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高三地理 1 月模块检测
第 I 卷(45 分)
春油菜是指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油菜。上世纪 80 年
代黑龙江省引进种植春油菜,畅销国外。为改善春季油菜出苗
不齐的问题,田地起垄活动(下图)由春季提前到前一年秋季,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春油菜畅销国外,主要是因为黑龙江省( )
A .生长周期长,油菜品质优
B .有出海通道,海洋运输便利
C .黑土广布,油菜单产高
D .工业基础雄厚,加工技术先进
2 .与春季起垄相比,秋季起垄对种植油菜的主要影响是( )
A .提高春季土壤肥力 B .改善冬季土壤疏松度
C .减轻冬季低温冻害 D .减少春季土壤水分蒸发
西进运动是 19 世纪美国从大西洋沿岸逐渐向西殖民扩张的运动。西进运动的门户圣路易斯市建设 了大拱门国家公园(下图),占地 36.8 公顷,其标志性拱门建筑高达 192 米.圣路易斯市 1947 年提出了 公园建设方案,并于 1959 年出台政策要求公园西侧建筑物高度要至少低于大拱门 84 米,直到 1963 年 才开工建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大拱门建筑主要体现的地域文化特点是( )
A .发达的现代城市文明 B .外来移民的多元文化
C .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 D .御外聚内的集体精神
4 .大拱门国家公园布局在圣路易斯市中,最主要的目的是( )
A .保护生物多样性 B .发展生态旅游 C .传承历史文化 D .提供休憩场所
5 .大拱门标志性建筑建设时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
A .经济萧条,劳动力不足 B .法律政策不健全
C .抵御飓风,技术要求高 D .协调与周边建筑的关系
我国某地在每年 6 月下旬组织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找赛。左图示意该地自行车越野赛骑行路线,右图
示意北京时间 12 时抓拍的比赛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抓拍右图照片的地点可能是( )
A .a 点 B .b 点 C .d 点 D .ea 段
7 .该赛区骑行路线最消耗体力的是( )
A .ab 段 B .bc 段 C .de 段 D .e 点
太行山南缘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某河谷
(下图)上宽下窄,上部有多个阶地(平坦面)
和阶坡(阶地之间的山坡)相间分布,下部是纵
深的大峡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3-2024 学年高三地理 1 月模块检测第 1页 共 8页 ◎ 第 2页 共 8页
8 .关于该河谷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地壳曾间歇性抬升 B .流水侵蚀形成阶地
C .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大峡谷 D .流水沉积形成阶坡
9 .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 . ④③②① B . ④②①③ C . ①②④③ D . ④①②③
黄河下游滩区是指黄河大堤与生产堤内临河黄泛区,既是行洪、滞洪和沉沙的重要区域,又是人们 赖以生存的家园。黄河滩区“十年九淹 ”的现象制约了滩区人民的生产生活。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
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下图示意黄河下游滩区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嫩滩应发挥的主体功能是( )
A .生产功能 B .生活功能 C .生态功能 D .三者兼顾
11.滩地居民外迁、生产堤拆除有利于黄河下游( )
A .提高滩地土地利用率 B .降低主河槽汛期水位
C .减少滩地泥沙来源 D .增加河流汛期流速
凯力号是中国建造的世界第一艘以风帆为辅助动力的 30 万吨级货轮,安达曼海(左图)是该货轮经
常往返经过的重要海域之一,右图示意凯力号货轮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凯力号货轮以风帆为辅助动力,可以( )
①减少碳排放 ②提高载货量 ③降低运输成本 ④无能源消耗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13 .安达曼海甲、乙两处盐度最低的是( )
A .1 月份 甲处 B .1 月份 乙处
C .7 月份 甲处 D .7 月份 乙处
我国某水文站,海拔 3405m,水文站以上流域除冰雪覆盖外,主要是裸岩和碎石堆。下图示意某月连续
几日晴天的流量和气温日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月最可能是( )
A .3 月 B .5 月 C .7 月 D .11 月
15 .影响该月最大流量较最高气温出现时间滞后的主要因素是( )
