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高频考点检测卷-科学六年级上册教科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不需要冬眠的是( )。
A.刺猬 B.熊猫 C.乌龟
2.下面三幅图中,( )可能是洋葱表皮细胞。
A. B. C.
3.小明在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时候,为了便于观察标本,应用( )进行染色。
A.高锰酸钾溶液 B.碘酒 C.酒精
4.下列关于新冠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和新冠病毒一样,所有的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B.我们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新冠病毒的形态
C.新冠病毒和眼虫都不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
5.当太阳照射的方向和地球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深圳所处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6.下列城市中,一天中最先迎来黎明的城市是( )。
A.乌鲁木齐 B.西安 C.深圳
7.在自转的地球上,我们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东升西落,这是因为( )。
A.星星本身就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的
B.地球自西向东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C.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8.“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之处在于( )
A.地球是球形 B.地球在自转 C.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
9.海洋中的单细胞生物是( )。
A.海绵宝宝 B.有孔虫 C.草履虫
10.在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时,常常在载玻片上放少量的脱脂棉纤维,主要目的是( )
A.将不同的生物分隔开
B.为微小生物提供合适的环境
C.控制微小生物的运动速度
二、填空题
11.显微镜对光时,若光线较暗,应选用反光镜的( )面镜。
12.显微镜目镜有10X和20X两种,物镜有10X和40X两种,用这台显微镜观察,可以达到的最大放大倍数是( )倍。
13.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 )和杠杆的结构特点。
14.经常使用的能量形式有声能、( )能、( )能、( )能、磁能、太阳能等。
15.生物体是由( )组成的,病毒也是一种( )物,种类很多,分布较广。
16.科学家一般选用( )镜来观察病毒。
17.放大镜的镜片又叫( ),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能把图像( )。
18.在生活中常见的( )、( )、( )都可以看成是轮轴的变形。
19.地球公转一周是( ) ,四季交替与地球公转有关。
20.电磁起重机通电时,电能转换为( ),可以吸引( )。
三、判断题
21.使用杠杆时一定省力。( )
22.研究磁力大小与线圈多少的关系时,保持不变的条件是电池的数量和线圈的圈数。( )
23.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不会对生物带来影响。( )
24.如果我们要培养微生物,最好选择纯净水。( )
25.人的一般活动规律是白天休息,晚上活动。( )
四、实验题
实验记录单分析。
小林和同学一起做了一组科学探究实验,下面是他们小组的实验记录单。
线圈匝数 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数量(枚)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数
20匝 5 6 7 6
60匝 12 11 13 12
100匝 18 11 19 16
26.这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
27.做这组实验要改变的条件是: 。
28.做这组实验不能改变的条件是: 。
29.请将记录单中有问题的数据“圈”出来。
30.实验中如果发现数据有问题,比较科学的做法是( )。
A.直接修改数据
B.分析原因,重新实验获得新数据
C.向同学抄数据
D.根据自己的推理,编一个数据
31.根据这组同学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小明先用放大镜观察白糖颗粒的形状,再将这些白糖倒入清水中搅拌,制成个一杯浓糖水。然后用长柄金属勺子取一小勺浓糖水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会儿后,浓糖水变成了许多细小的糖粒。继续加热,糖粒变成液体状。慢慢地,糖液变成了褐色,最后变成了黑色的粉末。在加热过程中,小明发现金属勺的勺柄逐渐变热。实验后,熄灭酒精灯。
32.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 、中间厚边缘薄。
33.图中,镜片凸度最大的是( )。
A.A号放大镜 B.B号放大镜 C.C号放大镜
34.像白糖这样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看到的叫做 ,这样的物质还有: 、 。
35.在完成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加入适量的白糖,不能太多B.最好带上护目镜 C.近距离观察
36.写出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任意两个物理变化: 、 。
37.写出整个实验过程中的任意一个化学变化: 。
参考答案:
1.B
【详解】冬眠是动物对冬季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如寒冷和食物不足)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活动,心跳缓慢,体温下降和陷入昏睡状态。刺猬和乌龟会冬眠来适应寒冷的环境,熊猫是哺乳动物,体温恒定,不需要冬眠。
2.B
【详解】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借助显微镜我们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它们是洋葱的表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的特点是:长方形、形状规则、有细胞壁。所以题中三幅图中,B可能是洋葱表皮细胞。
3.B
【详解】显微镜的成像的特点是呈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制作植物临时玻片标本时,用到碘酒来染色。
4.B
【详解】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
A、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如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变成为垃圾的世界,A错误;
B、病毒个体极其微小,我们用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新冠病毒的形态,B正确;
C、眼虫生活在水沟、池沼或缓流中,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眼虫同时具有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它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分,C错误。
5.B
【详解】如图所示,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是夏季。深圳位于北半球,所以处于夏季。
6.C
【详解】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自西向东不停的进行自转运动,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差异,东边的地点时间早于西边的地点;题干中的三个选项,深圳最偏东,最先迎来黎明。
7.C
【详解】地球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正好是太阳运动方向相反。我们可以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东升西落,这其实正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自西向东)的结果。C选项符合题意。
8.A
