石烧制而成的。它对我们有哪些益处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首以石灰为题材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解题(学生质疑)。
4.简介作者于谦(课件出示)。
5.过渡语:这首诗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描绘,表达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古诗,正音。
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教师巡视指导。
4.多种方式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汇报。重点理解“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清白”的意思。教师小结:这些词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石灰的烧制过程。前两句写石灰岩的开采和烧制;后两句则写愿意经受千锤万凿的敲打和烈火焚烧,哪怕粉身碎骨也绝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的决心和定志。这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句句写石灰,句句含哲理。表面上是写石灰经受磨炼、保持清白的精神,实际上诗人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讽喻仕途风波险恶,并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的情操。
5.再读古诗,感受诗意。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请提出来。全班交流讨论。重点指导“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句的理解。教师小结:这两句诗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6.品读关键词句,加深感悟。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思考: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小结:这首诗用了很多生动的词语,如“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等,这些词语锤炼了语言,生动地表达了石灰的坚毅和无畏的形象。同时,“清白”一词双关,既形容石灰的颜色,又象征着高尚的气节和廉洁的品质。
(三)细读古诗,品读感悟
1.自主研读古诗,边读边思考:这首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讨论,互相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学生结合诗意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教师适时点拨引导。重点指导学生对“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的理解和感悟,体会诗人对石灰的赞美之情。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句,感受诗人高尚的志向和品质。在交流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提升并随即板书:咏石灰、喻志向、扬精神等品质和精神。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和高尚的情操。在交流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交流中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谈自己的启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过渡语:同学们,于谦用寥寥数语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精神。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3.拓展: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些有关于谦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尝试着写一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4.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理解、感悟和拓展,深入地体会了《石灰吟》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像于谦一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七、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诗意,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我也注重联系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我还将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