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第4课 扬州慢
1.鉴赏本词对比、虚实结合、用典等写作手法
2.理解本词中的“黍离之悲”及爱国主义情感
姜夔(1154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1.作者介绍
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2.写作背景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姜夔精通音律,“扬州慢”是他自创词调和乐曲之一。扬州慢是词牌,也是题目。
3.文化常识
慢 词
朗诵技巧:语速慢而舒缓
听朗诵音频,再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词作中所包含的情感。
扬州慢
姜 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根据注释,掌握诗歌大意。
指驻防部队的号角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野生麦子。一说,荠菜与麦子。
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谱写,作曲。
南宋诗人萧德藻的自号。姜夔娶其侄女为妻,并跟他学诗。
指故国残破的悲思。《泰离》,《诗经·王风》中的一首诗。《毛诗序》称,周大夫见故都的宗庙宫室倾覆,遗址上长满了茂盛的黍子,于是写了《泰离》一诗表达自己的忧伤。
指雪方止,天刚晴。
扬州的别称
这里指冬至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指原本十分繁华的扬州长街。杜牧诗《赠别》(其一)有“春风十里扬州路”之语。
解下马鞍短暂停留。
竹西亭,在扬州北门外。
今淮河以东地区,当时设置淮南东路。
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稍作停留。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清越的号角。
指金兵进犯长江北岸。宋高宗在位时,金兵两次南下攻宋,扬州均遭劫难。
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指杜牧曾快意游赏扬州。
杜牧曾快意游赏扬州,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使杜牧能极为工巧地描绘扬州的妙龄少女和青楼之梦,也难以表达对扬州遭劫的悲痛之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指吴家砖桥,因古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此,故名。一说,扬州在唐时极为富盛,著名的桥有二十四座,故名。杜牧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之语。
二十四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四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芍药花。
写作时间 淳熙丙申至日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所见所闻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自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缘由 感慨今昔
其他人的评价 有《黍离》之悲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
2.如何理解小序中的“黍离之悲”?
“黍离”
“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主题 & 感情基调: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词人眼前的扬州城是怎样的呢?
上片
今
日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昔
日
“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繁华
热闹
破败
荒凉
对比
对比鲜明,虚实相生,化用诗句,情景交融。
(虚写)
(实写)
“空城”
昔盛今衰的感伤
(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作用:词一开始就点出扬州是淮左的著名的都城,而竹西亭又是环境清幽、景色迷人的名胜,这一切吸引着词人在开始的旅程中下马驻足停留。
4.找出下列句子使用的典故。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
作用: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荠麦青青”,衬托出昔日的亭台楼阁已荡然无存,这里的居民也已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无比萧条。
(2)过春风十里,尽荞麦青青。
下片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联想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
(3)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回忆自己当年在扬州时的放浪生活。
以初春枝头的豆蔻比喻十三四岁少女的美好姿态。
这里的“豆蔻词工,青楼梦好”,是指杜牧的才华。纵然有写“豆蔻”、“青楼梦”那样的春风词笔,也难以表达此时悲怆的深情。前面“重到须惊”为一层,这里“难赋深情”又进一层。
作用:
1.形象更加鲜明,增加了文采。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二十四桥
5.归纳词中的所有典故,并概括其作用。
2.以昔日的繁华来反衬今日的荒凉,使词更加沉郁,内容更加丰厚。有力的表达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无限感伤。
这首词写作者自己因路过扬州,目睹了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寄托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表达了词人因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极其沉痛的心情,既有内心的郁愤,也有爱国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