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越南反法斗争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
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朝鲜反抗日本的“三一运动”
摩洛哥里夫人民起义
印尼反对荷兰的民族大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埃及华夫脱运动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课标要求: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 能理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表现和原因。
2 能简述非暴力不合作的含义与运动的过程,能认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 能简述埃及华夫脱运动,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和墨西哥改革的概况,能归纳三者的异同和这一时期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4 能熟记甘地、扎格鲁尔、卡德纳斯等领导民族民主运动的事迹,能感悟他们身上那种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重点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难点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性质和特点
何为民族民主运动?
民族运动(革命):
是指在近现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运动。
民主运动(革命):
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斗争。(到帝国主义时代,开始出现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或民主革命,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反对外来侵略
(殖民主义、帝国主义)
反对封建专制
民族独立/国家解放
政治民主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一、高涨的原因
材料一:1919年初,梁启超到欧洲游历,此时的欧洲一片战后的荒凉景象,贫富分化和劳资矛盾尖锐。他描述到“全社会的人心都陷入怀疑、沉闷、畏惧之中”“西方文明已经破产”。 ——梁启超《欧洲心影录》
材料二: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本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非拉地区的一些国家产生了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 ——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印度近代工业,主要是轻纺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新式工厂从1911年到1921年几乎增加了1倍,全印工人总数在1921年已达208万。一战期间,中国和印度的工人人数都超过了二百万;埃及工人达到六十四万人以上;阿根廷的产业工人增至三十五万。
——《国际关系史》·第四卷(1918—1929),王春良等主编《世界现代史》(上册)
材料四:印度几个师在西线和美索不达米亚作战;许多身着法军制服的非洲人在法国北部作战;大批的中国人和印度支那人在后方的劳动营里服劳役。不用说,有过如此经历后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不可能再象以前那样恭顺。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
十月革命,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促进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经济基础);
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阶级基础)
一战及殖民侵略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国际因素:
一战使欧洲列强势力受到极大削弱,为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契机;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斗争;
国内因素:
直接因素: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妄图通过掠夺殖民地摆脱危机,使宗主国与殖民地矛盾尖锐,直接导致了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出现。
组织基础:各国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经济、阶级基础: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部分地区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
思想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觉醒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高涨的表现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华民族进行抗日战争。
印尼共产党人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发起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英、法占领的斗争。
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斗争。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概况:
地 区 事 件
东亚
东南亚
南亚
西亚
①中共成立(1921年7月);
②国民大革命(1924—1927)期间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③1927年后中共继续领导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印尼共产党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
越南掀起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印度甘地和国大党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阿富汗抗击英国侵略的斗争。
收回之后的汉口英租界
越南抗法战争
阿富汗抗英战争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具体表现:
(1)印尼民族大起义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①建立政党:
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无产阶级)
②概况:
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
③结果:
荷兰殖民当局残酷镇压起义,印尼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得到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
