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1-11 20:30:39

文档简介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1.(2023五上·深圳月考)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进行了一场空间站“乒乓球”友谊赛。其中,当他们用普通球拍拍打水球“乒乓球”时,出现的现象(  )
A.水球“兵乓球”破裂消失了
B.水球“乒乓球”没有破裂,而是牢牢粘在球拍上
C.水球“乒乓球”掉到了地上
【答案】B
【知识点】重力;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要掌握宇宙知识的相关内容。凡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神舟十六号航天员进行了一场空间站“乒乓球”友谊赛,当他们用普通球拍拍打水球“乒乓球”时,由于表面张力使水球不容易破裂,水球“乒乓球”没有破裂,而是牢牢粘在球拍上。
2.(2023五上·深圳月考)下列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小孔成像 B.湖中倒影 C.天空出现彩虹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选项正确;
B、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湖中出现倒影就是光的反射现象,选项错误;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选项错误。
3.(2023五上·深圳月考)下列选项属于光源的是(  )。
A.汽车后视镜 B.明亮的月亮 C.点燃的蜡烛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反光的黑板和明亮的月亮都不属于光源。
4.(2023五上·深圳月考)下面操作中,可以观察到铅笔“折断”现象的是(  ) 。
A.把铅笔垂直插入水中
B.把铅笔倾斜着插入水中
C.用手电筒照射铅笔
【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但是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但是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因此,把铅笔垂直插入水中,不会看到铅笔“折断”现象。如果把铅笔倾斜着插入水中时,则会看到铅笔“折断”现象。用手电筒照射铅笔会产生影子,不会观察到铅笔“折断”现象。故B选项正确。
5.(2023五上·深圳月考)龙龙想制造一条七色彩虹,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一块平面镜对着太阳光
B.在阳光下,往空气中喷水雾
C.让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
【答案】A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形成彩虹的条件有:阳光和小水滴。彩虹形成的原因: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阳光照射到空中悬浮的小水珠中,发生了色散,就形成了彩虹。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看到彩虹,用一束白光照射三棱镜,直接照射在光屏上面就会有彩虹出现;用一块平面镜对着太阳光不能制造一条七色彩虹。
6.(2023五上·深圳月考)下面有关“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能完全穿透不透明的墙壁
B.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透明的墙壁,传播受到阻碍了
C.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能部分穿透不透明的墙壁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线不能继续传播,物体后面会产生影子。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不能穿透不透明的墙壁,不是“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的原因,故A错误;
B.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透明的墙壁,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或被吸收,光的传播受到阻碍了,是造成“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完全不能穿透不透明的墙壁.故C错误。
7.(2023五上·深圳月考)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反射现象都能改变光的(  )。
A.颜色 B.传播速度 C.传播方向
【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是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和光的反射现象都能够改变光的;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时,光的路线会被改变,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反射现象都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8.(2023五上·深圳月考)关于日食形成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部位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形成日食
B.当云遮挡住太阳时,就会发生日食
C.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日食
【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日食
【解析】【分析】日食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月球是不透光的球体,遮蔽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月球影子落在地球上,从而发生日食现象。日食发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中间位置。根据日食形成原理,日食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当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中间时,且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月球是不透光的球体,遮蔽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月球影子落在地球上,从而发生日食现象。故A选项符合题意。
