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2024届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联盟1月联考
高三地理 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芯片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芯片已成为最前沿科技的代表产品。 短短几十年,芯片产业发生了两次产业转移,第一次产业转移在20世纪70、80年代,当时美国的装配产业向日本转移,日本的家电产业迅速发展;第二次产业转移在 20世纪90年代前后,当时日本产生泡沫经济,难以支撑芯片产业发展,芯片产业向韩国转移。完成1、2题。
1.推测芯片产业在短时期内发生两次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有
①技术水平受限 ②劳动力成本上升 ③市场需求变化 ④国际形势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芯片产业向日本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技术 B.市场 C.劳动力 D.资金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板块分布示意图。 完成3、4题。
3.图示甲板块边界属于
A.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D.欧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4.图示乙海域夏季洋流流向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东南信风 B.西南季风 C.盛行西风 D.东北信风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村的布局会形成多种空间结构。 下图为四类城、镇、村空间结构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示四类城、镇、村的空间结构中,城镇化发展最协调的是
A.“凸”字型结构 B.“工”字型结构 C.“纺锤”型结构 D.“金字塔”型结构
6.图示“工”字型结构中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
A.城镇化的速度降低 B.区域发展差距扩大
C.农村地区用地紧张 D.乡镇内部环境恶化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技术。 用摄像机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并自动实施检测和跟踪,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识别。 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真正进入初级应用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其中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技术实现为主。 完成7、8题。
7.人脸识别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有
①分析 ②绘图 ③采集 ④定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人脸识别技术从开始研究到初级应用历时较长的原因最可能是
A.应用场景复杂 B.技术要求较高 C.应用领域较少 D.研发人员不足
下图为2000—2020年我国不同等级城市人口年均增速统计图。 完成9、10题。
9.该时段我国不同等级城市人口年均增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居住环境 ②教育水平 ③就业机会 ④生活成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图示时段我国四线城市的人口年均增速变化最显著,其对四线城市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出生人口增加
C.交通压力加大 D.居住环境改善
2022 年 12 月6 日,由我国建造的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山东青岛成功启航,前往欧洲北海海域。 FPSO 是一座“海上石油工厂”,可将刚从海底开采出来的油气进行初步加工、分离、储存,并通过油轮和海底管道运输到世界各地。 下图为 FPSO实景图。 完成11、12题。
11. FPSO在海上作业时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是
①强劲的风浪 ②劳动力不足 ③海底复杂地形 ④海洋生物干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 FPSO最可能布局在
A.海岭附近 B.海沟附近 C.浅海海域 D.岛弧附近
栎类是我国天然林中第一大类树木,栎树树干挺直,根系深,萌芽能力强,寿命长,耐寒、耐旱、耐瘠薄,常占据林冠上层,是生态防护林的首选树种。 完成13、14 题。
13.栎树成为生态防护林首选树种的主要原因是
A.适应能力强 B.树干直且高大
C.植株寿命长 D.能够净化空气
14.推测影响栎树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肥力 B.空气湿度 C.环境温度 D.光照条件
大块的岩石被一个小小的支点顶起,看上去摇摇欲坠,而又处于平衡状态,这类岩石被称为平衡石。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平衡石景观图。 完成15、16 题。
15.构成图示平衡石的岩石最可能为
A.页岩 B.石灰岩 C.玄武岩 D.花岗岩
16.平衡石形成的地点往往海拔较高,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
A.光照条件好 B.地表径流量大 C.昼夜温差大 D.风力作用强
海洋上层2000 米深度预计未来将持续升温,这一变化在百年到千年的时间尺度上是不可逆的,且这种升温正不断向海洋更深层次渗透。 下图为1942—2019 年海洋不同深度热含量变化统计图。 完成 17、18 题。
17.海洋不同深度热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B.太阳辐射作用增强
C.洋流的流动速度加快 D.海水盐度发生变化
18.该时段内海洋热含量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沿海地区海退现象严重 B.浅海生物多样性减少
C.海水大规模运动减弱 D.大气中水汽含量减少
下图为某四地正午物体日影示意图。 完成19、20题。
19.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纬度最高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0.图示③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
A.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B.地球运动至近日点附近
C.我国华北地区出现干旱 D.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梅雨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 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甲、乙为相邻的两地,下图为甲、乙两地距地面不同高度的气压变化示意图。 完成第21题。
21.甲、乙两地的大气运动表现为
A.甲地对流作用较乙地弱 B.甲地高空气流辐合
C.乙地近地面气流辐散 D.乙地气流表现为上升
