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2海水性质同步测试(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2海水性质同步测试(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04 22:47:24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2海水性质同步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上·百色期末)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海水盐度、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①海水盐度②表层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B.①表层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C.①海水温度②表层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表层海水密度
2.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增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3.(2021高一上·哈尔滨期末)海水盐度最低的海域是(  )
A.红海 B.地中海 C.波罗的海 D.死海
(2021高一上·长春月考)下图示意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②曲线在赤道附近数值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赤道附近降水量与蒸发量都很大
C.赤道附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赤道附近降水量与蒸发量都很小
5.图中①②③号曲线各自代表的是(  )
A.①盐度、②温度、③密度 B.①密度、②温度、③盐度
C.①盐度、②密度、③温度 D.①温度、②盐度、③密度
(2021高一上·长春月考) 2020年11月10日,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图1示意“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途经的部分海域,图2示意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1中各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比较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②>①>③
7.图1中各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比较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②>①>③
(2021高一上·安徽月考)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对应海水的(  )
A.盐度 密度 温度 B.温度 密度 盐度
C.密度 盐度 温度 D.密度 温度 盐度
9.由图可知,赤道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低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低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高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高
(2021高一上·辽宁期中) 2020年6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实验性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10907米,刷新了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载誉归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海斗一号”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根据上题的结论,推测下列海域海水的温度垂直变化最小的是(  )
A.回归线附近 B.赤道附近 C.北极圈附近 D.副热带海域
(2021高一上·怀仁期中)水量平衡曲线是根据同一纬度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绘制的。下图是全球不同纬度海水温度、盐度和水量平衡的多年平均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  )
A.海水盐度、海水温度、水量平衡
B.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水量平衡
C.水量平衡、海水温度、海水盐度
D.海水盐度、水量平衡、海水温度
13.曲线③在低纬度海区与(  )
A.海水盐度曲线呈正相关 B.海水温度曲线呈正相关
C.降水量呈正相关 D.蒸发量呈正相关
14.(2021高一上·丹东期末)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地盐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地盐度最高 B.②地>③地
C.①地<③地 D.①地>②地
(2)与③地盐度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
A.气候 B.海底地形
C.河流 D.海区封闭程度
二、综合题
15.(2022高一上·定远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等盐度线乙的盐度值应为   ;甲、乙、丙三条等值线数值差异是   ,主要原因是   。
(2)A、B两海区相比,   海区盐度较低,原因是   。
(3)①处等盐度线的分布特征为   ,原因是   。
(4)根据海水盐度特征,①地沿岸地区可考虑发展   产业?(说出至少一项)
16.(2021高一上·遵义期末)下图示意8月份大西洋沿某一经线表层海水性质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和盐度的曲线分别是   、   。(填序号)
(2)图中②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和   。②曲线的数值在甲海域比乙海域低,是因为甲海域   。
(3)说明①曲线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17.(2021高一上·北海期末)下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分别表示的是:①   ;②   ;③   。
(2)比较南北纬60°附近海区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大小,并说明成因。
(3)描述世界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较低
2.有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有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
3.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4海区形状越封闭,盐度就会越趋向于更高或更低
1.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曲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温度;②曲线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海水盐度;则③表示表层海水密度。故①②③分别是海水温度、海水盐度和表层海水密度,D正确,ABC错。所以本题选D。
2.根据上题分析,结合图片可知,表层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A正确;通常情况下,在垂直方向上,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的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再往下则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B错误;低纬地区的海面温度高,密度小,C错误;海水密度与温度、盐度、压力有关,洋流运动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故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有关,D错误。所以本题排除BCD三项,选A。
3.【答案】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波罗的海位于副极地中高纬度海域,气温较低,蒸发弱,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且沿岸有大量淡水河流汇入,海水被稀释,所以盐度低,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C正确。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地中海位于副热带中低纬度海域,气温高,蒸发强,盐度大;死海是湖泊。故排除A、B、D选项。
【点评】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答案】4.A
5.D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①不同纬度海区: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
