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2 15:2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芙蓉楼送辛渐》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芙蓉楼送辛渐》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大意是: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首句从昨夜的冷雨写起,其中一个“寒”字增添了冷清的意味,渲染了离别的气氛;第二句中的“平明”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孤”字既写出了雨后楚山的孤影,也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心情。后两句言志,写的是自己,大意是: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冰心”指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指用玉做成,晶莹剔透的盛酒器,形容人的纯洁与正直。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格。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古诗词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并能通过平日课前背诵过程进行一定的巩固。但大部分学生对古诗只是停留在背诵的层面,并没有真正理解古诗中蕴含的诗人情怀。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就是作者在被贬江宁,遇到途径此地的好友辛渐,挥笔写下的千古诗作。但学生对王昌龄的了解仅限于《出塞》这样的边塞诗,并不深入,甚至还很片面。因此,课前需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了解王昌龄,这样才能将语文衍生为一种文化,盛放在学生的课堂上。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并正确书写“芙、蓉、壶”等3个生字,正确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2.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看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能通过课外资料和作者生平及诗歌中的“寒雨”、“楚山”去体会诗人内心的孤寂。
3.抓住“玉壶”、“冰心”,感受王昌龄纯洁的内心和正直的品格。
四、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感受王昌龄纯洁的内心和正直的品格。
五、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诗意想象诗中离别的画面,通过“寒雨”、“楚山”体会诗人内心的孤寂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复吟离别诗,再画离别情
1.古诗对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揭题导入
你们发现了吗?这些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送别”。本节课,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二)、探题中“诗眼”,寻诗中“人影”
1. 板书课题:芙蓉楼送辛渐。
提问: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送别的地点,人物)
预设:“芙蓉楼”是现在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与朋友分别时诗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2.关于王昌龄你都有哪些了解?(指导读好诗人的名字)
学生说说对王昌龄的了解。
教师出示王昌龄图片、简介和写作背景。
王昌龄简介,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擅长写七言绝句,后人称王昌龄为“七绝圣手”。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王昌龄一生创作将近200首诗作,留下来的有181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三)、读通诗中“意”,读出诗中“味”
读准诗句,把握诗韵
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反馈,相机点评指导。
3.转换节奏读,尝试不一样的读,体会不一样的味。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4.男女生赛读,感受音律之美。
借助注释初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想象画面。
2.分别说说一二两句、三四两句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平明:天刚亮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冰心: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
3.带着自己的想象再读古诗。
(四)、品诗中意象,赏诗中情志
过渡:读着,想着,想着,读着,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呢?
(孤独、寒冷、不舍……)
深入意境,捕捉意象
1.品“寒雨、孤山”中的孤独落寞。
(1)自然的“寒”与楚山的“孤”。
师:这场趁着夜色潜入吴地的雨的确带点寒意,就连那楚山看起来都是那样孤零零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这场雨的寒意与楚山的孤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民送客楚山孤。(齐读)
(2)离别的“寒”内心“孤”。
师点拨:除秋雨自然的寒意之外,还有什么是令作者感到寒意与孤独的?
学生谈体会。(朋友间的离愁别绪)
师:是啊,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中,也沁透在两个离别的人的心头啊,这场雨使作者平添了几份孤独!该怎样读出那种寒意呢?(指导诵读前两句)
(3)对世态的“寒”,内心的孤立无援。
师:除此之外,你知道作者还会为什么感到寒心吗?这里还暗含着同学们所不了解的一些历史背景。
(课件出示补充资料: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又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但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最后“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终年不到六十岁,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
随机提问:你认为这个寒,我们还能怎么理解?(学生谈体会)
师:世态的炎凉,朝廷的不公,仕途的坎坷,使他更觉寒心啊,朋友的离去更让他觉得孤立无援,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一起去感受作者那种复杂的内心。(齐读)
2.品“连江、夜入”中的苍茫阴冷。
(1)解:什么样的雨叫寒雨呢?(秋冬时节的雨、冷冷的雨)这场雨还是怎样的?(绵绵不断,连着江面)
(2)想:你脑海中的寒雨、孤山、连江、夜入构成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3)说:指导学生用比较连贯、准确的词句描绘自己眼前浮现的场景,体会诗境表达的浓浓情绪。
(4)议:你从这一寒一孤,一连一入中品味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呢?