①建立政党:
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印尼民族党(资产阶级)
②概况:
采取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
③结果:
原来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印尼民族大起义得到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向导》曾为此发表专文,对印尼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表示深切的同情。
苏加诺(1901-1970年)印度尼西亚运动领袖,1927年7月成立民族主义政党民族党并任主席。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荷兰殖民者长期统治印度尼西亚,一贯实施压迫,奴役,掠夺的残酷政策。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1926-1927年,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统治者的武装起义,起义参加者主要有农民、工人、手工业者、小商贩、伊斯兰教教师和华侨劳动者,1926年11月12日和1927年1月4日,印尼共在爪哇和苏门答腊先后发动了武装起义,1926年11月,雅加达郊区的农民首先起事,分三路攻入市区,占领电话局、警察局和监狱,与荷兰军警浴血奋战两昼夜。起义迅速席卷到万隆等地。1927年3月起义被镇压。起义者被捕约13000人,其中4500人被判徒刑,1300余人被流放,印尼共的力量遭到极大摧残,起义失败后,印尼共被殖民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斗争。由于无法正常开展革命工作,印尼共在群众运动中的领导地位被左派民族主义政党,即印尼民族党(IndonesianNationalParty)所取代。
苏加诺采用民族主义反对殖民者。这种思想的主旨是:为了摧毁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实现印度尼西亚的独立自由,用民族主义这涵盖一切的体系,把伊斯兰教、马克思主义团结起来。后来,苏加诺的思想围绕着建立统一的印度尼西亚民族国家这个主轴发展,核心是印度尼西亚团结和亚非团结。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3)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1920年伊拉克人民反对英国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的起义。起义领导者为地主、资产阶级上层民族主义者,伊斯兰教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爱国宗教领袖。起义主力为部落农牧民。知识分子和中下层军官在宣传鼓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起义给英国以沉重打击,英国为镇压起义,耗资巨大,死伤和失踪的人数超过2000。起义促进了伊拉克人民的民族觉醒,加速了伊拉克革命的进程。
(4)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一战战败国,战后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的瓜分,1919年~1923年,土耳其资产阶级在凯末尔领导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着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923年7月24日,英、法、意、日、希、罗、南七国与土耳其签定了《洛桑条约》。土耳其赢得了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独立。1923年10月29日,大国民议会宣布土耳其为共和国,凯末尔被选为总统。土耳其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之后,凯末尔制定新宪法,废除政教合一的制度,确立了国家的共和体制。复兴国家经济,重建金融机构和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思想,建立了第一批国营企业。破除封建、宗教旧习俗,实行现代新风尚。教育与宗教分离,发展民族文化和现代教育。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5)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第一阶段 (1920-1922)
第二阶段 (1930-1934)
背景:
英印当局实行《罗拉特法》,国大党发动“总罢业”的非暴力抵抗运动,英军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
措施:
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地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抗税。
结果:
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
背景:
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营法”。
要求:
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
措施:
“食盐进军”,亲自到海滨取海水制盐。
结果:
引发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部分要求。
①概况:
“文明不服从”
食盐进军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第三阶段 (1940-1942)
背景:
二战爆发后,英印当局擅自宣布印度参战,激起印度各界不满。
措施:
“退出印度”行动。
结果:
殖民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运动陷入低谷。
甘地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父亲是当地土邦首相,曾远赴英国学习法律。他把印度教的仁| 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相结合,并吸收了梭伦、托尔斯泰等人的思想精髓,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并使"非暴力不合作"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多次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直至1947年印度独立。
1948年1月30日,甘地遭到印度教顽固教徒刺杀。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退出印度”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罗拉特法案》
1919年3月在总督授权下,英国法官罗拉特颁布了项法案,授子英国总督以宣布戒严令,设立特别法庭和随意判决人民的特权。
规定警察可任意逮捕官方所怀疑的分子,不经公开审讯,可以长期监禁。这就意味着印度人民完全失去政治自由。全国哗然,群起反对,这使民族主义者大失所望。
阿姆利则惨案
《罗拉特法案》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强烈反对。
1918年4月13日,约五万人在阿姆利则市广场集会,抗议殖民当局的专横暴虐,群众大会完全是和平性质的。英国驻军未发任何警示便下令开枪,打死379人,打伤一千多人。阿姆利则惨案是甘地发动全国性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直接原因之ー。
