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精选】14-15学年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课件+教案+学案+每课一练:3.14叫三声夸克(6份)(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精选】14-15学年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课件+教案+学案+每课一练:3.14叫三声夸克(6份)(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5 09:36:14

内容文字预览

第十四课叫三声夸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和物质结构的基本构成,知道什么是夸克。? ????2.认识“盒子”在说明内容及安排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3.能够体会文章通俗、形象的说明语言。?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2、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像。? 二、教学设想?? (一)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本文通俗形象的语言和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 ??【难点】多层次的物质结构的分类。? (二)课型及教学思路? 课型:自读课? 教学思路:朗读思考了解物质结构→探讨艺术特色→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三、教具准备? 层层重叠的盒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教学流程? 1、导语? 实物——盒子导入,由学生上台打开盒子(层层剥“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与这位同学打开一个又一个盒子有什么联系呢?——答案就在课文内容中。师:(在讲台上放一盒子)同学们看到这个盒子可能会想,盒子里是什么呢?我们请一位同学上来打开看看。? (一同学走上讲台打开盒子)? 生:还是盒子。? 师:再打开盒子看看。? (生继续打开盒子)? 生:还是盒子啊?(生一脸疑惑。有学生笑)? (同学们顿时有了兴致,纷纷要求继续打开盒子)? 师:同学们都有一种探究下去的欲望,盒子里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并不重要,同学们的探究问题的欲望倒是我们获得许多发现的前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叫三声夸克》就体现了科学家们这样的执着精神。? (师板书:《叫三声夸克》)? 2.整体感知? ⑴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人们对物质结构探索研究的过程,说明了人们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不同认识,介绍了物质结构研究的新成果——夸克,激发人们对物质结构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⑵题目的含义:? 【明确】? ?①“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科学家盖耳曼借其中的“夸克”为自己的假象命名。实际上“夸克”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②因科学家研究的“夸克”与“三”特别有缘,再加上诗句中有“三呼”两字,作者便借用了,应该说一语双关,用“七八声”则毫无意义。? 3、合作探究?? ⑴初步了解物质结构。? ????①课文中提到了许多的“盒子”,请你列举出它们的名字。? ???【明确】1、“盒子”有: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光子、介子、强子、夸克等。? ????②请你给这些“盒子”排个队,简要说明排队的理由。? ????Ⅰ.它们的大小可用下图表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Ⅱ.理由:见课文中的第五自然段的内容阐述。? ????③目前,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什么?? 【明确】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是夸克。? ????⑵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比喻的表达效果。? ????①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并画出来。? ????②体会比喻的表达效果:形象、生动。? ????⑶探讨艺术特色? ???(过渡语)一篇好文章尤如一杯香茶,细细品味,才觉回味无穷。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此文语言所表达的精妙之处。? ????设计如下问题?:你读这篇文意感觉有没有兴趣?如果有兴趣,请说出理由。?? ????小组讨论发言之后明确:? ????理由:①课文所介绍的知识结人一种新鲜感和神奇感。? ??????????②课文本身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具有趣味性与可读性,具体表现:?A.运用比喻说明和分类说明。B.运用设问,发人深思,把读者引向深入。(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比喻句和设问句,进行具体说明,学生作点)? ????⑷通过比喻,使我们对夸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夸克可以说是目前人们发现的最小的物质结构单位。那么夸克的发现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呢?? ???【明确】??科学家实验往往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科学实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检验→建立理论,不断完善→发现问题。又产生新的疑问……? ????试以夸克的发现为例说明这样一个过程。? ????①请同学们算一算,夸克的研究与发现经历了多少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与认识??? ???【明确】??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坚持不懈,能够吃苦。(发现夸克花了近一百年。)? ?????②你认为科学家发现夸克的过程有何特点?? ???【明确】敢于怀疑、敢于创新、敢于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精神。(提出假想——研究——证实。)? ?????③你认为“叫三声夸克”是谁在叫?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你应该做怎样的人?? 【明确】科学家们(或善于探索之人)。敢于怀疑、敢于创新?。? ????4、总结:? ?让我们环视一下我们美丽的家园——探索之花催开了现代化高科技文明的果实。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去探索世界中一个又一个盒子吧!? 最后,把屈原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开拓思维训练?:? ??物理学家不断探索,发现新知,推动物理研究不断深入,那么其他行业人呢?你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形式:先小组交流,再发言。? 六、【附板书设计】? 叫三声夸克? 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 ↖???↙? 探?索? 七、??教学反思:
课题
叫三声夸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1.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和物质结构的基本构成,知道什么是夸克。 2.认识“盒子”在说明内容及安排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3.能够体会文章通俗、形象的说明语言。
4.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在学习、生活中,要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像。
?








