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达标训练-科学三年级上册教科版
一、选择题
1.能使谷物在最短的时间内晒干的方法是( )。
A.摊开在通风、有阳光的地方
B.摊开在潮湿无风处
C.堆放在通风的地方
2.吃火锅时,没有往锅里加盐,但是汤底越吃越咸,这是因为( )。
A.汤锅里的盐没有溶解 B.汤上面淡下面咸 C.汤里的水分蒸发导致
3.洗完澡后卫生间的镜子变得模糊,用手摸上去湿湿的,这主要是( )。
A.水变成了水蒸气 B.水蒸气变成了水 C.水溅到镜子上了
4.做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次要等杯中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后,才能加下一勺
B.用搅拌棒搅拌是为了让水能溶解得更多
C.小苏打比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要强
5.不小心将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了,最好的分离方法是( )。
A.用筛子筛华池 B.用风扇吹 C.放入水中,先过滤,再蒸发
6.天气预报中包含的信息有( )等。
①温度 ②风向 ③降水量 ④风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7.根据蒲福风力等级表,“举伞步行艰”描述的风力等级是( )。
A.2级 B.4级 C.6级
8.科学实验小组在教室外测量了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B.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
C.一天中从早到晚的气温都是一样的
9.下列物体不是运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制成的是( )。
A.充气城堡 B.热气球 C.孔明灯
10.水完全结冰后,温度会( )。
A.保持不变 B.上升 C.下降
二、填空题
11.空气存在于我们的 ,占据一定的 。
12.风其实是由空气 形成的。
13.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 热量。
14.冬天,刚洗的衣服挂到阳台上结了一层冰,这时水从 态变成了 态。
15.在学习云量的有关知识时,老师让小文同学把天空当作圆面,阴影表示云量。小文画出了当天天空的云量情况,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示,你认为当天的天气是 (填“晴”“多云”或“阴”)。
16.学习了“测量气温”,小明研究了学校一天气温的变化:他选择在 (填“教室里”或“树荫下”)测量气温,图一是上午9点的气温,示数是 。经过测量,小明制作了图二,他发现一天气温的变化规律是 ,最高气温出现在 时。
17.在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读取温度时的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 。开始加热时,水的温度会 ,水沸腾时的温度会 (填“升高”或“不变”,上同)。
18.当天空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时,是 天。
19.小明想要测量春节这天的气温,他应该选择 测量,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20.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倒扣在水里,里面的纸团不会湿,这是因为 。
三、判断题
2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会不断提高。( )
22.小明观察到,今天天空的云量占到整个天空的一半,今天的天气是晴天。( )
23.鲸在海洋中,所以它的生活不需要空气。( )
24.因为盐和味精都能溶解在水中,所以水能溶解多少盐就能溶解多少味精。( )
25.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
四、实验题
星期天小宇在家烧水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请帮他解决下列问题。
26.加热后水沸腾了,此时水的温度可能是( )。
A.10°C B.0°C C.100°C
27.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会( )。
A.稍稍降低 B.保持不变 C.继续升高
28.小宇想测量水温,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29.我的发现:水沸腾时,水壶上会出现“白气”,这些“白气”是 。
为了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我们一起来完成实验。(如图1、图2)
30.在实验中,橡皮筋的作用是( )。
A.方便拿住试管 B.方便看清冰 C.方便观察冰面和水面的高度
31.实验中发现冰块融化所需的时间( )。
A.非常短暂 B.比较漫长 C.需要1分钟
32.图1、图2试管中温度计的液柱,下降快的是( )。
A.图1温度计下降快些 B.图2温度计下降快些 C.一样快
33.当冰块完全融化成水时,冰面和水面的高度相比( )。
A.冰面低些 B.水面低些 C.没有变化
参考答案:
1.A
【详解】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包括温度的高低、空气流动的快慢和蒸发面积的大小等。温度越高、空气流动得越快、蒸发面积越大,水蒸发得越快。能使谷物在最短的时间内晒干的方法是摊开在通风、有阳光的地方。
2.C
【详解】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人们就是利用了盐的这个特点,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与水。吃火锅时,锅里的汤底越吃越咸,这是因为汤里的水分不断蒸发,使得盐的浓度变高导致的。
3.B
【详解】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这一过程叫凝结。冬天,洗完澡后卫生间里的镜子变得模糊,用手摸上去湿湿的。这是因为卫生间有大量水蒸气,接触到较冷的镜面凝结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
4.A
【详解】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通过溶解能力实验可知,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也就是在相同水中,溶解的食盐的量大于小苏打的量。
A、做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的实验时,每次要等杯中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后,才能再往水中加入下一份食盐。A说法正确。
B、用搅拌棒搅拌的作用是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是为了让水能溶解得更快,B错误。
C、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要强,C错误。
5.C
【详解】食盐和沙混合后,可以先用水进行分离,利用滤纸过滤含有沙的食盐水时,最终留在滤纸上的是沙,把沙分离出来;要将食盐从盐和水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最合适的方法是蒸发,随着水分的蒸发,食盐慢慢结晶出来。C符合题意。
6.C
【详解】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天气预报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状况,天气预报信息一般包括:天气状况、温度、风向、风速、降水量等。
7.C