①冰川融水汇流时间②植被覆盖率③冰川面积④水文站距冰川距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④
2023-2024 学年高三地理 1 月模块检测第 3页 共 8页 ◎ 第 4页 共 8页
第 II 卷(非选择题 55 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美五大湖(左图)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结冰时间和结冰面积变化较大。2023 年 2 月 13 日监测 数据显示,五大湖的冰覆盖面积达到了历史同期最低水平(右图),只有 7%水域被冰覆盖。下表示意五大
湖周边地区多年日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统计。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日均最高气温(℃) -3 3 5 11 18 24 26 25 21 14 7 2
日均最低气温(℃) -8 -2 -1 4 10 15 18 17 13 7 2 -1
(1)结合结冰、融冰的数量关系变化,解释五大湖最大覆冰范围通常出现在 3 月初的原因。(6 分)
(2)与一般年份相比,描述 2023 年五大湖结冰特征,并说明其对滨湖地区可能带来的自然灾害。(6 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吉林省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是全国八大风电基地之一,包括白城、松原两市全部区域及四平市 部分地区,面积约 5.08 万 km ,主要为省内供电。其中, 白城素有“ 中国风都 ”之称,年有效风速(4~
25 米/秒)小时数为 7656 小时。
2012 年以来吉林省风电年利用小时数几乎为全国最低,是国内弃风率最高的省份之一,2017 年 1~ 3 月吉林省弃风率达到了 44%。弃风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吉林省以及全国的风能产业发展。下图示意吉林
省风电基地分布。
(1)分析吉林省西部风电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 (4 分)
(2) 分析吉林省 1~3 月弃风率高的原因。(6 分)
(3) 请为解决吉林省弃风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6 分)
2023-2024 学年高三地理 1 月模块检测第 5页 共 8页 ◎ 第 6页 共 8页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秸秆还田是把小麦、玉米和水稻等农作物秸秆通过覆盖、碎混或堆积发酵后施入土壤。研究表明,
秸秆还田使土壤孔隙度增加 4.08%~5.89%,含水率增加 6.43%~10.86%。
近年来,江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区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通过秸秆产业助力乡村振
兴。下图示意 2022 年江苏某试点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
(1) 说明秸秆还田对土壤的益处。(6 分)
(2)2020 年,江苏某乡村的小麦出现了只有空壳而没有谷粒的缺穗、死麦等现象。研究发现上述现象与
秸秆还田有一定关系。分析其原因。 (4 分)
(2)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说明江苏试点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对我国乡村振兴的意义。(6 分)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天气在航空安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击暴流是影响航空安全的一种特殊天气。下击暴流属于突发性、 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其对流性强下沉气流到达地面后会产生一股直线型大风,越接近地面风速会越大, 最大地面风力可达十五级。气流运动方向的变化往往使飞机在起飞和着陆时造成严重危害。下图示意下
击暴流云层剖面和飞机穿越下击暴流区的着陆过程。
(1) 在云层剖面图上用“→”绘制下击暴流天气的气流运动方向。(4 分)
(2) 与反气旋在近地面形成旋转气流相比,从时空角度分析下击暴流形成直线型大风的原因(5 分)。
(3)阐述飞机穿越下击暴流区的着陆过程。(6 分)
2023-2024 学年高三地理 1 月模块检测第 7页 共 8页 ◎ 第 8页 共 8页
2023-2024 学年高三地理 1 月模块检测参考答案:
1 .A 2 .D
【解析】1 .结合材料“春油菜是指在春季播种、秋季收获的油菜。上世纪 80 年代黑龙江省引进种植春 油菜,畅销国外。”黑龙江省由于纬度高,春油菜生长周期长,油菜品质优,A 正确;黑龙江没有出海 通道,B 错误;油菜单产高不是畅销海外的主要因素,C 错误;工业基础好与春油菜受海外市场欢迎无 关,D 错误。故选 A。
2 .与春季起垄相比,秋季起垄对种植油菜可以将起垄时的水分蒸发提前,减少春季土壤水分蒸发,D 正确;起垄不能改变土壤肥力,A 错误;主要改善春季土壤疏松度,B 错误;春油菜不产生冬季冻害,
C 错误。故选 D。
3 .B 4 .C 5 .D