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然科学书籍或网络,了解原子、质子、中子等科学概念;收集科学家敢于怀疑、探索新知的例子。
2.通过分析课文,认识课文在说明方法及说明语言上的一些特点,初步形成说明知识的能力。 3.学会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自己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像的思维品质。




【说明方法介绍】?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 作比较与分类别的区别:
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4分)
(1)档(??? )案(2)泄(??? )气(3)禁(??? )闭(4)隧(??? )道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0分)
(1)好奇心qū________使,再打开这个盒子,里面又是一个盒子……
(2)还测定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带有什么样的电hè________,如何自xuán________。
(3)要把想像中的夸克变成真实的夸克并不容易,找了20年,也没发现夸克的zōng________迹。
(4)在研究夸克的时候,发现夸克与3这个数字特别有yuán ________。
(5)新粒子的发现,引起种种cāi________测,J粒子是不是第四种夸克?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还有另一种分类方法,它把基本粒子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子,另一类是强子。(???? )
(2)在加速器中发现了更多的粒子,基本粒子的数量猛增到300多种,据新报道说,已经达到了700多种。(????? )
(3)这时又有一种说法:为什么夸克不能脱离其他粒子而独立存在呢?这真是怪事,仿佛士兵犯了错误被禁闭而失去了自由。(???? )
【1.(1)dàng(2)xiè(3)jìn(4)suì2.(1)驱(2)荷旋(3)踪(4)缘(5)猜3.(1)分类别(2)列数字(3)找比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身边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吗?
2.播放关于物质结构组成原理的纪录片。这一环节可增强直观效果。科普读物是学生感兴趣的,为进一步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从课题入手,了解学生预习情况,设计如下问题:(1)“夸克”是什么呀?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的夸克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起这样的名字?(2)为什么只叫“三声”夸克,叫“七八声”不行吗? 明确:(1)“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科学家盖耳曼借其中的“夸克”为自己的假象命名。实际上“夸克”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因科学家研究的“夸克”与“三”特别有缘,再加上诗句中有“三呼”两字,作者便借用了,应该说一语双关,用“七八声”则毫无意义。
二.研读课文。
1.理清思路,明确本文说明了什么?
明确:①(1—2)以礼品盒里面还有礼品盒为比喻,引出说明的话题。
②(3—21)说明物理学家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和认识。
③(22—26)提出物质结构研究的新问题。
人们对物质结构探索研究的过程,说明了人们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不同认识,介绍了物质结构研究的新成果——夸克,激发人们对物质结构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2.课文中提到了许多的“盒子”,请你列举出它们的名字,然后给这些“盒子”排个队,简要说明排队的理由。、
明确:“盒子”有: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光子、介子、强子、夸克等。它们的大小可用下图表示:“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或“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夸克”。
3.课文以盒子里面有盒子为比喻,来说明物质结构的特点。物质结构有哪些特点?
(形态不同,性质各异,最小单位是都是原子)这样概括行吗?(不对)为什么呢?
那么,他们是怎样认识的呢?(阅读、讨论、交流)
(3—4)段:写了人们对物质结构研究的起初认识,即物质的对小单位是原子。
(5)段:认识深入一步,原子核也不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在原子内部,还有电子和原子核。
(6—10)段:认识又有新突破,原子核也不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原子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或者把“基本粒子”说成“强子”也可。)
(11—12)段:人们对物质结构的研究达到了一个高峰,科学家们在研究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认为粒子还不是最小的结构,更小的物质结构还有夸克。(重点详写)
按照由假象到证明的顺序来写的。
4.夸克的证明最后定论了吗?物质结构的研究结束了?
明确:文章结尾的四个问句提出问题,夸克的证明没有最后定论,物质结构的研究更没有结束,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的探索。
5.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明确:由假想到证明,时间顺序。
6.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打比方、举例子,最主要的还是分类别。
文章内容以人们对物质结构的探索研究的过程为顺序,说明物质结构,介绍物质结构研究的成果,只有恰当的运用分类说明才能把有关内容说明清楚。而且许多新成果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这个分类层次就显得比较复杂。
7.课文中“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内容方面,文章开头一个礼品盒的比喻入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为轻松容易。结构方面,以此为依托来安排,开头由此来入题,中间以此为过渡,结尾紧扣它收笔,穿针引线,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9.科学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认识夸克的?这中间的过程反映了科学家研究的什么精神?用文中具体的字、词、句回答。
明确:(教学提示: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对课文进行有依据的分析,并且适时点拨,如:? ????(1)“人们有点泄气了”:写出了科学家研究的艰辛。? ????(2)五个“又”:表示科学家对夸克认识的逐步深入的过程。)? ??????揭示了科学研究、科学探索应该具备的敢于怀疑、敢于创新、大胆想象、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10.这是一篇科普作品,你感兴趣吗?为什么?体会语言特色:平实、准确、通俗、几乎口语化。
明确:课文所介绍的知识给人一种新鲜感和神奇感;课文本身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具体表现在:(1)运用多种说明方法(2)采用设问,发人深思。
三.课堂小结。
让我们环视一下我们美丽的家园——探索之花催开了现代化高科技文明的果实。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去探索世界中一个又一个盒子吧!最后,把屈原的一句话送给大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假如对下面加横线的句子作如下改动,表达内容和效果有什么不同?
