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2017秋)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11 23:0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科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冷热空气的流动会形成( )。
A.雨 B.风 C.云
2.下列物质中,( )不能溶解于水中。
A.食盐 B.白糖 C.石头
3.下列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做法是:( )。
A.把垃圾倒入河里让水冲走
B.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里
C.节约用水,严禁工业废水不处理排入水体中
4.下列操作量筒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B. C.
5.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但现在土壤正面临流失的危机。下列哪种情况土壤最易流失?( )
A.无草无树的山坡 B.长满了小草的山坡 C.有草有树的山坡
6.下列关于土壤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为植物生长提供养料 B.为动物生存提供栖息地 C.对人类没有作用
7.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变成了粉末状。关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颗粒大小发生了改变 B.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
C.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D.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8.“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下列标志中,图片( )是国家节水标志。
A. B.
C. D.
9.下列动物能够改良土壤,并在成肥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的是( )。
A.蜗牛 B.蚂蚁 C.蚯蚓 D.地鼠
10.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下列不适宜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植物是( )。
A.花生 B.芝麻 C.荷花 D.红薯
二、填空题
11.井水其实是 下渗积累而来的。
12. 的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
13.土壤中除了生物及其遗体外,还有 、 、 、 、腐殖质等物质。
14.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面最 处保持水平。
15.我们可以通过 、 、 等方法增强土壤的肥力。
16.主要来源是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的是 水。
17.中国有 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
18.海洋里蕴藏着丰富的 、 、 和 ,被称为“ ”。
19.土壤中有大颗粒的 、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黏粒。
20.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 ,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三、判断题
21.溶解在水中的盐可以用蒸发的方式分离出来。( )
22.油脂类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供给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一定要多吃一些。( )
23.碘酒是“淀粉探测器”,碘酒滴到土豆、馒头、米饭上会变蓝。( )
24.人运动后呼吸会加快,休息后呼吸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
25.植树造林可以保护土壤( )
四、实验题
26.把盐放到水里,盐不见了,这种现象就是溶解。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把下面实验方法的序号按正确的顺序填在实验设计一栏,并在实验结论一栏选择正确选项的序号。
①同时往两杯水中倒入相同质量的盐
②观察、较哪个杯子里的盐溶解得快
③准备两杯相同体积的冷水和热水
问题 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 与水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实验设计 ( )
实验结论 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 )。(填有关、无关)
小明同学正在研究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记录如下:
27.根据实验记录小明研究的是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 )有关。
A.水的多少 B.水的温度 C.盐的多少
28.根据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是( )。
A.盐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B.盐溶解的快慢与水的多少有关
C.盐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无关
参考答案:
1.B
【详解】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变轻,热空气会上升运动,周围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冷热空气的流动会形成风。
2.C
【详解】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白糖、食盐放入水中,都会形成均匀稳定的溶液,说明它们能够溶解在水中;石头放入水中会下沉,说明石头不能溶解在水中。
3.C
【详解】淡水是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必需品。但是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地球上的多数地区缺水。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其中最严重的有40多个。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节约用水,严禁工业废水不处理排入水体中的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C符合题意。
4.B
【详解】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1)选用合适量程的量筒,将量筒微微倾斜,瓶口紧挨量筒口,让水缓缓流入量筒内。(2)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量筒内水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分析选项可知,AC做法正确,B做法错误。
5.A
【详解】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分析选项可知,无草无树的山坡土壤最易流失。
6.C
【详解】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栖息地,也为人类提供了住所和生存所需要的食物,AB观点正确,C观点错误。
7.B
【详解】物质可以分为固态、液态、气态三类。大自然中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最后变成了粉末状,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颗粒大小发生了改变,但是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还是固态,状态没有发生改变。故B选项符合题意,ACD选项不符合题意。
8.C
【详解】“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国家节水标志是由水滴、手掌和地球变形而成。所以图片C是国家节水标志。
9.C
【详解】蚯蚓的生活活动能使土壤疏松,使其进入更多的空气和水分;同时,增加土壤肥力,所以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10.C
【详解】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沙质土的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所以花生、芝麻、红薯适宜在沙质土中生长;荷花需要水分,不适宜在沙质土生长,适宜生长在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好,渗水性、透气性最差的黏质土中。
11.地表水
【详解】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灌溉水渗入、地表水渗入、越流补给和人工补给,都可以是地下水的来源。井水其实是地表水下渗积累而来的。
12.沙质土
【详解】根据土壤的成分,一般把土壤分为壤土、黏质土、沙质土。含沙多的土壤叫做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做黏质土,含沙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做沙壤土。三种土壤中,沙质土的渗水性、透气性最好,保水性、保肥能力最差。
13. 水分 空气 沙 黏土
【详解】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土壤是混合物,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4.低
【详解】量筒是一个带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使用量筒的时候,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15. 种植绿肥 施农家肥 收集落叶沤肥
【详解】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占有机质总量的50~70%.腐殖质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磷等。腐殖质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深,越肥沃。我们可以通过种植绿肥、施农家肥、收集落叶沤肥等方法增强土壤的肥力。
16.地下
【详解】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17.400
【详解】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人们想出各种办法补充地下水,以增加地下水储量。
18. 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 化学资源 动力资源 人类的资源宝库
           
【详解】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海洋里不仅有许多生物资源,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化学资源和动力资源,所以它被称为人类的资源宝库。
19.沙粒
【详解】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土壤中有大颗粒的沙粒、中等颗粒的粉粒和细小颗粒的粒。人们根据三种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较多的叫作沙质土,黏粒含量较多的叫作黏质土,而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壤土。
20.肥力
【详解】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土壤就在我们身边,肥沃的土壤养育着我们,给我们带来了粮食、蔬菜、水果等,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21.√
【详解】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食盐水随着水分的蒸发,溶解在里面的食盐不会随着水分蒸发,而会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2.×
【详解】膳食营养搭配原则:荤素搭配;粗细粮搭配;多种搭配;每日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等。油脂类食物提供我们能量,保持我们的体温,但是根据膳食搭配原则,要荤素搭配。故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3.√
【详解】淀粉是由葡萄糖组成的糖类大分子,遇到碘会变蓝。土豆、馒头、米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碘酒滴到土豆、馒头、米饭上会变蓝。
24.√
【详解】运动会耗费大量的氧,人是通过呼吸得到氧气,所以呼吸加快,人又是通过血液传递氧,所以心跳加快,休息后呼吸和心跳会慢慢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5.√
【详解】植物的根部比较的发达,可以紧紧扎在土壤里面,固定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土壤保护:使土壤免受水力、风力等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生产活动破坏所采取的措施。如土壤盐渍防治,封山育林和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等。
26. ③①② 有关
【详解】通过加快溶解的方法可知,影响物质溶解快慢因素有温度、是否搅拌、颗粒大小,可以通过对比实验得知。实验设计的顺序是先准备体积相同,温度不同的两杯水,然后倒入相同质量的食盐,然后观察实验现象即可。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27.B 28.A
【分析】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1、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2、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
27.图中用的是对比试验,唯一变量是水的温度,所以研究的是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28.根据实验现象可知,盐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溶解越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