【解析】3 .西进运动是 19 世纪美国从大西洋沿岸逐渐向西殖民扩张的运动,大拱门建筑主要体现的地 域文化特点与该运动相关,体现的是外来移民的多元文化,B 正确;发达的现代城市文明、游牧民族的 草原文化、御外聚内的集体精神均不是美国向西殖民扩张的运动中的文化产物,ACD 错误。故选 B。
4 .大拱门国家公园布局在圣路易斯市中,最主要的目的是保留文化纪念建筑,传承历史文化,C 正确; 大拱门是人为建筑,与生物多样性、生态旅游无关,AB 错误;提供休憩场所是目的,但不是最主要目 的,D 错误。故选 C。
5 .结合材料“要求公园西侧建筑物高度要至少低于大拱门 84 米,直到 1963 年才开工建设”可知,大拱 门标志性建筑建设时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是协调与周边建筑的关系,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6 .B 7 .A
【解析】6 .从抓拍右图照片以及 6 月下旬北京 12 时,当地时间 11 时左右(和北京东八区相差大于 1
个时区)可以看出此时太阳方位在东南,影子指向西北,骑手应是自北向南骑行,b 点符合、acd 点不 符合,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7 .该赛区骑行路线最消耗体力的路段是等高线数值变大,且密度大,坡度大,ab 段符合该要求,A 正 确、BCD 错误。故选 A。
8 .A 9 .B
【解析】8 .河流阶地的形成需要地壳间歇性抬升以及河流下切综合作用,结合材料“某河谷(下图)上宽 下窄,上部有多个阶地(平坦面)和阶坡(阶地之间的山坡)相间分布,下部是纵深的大峡谷”可知,其经历 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阶地, 以及流水侵蚀形成峡谷,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9 .结合上题以及新形成的地貌发育在原有地貌之上的规律可知,②阶地早于①阶地,岩层④早于所有 地貌,③峡谷最后形成,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10 .C 11.B
【解析】10 .结合黄河下游滩区剖面图可知,嫩滩位于主槽两侧,水位高时位于水下,水位低时位于水 面上,属于湿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嫩滩应发挥的主体功能是生态功能,C 正 确、ABD 错误。故选 C。
11.滩地居民外迁、生产堤拆除可以使主河道加宽,有利于黄河下游降低主河槽汛期水位,B 正确;拆 除生产堤会淹没滩地,降低滩地土地利用率,A 错误;滩地泥沙来源与生产堤无关,与上游水土流失有 关,C 错误;河道加宽,河流汛期流速降低,D 错误。故选 B。
12 .B 13 .C
【解析】12 .凯力号货轮以风帆为辅助动力,可以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降低运输成本,
①③正确,④错误;提高载货量与船的最初设计相关,②错误。综上可知,①③正确,故选 B。
13 .读图可知,该地位于中南半岛南部,受到陆地径流大量汇入的影响,甲处盐度低于乙处,同时,该 地为热带季风气候,7 月为雨季,河水流量大,相比 1 月,入海径流量更大,盐度更低,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14 .C 15 .B
【分析】14 .由流量和气温曲线的分布可知,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流量峰值比最高气温的时间较晚, 说明河水补给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从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来看,该地位于我国的西部地区,且海拔较 高,3 、5 、11 月河流为冰封状况,故最可能是 7 月,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15 .由于该水文站上游地表主要是裸岩和碎石堆,冰雪融化后,下渗量大,冰川融水汇流时间较长,① 正确;植被覆盖率高低对冰川融水影响不大,②错误;冰川面积只影响水量大小而不影响汇水的时间, ③错误;水文站距冰川距离较远,冰川融化汇入河流时间较长,④正确,故选 B。
16.(12 分)
(1)湖泊比热容较大,温度变化较慢,五大湖的最大覆冰范围出现的时间晚于陆地最低温出现的时间; 12 月份以后,温度低于 0℃ , 结冰量大于融冰量,湖冰面积不断增大;3 月初,结冰量等于融冰量,结 冰面积最大;之后,随着温度升高,结冰量小于融冰量,湖冰面积不断缩小。(任答其中 3 点,每点 2 分 ,共 6 分)
【评分细则】如果没有回答原因,只回答结论:“ 由结冰量大于融冰量最终变为结冰量小于融冰量 ”或 者“ 由结冰量大于融冰量最终变为结冰量等于融冰量 ”,得 2 分。第二个要点,时间答“12 月(或 1 月) 以后 ”,均可。
(2)五大湖结冰时间短、面积小;(2 分)冰层面积变小,湖岸缺少冰盖保护,冬季大风掀起的巨浪会 冲破湖堤,导致洪水灾害; (2 分)大气与湖泊水热交换增强,沿岸暴风雪天气增多,引发雪灾。(2 分)
【评分细则】第一个要点,要同时回答结冰时间和面积,少答不给分;回答“结冰时间短、结冰面积占 比小 ”也可得 2 分;后两个要点要答出因果逻辑关系,只答出结论“洪灾 ”“ 雪灾 ”不得分。
气候变暖,有无可能带来气候异常,如降水偏少,带来旱灾?
