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一、选择题
1.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路线不会发生改变
B.光的传播路线一定发生改变
C.光消失了
2.在降雨、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流水的作用下,会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含有大量的泥沙、石块等物质的洪流,这种洪流被称为( )。
A.山体滑坡 B.潮水 C.泥石流
3.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一组是( )。
A.萤火虫、彩虹 B.点燃的火柴、太阳 C.镜子、打火机、夜光玩具
4.下列关于地表形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
B.地球表面高低不平复杂多样
C.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
5.下列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的是( )。
A. B. C.
6.雨过天晴,空气中飘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 )。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了彩虹。
A.放大镜 B.平面镜 C.三棱镜
7.地震主要发生在( )这一部分。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8.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由( )形成的。
A.河流的沉积作用 B.海浪侵蚀 C.水的冲刷
9.如图所示,关于潜望镜的制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平面镜
B.上下两块镜面必须相对且平行
C.光在潜望镜内,经过了4次反射
10.当太阳光通过( )时,会被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
A.三棱镜 B.望远镜 C.平面镜
二、填空题
11.根据摆的 ,人们制成了摆钟,大大提高了计量时间的精确度。
12. 可以使我们身体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同时还具有支撑身体的作用。
13.当太阳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 (填“直射”、“折射”或“反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 、 、 等各种颜色的光。
14.金华和衢州等市所在的地区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因此被称为“金衢 ”。
15.改变地形地貌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外力的作用来源于地球外部,以 能为主,如图所示蘑菇石是在 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16.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大理岩属于 。
17.快速旋转红、 、 三色的彩色轮,能看到彩色轮的颜色变成了白色,这说明色光是可以混合成白光的。
18.“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 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 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19.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桌上放着一个红苹果。我们在这个房间里待一段时间,等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 (选填:可以;不可以)看到红苹果,所以要想看到物体,必须有 进入人的眼睛。
20. 的跳动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将氧气和养料运送到身体各个部分。
三、判断题
21.摆的摆重不变,摆的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 )
22.夏天白天的时间较长,晚上时间较短;冬天白天时间较短,晚上时间较长,所以时间的流逝速度是不一样的。( )
23.因为我们在晴朗的夜晚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所以月亮是光源。( )
24.雨水侵蚀土壤程度与有无植被有关,与坡度大小无关。( )
25.现代社会,时间的误差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
四、实验题
探索“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实验得到如下数据:
摆 30秒内摆动的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①号摆 38 37 39 38
②号摆 24 26 25 24
26.我们常常要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27.为了制作每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比①号摆的更 (选填:长;短)。
28.制作每分钟摆动60次的摆,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可以测量摆1秒是否摆动1次
B.用回形针可以快速改变摆绳的长度
C.为了节省时间,拿到制作任务马上开始制作
模拟火山喷发
科学课上,我们做了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29.岩浆用( )模拟,火山用( )模拟,实验时用( )加热。
30.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应该( )。
A.要把模拟岩浆的物质适当稀释
B.罐头盒下面垫一块石棉网,使受热更均匀
C.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把“火山口”用土豆泥封得厚一些
31.加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红色物质最先流出的地方比较薄,说明地球的结构中( )薄的地方熔岩更容易喷涌而出。
32.为了实验安全,实验时要戴上( )。
参考答案:
1.A
【详解】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交界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所以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中时,光的传播路线不变。
2.C
【详解】泥石流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由于泥石流爆发突然,运动很快,能量巨大,来势凶猛,破坏性非常强,造成的危害极大。
3.B
【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属于光源。太阳、打火机、点燃的火柴、萤火虫、夜光玩具自身能发光,属于光源;彩虹、镜子自身不能发光,不属于光源。都属于光源的一组是B。
4.A
【详解】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的主要特点是:西部地形以山地、盆地高原为主,在这些大的地形区中,西部盆地多风蚀地形;山区多冰蚀地形,青藏高原多冻土地貌。所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BC说法正确;A说法错误,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的多。
5.B
【详解】A、图中两人照镜子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图中在方形鱼缸的棱角处可以看到完全相同的两条鱼,这是光的折射造成的一条鱼出现两个虚像现象,故B正确;
C、图中制作的是潜望镜,潜望镜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故C错误。
6.C
【详解】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会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雨过天睛,空气中飘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这些小水滴起到了三棱镜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形成了彩虹。