(1)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改为:“10万个原子核的直径才等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讨论明确:“大约”“相当于”语言准确。
(2)科学家从试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面有东西。
改为:“强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依据。
讨论明确:原句是一个形象的说法。
2.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你能从以上句子中找出词语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吗?)
?明确:句子中用“几乎”,说得准确。句子的意思是说原子核的质量接近于原子质量的全部,而电子只占十分微小的质量,所以用“几乎全部”的词语来表述。
?
3.还有人说,物质的最小结构也许就到此为止了。(如果把句中的“也许”去掉,那么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明确:?
?如果把“也许”去掉,就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原句中用“也许”,表示对这是物质的最小结构这一点不能肯定。事实上这种结构还可以再分。如果把“也许”去掉,那就表示它肯定不能再分了。
4.为什么夸克不能脱离其他粒子而独立存在呢?这真是怪事,仿佛士兵犯了错误被禁闭而失去了自由,难道就没有一个自由夸克吗?(如果把句中画线的话去掉,句子还是通顺的,那么它起什么作用呢?)
明确:用比喻,使说明形象生动,引起阅读的兴趣。
二.读下边的文字后,说说科学家们对基本粒子采用了哪些分类方法。
经过分析,发现大多数基本粒子是不稳定的,寿命很短,很容易转化为其他基本粒子。这些基本粒子的质量大小差别很大,可以根据质量的大小来分类。还有另一种分类方法,它把基本粒子分为两类,一类是轻子,另一类是强子。
明确:一种是依据基本粒子质量的大小来分类,第二种是把它们分为轻子和强子。
三.在费米实验室,有一个加速器,地下的环形隧道长达6.4千米。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先后有900名科学家在这里工作,终于找到了顶夸克。这一发现,证实了夸克是存在的,证实了顶夸克是第三代。
读了这段文字,特别是几个数字后,你有怎样的感想?
?明确:科学研究中的基础研究十分艰难,如要证实顶夸克的存在,900名科学家耗时8年进行艰苦的研究;又如加速器的地下环形隧道有6.4千米长,可见其巨大,说明需要巨大投资,以及许多重型装备。
四.联系课文内容,读读如下的结尾部分,说说这给你怎样的启示。
新的发现,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为什么只证实了顶夸克的存在?
“3”字有什么意义?
而最基本的问题仍然是: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
盒子里还有盒子吗?
?明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是无止境的。二、只有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科学研究才能有进展。三、作为学生,要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如会质疑,善发问,来培养自己的探究、创新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推荐阅读】
夸克的自白
邵泽华
大家好,我是夸克。干什么?有意见?哦,没找着我是吧,这不是大事,你凭那一双凡胎肉眼是绝对看不清我(们)的,不过我们一直在你的身边。现在人们能够看清我们也真是不容易呀。
有这么一个人,把一个大盒子拿起来摇一摇,听见里面有声音,就打开盒子想看看里面是什么。然而,这个盒子里面又是一个盒子,此人重复了前面的过程,可是盒子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他一个接一个地打开,到现在也没有确定这可恶的套盒到底有多少层。
这与人类寻找我们的过程差不多,原子那个大家伙很快被科学家们发现了。不久,只有原子体积几万分之一的原子核也暴露了,当然,环绕在它周围的电子也被人好好研究了一番之后抛在一边。进而,在原子核之中,我的贴身卫士――强子、粒子、一堆乱七八糟子努力保护我不被发现,但是人类的聪明才智终于突破了他们的防守,找到了我(们),夸克三兄弟。我的名字有个性吧,不带“子”字。不过这要归功于我的“想象”者――美国科学家盖尔曼。他在发现我的时候好像想起了一句诗,出自《芬尼根之觉醒》,诗句中的海鸥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于是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名字。
三呼夸克,这真是一句神奇的诗。尤其是它点出了“3”这个数字与我们夸克家族的密切联系。三呼夸克,三种夸克:夸克多了以后又可以分为三个组,人们又把“组”称作“代”,就是说我们夸克有三代。
有些人开始思考:“3”字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但是,更多的人仍然在思考一个古老的问题:物质最小的单位是什么?难道真的是我吗?
换句话说,盒子里还有盒子吗?




?
格言警句:“难”也是如此,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华罗庚
第十四课叫三声夸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4分)
(1)档( )案 (2)泄( )气
(3)禁( )闭 (4)隧( )道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0分)
(1)好奇心qū________使,再打开这个盒子,里面又是一个盒子……
(2)还测定了它们的质量是多少,带有什么样的电hè________,如何自xuán________。
(3)要把想像中的夸克变成真实的夸克并不容易,找了20年,也没发现夸克的zōng________迹。
(4)在研究夸克的时候,发现夸克与3这个数字特别有yuán ________。
(5)新粒子的发现,引起种种cāi________测,J粒子是不是第四种夸克?
3.读句子,回答问题。(6分)
(1)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
(你能从以上句子中找出词语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吗?)

(2)还有人说,物质的最小结构也许就到此为止了。
(如果把句中的“也许”去掉,那么所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3)为什么夸克不能脱离其他粒子而独立存在呢?这真是怪事,仿佛士兵犯了错误被禁闭而失去了自由,难道就没有一个自由夸克吗?