“土布运动”(1920-1922)
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以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经济。土布是印度人民团结的象征,是印度经济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1920—1921年印度进口布总值为10.2亿卢比,1921—1922年降至5.7亿卢比。
“退出印度”运动
退出印度运动为印度英国殖民时期的1942年8月,圣雄甘地发起的让印度急速独立的一次行动,目的是为了让英属印度政府尽快走上谈判桌。这个运动采取的是非暴力抵抗作为行动指南,以“要么行动,要么死亡” 口号唤起人们的觉醒。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材料一:非暴力思想较早植根于印度民众心中,此外,它与印度民众的本能想法非常契合。在印度信教群众比较多。对于暴力活动,宗教一般采取“不提倡”态度。由此,甘地提倡的非暴力精神、印度社会主流思想以及印度宗教教义,三者吻合。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印度问题专家马加力
材料二:甘地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设法来到村民中间,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使他们参加为独立而进行的斗争……(英国能实现对印度的统治)是因为各阶层人当时正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与英国人合作。如果取消这种合作,英国的统治必将崩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初,印度民族资本主义虽得到较快增长,有了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民族资产阶级,然而英国的殖民统治妨碍着印度实现工业化,英国资本控制着一些重要的工业部门,印度资本仍处于严重的依附地位。
——《世界现代史·上》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印度为何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策略。
②原因:
思考
B.英国统治依赖于当地的合作;
A.思想上契合印度主流思想;
C.印度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非暴力不合作”再解读
非暴力+不合作
思想:爱与道义
行动:合法、和平手段
用非暴力限制群众运动,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允许的范围内,维护资产阶级领导地位。
用不合作发动群众,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迫使英国让步,争取印度独立自治。
反映印度资产阶级立场的两重性。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材料一:不管我们如何谴责不合作运动,但假如我们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识,我们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错误。一味采用高压,不可能永久地解决问题。
——印度总督欧文
材料二:非暴力并不意味着向坏人的意志屈服和妥协。非暴力意味着以人的全部心灵来反对专制者的意志。只要在这种人类法则指导下进行斗争,哪怕一个人也能反抗非正义帝国的全部权力。
——《世界现代史.上》
③评价:
A.进步性:
a.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与解放;
b.甘地所创立的非暴力斗争理论,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深刻影响了争取和平改革的国际运动。
B.局限性:
a.局限于非暴力,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影响了革命的深入开展,显示出了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
b.开展“手纺车运动”等,以落后文明抵制先进文明,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根据本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思考
范围广,规模大;政党领导,有的是共产党领导,有的是民族主义政党领导。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运动
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摩洛哥里夫人民与
西、法殖民军的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帝国主义国家势力遭到重创,对殖民地控制有所削弱;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运动;
(3)非洲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独立意识的增强。
主要事件:在北非,1919年产生了华夫脱党领导的爱国运动,1924—1937年的护宪运动持续十余年。1924—1926年摩洛哥里夫人民的反法国、西班牙殖民侵略的民族起义,是在封建部落酋长领导下进行的。1935年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民族战争也是在以赛拉西一世皇帝为代表的的封建王公领导下进行的。至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基本上仍处于“沉睡”状态。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埃及华夫脱抗英运动
阶段 领导者 方式或政策 结果
民族独立 1918—1922 (华夫脱党) 扎格鲁尔 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起义 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但保留特权
护宪运动 1923-1935 要求英国放弃特权 未获完全成功
1919年3月,开罗学生发起总罢课,逐渐掀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浪潮。
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
2.具体表现: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918年10月,一战结束指日可待,和会即将召开,世界弱小民族纷纷酝酿派代表前往巴黎,要求自决,结束殖民统治。
11月,扎格鲁尔等人向英国高级专员提出希望获得有限的独立要求。遭拒绝,遂组成埃及“代表团”(华夫脱)欲赴巴黎参加和会。
1919年3月,殖民当局下令逮捕,把华夫脱领导人流放。
起义烽火在第二天由学生点燃。工人、法官、商人和手工业者积极响应,进行罢工和罢市,妇女也揭去面纱破天荒地上街游行。
4月,殖民当局释放了扎格鲁尔等人,允许一行参加巴黎和会。
6月,巴黎和会承认英国为埃及保护国。1921年,再次把反抗的扎格鲁尔等人流放。
埃及人民掀起新一轮反英高潮。
1922年英国承认埃及独立,但保留特权(见课本)
评价:
局限:
华夫脱党领导的这场反英独立斗争是很不彻底的,也十分软弱。华夫脱党主张通过“合法的和平方式”谋求埃及独立,反对群众的“过激”行为,尤其是反对群众进行暴力斗争。
华夫脱党对帝国主义不是立足于斗争,而是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是华夫脱党的又一个致命弱点。