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被称作飞机的“心脏”。 成立于 1906 年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简称罗罗公司)是英国著名的发动机公司,也是欧洲最大的航空发动机企业。 1971年罗罗公司开始研制特有的三转子 RB211 型发动机;1994年其小型发动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1年其测试了全电动飞机;2022年其着手测试氢能飞机发动机。 罗罗公司研制的各种航空发动机被广泛应用于军工与民航领域,其位于英格兰的总部从外观无法直接看出航空的印迹。 完成22、23题。
22.罗罗公司的航空发动机能够长期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主要凭借
A.销售价格较低 B.市场需求旺盛 C.研发起步较早 D.注重技术创新
23.罗罗公司总部从外观无法直接看出航空印迹,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建设成本 B.提升环境效益
C.保障商业安全 D.树立品牌形象
下图为美国本土局部地区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完成24、25题。
24.甲、乙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貌类型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植被覆盖
25.图示从甲地至丙地的典型自然带依次为
A.常绿硬叶林带 高山草甸带 荒漠带
B.常绿硬叶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荒漠带
C.常绿阔叶林带 高山草甸带 温带草原带
D.常绿阔叶林带 荒漠带 高山草甸带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5 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2022年11月,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将“蓝色经济”纳入发展重点。 蓝色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强调对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保护。 海上风电的开发是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固定式风电相比,浮式海上风电几乎可以在海上任何地方部署风力涡轮机,扩大可开发的海域范围,最大程度地利用海上风能。 图Ⅰ为陆地与海上风速比较图,图2为我国研制的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景观图。
(1)简述与陆上风电相比,开发海上风电的优点。 (4分)
(2)简析固定式及浮式海上风电的适用海域。 (4分)
(3)为稳妥推进碳中和并增进能源安全,我国将建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试分析这些区域开发海上风电的共性有利条件。 (4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3 分)
图1为乌兹别克斯坦位置及地形简图,图 2 为塔什干赞格阿塔试验站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统计图。
(1)简析乌兹别克斯坦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 (4分)
(2)推测影响赞格阿塔试验站表层土壤水分含量的主要因素,说出赞格阿塔试验站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含量的极值分布特点。(5分)
(3)请你为当地棉花的科学种植提供合理建议。 (4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我国共有湖泊2万多个,其中面积在1km 以上的天然湖泊超过2800个。 图Ⅰ为我国湖泊分布位置及分区示意图,图2为我国不同湖区贫营养湖泊占比的季节分布图。
(1)简述我国湖泊的分布特点。 (4分)
(2)简析我国青藏高原湖区湖泊的主要补给来源,并从气候变化的角度预测短期内青藏高原湖区湖泊的变化趋势。 (4分)
(3)对比青藏高原湖区、东北平原与山区湖区贫营养湖泊占比的季节差异,并分析不同季节青藏高原湖区贫营养湖泊占比变化的原因。 (6分)
(4)简析东部平原湖区一年四季贫营养湖泊占比均较低的主要原因,请你为缓解该现象提出合理建议。(6分)
2024届第一学期浙江省名校联盟1月联考
高三地理 试题卷 答案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A B D B C B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A D B C A B D D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 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1 22 23 24 25
C D C C A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5 分)
26.(1)海上风力更强,风能更丰富,发电量更大;(1分)不占用土地资源,节省用地成本;(1分)风速高、受地形干扰少、运行较为稳定;(1分)可大规模开发。(1分)
(2)固定式:近岸海水较浅、海底地形起伏较小、安全性高的海域。(2分)浮式:海水较深的海域。(2分)
(3)经济较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市场广阔;位于沿海地区,海上风能资源丰富;资金充足,科技发展水平高;政策支持。(4分,2点即可)
27.(1)纬度较高,夏季光照时间较长;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棉花的光合作用;靠近河流分布,利于灌溉。(4分,2点即可)
(2)主要因素:地表径流量;(1分)降水量;(1分)植被覆盖率。(1分)特点:土壤风干含水率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深度120 cm-150 cm 的土壤风干含水率相对稳定;(1分)土壤饱和含水率随深度增加总体呈减少的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1分)
(3)实施滴灌;铺设地膜或干草;培育更加耐旱的棉花品种。(4分,2点即可)
28.(1)分布范围较广,地区分布不均衡;(2分)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平原地区分布较集中;(1分)西部地区湖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中西部。(1分)
(2)高山冰川融水、地下水、河水。(2分,2点即可)变化趋势:湖泊水量增加;湖泊面积变大;湖泊数量增多。(2分,2点即可)
(3)春、夏、秋季,青藏高原湖区贫营养湖泊占比较东北平原与山区湖区高,冬季贫营养湖泊占比则较东北平原与山区湖区低。(2分)原因:春、夏、秋季冰川融水补给湖泊的量较大,青藏高原湖区湖泊集中分布区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少,加之湖泊内及周边生物较少,致使湖泊中的营养物质较少,因此贫营养湖泊占比高;(2分)冬季青藏高原湖区湖泊封冻,夏秋季节河流带入湖泊中的有机质得以积累,因此贫营养湖泊占比下降。(2分)
(4)原因:人口集中,人类活动强度大,向河流、湖泊中排放的有机质较多,因此富营养化的湖泊较多,贫营养化
的湖泊占比较低。(2分)建议:工农业活动产生的污水经集中处理后达标排放;(2分)利用生物、化学的方法分解、稀释湖泊中的营养物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