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2 15:0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教研组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
单元人文主题 家国情怀
阅读训练要素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习作训练要素 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信,做到内容清楚。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语文园地七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12.13
教学内容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围绕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展开交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启发学生梳理、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三种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呈现了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四字词语,第二项编排了对比反问句和陈述句不同语气的两组句子,让学生通过对比感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高适的七言送别诗《别董大》,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是送别诗中的名篇。
学习目标确定 1.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2.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
重点与难点 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 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名人故事,重点阅读词句段和古诗《别董大》
关键问题解决 能准确的把陈述句和反问句在具体情境中运用。 2.自由朗读古诗《别董大》,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习评价设计 师生共评,语言评价,手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性,树立其自信心。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级备课环节一:复习导入教师引导:每个词语背后都有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伟大人格,我们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不妨在头脑中浮现出那些人,那些事,让词语朗读更有味道。 齐读两组例句,标出不同之处,说说自己的发现。 (每组的第一句虽然有问号,但是并没有疑问的意思,而是通过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这样的表达能加强语气;每组的第二句与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表达形式不一样,表现在标点符号、疑问句和否定词上。)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大公)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例句1: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例句2: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活动意图说明: 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 修辞方式。它不同于一般的问句,语气要比陈述句强劲有力,利于表达 鲜明的爱憎态度。环节二:结合情境,尝试运用教师引导:假如你就在下面的情境中,你觉得用什么样的语气会更好呢? 情境一:小明在公共场所乱丢垃圾,还说反正有清洁工打扫,你提醒他说…… 情境二:过生日,你收到了梦寐以求的礼物,你有点不敢相信地说…… 提供学生回答方式: 我认为情境一中,采用( )的语气说更好,理由是( )。 我认为情境二中,采用( )的语气说更好,理由是( )。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课文中语句的对照,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语句有不同的表达效 果,感受反问句更强烈的语气表达,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环节三:日积月累出示古诗,指导朗读 (听朗读,明断句) 理解字词。 (借助课前查阅的资料) 从“黄云”“白日”“北风”“雁”“雪”这些景物中,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想象情景,齐读第一、二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出示诗歌最后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一句是什么意思?你从这一句体会到了什么? 自由朗读全诗,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并尝试背诵吧!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知己:指彼此互相了解而感情深厚的人。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预设:我感受到作者伤感、压抑的情绪。 点拨:这首诗描绘的是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好朋友又不得不各奔东西。诗中的董大是当时有名的琴师,作为被贬尚书的门客,他不得不离开长安。其实这时的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常处在贫贱的境遇中。 预设:满天阴沉沉的云,太阳也变得暗暗的,北风呼呼地吹,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 诗意:不要担心新去的地方没有朋友,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世上有谁不知道你,不敬重你呢? 体会:高适在不断地劝慰自己的朋友,勉励困顿中的朋友。 活动意图说明: 字词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这里的教学方法根据字形特点选择, 注重实用性。从学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中难懂的字词,继而帮助学生读懂古诗的内容。环节四:知识拓展教师引导:许多文人墨客在送别时,都会赋诗一首赠与友人,表达思念与美好的祝福。我们来欣赏一下其他送别诗吧。 教师补充:送别诗有很多,例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骆宾王《易水送别》,等等。这些古诗很多我们都背过,希望同学们下课后找来这些古诗读一读,并搜集更多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活动意图说明: 这首诗在朗读的时候前后基调不同,前两句描写了北风呼啸,遮天 蔽日的景象;后两句描写了对老朋友的劝慰。借助资料,了解感悟诗人 的情感。
“双减”作业设计 1.出示诗歌最后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一句是什么意思? 2.默写古诗《别董大》
教学思维导图设计 依依惜别 别董大 豪迈豁达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教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