【详解】蒲福风力等级表: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2级风来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弯;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动;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10级拔树又倒屋;11、12级陆上少见根据蒲福风力等级表,“举伞步行艰”描述的风力等级是6级。
8.B
【详解】气温指空气的温度,测量气温的仪器为温度计,对气温的观测一天要进行3~4次,再计算平均值。一天中,随着太阳东升西落,气温先上升,再下降。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故B选项正确。
9.A
【详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能占据空间,会流动,易被压缩,有一定的重量。充气城堡是利用了空气能够占据空间的原理,没有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热气球和孔明灯是利用了热空气膨胀变轻,上升运动原理。故A选项符合题意。
10.C
【详解】水刚结冰时的温度是0℃,这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水完全结冰后,温度会随环境温度继续降低,直至与环境温度相同。
11. 周围 空间
【详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12.流动
【详解】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13.放出
【详解】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14. 液 固
【详解】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根据水的三态变化的认识,冬天,刚洗的衣服挂到阳台上结了一层冰,这时水从液态变成了固态。
15.晴
【详解】“云量”是天文学专有名词,云量是以一天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题干中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所以当天的天气是晴天。
16. 树荫下 7°C 先升高后降低 14
【详解】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测量气温应该选择在树荫下测量气温,图一是上午9点的气温,液柱在0和10之间过7个小格,示数是7℃。经过测量,分析图二的气温变化情况,他发现一天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从低到高逐渐上升,然后再从高到低逐渐下降,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
17. 相平 升高 不变
【详解】借助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注意操作要求,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持平。在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读取温度时的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开始加热时,水的温度会上升,水沸腾时的温度会不变。
18.阴
【详解】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大于四分之一、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天空中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我们记录为阴天。
19. 气温计 摄氏度 ℃
【详解】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或背阴处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量气温。我们可以选择用气温计测量气温。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符号是℃。
20.空气占据空间
【详解】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能流动、具有质量并占据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体积,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由于空气占据一定空间,所以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然后将杯子倒扣在水里,里面的纸团不会湿。
21.√
【详解】科学家通过研究大气、云、风和各种形式的降水--雨、雪、冰雹、雾等,可以预测出未来一般时间的天气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气象卫星的应用,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
22.×
【详解】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大于四分之一、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所以今天天空的云量占到整个天空的一半,今天的天气是多云。
23.×
【详解】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气。鲸在海洋中,它的生活也需要空气。从空气中吸入的氧气可以帮助鲸生存。
24.×
【详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与物质的性质、还有溶剂的种类以及温度等相关。在20摄氏度时,100克水溶解36克食盐,在20摄氏度时,100克水溶解74克味精,题目观点错误。
25.√
【详解】水是无色、无味、没有气味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流动像水这样没有固定的形状、容易流动的物体,我们把它叫作液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利用模具可使水结成一定形状的冰。
26.C 27.B 28.B 29.小水珠
【分析】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水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需要吸热或放热,主要取决于温度的变化。
26.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迅速地变成水蒸气,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做水的沸腾。
27.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
28.观测温度计的读数时,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29.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液态水这种现象叫凝结。水沸腾时,水壶上会出现“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珠。
30.C 31.B 32.A 33.B
【分析】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0.观察实验装置,在实验中,橡皮筋的作用是方便观察冰面和水面的高度,起到一个标志线作用。
31.冰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融化吸热,冰融化的速度取决于周围环境的温度。实验中发现冰块触化所需的时间比较漫长。
32.图1、图2试管中温度计的液柱,下降快的是图1温度计,因为冰融化吸热。
33.水结冰体积膨大,冰融化由固态变为液态,体积减小。当冰块完全融化成水时,冰面和水面的高度相比水面低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