②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③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2、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3、海水的密度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4.阅读图文材料,图中显示的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的性质,②曲线大致在南北纬30°附近数值较高,赤道较低,规律是由南北纬30°附近向南北方向逐渐降低,可判定为海水的盐度曲线,赤道盐度较低的原因是位于赤道低气压带,成上升气流,降水丰非常丰富,大于了温度高的蒸发量,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选择A。
5.观察图中信息,题意得出②为海水的盐度,①曲线呈现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因此可判断为海水的温度,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表层海水呈现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的规律;③曲线由赤道附近向南北两极递增,海水性质中,密度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受热膨胀,密度越低,反之温度越低,密度越高,温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所以密度相反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故③是海水密度;故①为温度,②为盐度,③为密度,答案选择D。
【答案】6.B
7.D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①不同纬度海区: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
②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③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2、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6.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图2)可知,表层海洋水水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读图1可知,图中三海域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因此图1中各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应是①>②>③,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7.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图2)可知,表层海洋水盐度大致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读图1可知,图中②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区,海水盐度最高,①海域位于赤道附近,海水盐度较低,③海域60°S附近,海水盐度最低,因此图1中各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应是②>①>③,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8.C
9.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①不同纬度海区: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
②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③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2、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3、海水的密度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8.根据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的规律,由图示可以判断丙为海水温度;根据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海区递减,可以判断乙为海水盐度;海水密度从低纬海区向两级海区递增,故甲为海水密度,C正确,排除选项A、B、D。故答案为:C。
9.读图可知,温度曲线表明赤道附近水温高,盐度曲线表明赤道附近盐度比两侧低,密度曲线表明赤道附近密度低,因此赤道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低,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0.A
11.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10.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规律是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越来越低,1000m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000m以下的深海中,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经常保持低温状态,①线符合,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1.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北极圈处海域表层水温与1000m以下海水的温度接近,故其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2.A
13.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温度是表示海水热力状况的一个物理量,海洋学上一般以摄氏度(℃)表示,测定精度要求在±0.02℃左右。太阳辐射和海洋大气热交换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海流对局部海区海水的温度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开阔海洋中,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圈平行,在近岸地区,因受海流等的影响,等温线向南北方向移动。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一般是随深度之增加而降低,并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12.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曲线②表示气温。在副热带海区的海水盐度最高,曲线①表示盐度。水量平衡曲线是根据同一纬度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绘制的。副热带海区的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水量平衡值低,所以曲线③表示水量平衡,依次表示盐度、气温、水量平衡,A对,B、C、D错。故答案为:A。
13.根据曲线形态,曲线③在低纬度地区与盐度曲线呈负相关,A错。与气温曲线没有相关性,B错。副热带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与降水量呈正相关,C对。与蒸发量呈负相关,D错。故答案为:C。
14.【答案】(1)C
(2)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①地位于尼罗河入海口,受河流径流稀释作用的影响,①地盐度较低,且比②③两地的盐度低,因此AD错误,C正确。③地位于红海,而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因此②地<③地,B错误。故答案为:C。(2)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有气候(降水量、蒸发量)、河流、洋流、海域封闭程度等,而与海底地形无关,故答案为:B。
【点评】影响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等等。具体如下:
1、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
2、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如大江大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比周围海区盐度低。
3、洋流。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15.【答案】(1)34‰;甲<乙<丙;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口附近淡水稀释,盐度较低
(2)A;A处受寒流影响,B处受暖流影响
(3)等盐度线向高纬突出;该处受(巴西)暖流影响,海水的蒸发增强,盐度增加,盐度值高于同纬度的两侧
(4)海水晒盐;海水养殖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受河流径流量的影响,大量的淡水注入,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河流入海口处盐度较低,由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三条等盐度线,位于亚马孙河河口附近,受河流径流量的影响,故三条等盐度线数值大小关系应该是 甲<乙<丙 ;据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相差1%,故可以判断丙的数值为35%,乙的数值为34%,甲的数值为33%。
(2)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A海域位于南美洲西侧,有秘鲁寒流流经,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故A海域盐度较低,B为南赤道暖流流经地,气温较高,盐度较高。
(3)由图可知,图中①处盐度等值线向南(高纬度)突出,原因是该地有巴西暖流流经,受巴西暖流影响,气温较高,海水蒸发量较大,盐度增加,故巴西暖流流经的地方较两侧海域盐度高。