(如果把句中画线的话去掉,句子还是通顺的,那么它起什么作用呢?)

附:参考答案
1.(1)dàng(2)xiè(3)jìn(4)suì
2.(1)驱(2)荷旋(3)踪(4)缘(5)猜
3.(1)句子中用“几乎”,说得准确。句子的意思是说原子核的质量接近于原子质量的全部,而电子只占十分微小的质量,所以用“几乎全部”的词语来表述。
(2)如果把“也许”去掉,就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原句中用“也许”,表示对这是物质的最小结构这一点不能肯定。事实上这种结构还可以再分。如果把“也许”去掉,那就表示它肯定不能再分了。
(3)用比喻,使说明形象生动,引起阅读的兴趣。
二、类文阅读
动车组大揭秘
①中国铁路从正式实施第6次大面积提速以来,一个本来鲜为人知的名词—— “动车组”就逐渐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新名词。每当我们出门坐火车时,都会遇见带 “D”字头的列车飞速驶过。这种高速行驶的列车就是动车组。
②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列车行驶全靠前面的车头来拉动,不管是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蒸汽机车,还是现在的内燃机车、电气机车,无一例外。传统列车是由带动力的车头和没有动力的(客)货车组成的,一个车头可以拉动十几节,甚至几十节车厢。
③但是,随着铁路运输的现代化,列车的速度已越来越快,从每小时100千米,提高到200千米,甚至300千米以上。传统列车的这种牵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它的高速化,于是一种新颖的动车组的编成方式便应运而生。
④动车组与众不同,它不光是车头带有动力,车尾也有动力,甚至中间的车厢也有动力。这些带动力的车厢不仅“自己会跑”,还能牵行其他没有动力的车厢,使列车行驶的速度大大提高。在这里,带动力的车厢叫“动车”,不带动力的车厢叫“拖车”。由几节带动力的车厢和几节不带动力的车厢编组而成的列车,就叫动车组。在动车组中,不仅拖车可以载客,而且动车也可以载客,不像传统列车那样,只有拖车才能载客。
⑤现在,动车组已成为高速铁路运输旅客的主力军,备受世界各国的青睐。
⑥中国动车组家族成员庞大,时速200千米以上的“和谐号”动车组是这次铁路大提速的亮点。“和谐号”动车组共有4个型号,分别为CRHl、CRH2、CRH3和CRH5。CRH是China Railway High Speed的缩写,意思是中国高速铁路。
⑦行驶在广深线上的CRHl动车组,车头呈梯形,车厢非常宽敞。普通列车的宽度是3.14米,而它的宽度是3.3l米。它由8节车厢组成,1号和8号车厢为一等车厢,每节车厢可乘坐72人,座位按“2+2”分布,即左右各有两个座位。5号车厢为餐车,设有吧台,因此又称“酒吧车厢”,车厢内有冰箱、烤箱、微波炉、电磁炉、电开水炉等设备。其余5节车厢为二等车厢,每节车厢可乘坐102人,座位按“3+2”分布。座位上方装有阅读灯,旅客可以用来看书读报但不会影响旁边旅客的休息。车上确13个厕所,一等车厢设坐厕,在坐便器上方有一块小平板,可供母亲给婴儿换尿布。二等车厢设蹲厕。在5号车厢内还专门设供残疾人使用的厕所,它比一般厕所宽敞,可放置轮椅等器具;厕所内有紧急呼叫按钮。全车的厕所采用集便器,不再像以往将粪便直接排在车外,对环境造成污染。车上的每节车厢还设置大件行李存放处,以方便旅客放置大件行李。
⑧其他型号的动车组分别是行驶在北京以南的CRH2,首尾两节车头呈“子弹头”形状,与CRHl的外形稍有不同。行驶在京津线上的CRH3,是我国高速列车中速度最快的动车组,设计时速在300千米以上。它是目前最先进的动车组之一,车行平稳,乘客感觉舒适。CRH5动车组车头呈大流线型,车体为圆滑鼓型,主要在秦沈线上行驶。
⑨除了上述这些动车组外,我国还自行设计制造了多种动车组,如“先锋号”“中华之星”“中原之星”“神州号”“蓝箭号”等等。
⑩总之,动车是21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宠儿”,是城市和市郊铁路实现小编组、大密度的高效运输工具。它具有安全性能好、运量大、往返不需要掉车头、污染小、节能、自带动力等优点,是一种灵活、方便、快捷、安全、可靠、舒适的交通工具。
鉴赏要点:
选文和课文都是科普说明文。课文借用一个诗句简要说明了物理学家对物质结构研究不断深入的过程,选文则向人们介绍了鲜为人知的动车组、我国动车组家族成员及动车组的优点。选文语言平实,说明方法多样,介绍到位,令人耳目一新。
问题探究
1.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阅读第⑦段,向未乘坐过动车组的朋友简要介绍CRHl动车组的主要特点。
3.比较原句与改句,你认为哪一句表达效果更好?简要说明理由。
原句:列车的速度已越来越快,从每小时100千米,提高到200千米,甚至300千米以上。
改句:列车的速度已越来越快,每小时的行程成倍提升。
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选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一点看法。
材料一:在去年的国庆黄金周,对于甬台温三地的人来说,既新鲜又有人气的出游方式,莫过于动车体验游。据报道,在黄金周的8天里,甬台温、温福铁路(浙江段)新建的14个客站累计发送旅客约17万人。通过动车组到宁波旅游的温州、台州、福建游客超过了4万人。
材料二:从赞叹日本新干线的“风”速度,到拥有世界最高速列车的制造技术,中国铁路正在编织一张覆盖大半个中国的高速铁路客运网。
附:参考答案
1.绍了什么是动车组、我国动车组家族成员及动车组的优点。 2①车头是梯形,车厢较普通列车宽敞;②共有八节车厢,分别为等车厢、二等车厢和餐车,车厢内的座位布置情况;③座位上方有阅读车灯;④厕所设计人性化,没有环境污染;⑤车厢设有行李存放处,方便旅客。 3.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因为原句运用了列数据的_蜕明方法.从数量上提供了最精确、最有说服力的依据,准确地说明了列车随着社会发展其速度越束越快,目前已超过300千米。 4。“动车组已成
为高速铁路运输旅客的丰力军”或“动车是21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宠儿”。
第十四课叫三声夸克
练 教材重难点
语基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丁肇中( ) 泄气( ) 禁闭( ) 隧道( ) 模型( ) 自旋( )
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恻隐 侧面 测试 响声 晌午
B.分析 拆迁 折叠 似乎 模拟
C.隧道 燧石 档案 阻挡 搭档
D.防碍 仿佛 彷徨 安徽 微小
3.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人们在海滨沙滩上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湛蓝的海水、和煦的阳光。
B.不管水那么深,流得那么急,他们还是趟过去了。
