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 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语文 七年级 第二学期 人教社统编教材 群星闪耀
单元组织 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 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星耀东方 感受名人气质 单元导读
2 致敬英雄 弘扬工匠精神 《邓稼先》
3 知行合一 追寻伟人风采 《说和做》
4 音容犹在 言谈举止常思 《回忆鲁迅先生 (节选) 》
5 咬文嚼字 探寻语言魅力 《孙权劝学》
6 精读探究 学习伟人品质 阅读探究伟人形象
7 精益求精 技巧塑造人物 阅读探究写人技巧
8 画龙点睛 细节凸显形象 写出人物的精神
9 精雕细琢 品赏创作之美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1.识字与写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写 字姿势正确,保持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 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欣赏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 美价值。
2.阅读与鉴赏: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较熟练地运用略 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 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 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 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 和工
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了解课文涉 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 资料,帮助阅读。
3.表达与交流: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 题。能就适当和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 服力。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把握讨 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能抓住事物的特征,为写作奠定基础。写作要有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 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力求有创意。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 容具体充实。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 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4.梳理与探究: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体会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根据需 要选用合适的媒介呈现探究结果。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 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 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 示学习成果。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 订简单的研究计划。能从书刊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 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二) 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名人风采”为人文主题,以“学习精读” 为语文要素。下设四篇课文和一次写作课,课文包括三篇白话文和一篇文言文。
《邓稼先》一文通过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歌颂了他忠厚谦虚、真诚朴 实的品质,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 命家的“说”和“做”的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 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回忆鲁迅先生 (节选) 》一文,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 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展现鲁迅先生平易温和的性格中所蕴含的忘我精神和 “孺子牛”般的奉献精神。
《孙权劝学》一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 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 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写出人物的精神”是本单元的写作教学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外在 特点和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运用具体的描写、叙议结合等手法来表现 人物精神。
本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课文中所选择的名
人,是那些在历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物。了解这些杰出人物的经历,认识他 们所做的贡献,感受他们的崇高品格,学习他们良好的习惯和治学方法,对于初 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三) 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对初中的语文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
解,加深了他们对语文的浓厚兴趣,而且他们也乐于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特别是
对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内容会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语文教材难度的提升,许多 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所以在教学中应落实教材对单元的教学要求,结合课后作业 中涉及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注重记忆积累、理解运用。以培养各种良好的学习习 惯为重点,课内学会正确朗读、快速默读、重点精读,能够理解文章的段意、主 旨,能观察生活、感悟文本,增长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和感悟。
三、单元学习目标
1.语言运用:了解相关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重点字词及文言知识;掌握 有关传记的常识;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培养对语言文字 的热爱。
2.思维能力:学习精读的方法,注意把握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揣摩 品味关键语句或段落的含义和表达的妙处;理解通过刻苦学习提高自己的学识和 修养的重要意义。
3.审美创造: 通过对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准确领悟作者 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完成对人物的审美品读,从而有效地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 ;认真学习文章的语言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语言文字的美。
4.文化自信:了解课文所涉及的杰出人物的成就和襟怀,感受杰出人物的非 凡气质,学习他们的精神,唤起学生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做一个懂奉献、肯上 进、知爱国的人。
四、单元作业目标
1.巩固本单元重点字词、成语、与课文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借助 课文注释、查字典等方式自主阅读文言文,初步了解文言文含义。
2.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理 解人物的崇高品格,进而领会课文主旨;积累课外古诗词。
3.发展学生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的能力;学习精读,在 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 义和表达的妙处。
4.掌握描写人物的多种方法,使笔下的人物拥有鲜明的个性,并学会恰当使 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出人物的精神。
