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孙中山小时候是怎样对待学习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质疑、自主探究能力及感受孙中山勤学善思、不懂就问的优秀品质。
情感目标:体会孙中山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课文中孙中山的优秀品质。
难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课件出示有关孙中山先生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了解孙中山先生。
谈话设疑:今天我们学习《不懂就要问》一课,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指名读文,检查自读情况。
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默读课文,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交流。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指名读第1自然段,边听边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照例”的意思。指导朗读,相机板书:“每天、规定、照例”等词。
1.孙中山小时候在哪里读书 (私塾)
2.教师简介“私塾”:是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的方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3.那时候的私熟是怎样上课的呢 画出有关词语。[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念-熟读背诵 (不讲)]出示字卡,认识“诵”字
4.现在学校的老师是怎样上课的
5.讨论:你认为是现在的学习方法好还是过去那种“只背不讲”的做法好 为什么
重点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课件出示孙中山的图片和课文相关内容,让学生体会当时孙中山的做法和想法,理解“壮着胆子”的意思。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孙中山的好学和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结合“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理解提出疑问的重要性。板书:“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等词句。
1.思考:孙中山来到学校,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后来又做什么 用波浪线划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理解
照例:按平常的做法。说明孙中山每天到校都是这么做的。
3.孙中山学习认真吗 从那些词可以看出
4.孙中山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5.这样胡里胡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胡里胡涂”什么意思,如果我要把这句意思不变,后面把问号改成句号,应怎样改。
6.用谦恭、诚恳的语气读孙中山的话
学生齐读第4自然段。通过小组讨论解决“这一来”指的是什么?“搞清楚了”是什么意思?“再也没有打过糊涂仗”说明了什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这一来、搞清楚了、再也没有打过糊涂仗”等词句。
引导学生总结全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句话的理解。通过讨论解决“以后”指的是什么时间?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最后齐读全文,再次感受文章蕴含的丰富哲理。
知识扩展。出示孙中山的其他名言让学生读一读、记一记。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积累意识。
(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1.学习了课文之后,你有哪些体会
(1)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2)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板书:不懂就要问)
2.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五、拓展提高,积累运用。
迁移练习。用“糊里糊涂、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弄清楚、连连点头”等词语写一段话来赞扬一位同学勤学好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