(4)据上题的分析,①地沿海地区受巴西暖流影响,海水的盐度较高,故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是海水晒盐;也可以在沿海的滩涂上发展海水养殖等。
【点评】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南北方向: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
其中副热带海区地处副热带高压带,蒸发大于降水,因此盐度较高;赤道附近海区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大于蒸发,因此盐度较低;自副热带向高纬度海区,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逐渐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
2、东西方向:一般受洋流影响。
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经过海区,盐度较低。
大洋中部盐度居中。
比如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岸为日本暖流,盐度较高,大洋东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盐度较低。
其他影响盐度的因素还有,淡水汇入。各大河流入海口处,盐度都较低。如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
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副热带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几乎没有淡水汇入。
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高纬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有大量淡水汇入。
16.【答案】(1)③;②
(2)降水量;蒸发量;降水多
(3)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最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水温下降,海水密度逐渐增大;在两极的寒冷海域密度出现最大值。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海洋表层温度分布规律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③曲线为海洋表层温度;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递减,所以②曲线为海洋表层盐度
(2)根据上题分析,②曲线为海洋表层盐度,盐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其次还有汇入的淡水量,海域封闭情况等。甲海域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降水大于蒸发,盐度低;乙海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度高。
(3)根据图中信息,①曲线呈现出由低纬向高纬增大的规律,因为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最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水温下降,海水密度逐渐增大;在两极的寒冷海域密度出现最大值。
【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17.【答案】(1)密度;盐度;温度
(2)北纬60°附近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低于南纬同纬度地区。成因:北纬60°附近海域,陆地淡水注入较多,起到稀释作用,故盐度较低;南纬60°海域面积广阔,缺少陆地淡水的汇入,盐度较高。
(3)特点:海水温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海水温度大体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减,③为海水的温度曲线;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呈现双峰值,②为海水的盐度曲线;海水密度大致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增,①为海水的密度曲线。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纬60°附近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低于南纬60°附近表层海水平均盐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与径流汇入有关,淡水可以稀释海水,使盐度变低。60°N附近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众多河流汇入海洋,导致海水盐度较低。60°S 附近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缺少淡水的注入,所以海洋表层平均盐度高。
(3)世界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海洋表层水温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影响其成因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
【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1 /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2海水性质同步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2021高一上·百色期末)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温度、海水盐度、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
A.①海水盐度②表层海水密度③海水温度
B.①表层海水密度②海水盐度③海水温度
C.①海水温度②表层海水密度③海水盐度
D.①海水温度②海水盐度③表层海水密度
2.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增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答案】1.D
2.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盐度较低
2.有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有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低
3.有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4海区形状越封闭,盐度就会越趋向于更高或更低
1.根据海水盐度副热带海区最高、依次向南北两侧递减,以及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可判断图中①曲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温度;②曲线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表示海水盐度;则③表示表层海水密度。故①②③分别是海水温度、海水盐度和表层海水密度,D正确,ABC错。所以本题选D。
2.根据上题分析,结合图片可知,表层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A正确;通常情况下,在垂直方向上,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的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再往下则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在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B错误;低纬地区的海面温度高,密度小,C错误;海水密度与温度、盐度、压力有关,洋流运动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故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有关,D错误。所以本题排除BCD三项,选A。
3.(2021高一上·哈尔滨期末)海水盐度最低的海域是(  )
A.红海 B.地中海 C.波罗的海 D.死海
【答案】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波罗的海位于副极地中高纬度海域,气温较低,蒸发弱,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且沿岸有大量淡水河流汇入,海水被稀释,所以盐度低,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C正确。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地中海位于副热带中低纬度海域,气温高,蒸发强,盐度大;死海是湖泊。故排除A、B、D选项。
【点评】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2021高一上·长春月考)下图示意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②曲线在赤道附近数值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赤道附近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B.赤道附近降水量与蒸发量都很大
C.赤道附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D.赤道附近降水量与蒸发量都很小
5.图中①②③号曲线各自代表的是(  )
A.①盐度、②温度、③密度 B.①密度、②温度、③盐度
C.①盐度、②密度、③温度 D.①温度、②盐度、③密度
【答案】4.A