9.(2023五上·深圳月考)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水中月影映现,如右图所示。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反射现象
【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水中月影映现,这是湖面对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故C选项正确。
10.(2023五上·深圳月考)龙龙对潜望镜的原理非常感兴趣,关于潜望镜(如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潜望镜内部有两面平面镜
B.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
C.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潜望镜后,经过了1次反射,进入到观察者眼中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潜望镜后,至少经过了2次反射,最终进入到观察者眼中。故C选项符合题意。
11.(2023五上·深圳月考)暑假,龙龙去贵州织金洞旅游,这里被称为“中国溶洞之王”。里面的岩石奇形怪状,洞壁和地底下都有水(如右图)。龙龙推测这些溶洞可能是由于(  )作用形成的。
A.地震 B.人工开采 C.流水侵蚀
【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温度、风和水都能改变地表的形态。当岩石受热不均时,有的地方膨胀,有的地方收缩,反复如此,岩石就会破碎。风能卷起大量尘土和沙粒,磨蚀岩石的表面,也能将尘土和沙粒搬运到其他地方堆积起来。流水会冲刷土地,搬运沙石、土壤,磨蚀地表,改变河道,也会将携带的物质堆积到其他地方。温度、风和水都能改变地表的形态。流水的溶蚀作用导致溶洞的形成。
12.(2023五上·深圳月考)暑假,龙龙还和家人一起穿越了西北线,领略了大西北壮观的景色,其中如图所示的雅丹地貌和沙漠的形成原因是(  )。
A.风的侵蚀作用形成雅丹地貌,风的沉积作用形成沙漠
B.风的侵蚀作用形成雅丹地貌和沙漠
C.水的堆积作用形成雅丹地貌,风的沉积作用形成沙漠
【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原因。地球地形地貌不断变化,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如风、水等自然作用对地形的改变;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瞬间,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球表面的改变。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沙漠的形成是因为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雨量,风力作用为主,风的沉积作用形成沙漠。
13.(2023五上·深圳月考)(  )是由于地壳运动而产生,属于地球内部力量的两种表现形式。
A.火山喷发和沙尘暴 B.地震和沙尘暴 C.火山喷发和地震
【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力量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冰川作用等,内部力量包括地震、火山、地壳运动等。
14.(2023五上·深圳月考)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图示表示盆地的是(  )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形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盆地的地形特点是周围地势高,中间地势低,B是正确的选项;A是山地;C是平原。
15.(2023五上·深圳月考)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内有海石奇观景区,这里山势陡峻,多悬崖峭壁,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蚀穴等海岸地貌类型齐全。这说明大鹏半岛的地貌经历过(  )。
A.搬运与沉积 B.人为影响 C.风化与侵蚀
【答案】C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 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既有利也有弊,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多样的地形地貌。海石奇观景区海岸地貌类型齐全,说明大鹏半岛的地貌经历过风化与侵蚀。
16.(2023五上·深圳月考)龙龙在科普书籍.上阅读到地震的相关信息,他想起自己做过的地震模拟实验,关于这个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用两个小盒子的移动来改变岩层的状态
B.地表的地形地貌是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变化的
C.岩层的改变只发生在地球内部,对地表没有影响
【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会造成岩层断裂,影响地表变化,C观点错误,符合题意;地震模拟实验中用两个小盒子的移动来改变岩层的状态,地表的地形地貌是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变化的,如地震和火山喷发。
17.(2023五上·深圳月考)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主要目的是(  )。
A.人们需要木材
B.人们需要粮食
C.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情况
【答案】C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有利于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值得提倡。
18.(2023五上·深圳月考)河流入海口处,河流速度减慢,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便出现(  ),形成了入海口沙洲。
A.侵蚀 B.沉积 C.流动
【答案】B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19.(2023五上·深圳月考)周末下了一场雨,华华观察雨水冲刷过的地方,(  ) 受侵蚀最严重。
A.茂密的树林 B.绿茵草地 C.建筑工地
【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建筑工地由于没有植物覆盖,受侵蚀最严重。