(5)读:把诗人的离情别绪用诵读表达出来。
(6)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迷蒙的秋雨,这孤单的楚山烘托了离别的氛围,映衬了诗人此时的心情。
3.品离愁别绪
(1)角色体悟:此时,你就是王昌龄,看着朋友远去的背影,想到形单影只的自己,万般思绪涌上心头——(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昨夜下的这冷冷的雨,江边这孤单矗立的山,让这次送别更显凄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2)结合送别地点,现南京到镇江,感悟离别情
(出示地图)那个时候,诗人被贬为江宁县丞,也就是现在的南京,辛渐要到镇江坐船,他就陪着朋友从江宁直到镇江。同学们看看地图,南京到镇江码头的距离,93公里,在今天,高铁一小时不到,但是在古代,最快的马车,也要走上大半夜啊!他这一送,让你感受到——依依不舍回过头来,再来看看这两句诗,你觉得他还有怎样的心情呢?(怀才不遇 灰心丧气 孤立无援)
发酵“情感”,赞赏“情志”
过渡:他是否因此放弃他的志向、一蹶不振呢?辛渐此行前往洛阳;诗人送别时托友人给洛阳亲友带去了一句话……)
1.“三问一答”见率真。
白发苍苍的老父亲问:你会因处境艰难而放弃心中的志向吗?他坚定地答:一片冰心在玉壶。结发的妻子问:你会因一再被贬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吗?他深情地答:一片冰心在玉壶。昔日的好友问他:你会因诋毁和诬陷而改变做人的节操吗?他豪迈地答:一片冰心在玉壶。
2.引用典故见真情。
出示玉壶图片,补充“玉壶原指用玉制成的容器,古人多用它来形容人高洁正直的品格。
(1)南朝宋文学家鲍照诗句:“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
(2)盛唐时期当朝宰相姚崇曾发起“玉壶行动”,号召为官者应像这玉壶一般清正廉洁。
3.深研尾句赞真志。
师:究竟这诗人送别时的这句话有何深意?
生自由回答,师相机总结(言志):从此,这“一片冰心在玉壶”成为千古佳句,为世人传颂。
4.冰心玉壶赞真人。
师:送别寄语让我们读懂了他的心,而他也用一生践行着这句话:
开元二十七年,王昌龄被贬岭南,他没有动摇,而是坚守:一片冰心在玉壶。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仍以贬官身份赴江宁任职,他并未灰心,仍然坚守:一片冰心在玉壶。八年后,王昌龄再次被贬,他的官越做越小,然而诗词越写越好,这是因为他始终坚守: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如果此时,让你再用一句话介绍王昌龄,你会怎么说?(预设:一位高洁、正直,矢志不渝的伟大诗人)
(四)、课外扩展:
《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找出相同点。
理解借景抒情。
(五)、作业布置:
积累送别诗,制作诗配画或诗集。
阅读《唐诗三百首》
(六)、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 楚山孤 冰心 玉壶
凄凉孤寂 正直廉洁
《芙蓉楼送辛渐》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
书写汉字:
芙蓉
玉壶
读其音、明其韵、知其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古诗的大意。
学习任务二:悟其情、品其质
同桌合作学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两句诗。
根据意思,结合诗人的经历,想想“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格。(提示:结合“冰心”和“玉壶”的特点来说一说。)
学习任务三:扩展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前两句写了( )的情景。
从后两句中读出了诗人对朋友的( )。
课外拓展:
我查找的资料:
1.走近作者。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边塞诗人,尤其擅长七绝,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其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主要作品: 《出塞》《从军行》《采莲曲》等。
2.在王昌龄之前,“冰心”“玉壶”就已经被人写进诗中: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鲍照《代白头吟》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唐]骆宾王《送别》
玉壶何用好,偏许素冰居。—[唐]王维《赋得清如玉壶冰》
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唐]李白《赠清漳明府侄律》
冰心:比喻心地光明,冰清玉洁。
玉壶:比喻品质高洁。
3.描写离别的词语。
依依不舍 难舍难分 离愁别绪 依依惜别 生离死别 恋恋不舍
4.我积累的送别的诗句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