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内能》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12 09:0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物理 九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内能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第 1 节
2 内能 第十三章第 2 节
3 比热容 第十三章第 3 节
二、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分子热运动
(一) 课前作业
题目 编号 001 作业 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 时长 3 分钟
具 体 内 容 题 目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凉水,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钢笔分别在 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哪杯水最先全变红? 这说明了什么?生活 中还有哪些与之类似的现象?
答 案 答案合理即可
5
(二) 课堂作业
题目 编号 002 作业 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 时长 3 分钟
具 体 内 容 题 目 以下各图, 说明了分子动理论的哪些知识?
(a)两个铅块没 有被重物拉开
(b) 注射器内水 的体积很难压缩
(c)同时滴入一滴红墨 水,热水最先全变红 (d)破镜难以重圆
答 案 a 图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 图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c 图说明温度越高分子 热运动越剧烈; d 图说明分子间距过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
(三) 课后作业(A 组)
题量 3 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
题目 1.下列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A. 春天,柳枝吐芽 B. 夏天,山涧瀑布 C. 秋天,菊香满园 D. 冬天,雪花飘飘
6
2. 对下列四幅图,分析正确的是 A. 甲图实验,说明接触面间会发生扩散现象 B. 乙图是同学们爱吃的茶叶蛋,煮茶叶蛋时,水温越高,蛋壳颜色变化越快 C. 丙图实验中,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应将装有空气的玻璃瓶放在下面 D. 丁图实验中,往里推活塞时,水分子间只有斥力作用 3.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成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不动 B.破镜难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C.腊梅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密度很大的固体物质的分子间是没有间隙的
答案 1.C ; 2.B ; 3.C
(三) 课后作业(B 组)
题量 3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
题目 1.新冠肺炎病毒直径约为 0.3p m,可通过飞沫传播,这 _____ (选填“是” 或“不是”)扩散现象。用酒精消毒是一种有效的防控措施,在稀释酒精 时,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两者体积之和,原因是分子间有 。 _____ 2.如图所示是同种物质在三种状态下的分子结构,该物质从乙图变化到丙图 状态时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变化后分子间作用力将变 ;当温 度升高时,该物态变化的速度将变快,其微观原因是 。
7
3. 2021 年 12 月 9 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 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在水膜张力实验中, 王亚平将她和女儿在地球上制 作的花朵折纸放进水膜,美丽的花朵瞬间绽放。乐乐同学想知道水膜张力的 形成原因,查阅资料后得知, 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 面层,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的距离比液体内部大一些,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 ,它作用于液体表面,使液体表面积缩 小,称为液体表面张力。
答案 1. 不是、间隙; 2. 汽化、小、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引力
(四) 实践作业-------课外小实验
实践 内容 如图所示,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用吸 盘吸住玻璃板或用细线绑住玻璃板),读出测力计的示数。使 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解释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 (可以从学校 借用工具,几人合作完成) 。
8
第二课时 内能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 性质 活动 作业 完成 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 目 想想议议: 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瓶塞会弹起来。推动瓶塞的能量来自 哪里? 请你从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尝试解释。
答 案 答案合理即可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 性质 练习 作业 完成 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 目 请分析下图情景中物体内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a)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 (b)给打足气的篮球放气, 打气嘴的温度会变化 (c)放在地面的杠铃 被举起
答 案 小朋友的机械能减小, 内能增大; 篮球内气体内能减小; 杠铃的内能不 变,机械能增大。
9
(三) 课后作业(A 组)
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8 分钟
题目 1.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机械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内能 B.质量相等的 0 ℃的水比 0 ℃的冰的内能小 C.质量相等的 100 ℃的水比 100 ℃的水蒸气的内能小 D.温度相同的 1 kg 的水和 2 kg 的水内能相同 2.下列实例中,属于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锯木头时的锯条温度升高 B.加入冰块的饮料温度降低 C.倒入热牛奶的杯子温度升高 D.放入冷水中的热鸡蛋温度降低 3.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B. 凡是物体温度升高,就一定吸收热量,没有其他方法和途径。 C.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到内能小的物体。 D.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加。 4.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对瓶 塞_____,气体内能_____,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发生_____ (填物态变 化名称)现象,从而出现“白雾”.