20.(2023五上·深圳月考)龙龙认为风对地球表面的岩石有很大影响,于是他收集了一块岩石,并且用砂纸打磨岩石。关于龙龙用砂纸打磨岩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砂纸打磨岩石模拟风卷起沙子对岩石磨蚀的过程
B.用砂纸打磨时,应该要上下方向打磨
C.风对岩石产生影响的过程,跟砂纸打磨岩石一样,是快速的
【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设计模拟实验感受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岩石代表自然界中真实的岩石;砂纸代表被风卷起来的沙子;打磨的方向应该是水平方向的,模拟空气流动的方向。打磨的过程代表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的过程,风对岩石产生影响的过程,跟砂纸打磨岩石不一样,是慢速的。
21.(2023五上·深圳月考)一般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物体的表面越粗糙,反射效果越好。(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一般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物体表面越粗糙,反射效果越差。
22.(2023五上·深圳月考)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测量出了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969年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安了一面镜子,科学家从地球上发射激光,利用光反射回地面的时间,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题目说法正确。
23.(2023五上·深圳月考)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静止不动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24.(2023五上·深圳月考)火山喷发只会带来危害,没有任何好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火山喷发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利与蔽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覆盖田野,污染空气,引起海啸,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矿物质,火山岩又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在火山常发的地区,往往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
25.(2023五上·深圳月考)地球表面的形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壳运动、风和水等。(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地壳的运动;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如火山、地震、海啸等;有的表现的很缓慢,比如风力、水力对地表的侵蚀。所以地球表面的形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壳运动、风和水等。
26.(2023五上·深圳月考)周末,阳光灿烂,龙龙和朋友去附近的游乐园游玩。游乐园入口处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自动喷水器喷酒出一片乳白色的水雾。一条彩虹若隐若现地出现在水雾中(句1),引起了游人的纷纷赞美。龙龙进入了游乐园,“ 金鱼捕捞”活动区吸引了龙龙,他也想打捞金鱼。朋友给龙龙分享打捞金鱼的小技巧:“我们看到的“鱼”在鱼的实际位置上方,捞鱼时要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捞到(句2)。“金鱼捕捞”活动区的后方是“镜子迷宫”。龙龙进入镜子迷宫,看到了一束束彩色的光速从地灯射出,形成直直的光柱(句3)。他抬头看四周,看到了许多“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般的万花筒世界(句4)!
(1)划线句1,这是光的   原理。
(2)划线句2,这是光的   原理。
(3)划线句3,这是光的   原理。
(4)划线句4,这是光的   原理。
(5)生活中,还有很多其它涉及光的原理的现象,请你列举一条上文中没有提到的例子:生活中,   ,这是光的   原理。
【答案】(1)折射
(2)折射
(3)沿直线传播
(4)反射
(5)一叶障目;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1)划线句1“一条彩虹若隐若现地出现在水雾中”,这是光的折射原理,阳光穿过空气中的小水珠时,小水珠相当于三棱镜,发生光的折射,出现光的色散现象,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2)划线句2“我们看到的“鱼”在鱼的实际位置上方,捞鱼时要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捞到”,这也是光的折射原理,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3)划线句3“金鱼捕捞”活动区的后方是‘镜子迷宫’。龙龙进入镜子迷言,看到了一束束彩色的光束从地灯射出,形成直直的“光柱”,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4)划线句4“他抬头看四周,看到了许多‘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般的万花筒世界”,这是光的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
(5)生活中有很多其它涉及光的原理的现象,例如:阳光下,树林中地面上出现光斑,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7.(2023五上·深圳月考)清晨,华华看到窗外射进的一缕阳光刚好打在镜子上,镜面反射的那束光又照到了天花板。华华看着这有趣的现象,更激发了她进一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热情。华华在白墙上定了C、D两个点,并在下方固定了一块平面镜,如图1所示。
(1)如果华华想照亮C点,激光笔应该选择   作为入射光线;如果华华想照亮D点,则选择   作为入射光线。(填“A”或“B”)。
(2)经过多次尝试,华华发现了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  )反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3)华华的铅笔掉到了桌子的挡板后黑暗处。如图2,不改变手电筒和挡板的位置,要照亮黑暗处的铅笔,华华应该将镜子放在,图中的   位置。(填“a”、“b”或“c”)。