五、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本单元依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了单元作业目标。根据单元作业目标设置单 元导读,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单元内容,调动学生对新课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 阅读兴趣;通过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初步打通知识迁移 运用。课时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创新性作业。基础性作业以课时 为单位,巩固课堂教师的所授内容,达成本单元重点字词句的积累,并能做相关 语言运用与迁移,诊断与新课相关的内容。综合性作业将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整 合,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总结的能力,巩固之前的课堂成果。创新性作业注重时效, 讲究新颖,借助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具体设计思路如下:
编写原则:依据最新课程标准,紧扣教材内容,充分考虑学情,以核心素养 为导向,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精心选择作业内容,统筹安排作业时间,书面和非
书面相结合,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作业设计及 评价活动,实现提质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题量考量:单元导读让学生初步感知新课内容,为后面的新课教学打下基础。 课时作业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主观题。单元检测作业针对重难点和课时作 业没有涉及到的作业目标,题型多样化,有难有易,体现分层性;主观题的设计 梯度合理,层次分明,体现作业的关联性和递进性。
六、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星耀东方 感受名人气质
作业 1
1.作业内容: (预习) 初识古今名人 (1)邓稼先是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对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 出了巨大贡献。请同学们阅读语文书第3页的内容,了解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主 要功绩,并查阅资料,了解课文相关背景,例如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史,作者杨振 宁的有关情况等等,并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2)毛泽东同志评价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 不愿屈服” 。请同学们课前查阅资料,将下面的信息补充完整。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 , 。代表作有诗集《 》 《 》,学术著作《 》《 》等。
(3)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关于吕蒙,你知道关于他的哪些故事呢?说一说, 与同学分享。
2. 时间要求: (1) (交流分享作业) 5分钟; (2) (书面作业) 3分钟;
(3) (交流分享作业) 2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1)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通过课文相关内容了解人物的生平和功绩
能从大量的资料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能结合人物所处时代理解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意义
总体评价结果:
(2)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人物简介概括准确
个人作品书写正确
总体评价结果:
(3)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准确说出与吕蒙有关的故事
语言表达清晰、流畅
交流状态自然得体,声音洪亮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1) 意在让学生自主全面地了解邓稼先的功绩与品行,打好深入理解的基础,会 借助多媒体、书籍等途径收集资料。考察学生信息分析提取能力和探究与表达的 能力。
(2) 意在让学生自主全面地了解名家名作,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其中的填空题 旨在考查学生对闻一多先生的相关常识的掌握程度。
(3) 意在让学生自主全面地了解吕蒙,打好深入理解的基础,会借助多媒体、书 籍等途径收集资料。考察学生信息分析提取能力和探究与表达的能力。
作业 2
1.作业内容: (课后作业) 规范书写
(1)请同学们猜猜下面的谜语,并将谜底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书 写完毕后请同学们合作交流理解该词语的含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猜一成语)
(2)下面是书本“读读写写”环节当中的词语,请完成以下任务。
①请找出你认为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读音的词语,并给它标上正确的读音。
②请在图中画出你认为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书写的词语,并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正确工整地把它写出来。
2.时间要求: (1) (书面作业) 2 分钟 (2) (书面作业) 3 分钟
3.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1)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汉字书写正确,无错别字,卷面整洁
结构合理、端正、美观、大方、居中书写、大小匀称
总体评价结果:
(2)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字音、字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书写干净、整洁,无涂改,无墨迹污染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规范书写”意在让学生熟练掌握本文容易读错、
写错字词,积累重点字词;学写规范、通行的楷体字,并注意提高书写的速度。 猜谜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培养其推理及想象力。
作业 3
1.作业内容: (课后作业) 朗读课文三遍,划出生字,然后利用工具书 (课 后注释、字典等) 给生字词注音。
2.时间要求: (诵读作业) 6 分钟
3.评价设计: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三遍
发音准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能找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此题意在熟悉课文,打好深入理解的基础,学生通过朗 读培养文言语感,锻炼诵读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借助注释、查 字典等方式自主解决疑难。
作业 4
1. 作业内容: (课后作业)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对他人的 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外再搜集一些, 期待你在课堂上的分享。
(1)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 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时间要求: (综合作业) 3 分钟
3.评价设计: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正确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能摘录相关资料
能积极分享交流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称谓语,积累古代文化知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借助多媒体、书籍等方式收集资料。
第二课时 致敬英雄 弘扬工匠精神
作业 1
1.作业内容: (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完成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
.
..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
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半个世纪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 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
B.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表现了邓稼先忠 厚质朴的品质。
C.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完全是按照邓稼先的生平顺序来行文的。
D.文章高度赞扬了邓稼先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邓 稼先的崇敬之情。
(2)为了表达对邓稼先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下联。
上联:千载圆梦“神五”英雄杨利伟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时间要求: (书面作业) (1) 1分钟; (2) 2分钟
3. 评价设计:采用教师评价形式进行。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程度选择正确的答案
能用文字概括相关情节,能根据对联格式完成补写