5.D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①不同纬度海区: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
②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③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2、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3、海水的密度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4.阅读图文材料,图中显示的是大西洋表层海水的性质,②曲线大致在南北纬30°附近数值较高,赤道较低,规律是由南北纬30°附近向南北方向逐渐降低,可判定为海水的盐度曲线,赤道盐度较低的原因是位于赤道低气压带,成上升气流,降水丰非常丰富,大于了温度高的蒸发量,故A正确,BCD错误。答案选择A。
5.观察图中信息,题意得出②为海水的盐度,①曲线呈现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因此可判断为海水的温度,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表层海水呈现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的规律;③曲线由赤道附近向南北两极递增,海水性质中,密度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受热膨胀,密度越低,反之温度越低,密度越高,温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所以密度相反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故③是海水密度;故①为温度,②为盐度,③为密度,答案选择D。
(2021高一上·长春月考) 2020年11月10日,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图1示意“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途经的部分海域,图2示意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1中各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比较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②>①>③
7.图1中各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比较正确的是(  )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③>①>② D.②>①>③
【答案】6.B
7.D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①不同纬度海区: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
②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③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2、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6.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图2)可知,表层海洋水水温大致由低纬向高纬递减。读图1可知,图中三海域的纬度从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因此图1中各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应是①>②>③,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7.读大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图(图2)可知,表层海洋水盐度大致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读图1可知,图中②海域位于副热带海区,海水盐度最高,①海域位于赤道附近,海水盐度较低,③海域60°S附近,海水盐度最低,因此图1中各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应是②>①>③,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2021高一上·安徽月考)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盐度、温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对应海水的(  )
A.盐度 密度 温度 B.温度 密度 盐度
C.密度 盐度 温度 D.密度 温度 盐度
9.由图可知,赤道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  )
A.温度高、盐度低、密度低 B.温度高、盐度高、密度低
C.温度低、盐度低、密度高 D.温度低、盐度高、密度高
【答案】8.C
9.A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①不同纬度海区:低纬水温高,高纬水温低。
②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③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海区水温低
2、盐度的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3、海水的密度取决于温度、盐度和压力(或深度)。在低温、高盐和深水压力大的情况下,海水密度大。而在高温、低盐的表层水域,海水密度就小。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温度逐渐变低,密度则逐渐变大。到了两极海域,由于水温低,海水结冰,剩下的海水盐分高,所以密度更大。
8.根据表层海水温度一般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递减的规律,由图示可以判断丙为海水温度;根据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海区递减,可以判断乙为海水盐度;海水密度从低纬海区向两级海区递增,故甲为海水密度,C正确,排除选项A、B、D。故答案为:C。
9.读图可知,温度曲线表明赤道附近水温高,盐度曲线表明赤道附近盐度比两侧低,密度曲线表明赤道附近密度低,因此赤道附近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低,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021高一上·辽宁期中) 2020年6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实验性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10907米,刷新了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记录,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载誉归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海斗一号”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根据上题的结论,推测下列海域海水的温度垂直变化最小的是(  )
A.回归线附近 B.赤道附近 C.北极圈附近 D.副热带海域
【答案】10.A
11.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10.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规律是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越来越低,1000m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000m以下的深海中,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经常保持低温状态,①线符合,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1.纬度越高,表层海水温度越低,北极圈处海域表层水温与1000m以下海水的温度接近,故其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幅度最小,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怀仁期中)水量平衡曲线是根据同一纬度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绘制的。下图是全球不同纬度海水温度、盐度和水量平衡的多年平均曲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曲线①②③依次表示(  )
A.海水盐度、海水温度、水量平衡
B.海水温度、海水盐度、水量平衡
C.水量平衡、海水温度、海水盐度
D.海水盐度、水量平衡、海水温度
13.曲线③在低纬度海区与(  )
A.海水盐度曲线呈正相关 B.海水温度曲线呈正相关
C.降水量呈正相关 D.蒸发量呈正相关
【答案】12.A
13.C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点评】海水温度是表示海水热力状况的一个物理量,海洋学上一般以摄氏度(℃)表示,测定精度要求在±0.02℃左右。太阳辐射和海洋大气热交换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海流对局部海区海水的温度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开阔海洋中,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圈平行,在近岸地区,因受海流等的影响,等温线向南北方向移动。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一般是随深度之增加而降低,并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12.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图中曲线②表示气温。在副热带海区的海水盐度最高,曲线①表示盐度。水量平衡曲线是根据同一纬度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绘制的。副热带海区的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水量平衡值低,所以曲线③表示水量平衡,依次表示盐度、气温、水量平衡,A对,B、C、D错。故答案为:A。