【详解】(1)五大湖最大覆冰范围通常出现在 3 月初的原因可以从水体的比热容、结冰的条件和冰雪 消融的条件来分析此问题:比热容来看:湖泊比热容较大,温度变化较慢,五大湖的最大覆冰范围出现 的时间晚于陆地最低温出现的时间;结冰的条件:12 月份以后,温度低于 0℃ , 结冰量大于融冰量,湖 冰面积不断增大;结冰量和消融量:3 月初,结冰量等于融冰量,结冰面积达到最大;之后,随着温度 升高,结冰量小于融冰量,湖冰面积不断缩小。
(2)2023 年五大湖结冰特征可以从时间、面积描述。结冰时间短、面积小;这种特征对滨湖地区可能 带来的自然灾害可以从:风浪对沿岸的侵蚀、湖泊给大气带来的水汽角度分析:湖岸缺少冰盖保护,冬 季大风掀起的巨浪会冲破湖堤,导致洪水灾害;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时,大气与湖泊水热交 换增强,从湖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沿岸暴风雪天气增多,引发雪灾。
17.(14 分)
(1)吉林省西部地区风速大且持续时间长,风能资源丰富;(2 分)地势平坦开阔,可利用土地资源相 对丰富。(2 分)
【评分细则】第一个要点从风能资源角度,回答:“冬季盛行蒙古高压或者亚洲高压,或者极地气团势 力强,或者离冬季风源地近 ”,风力强或者“地势平坦(摩擦力小),风速大 ”,得 2 分。第二个要点,
答案第 1页,共 3页
从土地资源的角度回答,答“多沼泽、湖泊,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亦可得分。
(2)1~3 月风力强,风电供应量大;(2 分)此时为供暖季节,火电与风电资源丰富的时间重合,影 响了冬季的风电消纳;(2 分)靠近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等风能丰富地区,故风电资源就近消纳压力 大 。(2 分)
【评分细则】从供需矛盾回答,第一个点回答供应多,第二个、第三个要点分别从区域内部、区际消耗 少、市场需求量少回答。
(3)加快吉林省与省外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拓宽风电市场;加快新能源配套产业建设,延长新能 源产业链,提高本地风电消纳能力;提升火电运行灵活性(或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提高电力系统 调峰能力。(任答其中 2 点,每点 2 分,共 4 分)
【评分细则】答题角度从:“拓宽省外市场、提高本地消纳能力、提高调峰能力 ”回答,要有因果逻辑 关系,学生言之有理,可得分。
【详解】(1)风电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可以从风速以及地形两方面分析。吉林省西部地区靠近冬季风 风源地,风速大且持续时间长,风能资源丰富;等高线图中看,地势平坦开阔,可利用土地资源相对丰 富。
(2)结合材料“风电年利用小时数几乎为全国最低,是国内弃风率最高的省份之一” 以及当地地理位置 可以看出,1~3 月风力强,风电供应量大,且此时为供暖季节,火电与风电资源丰富的时间重合,影响 了冬季的风电消纳,能源相对供大于求;地理位置上,当地靠近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等风能丰富地区, 故风电资源就近消纳压力大,进一步加剧弃风的现象。
(3)解决吉林省弃风问题可以从能源消费、能源输出等角度分析。能源输出方面,加快吉林省与省外 超高压输电线路的建设,拓宽风电市场;能源消费方面,加快新能源配套产业建设,延长新能源产业链, 提高本地风电消纳能力;还可以提升风电运行灵活性,全面提高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使得电量供应季节 变化减小。
19.(16 分)
(1)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2 分)增加土壤孔隙度,协调土壤空气和水分的关系;(2 分)秸秆覆盖表层,保持土壤水分(或土壤墒情)。(2 分)
【评分细则】表述要有因果逻辑关系且合理。第一个要点,答“秸秆发酵入土,提高土壤肥力 ”可得 2 分;第二个要点,答“增加土壤孔隙度,土质疏松 ”,可得 2 分;第三个要点,答“秸秆覆盖表层,减 少风力侵蚀或者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温度(或者土壤热量) ”,可得 2 分。
(2)秸秆还田后发酵产生微生物会争夺土壤养分,导致土壤养分供应不足,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秸秆 碎混还田导致土壤疏松,土壤水分易蒸发,出现严重的旱情;秸秆含有虫卵,可诱发农作物病虫害,影 响农作物的品质。(每要点 2 分,任答其中 2 点得 4 分)
【评分细则】表述要有因果逻辑关系且合理。第一个要点,答“土壤养分(或者肥力)供应不足,影响 农作物的产量(或者农作物的品质)/秸秆还田后发酵产生微生物会争夺土壤养分,导致土壤养分(或 者肥力)供应不足 ”均可得 2 分;第二个要点,答“秸秆碎混还田导致土壤疏松,土壤水分易蒸发/出 现严重的旱情”均可得 2 分;第三个要点,答“秸秆含有虫卵,可诱发农作物病虫害/农作物易发生病虫 害,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均可得 2 分。