7.A
【详解】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主要发生在地壳这一部分。故选A。
8.A
【详解】沉积作用是指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的作用。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由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故选A。
9.C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潜望镜便是运用了这一原理。潜望镜内有两块平面镜,上下两块镜面必须相对且平行,光在潜望镜内经过了2次反射。故选C。
10.A
【详解】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会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下雨时或下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珠,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故选A。
11.等时性
【详解】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2.骨骼
【详解】骨骼具有运动、支撑、保护的作用。骨骼可以使我们身体进行各种各样的运动,同时还具有支撑身体的作用。
13. 折射 红 橙 黄
【详解】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作光的折射现象。当太阳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 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14.盆地
【详解】地表形态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形态,分别是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陆地上海拔较低,地面起伏比较小的地区,称为平原;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起伏较大,海拔较高。盆地是周围高,中间低的地形。因此,金华和衢州等市所在的地区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因此被称为“金衢盆地”。
15. 风 风
【详解】风力侵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风对地表所产生的剪切力和冲击力引起细小的土粒与较大的团粒或土块分离,甚至从岩石表面剥离碎屑,使岩石表面出现擦痕和蜂窝,继之土粒或沙粒被风挟带形成风沙流。外力的作用来源于地球外部,以风能为主;改变地形的力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蘑菇石是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16.变质岩
【详解】地质学家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花岗岩、玄武岩等属于岩浆岩;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大理岩和板岩属于变质岩。
17. 绿 蓝
【详解】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而在一定条件下,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按不同的比例组合,可以得到各种颜色的光。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可以混成白光,所以,彩色轮快速转动时,它的颜色变成白色。
18. 光 声音
【详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说明声音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而光不能绕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
19. 不可以 光
【详解】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所以如图所示,假设你坐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身边放着一个红苹果,没有光进入这个房间,苹果不能反射光,所以你是看不到苹果的。
20.心脏
【详解】心脏总是在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心脏的跳动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将氧气和养料运送到身体各个部分。
21.√
【详解】通过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幅大小无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所以摆的摆重不变,摆的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
22.×
【详解】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时间是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夏天白天的时间较长,晚上时间较短;冬天白天时间较短,晚上时间较长,这只是地球公转引起的变化,时间的流逝速度是一样的。
23.×
【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月球不会发光,在晴朗的夜晚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这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24.×
【详解】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相同的植被、土壤和相同雨量下,坡度大的山坡上的土壤最容易被侵蚀。
25.√
【详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进。现代社会,时间的误差可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比如1秒钟的误差可能会带来上百万甚至上亿的损失;1秒钟的误差可能会让航天活动遭遇失败。
26.防止实验偶然性 27.长 28.B
【分析】摆是由摆长和摆锤组成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发现了摆的秘密。同一个摆,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无关。摆线越长,摆摆动的越慢,反之摆线越短,摆摆动的越快;
26.我们常常要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实验偶然性;
27.为了制作每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绳的长度比①号摆的更长。
28.制作每分钟摆动60次的摆,以下操作正确的是用回形针可以快速改变摆绳的长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一个摆,摆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系,摆绳越长,摆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摆动越快。
29. 稀释的番茄酱 土豆泥 酒精灯 30.A 31.地壳 32.护目镜
【分析】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破坏环境。
29.我们做了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岩浆用稀释的番茄酱模拟,火山用土豆泥模拟,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加热来模拟地球内部的热量,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加热。
30.为了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应该要把模拟岩浆的物质适当稀释。
31.加热时我们可以观察到红色物质最先流出的地方比较薄,说明地球的结构中地壳薄的地方熔岩更容易喷涌而出。
32.番茄酱受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危险,我们应该使用护目镜保护我们的眼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