13.根据曲线形态,曲线③在低纬度地区与盐度曲线呈负相关,A错。与气温曲线没有相关性,B错。副热带地区降水少,赤道地区降水量大,与降水量呈正相关,C对。与蒸发量呈负相关,D错。故答案为:C。
14.(2021高一上·丹东期末)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地盐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①地盐度最高 B.②地>③地
C.①地<③地 D.①地>②地
(2)与③地盐度大小无关的因素是(  )
A.气候 B.海底地形
C.河流 D.海区封闭程度
【答案】(1)C
(2)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①地位于尼罗河入海口,受河流径流稀释作用的影响,①地盐度较低,且比②③两地的盐度低,因此AD错误,C正确。③地位于红海,而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因此②地<③地,B错误。故答案为:C。(2)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有气候(降水量、蒸发量)、河流、洋流、海域封闭程度等,而与海底地形无关,故答案为:B。
【点评】影响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等等。具体如下:
1、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越大盐度越低;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
2、入海径流。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如大江大河入海口处海水盐度比周围海区盐度低。
3、洋流。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二、综合题
15.(2022高一上·定远月考)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等盐度线乙的盐度值应为   ;甲、乙、丙三条等值线数值差异是   ,主要原因是   。
(2)A、B两海区相比,   海区盐度较低,原因是   。
(3)①处等盐度线的分布特征为   ,原因是   。
(4)根据海水盐度特征,①地沿岸地区可考虑发展   产业?(说出至少一项)
【答案】(1)34‰;甲<乙<丙;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口附近淡水稀释,盐度较低
(2)A;A处受寒流影响,B处受暖流影响
(3)等盐度线向高纬突出;该处受(巴西)暖流影响,海水的蒸发增强,盐度增加,盐度值高于同纬度的两侧
(4)海水晒盐;海水养殖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受河流径流量的影响,大量的淡水注入,对海水具有稀释作用,河流入海口处盐度较低,由图可知,图中甲、乙、丙三条等盐度线,位于亚马孙河河口附近,受河流径流量的影响,故三条等盐度线数值大小关系应该是 甲<乙<丙 ;据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可知,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相差1%,故可以判断丙的数值为35%,乙的数值为34%,甲的数值为33%。
(2)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可知,A海域位于南美洲西侧,有秘鲁寒流流经,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故A海域盐度较低,B为南赤道暖流流经地,气温较高,盐度较高。
(3)由图可知,图中①处盐度等值线向南(高纬度)突出,原因是该地有巴西暖流流经,受巴西暖流影响,气温较高,海水蒸发量较大,盐度增加,故巴西暖流流经的地方较两侧海域盐度高。
(4)据上题的分析,①地沿海地区受巴西暖流影响,海水的盐度较高,故该地适宜发展的产业是海水晒盐;也可以在沿海的滩涂上发展海水养殖等。
【点评】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南北方向: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纬度、低纬度海区递减。
其中副热带海区地处副热带高压带,蒸发大于降水,因此盐度较高;赤道附近海区地处赤道低压带,降水大于蒸发,因此盐度较低;自副热带向高纬度海区,温度逐渐降低,蒸发逐渐减少,盐度也逐渐降低。
2、东西方向:一般受洋流影响。
暖流流经海区,盐度较高,寒流经过海区,盐度较低。
大洋中部盐度居中。
比如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大洋西岸为日本暖流,盐度较高,大洋东岸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盐度较低。
其他影响盐度的因素还有,淡水汇入。各大河流入海口处,盐度都较低。如亚马孙河、刚果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等。
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副热带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几乎没有淡水汇入。
世界盐度最低的海区是波罗的海,一是因为当地地处高纬海区,二是因为当地周围有大量淡水汇入。
16.(2021高一上·遵义期末)下图示意8月份大西洋沿某一经线表层海水性质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表示海洋表层温度和盐度的曲线分别是   、   。(填序号)
(2)图中②曲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和   。②曲线的数值在甲海域比乙海域低,是因为甲海域   。
(3)说明①曲线随纬度变化的一般规律。
【答案】(1)③;②
(2)降水量;蒸发量;降水多
(3)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最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水温下降,海水密度逐渐增大;在两极的寒冷海域密度出现最大值。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海洋表层温度分布规律为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所以③曲线为海洋表层温度;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高低纬递减,所以②曲线为海洋表层盐度
(2)根据上题分析,②曲线为海洋表层盐度,盐度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其次还有汇入的淡水量,海域封闭情况等。甲海域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降水大于蒸发,盐度低;乙海域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盐度高。
(3)根据图中信息,①曲线呈现出由低纬向高纬增大的规律,因为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低,密度最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水温下降,海水密度逐渐增大;在两极的寒冷海域密度出现最大值。
【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17.(2021高一上·北海期末)下图为海洋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分别表示的是:①   ;②   ;③   。
(2)比较南北纬60°附近海区表层海水平均盐度的大小,并说明成因。
(3)描述世界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并指出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1)密度;盐度;温度
(2)北纬60°附近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低于南纬同纬度地区。成因:北纬60°附近海域,陆地淡水注入较多,起到稀释作用,故盐度较低;南纬60°海域面积广阔,缺少陆地淡水的汇入,盐度较高。
(3)特点:海水温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影响因素:太阳辐射。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海水温度大体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减,③为海水的温度曲线;盐度自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呈现双峰值,②为海水的盐度曲线;海水密度大致上自赤道向两极海域递增,①为海水的密度曲线。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纬60°附近表层海水平均盐度低于南纬60°附近表层海水平均盐度。海水盐度的高低与径流汇入有关,淡水可以稀释海水,使盐度变低。60°N附近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众多河流汇入海洋,导致海水盐度较低。60°S 附近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缺少淡水的注入,所以海洋表层平均盐度高。
(3)世界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特点:海洋表层水温自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影响其成因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
【点评】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