(3)利用秸秆发展制肥、环保材料、能源等第二产业,产业结构多元化(或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 分)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运输和销售于一体,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2 分)利用秸秆发 展菌菇产业,壮大特色产业。(2 分)
【评分细则】表述要有因果逻辑关系且合理。三个要点从产业内部、三大产业之间、延长产业链三个方 面回答。第一个要点,答“对秸秆收购储存、发展物流运输等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多元化(或利于产业 结构转型升级) ”亦可得分;第二个要点,答“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亦可得分;第三个要点,重 点抓“特色产业 ”,如果回答“利用秸秆编织产品(或者生产环保材料),发展特色产业 ”可得 2 分。 【详解】(1)秸秆还田对土壤的益处可以结合题干信息:从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土壤的透气性, 保水性来分析:“农作物秸秆通过覆盖、碎混或堆积发酵后施入土壤”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 肥力;改善土壤性状,增加土壤孔隙度,协调土壤空气和水分的关系;秸秆覆盖表层,可以减少土壤水 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或土壤墒情)。
(2)江苏某乡村的小麦出现了只有空壳而没有谷粒的缺穗、死麦等现象。研究发现上述现象与秸秆还 田有一定关系,解释原因可以从,水分争夺、养分争夺、病虫害方面分析:秸秆还田后发酵产生微生物 会争夺土壤养分,导致土壤养分供应不足,影响农作物的产量;秸秆碎混还田导致土壤疏松,土壤水分 易蒸发,出现严重的旱情;秸秆含有虫卵,可诱发农作物病虫害,影响农作物的品质。
(3)苏试点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对我国乡村振
兴的意义:可以从发展特色产业增收、延长产
业链。增加附加值、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方面分
析;利用秸秆发展制肥、环保材料、能源等第
二产业,产业结构多元化(或利于产业结构转型
升级);将技术研发、产品制造、运输和销售于
一体,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利用秸秆发
展菌菇产业,壮大特色产业。。
19.(15 分)
(1)说明:云层上升气流 1 分;垂直下
沉气流 1 分;近地面水平辐散气流 2 分
(2)与反气旋相比,下击暴流突发性强,强对流下沉气流势力强,速度快(2 分);局地 性气流辐散范围小(2
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小(1 分)。
(3)飞机先遇逆风,加速抬升,飞机上升到原定下滑道以上(2 分);经过下击暴流中心 会遇到下沉气流冲击,
飞机快速下降(2 分);最后遇顺风,加速下降,飞机在原定下滑道以下飞行落地(2 分 【分析】该题以下击暴流天气现象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 3 个小题,涉及了天气系统、热力环流等知 识,考查了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读图和作图能力,培养了综合思维能力。
【详解】(1)据材料可知,下击暴流属于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其对流性强下沉气流到达地 面后会产生一股直线型大风,越接近地面风速会越大,最大地面风力可达十五级。冷空气突然从万米高空 以极高的速度俯冲下来时,因此在图示右侧高空处为垂直下沉气流,触地后向四周四散直线型大风,因 此近地面为水平辐散气流,在图示左侧大量水汽聚集,云层厚,为上升气流。如图:
(2)从时间角度来说,下击暴流属于突发性、局地性、强对流天气,下沉气流较反气旋势力强、速度 快;从空间角度说,下击暴流影响范围较小,局地性气流辐散范围小,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小,因此形成 直线型大风。
(3) 由(1)题可知,飞机着陆先受由左向右的直线型大风影响,逆风飞行,需加速抬升,越过近地面
答案第 2页,共 3页
逆风区,飞机上升到原定下滑道以上。而后经过下沉气流区,受到强烈的下沉气流冲击,飞机快速下降。
最后再次受由右向左的直线型大风影响,顺风飞行,加速下降,飞机在原定下滑道以下飞行落地。
答案第 3页,共 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