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芙蓉楼送辛渐》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人物品质”这个主题来编排的,使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懂得怎样去品味古人的离别诗,感受古诗的意境和韵味。同时,适当地接触一些课外古诗词,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的能力。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佳作,送别时的即景生情,离情别绪,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情厚谊都蕴含在字里行间。本首古诗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和气氛的渲染,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 借助课文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丰富而细腻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教学挂图、作者资料、古诗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桂林是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在唐代就有“诗仙”李白,留下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豪迈诗句;有“诗圣”杜甫,留下了“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的闲适诗句;还有“诗魔”白居易,也来到了桂林,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在唐代众多的诗人中,你们最崇拜哪一位诗人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的唐诗《芙蓉楼送辛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芙蓉楼:黔阳古城的一座著名楼台。位于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芙蓉路,在唐时为名满沅湘的名胜古迹,至今仍为旅游胜地。)
2、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七言绝句格外讲究音韵和节奏,风格雄浑,气骨凛然,语言洗炼自然而又色泽华美。这首诗是作者被贬为江宁县丞时所写,当时友人辛渐从江阴奉命去洛阳,作者在芙蓉楼为他送行时所作。)
(二)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如“玉壶”“平明”“楚山”“洛阳”等;b.读通诗句。
2. 指名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效果。
3. 查阅工具书,理解诗意。
4. 说说诗中哪些字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不理解?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重点讨论“吴门楚江”“平明送客”“孤蓬万里”“心似冰清”的意思。(课件出示)并练习用“因为……所以……”说话。(因为吴门楚江本为远离京城之楚地江岸的门楼,平明送别友人,因为友人要去的地方路途遥远,所以诗人一直送到楚江边;因为朋友只身而去,旅途孤单寂寞,所以诗人内心无限依恋;朋友此行要去的洛阳属古秦地,更使他怀念自已作为满身清廉洁白的两地朋友的人品节操。)并再创情境进行对话练习:“朋友啊,这里吴门楚江阻隔重重,而你却是孤独飞蓬远赴万里之遥的洛阳城。这一别我们可是难得再见啊!此时此刻你内心有何感想?”生接:“我内心十分舍不得。”或“我内心苦闷啊!”或“我内心一片惆怅……”师: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去,不亦哀乎!” 多么精妙传神的诗句啊!让我们把这种难舍难分的情感融入到朗读中去!指导朗读。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师生接读、师生对读、师生齐读等)注意重音和停顿,读出节奏和韵味。
(三)细读课文,品读诗情。
1. 边读边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体会“寒雨连江”“楚山孤云”“相送”“冰心在玉壶”等诗句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凄怆、缠绵的送别情,感悟诗人对友人冰清玉洁的深情厚谊)
2. 交流汇报。重点指导品读“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引导学生想象烟雨迷蒙的吴地江天,烟雨弥漫的江波和楚地山峰,再现烟雨送客的惆怅之情)
3.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 提问:你认为这首诗写得好吗?为什么?
5. 教师小结:短短四句诗就把离别的情与景都写进去了,情景交融,言简意赅,很是感人。你觉得这首诗哪些地方写得特别好?还有哪些地方你不大理解?(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6. 学生说讲到“寒雨连江夜入吴”时,教师可让学生思考:当时是怎样的景象?有哪些景物?这景与情是怎样结合的?教师可提供一些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的气氛。(如:烟雨迷蒙、秋风瑟瑟、秋雨绵绵、细雨如烟等。)这雨是“寒雨”,诗人怎样通过“寒雨”来表现离情之深?(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寒”字表现了诗人的心境。)诗人此时的心情会是什么样的?你能用一句古诗或名言来说吗?(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教师可提供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7. 学生说到“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这句诗中向朋友表白了什么?怎样理解“冰心在玉壶”?这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诗人坚守高洁的情操和光明磊落的品德。)教师应结合此诗告诉学生评价一个人的人品是否光明磊落就可以说是他是否有一颗“冰心”。结合王昌龄在官场上的失意谈谈对“一片冰心在玉壶”的理解。教师小结:冰心和玉壶一样都是晶莹剔透、纯洁无暇的。一个“冰”字说明了诗人内心之“清”,一个“玉”字则说明了诗人内心之“纯”,而一个“在”字,就是两者的连接纽带。当朋友远走他乡时,诗人把自己的一颗心比作“冰心”,比作“玉壶”,向朋友表白自己纯洁的心地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教师提供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8. 学生说到“平明送客楚山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从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什么?(别时明净凄清的环境。)你能用一句古诗或名言来说明吗?(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教师提供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9. 学生说到“楚山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句诗中还有没有别的景物?这些景物与离别的情又有什么联系?(只剩下楚山孤独地伫立在江边。)教师提供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一刻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
(四)美读课文,拓展延伸。
1. 说说这首诗为什么能千古传诵?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2. 拓展:离别是人生的常事,更是文人的“宠物”。请你还搜集送别的古诗,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并背诵本首诗。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2. 选择你喜欢的一处山水景色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总结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友人的佳作。诗人通过送别环境的刻画和气氛的渲染,表达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这首诗语言华美、意境深远,尤其是四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通过本课的教学,同学们对古诗的韵味和节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课后复习和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