华夫脱党的表现如此软弱,这与它的阶级局限性直接相关。它代表了埃及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积极:
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顶住了强大压力,坚持斗争,没有屈从英帝国主义企图强加于埃及的种种丧权辱国的条件,从而捍卫了埃及的民族尊严。
动摇和削弱了英国在埃及的殖民统治基础,埃及虽没有获得完全独立,但是保护制度被取消了,这不仅为埃及人民继续进行反帝斗争打下了基础,而且也使阿拉伯各国人民收到鼓舞。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摩洛哥抗西抗法斗争
1912年,法国和西班牙政府迫使摩洛哥苏丹签订不平等条约,将4/5的国土分割为两国的“保护区”。1920年西班牙殖民军进犯里夫地区。
领导者 方式或政策 结果
酋长 克里姆 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 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爱国民族主义运动
(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墨索里尼知道,侵占埃塞俄比亚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就可以控制英法从红海通向印度洋的航路,打击它们和亚洲殖民地的联系,有利于对英法两国的竞争。
——罗洪彰《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①背景:
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6年,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
②过程:
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抗击意大利侵略者。
③结果:
意大利侵略军被击败,1941年,埃塞俄比亚恢复了国家独立。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尼加拉瓜
桑地诺抗美斗争
“人民的良心”
“美洲自由的标志”
墨西哥
卡德萨斯改革
智利
左派及其他社会阶层成立反法西斯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阿根廷
共产党领导工人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
1804 海地独立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材料一 独立战争后的拉丁美洲,在经济上保留并发展了半封建的大地产制,政治上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这种政权的表现形式就是“考迪罗主义”,即军事独裁统治制度。拉丁美洲各国的“考迪罗”为了巩固政权和地位,都极力寻求国外势力对自己的支持,投靠外国势力,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
材料二 拉美各国独立后,欧美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特别是英、美、法、德等国的竞相角逐、巧取豪夺,使这个地区成为半殖民地似的附庸,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欧美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挑起战争、索取赔款,掠夺拉美人民的大量财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输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修筑铁路、开办工厂、经营采矿,剥削拉美人民。
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思考
国内:政治上:军事独裁统治;
经济上: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和超经济剥削。
国外:美国将拉丁美洲作为后院进行侵略扩张,成为其走向真正独立的主要外部障碍。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具体表现:
阿根廷:
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
智利:
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拉美共产党的兴起;
尼加瓜拉:
桑地诺抗美斗争;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1)尼加拉瓜抗美斗争:
领导人 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
目标 “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
旗帜 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
斗争对象 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
结果 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
桑地诺(Augusto Cesar Sandino, 1893~1934),尼加拉瓜反美游击队领导人。1920年先后逃亡中美洲,1926年回国,1927年开始率领尼加拉瓜人民起义,反抗美国占领军。1929年6月25日,再次前往墨西哥,获得墨西哥政府的一些军用物资援助。其游击队最多时达3000多人,虽然被当时的美国政府描绘为一名匪徒,但是他坚决而顽强的抵抗意志,使得他成为拉丁美洲诸国反抗美国控制的标志性英雄人物之一。他率领的游击战最终迫使美国从尼加拉瓜撤军,但是他本人却被阴谋夺取独裁地位的国民警卫队负责人安纳斯塔西奥·索摩查·加西亚所暗杀。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卡德纳斯
(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①背景:
A.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封建大地产制依旧盛行,土地兼并严重;外资控制墨西哥经济命脉)
B.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C.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②主要内容:
A.经济:推行土地改革,废除大地产制,打击封建大庄园主的势力;
B.政治:改组国民革命党,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
C.文化:清除宗教教育,普及科学的世俗教育;
D.对外:捍卫民族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③影响:
A.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大地产制,促进了墨西哥经济的发展,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B.有利于墨西哥的政治民主化,为墨西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C.为亚非拉各国人民开展反帝斗争提供了经验。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三、高涨的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思考
1.特点: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的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有哪些主要特点?