总体评价结果: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意在让学生了解和积累与作者、 对联、名言等有关的知识。其中,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对联 考查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 2
1. 作业内容: (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展示
在当今社会中,像邓稼先一样爱国奉献的英雄,还有很多很多。请从下面三 幅图画中,挑选一位英雄人物为其写一段60字左右的颁奖词,并在班级分享展示。
2. 时间要求: (合作展示作业) 15分钟
3. 评价设计: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课堂上集中展示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够根据图片选择人物,并能用语言简洁概括事迹并对 其进行赞美
语言优美,尝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能够合理分工,体现小组合作精神
(
《
唐诗杂论》
(
2
)
“
古典新义”
) (
做
了不说
) (
口
的 巨 人
,
行 的 高 标
) (
(
5
)
) (
(
1
)
)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意让学生关注时事英雄人物,拓展学生对其他英雄 人物的了解,从而树立爱国的意识。拟写颁奖词,旨在考查学生对信息的提取能 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第三课时 知行合一 追寻伟人风采
作业 1
1.作业内容:重寻伟人足迹
重读课文,梳理文意,完成下面的填空。
学者和诗人
闻 一 多
(
(
3
)
(
4
)
参加游行示
威
)
你的答案: 2. 时间要求:3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结合课文准确找到人物相关信息
语言概括简洁凝练,把握文章的结构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熟悉文章主要内容和结构,探寻闻一 多先生的精神品质,结合文章的图解,让学生能够准确、清晰了解文章的结构以 及总结出闻一多的品质。
作业 2
1.作业内容:以下为文章《最后一次讲演》中的节选段落,请据此写出你对闻一 多的人物形象感知。
背景介绍:文章《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 讲。在演讲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 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
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 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 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 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翻 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 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 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热烈地 鼓掌)
……
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 (鼓掌)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 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长时间热烈的鼓掌)
你的感知:
2.时间要求:5分钟
3. 评价设计: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正确把握人物特征和形象
有一定的自我认识和概括
语言精炼、严谨
总体评价结果:
4.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与课文形成互补,把烈士的高大形象镌刻在学生心中, 进一步感知闻一多为祖国安危而英勇牺牲的凛然正气和高尚情操,也丰富了学生 的阅读内容。
第四课时 音容犹在 言谈举止常思
作业 1
1.作业内容: (随堂作业)
默读课文,选择文中两处语句做赏析批注。
2.时间要求:5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表达清晰
表述准确
写出个人体悟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意在训练精读方式,体味词句的意义。
意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得,在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作业 2
1. 作业内容: (课后作业)
纪录片《鲁迅先生》正在筹备制作中,现征集一段描述鲁迅日常生活的文案(150 字左右) ,收件邮箱19361019@,欢迎投稿。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描写引人入胜
表达感情真挚
综合运用素材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意在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意在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整合中开阔视 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第五课时 咬文嚼字 探寻语言魅力
作业 1
1. 作业内容:字词比拼,我来整理
分类整理你认为 (1) 最容易读错的字; (2) 最容易写错的字; (3) 最容易解
释错的字; (4) 敬辞与谦词 (每一类不少于3个字)
2.作业时间:6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收集类别全面
收集字词数量达标
每个字有相应的理由说明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以“字词比拼”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分类梳理,积累重难点词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作业 2
1.作业内容:比赛诵读,我来记忆
熟读并背诵《孙权劝学》,看谁背得又快又准。
2.时间要求: (背诵作业) 5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相互评价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流利地背诵课文
背诵较流畅,偶尔需要提醒
需多次提示才能背诵课文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以“比赛诵读”的形式激发学生背诵的积极性,同时培 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调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记忆力,加强传统文化的积累。
作业 3
1.作业内容:角色“演读”,我来体验
分角色“演读”课文,再现吕蒙的成长巨变,注意演读时的语气、情感,请 同学选择其中一个角色的语言谈一谈如何“劝”?“劝”的效果如何?并分析人 物形象。
2.时间要求:6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演读“语气、情感把握准确
人物形象分析准确
理由表述合理清晰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设计意图:这一作业通过”演读“方式解析人物形象,可以激发学生对课 文深入研读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对情感的体验,考察了学生探究的 能力。
作业 4
1.作业内容: (书面作业) 学以致用,我来巧“劝”
有一位同学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也很优异,但她不爱体育锻炼,身体状况不
好,身为同学的你为她感到着急。今天,你准备用你的语言艺术来规劝她。联系 你从《孙权劝学》中学到的劝的技巧,写一段200字以上的文字。
2.时间要求: (书面作业)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够适当运用到劝说技巧
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劝说
理由表达清晰合理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运用课文的劝说艺术,激发学生对课文深入演读的兴趣 ,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做到古为今用,实现经典阅读的意义。同时也培养了 学生情商和写作能力。
第六课时 精读探究 学习伟人品质
作业 1
1.作业内容: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节选)
2019年9月17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了表彰在新中国 建设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已故著名核物 理專家、有“中国氢弹之父”美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 委员于敏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这是对于敏一生为祖国“两弹一星”发展作出 的卓越贡献的充分肯定和最高褒奖。
寒门之子发奋苦读 业精于勤学有所成
于敏,1926年8月出生在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 (现归属天津市) 一户普通人
家,父亲是一位小职员,全家靠父亲的微薄收入度日。于敏自幼聪慧,深受父母 喜爱,到了上学的年龄,尽管家境贫寒,父母还是想方设法筹钱送他上学,希望 他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于敏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因此非常用功学习,成 绩在班里始终名列前茅。于敏的少年时代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目睹了日本侵略者 的暴行,年少的于敏在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将来用知识 救国,绝不能让侵略者永远在我们的家园里横行霸道!正是在这种信念支配下, 进入高中后,他学习更加刻苦,门门功课第一,全校闻名。