C.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了改革企业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D.大家亲切的目光注视着这勇于改革的企业家。
D项中“大家亲切的目光”应改为“大家用亲切的目光”。)
4.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从二战后问世的使用庞大电子管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到今天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各种个人计算机,功能提高了无数倍,____________。
A.而体积减少了千百倍
B.而体积缩小到原来的千百分之一
C.于是体积缩小了千百倍
D.而且体积减少了千百倍
5.仿写句子。
例句:“想像固然浪漫,盖耳曼提出夸克模型却是经过理论分析的,而且分析得很有道理。”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学常识填空。
《叫三声夸克》选自_________等著的_________。
开放探究
7.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按具体要求,代其中的人物说出她想说的话。
李燕同学是某中学初二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生活,她对学校、老师和同学有了深厚的感情。在她即将转入外地学校之际,她有许多话要说。正好,班里为她举行送别晚会。邀请了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参加。
(1)李燕深情地感激学校、老师对她的培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以同学、朋友的身份向同学临别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 阅读与鉴赏
精彩语段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又是一个“盒子里还有盒子吗”一类的问题,科学家从实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摇,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
这时候,科学家充分发挥了想像力。美国科学家盖耳曼提出了一个“夸克模型”,说是所有的强子都是由3种夸克构成的。
夸克是译音,意思是海鸟的叫声。因为在长诗《芬尼根之觉醒》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盖耳曼把夸克借用过来,无非是一语双关,说明每一个强子都有3种夸克。
想像固然浪漫,盖耳曼提出夸克模型却是经过理论分析的,而且分析得很有道理。慢慢地,盖耳曼的理论被大多数人接受了。这等于承认了盒子里有东西。
知道了有夸克这种物质,那就得把它找出来。要把想像中的夸克变成真实的夸克并不容易,找了20年,也没发现夸克的踪迹。人们有点泄气了。没想到1976年,旅美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发现了J粒子。J粒子的J与中文的丁字非常相似,这也是给这种新粒子命名的妙处。新粒子的发现,引起种种猜测,J粒子是不是第四种夸克?这一发现,又唤起了寻找夸克的热情。
8.选文中的“大多数”可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说法与选文一致的一项是( )
A.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这已成定论。
B.夸克模型首先是科学家芬尼根设想出,后由旅美华人丁肇中证实的。
C.人类对物质结构研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D.“人们有点泄气了”说明科学家也有意志不坚强的时候。
11.画线的句子若改为“强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根据”,表达效果与原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概括选文的说明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觉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受细胞上的纤毛。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在美国64—75岁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了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据一些国家征召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13.本文主要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10个字以内)
14.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③段画线句子表明人们的听力__________,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B.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
C.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
D.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练 综合与创新
17.下面是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榜样人物统计表,请用一句话概括说明下面统计表反映的情况,并简要谈谈你对这种情况的看法。
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榜样人物统计表
榜样人数,所占比例
人 物
合计(人数)
占榜样总人数比例(%)
少年名人
11
6.4
著名人物
130
76
普通百姓
30
17.6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据中央电视台报道,2004年6月8日,我国观测到了“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请根据下面示意图,运用你所学的说明方法简要说明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写作训练。
无论是植物的报复行为,还是食虫植物捕食动物的行为,这些都是植物在自我保护。人类花费很大物力、人力才逐一揭开了这些植物自我保护行为的秘密。你了解动物或植物有什么自我保护的措施?请写出来。(在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练 教材重难点
语基巩固
1.