思考
(1)广泛性:
地域广,涉及亚非拉广大地区;参与阶层广,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等社会各阶层。
(2)多样性:
①领导力量的多样性:有共产党、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爱国王公贵族、部落酋长等;
②指导思想的多样性:例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等;
③斗争方式的多样性:有革命运动、改革运动、群众运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士兵起义等。
(3)持续性:
从1918年至1939年,民族解放运动从未间断,持续高涨。
(4)目标更高更明确:
民族自决的民族独立和民主政府成为普遍诉求。
(5)影响更加深远: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民族自决”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加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2.影响:
材料一: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第662页
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不会仅仅是或主要是每一个国家无产者反对本国资产阶级的斗争,不会的,这个革命将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一切殖民地和国家、一切附庸国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斗争……各先进国家的劳动人民反对帝国主义者和剥削者的国内战争正开始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民族战争结合起来。 ——《列宁选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影响。
思考
(1)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2)促进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和民主政治进程,推动民族经济恢复和发展;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壮大世界无产阶级力量;
(4)人权、平等、民族自决等理念也深刻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B
【解析】19世纪英国的铁路、电报、邮局、教育等传播到了印度,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增强了印度的民族意识,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对印度殖民扩张的客观效果,A反映的是主观上要达到的目的,排除;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是在英国开始侵略印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不是工业革命以后才开始,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印度的侵略并没有同化印度当地的经济文化,印度仍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D错误。
1.(2020·全国高二单元测试)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客观上( )
A.加大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
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 D.同化当地的经济与文化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D
【解析】甘地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代表,甘地在为祖国独立解放而奋斗的同时,为消除种姓制度、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纷争而斗争,最后被印度教极端分子枪击而亡。根据材料“红色代表印度教、绿色代表回教、白色代表其他宗教可知体现的是民族团结,根据材料¨旗帜正中绘有纺车图案"可知体现的是经济独立,因此D符合题意;食盐进军运动是在1930年,A排除;材料与消极抵抗无关,B排除;甘地十分排斥西方物质文明,认为振兴印度经济必须从复兴手纺车开始,C排除。故选D。
2.(2021·石家庄二中高二)1921年,甘地提出:“每一国家都需要有代表性的旗帜.因为旗帜代表一种理想。“同年,体现他思想的三色自治旗诞生。其中,红色代表印度教、绿色代表回教、白色代表其他宗教,旗帜正中绘有纺车图案。据此推测,甘地的理想是( )
A.将“食盐进军”与发展民族工业相结合 B.以“仁爱作为主旨进行消极抵抗
C.在西方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传统经济 D.通过民众的团结和经济的自主争取独立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帝国各个自治领的独立趋势逐渐加强,开始了由英帝国向英联邦的转变。联系所学知识,英国在一战中实力大为削弱,随着英国实力的下降,其殖民地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由此,193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威斯敏斯特法案》,不得不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和外交上拥有独立地位,故D选项正确;1918年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直至二战爆发前,世界格局都没有出现重大调整,A选项错误;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标志是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B选项错误;“完全”一词表述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此时英国综合国力相对来说仍十分强大,C选项错误。
1.(2021·全国高三练习)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确认了“英国和各自治领都是英帝国内的自治共同体,地位平等,在内政和外交的任何方面互不隶属”,英联邦遂正式形成。之后,英联邦成员由需对英王效忠的原则演变为接受英王为独立成员国自由联合体的象征。这一演变的历史背景是( )
A.世界格局出现重大调整 B.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C.英国霸主地位完全丧失 D.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学习目标
知识应用
新课讲授
本课小结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背景
概况
典型斗争:印度尼西亚民族大起义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评价
概况
典型斗争一:华夫脱党领导下的埃及民族独立运动
典型斗争二:摩洛哥里夫人民与西、法殖民军的斗争
典型斗争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概况
典型斗争一:尼加拉瓜抗美斗争
典型斗争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背景、措施、评价)
合作探究:拉美百年之后再次进行民主革命与改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