答案 1.C;2.A; 3.A; 4. 做功、减小、液化
10
(三) 课后作业(B 组)
题量 1 题 完成时间 3 分钟
题目 如图所示是某种晶体加热熔化时,它的温度 T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 由图可知( ) A.图线中间平坦一段,说明这段时间晶体不吸收热量 B.这种晶体熔化过程所用时间是 6 min C.A、B两点物体有相同的内能 D.在图线中的 AB段,物体吸收的热量增大了分子势能
答案 1.D.
(四) 实践作业-------课外小实验
实践内容 用活塞式打气筒为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会发现气筒的筒壁会发热。 找来这种打气筒试一试,感受一下筒壁发热情况,筒壁上下不同部位温度 变化一样吗?对于筒壁发热现象,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a.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 使筒壁温度升高; b.打气过程中活塞与筒壁之间不断地摩擦生热使筒壁的内能增加、温度 升高。但这两个使筒壁发热的原因中有一个是主要原因. 根据你的实验现象: (1)猜想________是主要原因(填“a “或“b”); (2)猜想的依据是____ ____。
第三课时 比热容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 号 001 作业 性质 活动 作业 完成 时长 3 分钟
具 体 内 容 题 目 想想议议: 在我国新疆一带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谚语。 这充分反映了沙漠地区气候变化的特点。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什么 呢?
答 案 答案合理即可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 号 002 作业 性质 练习 作业 完成 时长 1 分钟
具 体 内 容 题 目 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20 ℃的水变成 80 ℃的水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水凝固成冰
答 案 D
12
(三) 课后作业(A 组)
题量 4 题 完成时间 8 分钟
题目 1.水的比热容是 ,它的物理意义是 2.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跟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C.比热容是物质自身的性质,与质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均无关 D.以上说法都正确 3.散热设备中常常用水来做冷却剂,这是因为( ) A.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B.水是冷的不良导体 C.水的比热容比较大 D.水的比热容比较小 4.质量为 100g、初温是 24℃的实心金属小球吸收 2.3×103J 的热量之后,温 度升高到 74℃。那么,这种金属的比热容是多少?从下表可知此金属是什 么? 物质比热 C/[J/ (kg · ℃) ]铝8.8×102钢铁4.6×102铜3.9×102铅1.3×102
答案 1.4.2×103 J/ (kg · ℃) ,质量为的 1 千克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摄氏度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 4.2×103J; 2. C;3. C;4. 4.6×102 J/ (kg · ℃ ), 钢铁。
(三) 课后作业(B 组)
题量 2 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
题目 1.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铜和铝(c 铜<c 铝) ,放出相等的热量后相互接触, 热量将( ) A.一定从铜传给铝 B.一定从铝传给铜 C.不会发生热传递 D.不能确定是否发生热传递 2.小明在探究“物质吸收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他在两只相同的杯 子里装入质量相等的 A、B 两种不同的液体,用两个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加 热,如图甲所示。用温度计测出两种液体在不同时刻的温度,并画出它们的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此图象,你能得到哪些信息?请 你列举两条。 (1) ; (2) 。
答案 1. B;2. 质量相同的 A、B 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 B 物质要吸收更多的 热量; A 物质的比热容小于 B 物质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热量后 A 物质的温度 变化量大。(本题答案开放)
(四) 实践作业-------课外小调查
实践 内容 为创建美好亭城,滁州市建设了一些绿地公园和湿地公园, 不断打造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城市。 请调查你周围都有哪些公园,并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湿地、 绿化、 森林可以调节气温的主要原因。
14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检测内容 内能 题量 14 题 完成时间 40 分钟
一、 单选题 (每题 4 分,共 24 分) 1. 依据表格中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比热容 c/[J · (kg · ℃) ﹣1]水4.2×103煤油2.1×103沙石约 0.92×103