答案:zhào xiè jìn suì mó xuán
2.
答案:D(“防碍”应作“妨碍”。)
3.
答案:C(A项中“呼吸”与后面的“海水”“阳光”搭配不当;B项中“不管”用词不当,可改为“尽管”;D项中“大家亲切的目光”应改为“大家用亲切的目光”。)
4.
答案:B(要考虑关联词语和前后句是什么关系,同时要考虑体积变小,到底应怎样表示。)
5.
答案:示例:达到目的固然重要,达到目的的代价却是巨大的,而且十分沉重。
6.
答案:卞毓麟 《不知道的世界》
开放探究
7.
答案:略。只要中心突出,语言得体即可。
练 阅读与鉴赏
8.答案:不可去掉。表明并非所有的人都接受了这个理论。
9.答案:夸克这种物质 J粒子的J与中文的丁字非常相似
10.答案:C
11.答案:原句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意思是科学家从实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仅仅是感觉,是科学家根据实验产生的一种想像,还没有进行科学的证明。改句就让人觉得似乎是已经进行了科学的证明,显然是不妥的。
12.答案:由假想到证明的顺序。
13.答案:噪音对人的危害
14.答案:按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逻辑顺序)安排的。更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或:使文章条理更清楚)。
15.答案:变得越来越差 列数字 举例子 作比较
16.答案:A
练 综合与创新
17.
答案:(1)从图表可以看出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榜样人物著名人物多,普通百姓少,少年名人更少。(用数据表达也可) (2)与青少年的生活实际有距离,成人化倾向严重,针对性不强,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言之成理即可)
18.
答案:示例:“金星凌日”是指金星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天文现象,就和月亮处在太阳和地球间形成的日食相似。
19
答案:略。
课件41张PPT。叫三声夸克学习目标:
1、了解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和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知道夸克是什么样的物质结构。
2、理解文章分类说明的方法。
3、能体会科学家的创新精神。检查预习
丁___ (zhào) 中 ___( jìn )闭
泄( )气 隧( )道肇 禁 xiè suì 习题:物质结构
电子(-)

物质 分子 原子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夸 克
夸克是兼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的粒子。夸克首选是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以后才陆续发现。最后一个夸克-----顶夸克于1995年初才被发现。   夸克有6种,划分为3对,分别是上夸克(U)和下夸克(D),奇异夸克(S)和粲夸克(C),以及顶夸克(T)和底夸克(B)。 夸克之迷  人们一般都认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了,原子是由电子、质子、中子等基本粒子组成的,而基本粒子则是由比基本粒子更基本的亚粒子组成的。亚粒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夸克”或“层子”。 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人们不仅通过实验找到了,而且已经在实际应用。而夸克(或层子)自从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们提出这一设想后,全世界的物理学家花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设计出了多种夸克模型,建造高能电子对撞机。虽然一些实验现象“证实”夸克(或层子)的存在,然而单个的夸克(或层子)至今未找到,人们始终不识其庐山真面目。对此,粒子学家们的解释是:因为夸克(或层子)是极不稳定的、寿命极短的粒子,它只能在束缚态内稳定存在,而不能单个存在。 1996年2月26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天津大学崔君达教授的文章《夸克存在吗》,向“夸克说”提出了质疑。其后,八位资深记者致书中央领导,建议中央慎重考虑是否实行基础科学理论的转移,暂缓或减少对“层子说”研究的拨款。 1996年8月6日,自然科学基金会召开了有关科学家的会议,研读崔君达教授的文章和八位资深记者的信件。而并未邀请这些人参加。会议由著名的物理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主持。会上许多科学家都作了典型的发言。并批评崔君达教授是“病态科学家”。其后便不断有争论。崔君达教授也发表了文章《复合时空论并非病态科学》,同时,在《科技日报》发表崔君达教授的文章的同一天,《中国科学报》也发表了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教授的讲演稿。特别指出“所有强作用的粒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但是我们却不能把单个夸克分离出来。”李政道把夸克(或层子)是否存在称作一个至今未解开的謎。   在中国展开的这场争论,引起了国际科学界的注意。崔君达教授的文章《SU3理论中夸克假设是不需要的》一文,发表在1999年第4期的美国《强子》杂志上,并被收入《本千年中悬而未决的科学基础问题》文集,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原子结构图原子外围是电子,中心是原子核。 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等基本粒子构成 一类是轻子,(电子、中微子) 一类是强子。(质子、中子等)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盒子里还有盒子吗?夸克模型夸克原子核电子中子质子质子和中子分别由三个夸克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1976 年,华人科学家丁肇中发现了J 粒子。1994 年4 月6 日,在费米实验室发现了第三代顶夸克 顶夸克(T) 底夸克(B)上夸克(U) 下夸克(D)奇异夸克(S) 粲夸克(C)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丁肇中: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研究的方向主要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包括量子电动力学、电弱统一理论 、量子色动力学 的研究。1966年开始,丁肇中领导的实验小组进行了一连串关于量子电动学和矢量介子 (vector meson) 的实验工作,不但加深了人类对矢量介子的认识,还证实了量子电动力学的正确性。1972-74年,小组在美国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室进行实验,发现了第四种夸克 (quark),由于「J」和「丁」字形相近,丁肇中将其命名为J粒子,寓意是中国人发现的粒子。1992年7月4日被中国科技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94年6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获1996年度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999年6月28日,应中国科学院邀请来华访问,江泽民主席会见了他。 1999年11月,应邀来中国科学院参加学术活动,朱镕基总理会见了他。
?