1944年,于敏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入学不久,于敏发现, 由于学的是工科,老师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教学生如何实际操作上,理论知识讲 的相对较少。这种状况让于敏有些苦恼,因为自上学起,他一直喜欢理论探寻, 高中开始尤其对物理学情有独钟。于是两年后,于敏转到了理学院物理系,开始 理论物理的学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敏在理论学习和研究方面的 天赋很快展现出来,获得了老师们的赞赏,成为本专业的佼佼者。读书期间,除 了认真学习专业课外,于敏还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他常常是图书馆 里埋头苦学到关门前最后一刻才离开的学生,久而久之,同学们送给他一个“老 夫子”的雅号。
1949年于敏顺利完成本科学业考上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物理学家张宗燧教
授,后转到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胡宁教授指导下学习。经两位教授的精心指导和他 自己的刻苦努力,1951年伴随着新中国初生的朝阳,于敏以骄人的成绩毕业。不 久,两位导师向钱三强、彭桓武推荐了于敏,慧眼识才的二人果断将他调人中科 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当时这个研究所刚成立一年,钱三强任所长,王淦昌与彭桓 武任副所长,正需要有才干的年轻科研人员,从此于敏开始了自己的科研人生。
进入研究所后,于敏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每每领导交给的课题不仅能圆满 完成,在一些问题上还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其中不乏独到之处,令其迅速在同期 人所的年轻科研人员中脱颖而出,受到领导和专业前辈青睐。1957年,以日本理 论物理学家朝永振一郎为团长的日本原子核物理领域专家学者访问团来华访问, 钱三强安排年轻的于敏参加了接待和学术交流。交流中,于敏的专业学识与才华 给朝永振一郎这位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 象,当他得知于敏如此优秀的青年科研人才从未出国到西方发达国家留学时,十 分惊讶。访问结束回日本后,朝永振一郎发表文章对于敏大加赞赏,称他是中国 “国产土专家一号”。
祖国需要就是我的责任 国家利益为重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国家领导决定,我国开始探索、研究氢弹理论。 当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还在研制中,之所要启动氢弹研制,是因为氢弹是利用原 子弹爆炸的能量点燃氘、氚等轻核的自持聚变反应,瞬间释放巨大能量,其威力 要比原子弹大得多。提前研究,就可以在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快速研制出氢弹。
1961年1月的一天,一场大雪后的北京,银妆素裹。正在忙碌的于敏突然接 到通知,主管原子能工业的国家“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要找他谈话。于敏立即 放下手头工作来到钱三强办公室,简单寒暄几句后,钱三强神情严肃地对他说: “我国要开始氢弹研制,经组织研究,上级批准,决定成立一个科研小组,由你 任副组长,领导并参与氢弹原理研究,今天想听听你的意见!”钱三强的话让于 敏有些意外,但他很快镇定下来,他心里清楚,自己一直从事原子核基础理论研 究,而且已经取得一定成绩,此时转向氢弹研究,等于放弃光明的学术前途,一 切从头开始,同时他也清楚,氢弹这类核武器研究,不仅任务艰巨,而且事关重 大,需要严格保密。但他更清楚国家的利益重于一切,于是毫不犹疑的表了态: “我服从组织安排,一定尽全力完成好任务! ”就这样,年轻的于敏踏上了氢弹 研制之路。
很快,在钱三强、王淦昌、彭桓武的领导下,以于敏等为科研主力建立起了 新中国第一个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悄悄开始了氢弹技术理论研究。
研究工作几乎由零开始。当时我国面临西方国家的重重封锁,能查到的国外 资料很少,国内也很少有人熟悉原子能理论,于敏知道,唯一的办法只有靠自己 努力,在艰难中不断探索。于是他拼命学习相关理论,千方百计搜集国外信息。 研究工作需要大量极为复杂的计算,而当时我国只有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 机,且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原子弹研制的计算,面对这种现状,于敏急中生智, 想了个土办法,带领全组成员,每人手拿一把计算尺进行人工计算。他每天废寝 忘食的工作,一千就是十几个小时,常常大家下班了,他还在忙碌,同事们看他 太累,纷纷劝他注意身体,可他总是微笑着回答:“为了国家需要,我个人累点 没关系,不算啥! ”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不久,一份份浸满智慧与心血的研究 报告相继出炉,一个又一个未知领域被攻克。经过4年的努力,于敏和他带领的 科研人员对氢弹原理有了基本而深刻的认识,为氢弹研制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于敏曾经的领导、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彭桓武院士生前回忆说:“于敏研究氢 弹完全是靠自己,他没有老师,因为国内当时没有人熟悉原子核理论,他的工作 是开创性的。 ”
不辱使命力克难关 提前研制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全世界为之轰动。两个多月
后,毛泽东主席听取国家计委有关问题汇报时提出:我们有了原子弹,氢弹也要 快。此后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指示:氢弹的理论研究要放在核 研究首位。不久,于敏和科研小组成员一起调到“核武器研究院理论部”,集中 力量攻克氢弹研究。
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氢弹研究增加了动力,创造了条件。1965年9月, 于敏带领一支小分队抵达上海华东计算机研究所,利用那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开 始攻坚。当时计算机性能不是很稳定,使用时间又很宝贵,于敏便每天泡在计算 机房里,一摞摞计算数据出来后,他常常伏案、有时甚至趴在地上认真查看,仔 细分析结果,分析不完就带回宿舍继续琢磨。从0到9.这10个阿拉伯数字在很多 人眼里是十分枯燥的,但在于敏眼里却像战场上奔腾的千军万马。他俨然是一位 在演算纸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夜以继日的在浩如烟海的数字中计算、推 演,寻找最佳方案,每天工作都在12个小时以上。很多时候,别人从计算结果中 看不出来的东西,经他抽丝剥茧一分析,就成了活知识。最后几经努力,于敏终
于发现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解决了氢弹原理方面的重要课题,带领团队 形成了从原理、材料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大西北罗布泊,一架载有氢弹的飞机进入预定 空投区。随着指挥员一声铿锵有力的“起爆”命令,机舱打开,一颗氢弹带着降 落伞跃出飞机,急速下落。弹体降到距地面2900多米时,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过 后,湛蓝的天空上腾起一团熊熊燃烧的大火球……红色烟尘急剧翻卷着,越来越 大,越来越红。渐渐的,火球上方出现了草帽状云团,与地面卷起的尘柱汇合在 一起,形成了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强烈的光辐射将设在距离爆炸中心投影点400 米处的钢板融化,700米处的轻型坦克完全被破坏,近3公里处的一辆重约54吨的 火车被推出18米……很快,爆炸当量计算出来——330万吨。当日,新华社发布 《新闻公报》,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西部地区上空爆炸 成功!面对氢弹爆炸成功,于敏流下热泪,这泪水既有激动又有喜悦,同时无数 个日夜的辛勞也伴随着泪水流逝而去。
继续核武器研制 永怀拳拳爱国之心
氢弹爆炸成功后,于敏并没有回到自己感兴趣的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而是根 据国家需要,继续在中国核武器研制中探索、前行。1988年,于敏和王淦昌、王 大珩院士共同上书中共中央领导,建议加速发展我国“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 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
几十年来,于敏在科研上成就斐然,他的贡献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 1980年他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1987、1989 年3次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1999年,中央 军委召开大会,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他荣获“两 弹一星”功勋奖章,成为获此殊荣的23位科学大家之一。2015年1月9日,他又一 举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结束后,面对殊荣,于敏淡定 而谦逊地说:“这个奖更应该属于我们的集体,没有同事们,我个人是难以取得 今天这样的成就的! ”寥寥数语,尽显大家风范。
于敏耄耋之年写过一首七言律诗——《抒怀》,诗曰:
忆昔峥嵘岁月稠,朋辈同心方案求,
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
身为一叶无轻重,众志成城镇贼酋,
喜看中华振兴日,百家争鸣竞风流。
此诗无疑是于敏真实情怀的写照,写出了一位中华赤子的谦逊之心和拳拳爱
国之情。
问题:结合《邓稼先》一文比较两位科学家有哪些相同的品质?从哪些事迹 当中可以看出?
