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图序》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说明事物的顺序。
3.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4.培养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力,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说明事物的顺序。
2.把握文章语言简洁,说明生动、条理清楚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设计
大家都有听说过历史上,杨贵妃为了吃到新鲜的荔枝,不远千里从广东快马加鞭运送荔枝。杜牧的《过华清宫》中就是讽刺这一现象,但我们能从中可看出荔枝保鲜不易的特点。而今天我们来学习白居易的《荔枝图序》,看看又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2.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
二、预习检查
枇杷(pí pá) 缯 (zēng) 瓤 (ráng) 橘 (jú)
紫绡 (xiāo) 醴酪(lǐ lào)
三、掌握重点字词释义
1.通假字
华如橘(“华”通“花”,花朵)
2.古今异义
命工吏图而书之(古义:动词,画;今义:指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
色香味尽去矣(古义:消失;今义:到,前往)
朵如葡萄(古义:果实聚成的簇;今义:花朵)
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古义:常用作发语词;今义:盖住,盖子)
3.一词多义
树形团团如帷盖(圆)
团
众宾团坐(围绕)
春荣(开花)
荣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树木茂盛)
实如丹(名词,果实)
实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形容词,诚实)
实是欲界之仙都(副词,确实)
四、问题探究
1.作者主要是运用哪种方法来说明荔枝的?有什么好处?
明确:
作者介绍荔枝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在唐代,交通不发达,北方很多人只听说过荔枝,却没有看见过或品尝过。作者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如帷盖、桂、橘、丹、葡萄等。使人获得具体而形象的感受。每个用来打比方的事物都与荔枝本身的特点贴近,使人如见其形,如品其味。同时,这些比方已远远超出画中荔枝的形状。这样说明,不但语言简洁,而且极富表现力,给人以极广阔的想象空间。
2.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有关荔枝的知识?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明确:
课文从产地、树形、果实三个方面对荔枝进行了介绍;是按照逻辑顺序依次介绍的。
3.唐代诗人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一诗中写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课文所写的荔枝的什么特点?
明确:
从这首诗对骑马飞驰传送荔枝情景的描写、可以看到课文所写的荔枝,不耐贮藏这一特点。
五、写作技法探究
1.层次井然,详略得当。作者开篇写荔枝的产地,只用一句话,很简要。接着写树,从树形以及叶、花、实几个方面来说,也只做简单的介绍。写果实,是按照“朵”“核”“壳”这样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由外观到内涵,由观赏到品尝,一一写来,具体形象。
2.善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为了让没见过荔枝的人更确切地了解荔枝,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而用来打比方的事物既是人们常见、熟悉的,又是美好的,使人们对荔枝有了相当具体、美好的印象。
六、主旨探究
本文介绍了荔枝树及荔枝果实的特点,并交代了为荔枝作图、写序的目的,让我们了解了荔枝的有关知识。
七、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习题一、二、四题。
八、板书设计
外形:产地、形状、叶、花(略)
由外到内
果实:朵、核、壳、膜(详)
保鲜:(详)
课件16张PPT。请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荔枝荔枝图序《荔枝图序》,属于说明文,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观点。代表作品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 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文内容。序是一种文体。《荔枝图序》是作者为《荔枝图》作的序。 峡 ( )
帷盖 ( )
枇杷 ( )
壳 ( )缯 ( )
绡 ( )
瓤 ( )
醴酪 ( )
华 ( )xiá
wéi gài
pí pa
kézēng
xiāo
ráng
lǐ lào
huā你知道吗?帷盖: 华: 荣:
实 : 朵: 缯:
绡: 瓤:
莹白: 醴:周围带有围帐
的伞盖花开花果实果实聚成的簇丝织品
的总称生丝的织物果肉洁白甜酒荔枝生长在巴州、峡州之间,叶子像桂花树的叶子,其实要超过那些东西。果实如果离开树枝,大致像上面说的那些东西,树的形状圆圆的,像周围带有围帐的伞盖。元和十五年夏天,南宾郡太守乐天让官府的画工画《荔枝图》,并且写下了这篇序,是为没见过荔枝或虽然见过但还没有看到摘下三天以内的荔枝的人们写的。作者在介绍荔枝的时候,是从哪些方面介绍荔枝的?请根据屏幕上的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回答。你知道吗?产地-——
形状——
树叶——
花——
果实 —— 巴峡间
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
花如橘,春荣
实如丹,夏熟荔枝图序 朵——
核——
壳——
膜——
瓤肉—
浆液—
保鲜—如葡萄
如枇杷
如红缯
如紫绡
莹白如冰雪
甘酸如醴酪果实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1.作者写序的目的是什么? (用文中原话回答)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从整体到局部从外到内时间1.通假字:华如橘2.古今异义词:华如橘,春荣色香味尽去矣 古义:古义:今义:今义:(开放)(繁荣)(消失,没有)(到)“华”通花 ,花朵 荔枝“树形____。叶__,__;华__,__;实__,__。 朵____,核___, 壳___,膜____, 瓤肉____,浆液____。” 荔枝一旦离开本枝,“一日___,二日__,三日_____,四五日外,____。” 惠州一绝 〔北宋〕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过华清宫〔唐〕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2.搜集有关荔枝的诗词美文。 1.熟读并背诵课文。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