?
???? ????
复 习:最里面是什么?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基本粒子模型中国的重离子加速器:原子模型:中子模型:夸 克:再见!问题讨论:1、物质的最小单位究竟是什么?是原子吗?是原子核吗?是强子吗?是夸克吗? 2、夸克这一概念十分难懂,如果你来介绍你会怎么介绍?本文作者又是用什么办法把这一概念讲清楚讲明白的?3、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在认识物质结构基本组成的过程中的哪些科学精神?
常见说明方法:1、打比方
2、分类别
3、作比较
4、列数字
5、举例子
课上思考一材料1:古希腊认为:物质不可以无限分割。
材料2:古代中国认为:“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事不竭。”
请同学们思考:物质可以无限分割吗?有一天,我们是否能够找到物质的最基本单元。答案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家认为基本粒子这个名称是不确切的,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可能并不存在,物质是无限可分的。物理学界倾向与把基本粒子改称粒子,把基本粒子物理学改称为粒子物理学。小 资 料一九七四年,美籍华人丁肇中和美国人里希特分别发现了一种新介子,后来被称为J/ ψ粒子,这种粒子具有非常独特的性质,即它的质量很大,寿命较长。因新粒子导致了新夸克的引入,推动了强子结构理论的发展,为此丁肇中和里希特共同荣获一九七六年诺贝尔奖。(基本)粒子分类 光子
轻子
(基本)粒子分类 介子
强子
重子 粒子按相互作用分类表原子小史原子论是古希腊哲学家提出的一种重要思想。按希腊语原子就是不可分割的意思。后来,罗马人卢克莱修用这样的诗句表达:
物体或者说物质要素,
都是由原始粒子集合而成;
虽有雷霆万钧之力,
要破坏物质元素也不可能。课后思考为什么把(基本)粒子分成光子、轻子、强子这三类呢?还有其它分类法吗?
展望:
20XX年时,瑞典的斯德哥尔,我们中的一位将在那儿领取诺贝尔奖章……
——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1、说明事物特点和说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2、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整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引用等。写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的很少,往往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分类别: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比较事物各构成成份之间的异同所作的划分与组合。如植物主要分为四个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双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再如动物分为两大类: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待。
下定义:通过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例如,氐族:原始社会由血统关系联系起来的人的集体,氏族内部实行禁婚,集体占有生产资料,集体生产,集体消费。再如杂文是文艺性的议论文。但这种情况不属于下定义,如……把这些叫做“基本粒子”,这就不是下定义。说明文的阅读作诠释:由于下定义要求很严格,所以有时用诠释的方法来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作诠释比下定义自由灵活,它不要求完整地提示事物的全部本质特性。例如:沙漠是人类最顽强的自然敌人之一。有史以来,人类就同沙漠不断地斗争。但是从古代的传说和史书的记载来看,过去人类没有能征服沙漠,若干住人的地区反而为沙漠所并吞。这段说明的第一句,不是下定义,因为这一句没有揭示沙漠的本质特性。不过,它形象地阐明了沙漠与人类的关系,也是对沙漠的一种解释。
画图表:有的说明对象难以用文字说清,可以借助绘图和列表的方式进行说明。
——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文的阅读说明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主要指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主要表现为由主到次,由现象到本质,由整体到局部等。说明事物的变化,常用时间顺序,写建筑物的结构,常用空间顺序,说明整理,常用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先决条件。如“一只蜻蜓一昼夜可以吃2400只蚊子。”原来据统计,蜻蜓一小时可以吃蚊子50只到100只。一小时吃100只的话,一天24小时,当然可以吃2400只蚊子。作者的乘法计算是正确的,却忽略了晴蜓不可能在一天24小时内一刻不停地吃蚊子。
说明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说明文的阅读叫三声夸克想一想1、课文题目是什么意思?(从书上找出相关文字来说明)
2、课文 以盒子里面有盒 子为比喻,来说明物质结构的特点。请你根据课文填写物质的盒式结构图。原子原子核强子夸克夸克模型原子结构图中子模型讨论探究1、“盒子”这个比喻在说明内容和结构方面起到什么作用?(提示:文章为什么开头要写一段礼品盒了内容?“盒子”这个比喻句在文中出现了多少次,它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和设问句,并体会一下它们在文在的作用。
3、找一下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你读这篇课文感觉有没有兴趣?如果有,请说出理由。
。——引起读者的兴趣,使读者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为轻松容易。
——开头由这一比喻句入题,结尾仍然紧扣它收笔,中间每一部分内容的引出仍以这个比喻作为过渡。——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运用比喻说明和分类说明;运用设问,发人深思,把读者引向深入探究练习1、原子核本身却十分微小,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才相当于一个原子的直径。(改为:10万个原子核的直径才等于一个原子的直径。)
2、科学家从实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好比拿起盒子摇一遥,听到响动,可以初步判定盒子里有东西。(改为:强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根据。)
假如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部分作如下改动,表达的内容和效果有什么不同?