2.时间要求:15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提炼关联信息
把握主旨要点
表述清晰准确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意在锻炼学生精读探究能力,提高对比阅读水平;培养 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业 2
1.作业内容:
提供文稿学生练习演讲,班内推荐代表参加比赛。
演讲稿:
《我们》
那些口口声声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我们。
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我 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剥开, 可以尽情地享用。我们可以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项技能。我们有幸,遇见 今天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正在成长的我们。
未来,我们可以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 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我们把自己的传承和变革分享给其他成千上万人。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更年轻的思维,容得下多元的文化、 审美和价值观。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请看看我们,正在成长的我们。
2. 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表达流畅
情感饱满
展现个人风采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意在训练演讲技能,发展语言能力;突出语文课程对学 生思想情感所起到的熏陶感染作用,唤起学生的理想和抱负。
作业 3 (选做)
1. 作业内容: (合作探究)课本内容我来演
以小组为单位,从本单元课文中任选一个人物,可将课文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改 编成课本剧,探寻名人的故事,感受名人的风骨。
建议:
(1) 小组分工建议:编剧组、演员组、道具组等
(2) 根据课文撰写表演脚本,确定角色、语言、神态、动作、服装等具体要素
(3) 时长:3-5 分钟
2.时间要求:约在两天内完成,视学情而定
3.评价标准: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小组分工明确,完成任务效率高
脚本撰写合理,能够展现名人风骨
改编有创意,联想、想象合理,人物形象丰满
表演到位,符合时长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题在学生已了解名人风骨的基础上,通过表演课本剧 的方式,帮助学生将具象的人物通过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更立体的了解
人物形象。同时,在改编课文撰写脚本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 象,加深了对作者情感的体会。表演课本剧的形式,有趣味性,形式新颖,学生 乐于接受,并且在小组互动中锻炼了交流合作,表达沟通的能力。本题综合考察 了学生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第七课时 精益求精 技巧塑造人物
作业 1
1.作业内容:下面是《一面》中关于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处处体现出人物的精 神。请仿照示例,参照闻一多先生的画像,尝试对闻一多先生的外貌进行描写, 力求在描写中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他的面孔是黄里带白的,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 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原是瓦片头,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 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有条理地全面描写人物外貌
能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
能从外貌描写中体现人物的精神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学习通过外貌描写 来体现人物精神的写人技巧,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写作课做好准备。
作业 2
1.作业内容: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都是人物 描写的手法。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同时也 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以小组为单位,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找出相关 的句子,再用“这个句子使用了 描写的方法,表现了人物 的精神。”这样的句式说话,并把你们发现的表现人物精神特点的妙招记录下来, 绘制思维导图,看哪个小组梳理的多。
2.时间要求:10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相结合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课文中准确地找出使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的例句
能从例句中发掘出人物的精神
表达清晰流畅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总结的能力,集中探究文本 写人技巧,巩固之前的课堂成果,同时也为单元写作打下基础,帮助学生建立起 阅读与写作的内在关联。
作业 3
1.作业内容:合作探究
《邓稼先》和《说和做》在叙述的同时兼有议论性的“评价语” ,凸显了人 物精神。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找出文中的评价语,看哪个小组梳理的又多又准确。
2.时间要求:5-8 分钟
3.评价设计:学生互评
评价指标 水平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找出三条以上的评价语
能条理清晰地表述评价语的作用
能体现合作精神
总体评价结果: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总结的能力,探究文本人物 精神技巧,巩固之前课堂成果。
第八课时 画龙点睛 细节展现人物
作业 1
1.作业内容:展现人物情境
本单元我们认识了为国无私奉献的科研工作者邓稼先,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 潜心治学的钻研精神和为民主献身的精神等为国为民献身的英雄们,他们的事迹 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见像先烈们一样为国为民奉献的 人,有些人令人敬佩,有些人令人感动,有些人令人敬仰......请同学们小组合 作交流:《这样的人让我_____》中“这样的人”是哪个人或者哪些人?这个人或 这些人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影响或情感震动?请你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写成长路 上对你影响最深的那个人,将这个人物身上的让你难以忘怀的精神表现出来,写 出自己对他/她的敬佩、感激、崇拜等情感。
写作要求:
(1)补充完整题目《这样的人让我_____》。
(2)在描摹人物肖像的基础上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运用 本单元所学的人物写作方法,写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
(3)不少于 500 字。
写作支架:
印象深刻的人是
这个人突出的精神是 助人为乐的精神、默默奉献的精神、拾金不昧的 精神
典型事件 事件 1,事件 2 ......
描写角度 细节描写,典型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 态描写
这个人对我的影响 感动、敬佩、崇拜......