(4)华华使用自制的潜望镜,了解到潜望镜的原理,并利用潜望镜看到了桌子下的铅笔。请你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路线。
【答案】(1)B;A
(2)C
(3)b
(4)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图可知,如果华华想照亮C点,激光笔应该选择B作为入射光线;如果华华想照亮D点,则选择A作为入射光线。
(2)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
(3)从图2可以判断,如果不改变手电筒和挡板的位置,要照亮黑暗处的铅笔,华华应应该将镜子放在图中的b位置,如图所示,图中红色箭头表示光的传播路线。
(4)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如图所示,华华利用潜望镜看到桌子下的铅笔,图中箭头箭头表示光的传播路线。
28.(2023五上·深圳月考)龙龙的爸爸是一位地质学家,龙龙想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他来到了爸爸的书房。
(1)龙龙在爸爸书房找到了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图,如图1,其中①表示   ,②表示   ,③表示   。
(2)龙龙在爸爸的岩石标本箱中找到了一块玄武岩,他想起去年在我国最大的火山湖长白山天池旅游,发现周围也布满许多玄武岩,如图2,它也属于组成地壳的岩石种类,它属于   ,由此推测   是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原因。
(3)龙龙找到了之前去香港地质公园的图片(图3),了解了地球的内部运动之后,他终于明白了是因为   才形成了弯曲的岩层。
(4)龙龙看到了火山的相关资料,他做了火山喷发模拟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材料或实验现象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请连线表示。
土豆泥 岩浆
酒精灯加热 山体
土豆泥顶部的小坑 火山运动
稀释的番茄酱 火山口
【答案】(1)地壳;地幔;地核
(2)岩浆岩;火山喷发
(3)地壳运动或者岩石受力挤压弯曲 类似答案均可
(4)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1)通过查阅和整理资料可知,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构成。从图1可以看出,其中①表示地壳,②表示地幔,③表示地核。
(2)根据成因划分,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地下高温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我国最大的火山湖长白山天周围布满许多玄武岩,就是火山喷发是形成的。
(3)地壳运动是形成高山、盆地的主要内力作用,地壳挤压运动是形成岩层弯曲的变形的主要原因。
(4)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时,其中土豆泥模拟岩山体,酒精灯加热模拟火山运动,土豆泥顶部的小坑模拟火山口,稀释的番茄酱模拟岩浆。
29.(2023五上·深圳月考)华华想起那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她认为没有植物覆盖是黄土高原受到严重流水侵蚀的重要因素。为了验证她的猜想,她设计了下列实验:
①制作甲、乙两个小山丘模型,甲有植物覆盖,乙没有植物覆盖。
②用喷水壶分别对甲、乙小山丘从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③比较两个小山丘"降雨”后的变化。
(1)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不变的条件是   、   、   。
(2)华华观察到的现象:从小山丘    (填 “甲”或“乙”)流出的水更浑浊。
(3)由此,华华得出结论:   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填“有植物覆盖”或“没有植物覆盖”)
(4)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为减轻土地侵蚀做什么?请你列举两点。
【答案】(1)有无植物覆盖;山丘坡度/地形;喷水量/降雨量;喷水高度/降雨高度
(2)乙
(3)有植物覆盖
(4)植树造林;向周围人宣传植树造林等环保意识;平时保护好树木等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都会对土地有影响,对土地都有侵蚀作用。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1)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最终那个变量与这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植物覆盖,不变的条件是地形、喷水量、喷水高度。
(2)实验过程中,分别拿两个量杯放在土壤样本的下面接雨水。状状可以观察到没有植物覆盖的山丘下流出来的水很混浊,有植物覆盖的山丘下流出来的水清澈一些。
(3)由此,华华得出结论:有植物覆盖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4)土地有无植被覆盖会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有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程度降低。防止水土流失人人有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植树造林,少砍伐,不踏草坪不摘花,保护花草树木。
1 / 1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1.(2023五上·深圳月考)2023年9月21日下午,“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正式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进行了一场空间站“乒乓球”友谊赛。其中,当他们用普通球拍拍打水球“乒乓球”时,出现的现象(  )
A.水球“兵乓球”破裂消失了
B.水球“乒乓球”没有破裂,而是牢牢粘在球拍上
C.水球“乒乓球”掉到了地上
2.(2023五上·深圳月考)下列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小孔成像 B.湖中倒影 C.天空出现彩虹
3.(2023五上·深圳月考)下列选项属于光源的是(  )。
A.汽车后视镜 B.明亮的月亮 C.点燃的蜡烛
4.(2023五上·深圳月考)下面操作中,可以观察到铅笔“折断”现象的是(  ) 。
A.把铅笔垂直插入水中
B.把铅笔倾斜着插入水中
C.用手电筒照射铅笔