——a,原句说“大约”,改后的句子缺少了这个限制,便没有原句准确,因为这是一个估计的说法,并不是精确的比较。b原句说“大约10万个原子核排成一条直线”,改后的句子直接说成“10万个原子核的直径”,前后的内容不是一回事。C原句是“相当于”,改成了“等于”,前者是大概估计,后者是肯定的说法。——加横线的部分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意思是科学家从实验里已经感觉到,强子内部有结构。这仅仅是“感觉”,是科学家根据实验产生的一种想像,还没有进行科学的证明,改为“原子的内部结构为科学家的分析提供了初步的根据”,似乎是已进行了科学的证明,显然不妥。作业:
1、搜集有关科学的名言,学习科学家的精神。
2、查阅http://www.yzpc.edu.cn,进一步了解夸克的知识。
3、查阅http://www.njkp.net.cn,了解世界十大未解之谜。课件18张PPT。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1叫三声夸克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2词语驱动:推动
泄气:失去信心和干劲
肇:zh?o
妙处:奥妙的地方
禁闭:j?n把犯错误的人关在屋子里让他反省,是一种惩罚.
隧道:su?,在山中或地下凿成的通路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3速读练习一、“夸克”是什么?长诗《芬尼根之
  觉醒》中的夸克是什么意思?作
  者为什么要起这样的名字?
答:“夸克”是由于译音,意思是海鸟
  的叫声。长诗《芬尼根之觉醒》
  中有一句话:“向麦克老人三呼
  夸克。”科学家盖尔曼借其中的
  “夸克”为自己的假象命名。实际
  上“夸克”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4二、为什么只叫“三声”夸克,  叫“七八声”不行吗?
答:因科学家研究的夸克与 “三”特别有缘 ,再加上诗句中有“三呼”两字 ,作者便借用了,应该说一语双关,用“七八声”则毫无意义。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5教学目标:1、了解人们对物质的认识过程和物质结构的基本构成,知道什么是夸克。
2、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3、能够体会文章通俗、形象的说明语言。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6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7整体感知一、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什么?读了课文,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二、课文中提到了许多的“盒子”,请你列举出它们的名字。
答:人们对物质结构探索研究的过程,说明了
人们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结构的不同认识,
介绍了物质结构研究的新成果— 夸克,激
发人们对物质结构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答:“盒子”有:原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光子、介子、强子、夸克等。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8三、请你给这些“盒子”排个队,目
前人类对物质结构认识的最新成果
是什么?
答:(1)它们的大小可用下图表示:
原子——原子核—— 强子——夸克。
(2)最新成果 — 夸克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9物质结构模型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10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11心智启发一、请同学们算一算,夸克的研究与发现经历了多少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发与认识?
二、你认为科学家发现夸克的过程有何特点?
答:发现夸克 花了近一百年。
启发: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好奇心,并且 坚持不懈,能够吃苦。答:提出假想——研究——证实。敢于怀疑、敢
于创新、敢于想象也是必不可少的科学精神。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12三、你认为“叫三声夸克”是谁
在叫?在人生探索的道路上你应该
做怎样的人?
科学家们。(或善于探索之人)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13思维链接你能否说出具有这些可贵精神的其他的人和事吗?
答: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 。
  哥白尼敢于怀疑宗教的外理邪说,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14探讨艺术特色一、课文所介绍的知识给人一种
新鲜感和神奇感。
二、课文本身写得通俗易懂,深
入浅出,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具体表现在:
1.运用比喻说明和分类说明。
2.运用设问,发人深思,把读者引
向深入。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15写作训练 探究课文结尾,鼓励想象,发表见解.
课文最后写到:‘‘物质的最小结构就是夸克吗?盒子里还有盒子吗?”对你有什么启发和认识,为什么?
(进行联想式的片段写作训练,300字以内,把自己的大胆想法写出来.)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16问题探究参考(一)1,大约,表示不确定,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如去掉,则不准确.
2,改后,前后内容不一致.
3,相当于, 改成,等于.前者是估计,后者是肯定的说法.没有原句准确.
(二)原句表明还没有进行科学的证实.如改成下面的句子则和事实不符.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17中心思想本文以人们对物质结构探索研究的过程为顺序,说明了人们在不同阶段对物质的认识,介绍物质研究的新成果----夸克,激发人们对物质结构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shulihua.net)为您整理18路曼曼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