2.时间要求:30 分钟
3.评价设计: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结合
评价项目 评价细则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在写作过程中是否明确 意识到所写人物的精神 是什么? 是否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身 上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会会会会会 会会会会会
典型事例是否能很好的 突出人物的精神? 选取的事例是否是真正的“典 型”事例,是否能真正突出人 物的精神? 会会会会会 会会会会会
会会会会会 会会会会会
是否使用环境描写来烘 托人物的精神? 环境描写是否达到烘托人物 精神的效果? 会会会会会 会会会会会
文章的细节是否是真正 的“细节”? 细节能否表现人物性格的精 神? 会会会会会 会会会会会
是否在文章的恰当处使 用了抒情、议论句,既 是否让人一看就知道了这个 人物的精神?是否让人一读 会会会会会 会会会会会
揭示了人物精神,又表 达了自己的情感? 就知道你的情感是真情实意 的? 会会会会会 会会会会会
作品价值 是否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 是否能从人物身上获得感触 或收获? 会会会会会 会会会会会
会会会会会 会会会会会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与本单元关系密切的写作,与单元其他内容形 成了有机的关联,通过这次作文布置意在培养学生学会选取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 的精神学会抓住典型细节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将人物放置到一定的环境中来 烘托出人物的精神;学会抓住典型细节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学会在文章的结 尾处使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揭示人物精神,升华文章主旨。同时通过本次写作 人物引导学生多留意身边的人或事,感悟成长,获得积极的人生启示,也考察了 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第九课时 精雕细琢 品赏创作之美
作业 1
1. 作业内容: (合作探究) “寻找最美佳作”
上乘佳作是需要经过不断的精雕细琢后方能完美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请同学 们以小组为单位修改作文。最后看看谁的作品能成为最美佳作,他的作文就有机
会向校刊推荐发表!
要求:
(1) 四人组成一小组,组内成员依次朗读自己的作文。
(2) 小组成员对组内同伴作文能否运用细节描写、人物描写方法突出人物特点进 行点评。
(3) 小组成员对组内同伴作文中选取的典型事例是否突出人物精神进行点评。
(4) 小组成员对组内同伴作文中的人物精神是否引起“我”的感情震动进行点评。
(5) 小组成员针对组内同伴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6)根据作文修改支架修改作文。
(7)完成作文修改并上交。
作文互评、 自评量表
写作内容评价 等级
1. 能立体、鲜明地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2. 能选取典型事例,展现人物身上的精神。 3. 能运用细节描写烘托人物的精神品质。 4. 能运用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突出人物性格和精神品质。 5. 能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精神。 6. 能运用议论、抒情句揭示人物精神以及表达你的情感。 A
1. 能写出人物的特点。 2. 能运用描写的方法突出人物精神。 B
3. 能用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精神。 4. 能运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5 能表现你对人物的情感触碰。
1. 人物特征模糊。 2. 人物描写不足。 3. 人物精神模糊。 4. 叙事不具体。 5. 情感不明确。 C
小组讨论具体方法要求
对作者的要求 1. 向组内成员说明自己的作文在哪些方面希望得到帮助,如材 料的选取或人物描写方法等。 2. 朗读自己的作文,可以要求组员概述文章的内容。 3. 询问组员文章哪些内容需要修改。
对组员的要求 1. 作者在朗读时要仔细倾听,可以做笔记记下重点内容。 2. 针对作者提出的问题,组员给出自己的建议。 3. 指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部分或者需要修改的地方,并给 出理由。
组员提问示范 1. 文中某一部分是什么意思? 2. 你写的人物是真实的么?你写的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对读 者有什么启发吗? 3. 你文中的有几处表达不清晰,你觉得呢?
作文修改支架
评价标准 A 步骤 关键要素
1.能立体、鲜明地突出人 物的个性特征。 2.能运用细节描写烘托人 物的精神品质。 3.能运用多种人物描写的 方法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4.能选取典型事例,展现 人物身上的精神。 5 能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 物精神。 6.能运用议论、抒情句揭 示人物精神以及表达你的 情感。 初读, 改 1. 能否立体、鲜明地突出人物的个性特 征?如果不明显,请重新描写。 2. 是否选取典型事例,展现人物身上的精 神品质?如果选取的事例不能突出人物的 精神品质,请重新修改。
再读, 添 1. 为了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能否增加环 境描写或者细节描写来侧面烘托人物精 神,如果需要,请添加。 2. 在叙述事件时,有没有运用多种人物描 写方法来突出人物的个性和精神。如果需 要,请添加。 3. 有没有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在结 尾处深华主题、表达你的情感。如果没有, 请添加。
2.时间要求:30 分钟
3.评价设计: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作文评价量表:
写作内容评价 等级
1.能立体、鲜明地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2.能选取典型事例,展现人物身上的精神。 3.能运用细节描写烘托人物的精神品质。 4.能运用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突出人物精神品质。 5.能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精神。 6.能运用议论、抒情句揭示人物精神以及表达你的情感。 A
1.能写出人物的特点。 2.能运用描写的方法突出人物精神。 3.能用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精神。 4.能运用环境描写侧面表现人物精神品质。 5.能表现你对人物的情感触碰。 B
1.人物特征模糊。 2.人物描写不足。 3.人物精神模糊。 4.叙事不具体。 5.情感不明确。 C
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作文修改是写作的重要环节,小组合作的修改方式既能 让学生之间能充分的相互交流学习,还能检测学生对于人物描写方法和表达方式 的实际运用情况,同时学生的个性化表达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以小组合作交 流修改作文的方式综合考察了学生的阅读与鉴赏、探究与梳理、表达与交流的能 力。这样的方式还拉近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与老师之间关系,让生生关系、 师生关系更和谐融洽。
七、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七年级 (下册) 第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时间:4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 默写