5.(2023五上·深圳月考)龙龙想制造一条七色彩虹,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用一块平面镜对着太阳光
B.在阳光下,往空气中喷水雾
C.让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
6.(2023五上·深圳月考)下面有关“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能完全穿透不透明的墙壁
B.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透明的墙壁,传播受到阻碍了
C.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能部分穿透不透明的墙壁
7.(2023五上·深圳月考)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反射现象都能改变光的(  )。
A.颜色 B.传播速度 C.传播方向
8.(2023五上·深圳月考)关于日食形成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月球运行至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部位时,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形成日食
B.当云遮挡住太阳时,就会发生日食
C.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时,就会发生日食
9.(2023五上·深圳月考)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水中月影映现,如右图所示。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 。
A.光沿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反射现象
10.(2023五上·深圳月考)龙龙对潜望镜的原理非常感兴趣,关于潜望镜(如右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潜望镜内部有两面平面镜
B.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作的
C.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潜望镜后,经过了1次反射,进入到观察者眼中
11.(2023五上·深圳月考)暑假,龙龙去贵州织金洞旅游,这里被称为“中国溶洞之王”。里面的岩石奇形怪状,洞壁和地底下都有水(如右图)。龙龙推测这些溶洞可能是由于(  )作用形成的。
A.地震 B.人工开采 C.流水侵蚀
12.(2023五上·深圳月考)暑假,龙龙还和家人一起穿越了西北线,领略了大西北壮观的景色,其中如图所示的雅丹地貌和沙漠的形成原因是(  )。
A.风的侵蚀作用形成雅丹地貌,风的沉积作用形成沙漠
B.风的侵蚀作用形成雅丹地貌和沙漠
C.水的堆积作用形成雅丹地貌,风的沉积作用形成沙漠
13.(2023五上·深圳月考)(  )是由于地壳运动而产生,属于地球内部力量的两种表现形式。
A.火山喷发和沙尘暴 B.地震和沙尘暴 C.火山喷发和地震
14.(2023五上·深圳月考)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图示表示盆地的是(  ) 。
A. B. C.
15.(2023五上·深圳月考)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内有海石奇观景区,这里山势陡峻,多悬崖峭壁,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海蚀穴等海岸地貌类型齐全。这说明大鹏半岛的地貌经历过(  )。
A.搬运与沉积 B.人为影响 C.风化与侵蚀
16.(2023五上·深圳月考)龙龙在科普书籍.上阅读到地震的相关信息,他想起自己做过的地震模拟实验,关于这个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用两个小盒子的移动来改变岩层的状态
B.地表的地形地貌是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变化的
C.岩层的改变只发生在地球内部,对地表没有影响
17.(2023五上·深圳月考)我国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主要目的是(  )。
A.人们需要木材
B.人们需要粮食
C.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情况
18.(2023五上·深圳月考)河流入海口处,河流速度减慢,河水所携带的泥沙便出现(  ),形成了入海口沙洲。
A.侵蚀 B.沉积 C.流动
19.(2023五上·深圳月考)周末下了一场雨,华华观察雨水冲刷过的地方,(  ) 受侵蚀最严重。
A.茂密的树林 B.绿茵草地 C.建筑工地
20.(2023五上·深圳月考)龙龙认为风对地球表面的岩石有很大影响,于是他收集了一块岩石,并且用砂纸打磨岩石。关于龙龙用砂纸打磨岩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砂纸打磨岩石模拟风卷起沙子对岩石磨蚀的过程
B.用砂纸打磨时,应该要上下方向打磨
C.风对岩石产生影响的过程,跟砂纸打磨岩石一样,是快速的
21.(2023五上·深圳月考)一般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物体的表面越粗糙,反射效果越好。(  )
22.(2023五上·深圳月考)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测量出了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  )
23.(2023五上·深圳月考)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是静止不动的。(  )
24.(2023五上·深圳月考)火山喷发只会带来危害,没有任何好处。(  )
25.(2023五上·深圳月考)地球表面的形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壳运动、风和水等。(  )
26.(2023五上·深圳月考)周末,阳光灿烂,龙龙和朋友去附近的游乐园游玩。游乐园入口处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自动喷水器喷酒出一片乳白色的水雾。一条彩虹若隐若现地出现在水雾中(句1),引起了游人的纷纷赞美。龙龙进入了游乐园,“ 金鱼捕捞”活动区吸引了龙龙,他也想打捞金鱼。朋友给龙龙分享打捞金鱼的小技巧:“我们看到的“鱼”在鱼的实际位置上方,捞鱼时要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捞到(句2)。“金鱼捕捞”活动区的后方是“镜子迷宫”。龙龙进入镜子迷宫,看到了一束束彩色的光速从地灯射出,形成直直的光柱(句3)。他抬头看四周,看到了许多“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般的万花筒世界(句4)!
