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七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2 15:0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教研组
语文 学科教学设计
单元人文主题 家国情怀
阅读训练要素 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习作训练要素 能用正确的格式写信,做到内容清楚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课时教学设计
课 题 语文园地七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12.13
教学内容解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围绕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展开交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启发学生梳理、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三种方法。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项呈现了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四字词语,第二项编排了对比反问句和陈述句不同语气的两组句子,让学生通过对比感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表达效果。 “日积月累”安排了唐代诗人高适的七言送别诗《别董大》,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是送别诗中的名篇
学习目标确定 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正确认读形容人物高尚品质的词语,并能举例说出词语形容的人物。 3.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别董大》。
重点与难点 1.能交流、总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能体会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不同语气,并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
课前自主学习指导 课前组织学生收集名人故事,重点阅读词句段运用和古诗《别董大》.
关键问题解决 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能体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能准确的把陈述句和反问句在具体情境中运用。
学习评价设计 过程性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手段相结合。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三级备课环节一:交流平台 1.梳理收获,总结方法。 教师提问:学习了本单元几篇课文,大家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教师过渡:大家谈到了自己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那么请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吧。(教师板书: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1: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中,我们把握多件事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思考了读书的目的。 遇到的问题我的方法别人的方法人物众多怎么办?起因找不着怎么办?经过太复杂怎么办?对话太多怎么办?……
预设2:我了解了周恩来、梅兰芳的故事,感受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出示表格。完成以下表格。 活动意图说明: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发言完整有条理,提炼学生发言中具有独创性或启发性的总结,提示学生批注在表格中别“别人的方法”一栏。环节二:词句段运用 1.教师提问: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特点? 自主识字,交流发现。 (1)教师重点提示:“刚正不阿”的“阿”的读音。 (2)预设:这些词语都是形容人的优秀品质的。(教师板书:优秀品质) 2.教师过渡:人的品质不是单一的,有的时候,同一个人物也具有多种品质,我们可以从不同方面来形容。请你看看下面左边这组词语和右边的这组人名。根据你的经验,试着连一连。 3.教师追问:你还能用这些词语形容你所知道的其他人吗?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铁面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生:这些都是形容人品质的词语,而且都是褒义词。 志存高远的 铁面无私的 包拯 刚正不阿的 周恩来 视死如归的 李大钊 大义凛然的 梅兰芳 英勇无畏的 生:精忠报国——岳飞 视死如归——江姐 活动意图说明:这些成语的理解除了了解含义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和 我们生活相联系,与生活中的人物对号入座,这样词语才能在我们头脑 中鲜活起来,变得有血有肉。
“双减”作业设计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志存)高远 精忠(报国) 大义(凛然)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大公)无私 秉公(执法) 刚正(不阿) 2.男女生分别朗读每组中的反问句和陈述句,体会语气的不同。 例句1: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例句2: ◇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教学思维导图设计 语文园地 如何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优秀品质 反问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时,小组讨论交流,再把小组的成果加以整理,利用课上时间讲给同学们听,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2.体会句子不同语气时,我引导学生扮演句子中的角色,试着揣摩人物心理。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句子的不同语气。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指导教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