(1) 深林人不知, 。 (王维《竹里馆》)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杨花榆荚无才思, 。 (韩愈《晚春》)
(4) 《 孙权劝学》中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目的和方法的句子是: ,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
A. 元勋 (xūn) 深宵 (xiāo) 至死不懈 (xiè) 深恶痛绝 (è)
B. 硕果 (shuò) 奠基 (diàn) 锲而不舍 (qiè) 气冲斗牛 (dòu)
C. 迭起 (dié) 调羹 (gēng) 鞠躬尽瘁 (cuì) 目不窥园 (kuī)
D. 咳嗽 (sou) 薪金 (xīn) 锋芒毕露 (lòu) 沥尽心血 (lì)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 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要贡献。
B. 《说和做》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后,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后表现 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 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 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她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 的描写,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 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本文以 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继而现身说法, 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使就学”。
二 、 阅 读
( 一 )
回忆鲁迅 (节选)
郁达夫
和鲁迅第一次的相见,不知是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 日,——我对于时日地点, 以及人的姓名之类的记忆力,异常的薄弱,人非要遇见至五六次以上,才能将一 个人的名氏和一个人的面貌联合起来,记在心里——但地方却记得是在北平西城 的砖塔儿胡同一间坐南朝北的小四合房子里。因为记得那一天天气很阴沉,所以 一定是在我去北平,入北京大学教书的那一年冬天,时间仿佛是在下午的三四点 钟。
去看鲁迅,也不知是为了什么事情。他住的那一间房子,我却记得很清楚, 是在那两座砖塔的东北面,正当胡同正中的地方,一个三四丈宽的小院子,院子 里长着三四株枣树。
那时候,鲁迅还在教育部里当佥事,同时也在北京大学里教小说史略。我们 谈的话,已经记不起来了,但只记得谈了些北大的教员中间的闲话,和学生的习 气之类。
他的脸色很青,胡子是那时候已经有了;衣服穿得很单薄,而身材又矮小, 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和他的年龄不大相称的样子。
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 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
房间里的陈设,简单得很;散置在桌上、书橱上的书籍,也并不多,但却十 分的整洁。桌上没有洋墨水和钢笔,只有一方砚瓦,上面盖着一个红木的盖子。 笔筒是没有的,水池却像一个小古董,大约是从头发胡同的小市上买来的无疑。
他送我出门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北风吹得很大;门口临别的时候,他不 晓说了一句什么笑话,我记得一个人在走回寓舍来的路上,因回忆着他的那一句, 满面还带着了笑容。
鲁迅到上海的时日,照理应该在十八年的春夏之交;因为他于离开厦门大学 之后,是曾上广州中山大学去住过一年的;他的重回上海,是在因和顾颉刚起了
冲突,脱离中山大学之后;并且因恐受当局的压迫拘捕,其后亦曾在广州闲住了 半年以上的时间。
他对于辞去中山大学教职之后,在广州闲住的半年那一节事情,也解释得非 常有趣。他说:
“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 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因为对方的假君子, 背后是有政治力量的,你若一经示弱,对方就会用无论哪一种卑鄙的手段,来加 你以压迫。
“因而有一次,大学里来请我讲演,伪君子正在庆幸机会到了,可以罗织成 罪我的证据。但我却不忙不迫的讲了些魏晋人的风度之类,而对于时局和政治, 一个字也不曾提起。 ”
在广州闲住了半年之后,对方的注意力有点松懈了,就是对方的雄鸡,坚忍 力有点不能支持了;他就迅速地整理行囊,乘其不备,而离开了广州。
人虽则离开了,但对于代表恶势力而和他反对的人,他却始终不会忘记。所
以,他的文章里,无论在哪一篇,只教用得上去的话,他总不肯放松一着,老会 把这代表恶势力的敌人押解出来示众。
鲁迅和景宋女士(许广平)的认识,是当他在北京(那时北平还叫作北京)女师 大教书的中间,前后经过,《两地书》里已经记载得很详细,此地可以不必说。 但他和许女士的进一步的接近,是在“三一八”惨案之前,章士钊做教育部长, 使刘百昭去用了老妈子军以暴力解散女师大的时候。
鲁迅是向来喜欢打抱不平的,看了章士钊的横行不法,又兼自己还是这学校 的讲师,所以当教育部下令解散女师大的时候,他就和许季弗、沈兼士、马幼渔 等一道起来反对。当时的鲁迅,还是教育部的佥事,故而部长的章士钊也就下令 将他撤职。为此,他一面向平政院控告章士钊,提起行政诉讼,一面就在《语丝 》上攻击《现代评论》的为虎作伥,尢以对陈源(通伯)教授为最烈。
《现代评论》的一批干部,都是英国留学生;而其中像周鲠生、皮宗石、王 世杰等,却是两湖人。他们和章士钊,在同到过英国的一点上,在同是湖南人的 一点上,都不得不帮教育部的忙。鲁迅因而攻击绅士态度,攻击《现代评论》的 受贿赂,这一时候他的杂文,怕是他一生之中,最含热意的妙笔。在这一个压迫 和反抗,正义和暴力的争斗之中,他与许女士便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机会。
在这自由大同盟活动的期间,对于平常的集会,总不出席的鲁迅,却于每次 开会时一定先期而到;并且对于事务是一向不善处置的鲁迅,将分派给他的事务, 也总办得井井有条。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鲁迅不仅是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 空头文学家,对于实务,他原是也具有实际干材的。说到了实务,我又不得不想 起我们合编的那一个杂志《奔流》——名义上,虽则是我和他合编的刊物,但关 于校对、集稿、算发稿费等琐碎的事务,完全是鲁迅一个人效的劳。
他的做事务的精神,也可以从他的整理书斋和校阅原稿等小事件上看得出 来。一般和我们在同时做文字工作的人,在我所认识的中间,大抵十个有九个都 是把书斋弄得杂乱无章的。而鲁迅的书斋,却在无论什么时候,都整理得必清必 楚。他的校对的稿子,以及他自己的文章,涂改当然是不免,但总缮写得非常的 清楚。
直到海婴长大了,有时候老要跑到他的书斋里去翻弄他的书本杂志之类;当 这样的时候,我总看见他含着苦笑,对海婴说:“你这小捣乱看好了没有? ”海
婴含笑走了的时候,他总是一边谈着笑话,一边先把那些搅得零乱的书本子堆叠 得好好,然后再来谈天。
记得有一次,海婴已经会说话的时候了,我到他的书斋去的前一刻,海婴正 在那里捣乱,翻看书里的插画。我去的时候,书本子还没有理好。鲁迅一见着我, 就大笑着说:“海婴这小捣乱,他问我几时死,他的意思是我死了之后,这些书 本都应该归他的。 ”
鲁迅的开怀大笑,我记得要以这一次为最兴高采烈。听这话的我,一边虽也 在高笑,但暗地里一想到了“死”这一个定命,心里总不免有点难过。尤其是像 鲁迅这样的人,我平时总不会把死和他联合起来想在一道。就是他自己,以及在 旁边也在高笑的景宋女士,在当时当然也对于死这一个观念的极微细的实感都没 有的。
这事情,大约是在他去世之前的两三年的时候;到了他死之后,在万国殡仪 馆成殓出殡的上午,我一面看到了他的遗容,一面又看见海婴仍是若无其事地在 人前穿了小小的丧服在那里快快乐乐地跑,我的心真有点儿绞得难耐。
可是从此一别,我就再也没有和他作长谈的幸运了。
4. 作者开篇强调自己的记忆能力异常薄弱,而后面又详细地介绍了与鲁迅第一 次相见时的诸多情况,其用意是什么?