(1)划线句1,这是光的   原理。
(2)划线句2,这是光的   原理。
(3)划线句3,这是光的   原理。
(4)划线句4,这是光的   原理。
(5)生活中,还有很多其它涉及光的原理的现象,请你列举一条上文中没有提到的例子:生活中,   ,这是光的   原理。
27.(2023五上·深圳月考)清晨,华华看到窗外射进的一缕阳光刚好打在镜子上,镜面反射的那束光又照到了天花板。华华看着这有趣的现象,更激发了她进一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热情。华华在白墙上定了C、D两个点,并在下方固定了一块平面镜,如图1所示。
(1)如果华华想照亮C点,激光笔应该选择   作为入射光线;如果华华想照亮D点,则选择   作为入射光线。(填“A”或“B”)。
(2)经过多次尝试,华华发现了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  )反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3)华华的铅笔掉到了桌子的挡板后黑暗处。如图2,不改变手电筒和挡板的位置,要照亮黑暗处的铅笔,华华应该将镜子放在,图中的   位置。(填“a”、“b”或“c”)。
(4)华华使用自制的潜望镜,了解到潜望镜的原理,并利用潜望镜看到了桌子下的铅笔。请你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路线。
28.(2023五上·深圳月考)龙龙的爸爸是一位地质学家,龙龙想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他来到了爸爸的书房。
(1)龙龙在爸爸书房找到了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图,如图1,其中①表示   ,②表示   ,③表示   。
(2)龙龙在爸爸的岩石标本箱中找到了一块玄武岩,他想起去年在我国最大的火山湖长白山天池旅游,发现周围也布满许多玄武岩,如图2,它也属于组成地壳的岩石种类,它属于   ,由此推测   是形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原因。
(3)龙龙找到了之前去香港地质公园的图片(图3),了解了地球的内部运动之后,他终于明白了是因为   才形成了弯曲的岩层。
(4)龙龙看到了火山的相关资料,他做了火山喷发模拟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材料或实验现象分别模拟的是什么?请连线表示。
土豆泥 岩浆
酒精灯加热 山体
土豆泥顶部的小坑 火山运动
稀释的番茄酱 火山口
29.(2023五上·深圳月考)华华想起那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她认为没有植物覆盖是黄土高原受到严重流水侵蚀的重要因素。为了验证她的猜想,她设计了下列实验:
①制作甲、乙两个小山丘模型,甲有植物覆盖,乙没有植物覆盖。
②用喷水壶分别对甲、乙小山丘从顶部喷水,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③比较两个小山丘"降雨”后的变化。
(1)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   ,不变的条件是   、   、   。
(2)华华观察到的现象:从小山丘    (填 “甲”或“乙”)流出的水更浑浊。
(3)由此,华华得出结论:   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填“有植物覆盖”或“没有植物覆盖”)
(4)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为减轻土地侵蚀做什么?请你列举两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重力;力与运动状态
【解析】【分析】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要掌握宇宙知识的相关内容。凡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小的力,称为液体表面张力。神舟十六号航天员进行了一场空间站“乒乓球”友谊赛,当他们用普通球拍拍打水球“乒乓球”时,由于表面张力使水球不容易破裂,水球“乒乓球”没有破裂,而是牢牢粘在球拍上。
2.【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选项正确;
B、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湖中出现倒影就是光的反射现象,选项错误;
C、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选项错误。
3.【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反光的黑板和明亮的月亮都不属于光源。
4.【答案】B
【知识点】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但是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但是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会改变。因此,把铅笔垂直插入水中,不会看到铅笔“折断”现象。如果把铅笔倾斜着插入水中时,则会看到铅笔“折断”现象。用手电筒照射铅笔会产生影子,不会观察到铅笔“折断”现象。故B选项正确。
5.【答案】A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形成彩虹的条件有:阳光和小水滴。彩虹形成的原因:雨后,空中有很多小水珠。阳光照射在小水珠上,这些小水珠把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阳光照射到空中悬浮的小水珠中,发生了色散,就形成了彩虹。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彩虹。在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看到彩虹,用一束白光照射三棱镜,直接照射在光屏上面就会有彩虹出现;用一块平面镜对着太阳光不能制造一条七色彩虹。
6.【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线不能继续传播,物体后面会产生影子。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不能穿透不透明的墙壁,不是“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的原因,故A错误;
B.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透明的墙壁,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或被吸收,光的传播受到阻碍了,是造成“我们不能看到站在墙后的人”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完全不能穿透不透明的墙壁.故C错误。
7.【答案】C