【详解】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并且是不动的,周围的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转,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每天环绕地球一周;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是运动的,行星及周围天体都绕着太阳转,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地球是球形的,这是地心说和日心说都共同的观点。
9.B
【分析】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常见的单细胞生物有有孔虫、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它们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详解】A:海绵宝宝在生活中的原型就是一种多细胞生物-海绵。
B:有孔虫是海洋中单细胞动物,有石灰质壳,壳上多小孔,由此溢出许多丝状的假足。
C: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原生动物,生活在稻田,水沟或者池塘中。
故选B。
10.C
【详解】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吸走盖玻片边缘多余水分,能控制微生物运动。
11.凹
【详解】显微镜中的反光镜有两面,一面是平面镜,一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显微镜对光时,若光线较暗,此时可以调节反光镜,选择凹面镜以增强视野的亮度。
12.800
【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倍数的乘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所以用这台显微镜观察,可以达到的最大放大倍数是20×40=800两倍。
13.斜面
【详解】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叫做机械。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简单机械。常用的简单机械种类有杠杆、滑轮、轮轴、齿轮、斜面等。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
14. 热 电 光
【详解】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5. 细胞 微生
【详解】细胞是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生物中除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外,其他生物均为细胞构成。在生物界,除了我们熟悉的动物、植物,还生存着一类数量庞大、个体微小的生物,这类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他们身体微小,构造简单,微生物分布广泛,繁殖快,并且类型多样。
16.电子显微
【详解】眼睛能看到小昆虫等;放大镜放大几十倍,能观察到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光学显微镜放大一千多倍,能观察到生物的细胞、微生物;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万倍,能观察到细菌、病毒。所以科学家一般选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病毒。
17. 凸透镜 放大
【详解】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
18. 水龙头 扳手 滑轮
【详解】由一个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做轮轴。在生活中常见的水龙头、扳手、方向盘都可以看成是轮轴的变形。
19.一年
【详解】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五带的划分等。
20. 磁能 铁
【详解】电磁铁是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它是电能转化为磁能的装置。生活中利用电磁铁来工作的物品很多,如电磁继电器,电铃,电磁起重机等。所以电磁起重机通电时,电能转换为磁能,可以吸引铁。
21.×
【详解】像这种用来撬动重物的装置叫作杠杆,它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杠杆有三种类型,分别是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不省力不费力杠杆。使用杠杆时不一定省力,比如使用费力杠杆的时候是不省力的。
22.×
【详解】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磁力大小与线圈多少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线圈的圈数,其他条件电池的数量和铁芯的粗细都要保持不变。
23.×
【详解】昼夜变化让动物产生了昼伏夜出或夜伏昼出的生物钟规律,昼夜变化对植物生长产生影响,主要是日照长短、温度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使植物的生长呈现有规律性的生长。随着季节的变化,动物有迁徙、冬眠、换毛、存储粮食等行为,植物有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落叶等行为,都是适应环境变化的表现。
24.×
【详解】想要培养微生物进行观察,在“自来水”、“池塘里的水”、“小溪里的水”三种水中,最好选择“池塘里的水”因为池塘里的水流动性差,有机物多,含有大量的微生物。
25.×
【详解】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它是由生物体内的时间结构序所决定。昼夜变化让动物产生了昼伏夜出或夜伏昼出的生物钟规律,人的一般活动规律是白天活动,晚上休息。
26.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27.线圈匝数 28.电池数量、铁芯粗细、大头针大小 29. 30.B 31.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
【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性弱;圈数多,磁性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性弱;电池多,则磁性强。
26.根据题干可知,唯一的变量是线圈匝数,所以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27.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所以唯一的变量是线圈匝数;
28.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唯一的变量是线圈匝数,所以其他条件比如电池数量、铁芯粗细、大头针大小都要保持不变;
29.根据题干可知,线圈匝数100匝的电磁铁第2次的数据和其他三次数据的差距很大,所以有错误;
30.如果我们在实验中如果发现数据有问题,我们应该分析原因,重新实验获得新数据;
31.根据题干可知,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磁力越大。
32.透明 33.C 34. 晶体 食盐 味精 35.C 36. 浓糖水变为小颗粒 糖粒变成液体状 37.糖液变成了黑色
【分析】放大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看到的图像就越大;像食盐、味精这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糖水加热会飞溅起液滴,不能近距离观察;糖水中的水蒸发、糖粒融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糖液继续加热产生了黑色物质--焦糖,是化学变化。
3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3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凸起有关,中央凸起越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倍数大的放大镜,看到的图象大,看到的范围小;倍数小的放大镜看到的图象小,看到的范围大。所以镜片凸度最大的是C,因为看到的范围最小。
34.像食盐、白糖、味精、碱面这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有固定的熔点。
35.在完成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不可以近距离观察,防止溅到身上;不仅如此,还应该最好带上护目镜。
36.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比如浓糖水变为小颗粒、糖粒变成液体状等;
37.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比如糖液变成了黑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