5. 鲁迅“做事务的精神”体现在哪些事情上?请简要概括。
6. 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7.文章结尾写道: “可是从此一别,我就再也没有和他作长谈的幸运了。 ”请 结合文章内容,体会其中饱含着作者哪些情感。
( 二 )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卿今当涂掌事
③见往事耳
9.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常读书, 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选自《孙权劝学》)
②但当涉猎
④卿今者才略
10.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 。
11.《孙权劝学》主要通过对话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请用简洁的 语言概括孙权和吕蒙的性格特点。
12.你从吕蒙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
三、作文
13.偶像的定义就是敬奉、崇拜、效仿的对象。
现代社会,“偶像”一词有了更多的定义,在广义的范围内,青春偶像是所 有青少年崇拜的人物,为青少年起着深远影响的榜样。这也包括科学家,艺术家, 文学家,学者,人民英雄,乃至凡人壮举等等。
每个时代的偶像虽然出生和成长的环境各不相同,所拥有的文化背景和接受 的教育观念也大相径庭,这些不同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人格、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 形象,但是他们所展现出的偶像品质和精神力量却是相同的。
请以“我心中的偶像”为题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1. (1) 明月来相照 (2) 此夜曲中闻折柳 (3) 惟解漫天作雪飞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 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 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 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中,“深恶痛绝”的“恶”应读 “wù”;B项中,“气冲斗牛”的“斗”应读“dǒu”;D项中,“锋芒毕露”的“露” 应读“lù” 。故选C。
3. 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 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D 项,《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不是断代史。
二、阅读
(一)
4.结构上,开篇点题,引起下文对于与鲁迅先生见面的回忆;内容上,写出与鲁 迅先生见面的诸多细节,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佩和怀念。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现代文文章开头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的把握。
5.①对于平常的集会,总不出席的鲁迅,却于每次开会时一定先期而到;②对于 事务是一向不善处置的鲁迅,将分派给他的事务,也总办得井井有条;③杂志《 奔流》校对、集稿、算发稿费等琐碎的事务,完全是鲁迅一个人效的劳;④鲁迅
的书斋,却在无论什么时候,都整理得必清必楚;⑤他的校对的稿子,以及他自 己的文章,涂改当然是不免,但总缮写得非常的清楚。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效信息的筛选和整理归纳的能力。
6.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和对方比作雄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鲁迅先生与 恶势力和他反对的人斗争的激烈,表达了鲁迅先生与恶势力做斗争的决心和斗 志。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修辞手法作用的理解以及对文章中人物形象、作者 情感态度的理解。
7.表达了作者与鲁迅之间的深厚感情、对鲁迅的欣赏、对鲁迅去世的痛心和遗憾, 表现了作者每次与鲁迅长谈之后有所感悟的内心,而此时不能相见让作者对鲁迅 的去世感到非常惋惜。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以及学生对全文的把 握。
(二)
8.①当权,当道②粗略地阅读③历史④才干和谋略
9.①我经常读书, 自认为大有好处。
②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
10.卿今当途掌事,不可不学。
11.孙权: 以身作则,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育,爱才、惜 才。 吕蒙:知错能改,有军人的坦诚,善于学习。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 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 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本题概括孙权和吕蒙的性格特点时, 要认真分析孙权的语言和吕蒙的行为。
12.读书能使人更聪明,更有力量;学习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成功 的必由之路;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并通过读书学习,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陶冶情操,弥补不足,让自己成长为全面的人才;要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合理的 规劝。
【解析】试题分析:主观性试题。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观点+理由”的格式, 采用1+2或1+3的语言表达形式。即言简意赅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 “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题目的相关要求,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两三句话 谈谈理由,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尽量有文采。只要切合文题要求,言之成 理即可。本题围绕着“读书的好处”或“善于听取和采纳别人正确意见”作答即 可。答案不唯一。
三、作文
评价内容 评价细则
选材 (写什么) 观点要明确,要符合正确的三观,要凸显积极向上正能量
组材 (怎么写) 结构完整,选取的人物或事例要符合文章的观点
表达 (写得怎么样) 语句通顺,有理有据 能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写出你的偶像的个性特点
创意 (有吸引力) 角度新颖,用词新颖或者结构安排有悬念等
其他 错别字 能做到正确书写
标点 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书写 字体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