【知识点】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是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和光的反射现象都能够改变光的;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时,光的路线会被改变,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反射现象都能够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8.【答案】A
【知识点】光的传播;日食
【解析】【分析】日食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月球是不透光的球体,遮蔽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月球影子落在地球上,从而发生日食现象。日食发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中间位置。根据日食形成原理,日食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当月球运行至太阳与地球中间时,且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时,月球是不透光的球体,遮蔽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月球影子落在地球上,从而发生日食现象。故A选项符合题意。
9.【答案】C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中,水中月影映现,这是湖面对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故C选项正确。
10.【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指从海面下伸出海面或从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窥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动的装置。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潜望镜后,至少经过了2次反射,最终进入到观察者眼中。故C选项符合题意。
11.【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温度、风和水都能改变地表的形态。当岩石受热不均时,有的地方膨胀,有的地方收缩,反复如此,岩石就会破碎。风能卷起大量尘土和沙粒,磨蚀岩石的表面,也能将尘土和沙粒搬运到其他地方堆积起来。流水会冲刷土地,搬运沙石、土壤,磨蚀地表,改变河道,也会将携带的物质堆积到其他地方。温度、风和水都能改变地表的形态。流水的溶蚀作用导致溶洞的形成。
12.【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原因。地球地形地貌不断变化,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如风、水等自然作用对地形的改变;有的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瞬间,如地震和火山喷发对地球表面的改变。地球表面地貌是多样的,形成的原因也不相同。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沙漠的形成是因为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于降雨量,风力作用为主,风的沉积作用形成沙漠。
13.【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力量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冰川作用等,内部力量包括地震、火山、地壳运动等。
14.【答案】B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形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盆地的地形特点是周围地势高,中间地势低,B是正确的选项;A是山地;C是平原。
15.【答案】C
【知识点】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 风化、侵蚀、沉积等作用既有利也有弊,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多样的地形地貌。海石奇观景区海岸地貌类型齐全,说明大鹏半岛的地貌经历过风化与侵蚀。
16.【答案】C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设计、制作模型
【解析】【分析】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地震传到地表就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会造成岩层断裂,影响地表变化,C观点错误,符合题意;地震模拟实验中用两个小盒子的移动来改变岩层的状态,地表的地形地貌是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变化的,如地震和火山喷发。
17.【答案】C
【知识点】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有利于改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状态,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值得提倡。
18.【答案】B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平原一般是当携带着大量泥沙的河流进入海洋时,如果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19.【答案】C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建筑工地由于没有植物覆盖,受侵蚀最严重。
20.【答案】A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风对地貌的影响;风化
【解析】【分析】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设计模拟实验感受风化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岩石代表自然界中真实的岩石;砂纸代表被风卷起来的沙子;打磨的方向应该是水平方向的,模拟空气流动的方向。打磨的过程代表风卷起沙子不断磨蚀岩石的过程,风对岩石产生影响的过程,跟砂纸打磨岩石不一样,是慢速的。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一般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物体表面越粗糙,反射效果越差。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969年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安了一面镜子,科学家从地球上发射激光,利用光反射回地面的时间,计算出地球到月球的准确距离是384403千米。题目说法正确。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运动