A.一杯水倒出一半,杯内剩余水的比热容变小 B.水和沙石放出相等热量,水的温度降低得较多 C.水的比热容表示水的温度升高 1℃吸收的热量是 4.2×103J D.质量、温度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煤油温度升高得较多 2.关于温度、热量、热传递和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0℃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 B.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 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D.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3.在我们日常的生活环境下,若烧开质量为2.5 kg、初温为20℃的一壶水,吸收了 1.05 〉106焦的热量后,它的温度可能是( ) A.80℃ B.100℃ C. 120℃ D. 130℃ 4.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2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 : 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2 : 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 A. 3 : 2 B. 4 : 3 C. 2 : 3 D. 3 : 4 5.用粘钩粘住干净的玻璃板,将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静止时测 力计示数为 F1;又使玻璃板下表面恰好与水面相接触,然后稍稍用力向上 拉,且玻璃板没有离开水面,如图所示,此时测力计示数为 F2;再将玻璃 板慢慢浸没在水中,但不接触盒底,静止时测力计示数为 F3 则 ( )
A. F2> F1 >F3 B. F1> F2 >F3 C. F2> F1 =F3 D. F1= F2 =F3 6.如图,小明在吹气球时,被吹饱满的气球没能用手握住,呼啸着飞了出去。关于气
15
球飞出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喷气的嘴部很热,因为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增加 B.当球内气体喷出来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温度不变,因为放气时气体没有做功过程 D.喷气的嘴部很冷,因为球内气体放出时对外做功导致内能减少 二、 填空题 (每空 4 分,共 44 分) 7.医生分别将质量和初温相同的铁、陶瓷(c 铁<c 陶瓷 )两种材料制成的工具浸没在沸 水煮足够长一段时间进行消毒,则消毒结束时两者温度关系为 t 铁 t 陶瓷 (选填 “>”“=”或“<”),内能增加更多的是_____工具。 8.清晨荷叶上的两颗露珠接触后成为了更大的一颗水珠,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____力。 9.0℃的冰熔化成0℃的水,要吸收热量,这说明质量相等的0℃的冰与0℃的水相比, 冰的内能比水的内能 。 10.“热”字有着多种含义,有时表示温度,有时表示热量,有时表示内能。请说明以 下例子中“热”所表示的含义: “物体吸热升温”的“热”指______。“摩擦生热” 的“热”是指______,“天气很热”中的“热”是指______。 11.熔化热是指单位质量的晶体在熔化时变成同温度的液态物质时所需吸收的热量。已 知 2kg、0℃的冰从开始熔化到全部熔化为 0℃的水的过程中,共吸收6.7 〉105J的热 量,则冰的熔化热为________(填写数据和单位)。 12. 在化学实验中, 小明用如图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上接一根导管,把导 管一端放入有水烧杯中,双手紧贴试管外壁,发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内 有一段稳定液柱,由此判断装置不漏气。爱探究的小明从刚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实验 现象 : 双手紧贴试管外壁时通过______方式增加容器内气体的内能;气体温度升高, 体积膨胀,将部分气体推出导管口形成气泡冒出时通过______方式减小容器内气体的 内能;小明又联想到影响内能的几个因素,认为在形成气泡冒出时,还因为容器内气 体______的减小,也会导致气体内能减小。 三、 实验探究题 (每空 4 分,共 12 分) 13.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6
1 实验时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实验时选用两
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 。
2 实验中记录下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b物质是 。
四、 计算题 (20 分) 14. 对 200mL 的水加热,水的沸腾图像如图,请你计算水在 AB 段吸收的热量。
答案
1.D; 2.C; 3.B; 4.C; 5.A; 6.D; 7.=,陶瓷 ; 8. 引; 9.小; 10. 热量、内能、温度; 11. 3.35×105J/kg 12. 热传递、做功、质量 13. (1)质量、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使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2)煤油 14. 200ml 水的质量为 m=ρV=1g/cm3 ×200cm3=200g=0.2kg 水在 AB 段温度变化量是 Δ t=95℃-80℃=15℃ 水在 AB 段吸收的热量是 Q 吸=cmΔt =4.2×103 J/ (kg · ℃) ×0.2kg × 15℃=1.26×104J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