【解析】【分析】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24.【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火山喷发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利与蔽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覆盖田野,污染空气,引起海啸,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矿物质,火山岩又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在火山常发的地区,往往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
25.【答案】正确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地壳的运动;风对地貌的影响;水对地貌的影响
【解析】【分析】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相互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的结果,形式多种多样。地球表面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有的表现得很猛烈,如火山、地震、海啸等;有的表现的很缓慢,比如风力、水力对地表的侵蚀。所以地球表面的形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壳运动、风和水等。
26.【答案】(1)折射
(2)折射
(3)沿直线传播
(4)反射
(5)一叶障目;沿直线传播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1)划线句1“一条彩虹若隐若现地出现在水雾中”,这是光的折射原理,阳光穿过空气中的小水珠时,小水珠相当于三棱镜,发生光的折射,出现光的色散现象,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2)划线句2“我们看到的“鱼”在鱼的实际位置上方,捞鱼时要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捞到”,这也是光的折射原理,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3)划线句3“金鱼捕捞”活动区的后方是‘镜子迷宫’。龙龙进入镜子迷言,看到了一束束彩色的光束从地灯射出,形成直直的“光柱”,这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4)划线句4“他抬头看四周,看到了许多‘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般的万花筒世界”,这是光的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
(5)生活中有很多其它涉及光的原理的现象,例如:阳光下,树林中地面上出现光斑,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7.【答案】(1)B;A
(2)C
(3)b
(4)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原来的物质中,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叫做光的反射;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进入另一种物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图可知,如果华华想照亮C点,激光笔应该选择B作为入射光线;如果华华想照亮D点,则选择A作为入射光线。
(2)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虚线的夹角。
(3)从图2可以判断,如果不改变手电筒和挡板的位置,要照亮黑暗处的铅笔,华华应应该将镜子放在图中的b位置,如图所示,图中红色箭头表示光的传播路线。
(4)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潜望镜由两面平面镜构成,这两平面镜面相对、平行放置,并且都与水平面成45度角。如图所示,华华利用潜望镜看到桌子下的铅笔,图中箭头箭头表示光的传播路线。
28.【答案】(1)地壳;地幔;地核
(2)岩浆岩;火山喷发
(3)地壳运动或者岩石受力挤压弯曲 类似答案均可
(4)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组成;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1)通过查阅和整理资料可知,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构成。从图1可以看出,其中①表示地壳,②表示地幔,③表示地核。
(2)根据成因划分,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地下高温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我国最大的火山湖长白山天周围布满许多玄武岩,就是火山喷发是形成的。
(3)地壳运动是形成高山、盆地的主要内力作用,地壳挤压运动是形成岩层弯曲的变形的主要原因。
(4)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时,其中土豆泥模拟岩山体,酒精灯加热模拟火山运动,土豆泥顶部的小坑模拟火山口,稀释的番茄酱模拟岩浆。
29.【答案】(1)有无植物覆盖;山丘坡度/地形;喷水量/降雨量;喷水高度/降雨高度
(2)乙
(3)有植物覆盖
(4)植树造林;向周围人宣传植树造林等环保意识;平时保护好树木等
【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都会对土地有影响,对土地都有侵蚀作用。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比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称为对比实验。
(1)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只控制一个条件发生变化。只有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都不变,才能找到最终那个变量与这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植物覆盖,不变的条件是地形、喷水量、喷水高度。
(2)实验过程中,分别拿两个量杯放在土壤样本的下面接雨水。状状可以观察到没有植物覆盖的山丘下流出来的水很混浊,有植物覆盖的山丘下流出来的水清澈一些。
(3)由此,华华得出结论:有植物覆盖可以减轻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4)土地有无植被覆盖会影响水土流失的程度,有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程度降低。防止水土流失人人有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植树造林,少砍伐,不踏草坪不摘花,保护花草树木。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