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压强》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压强》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12 16:1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压强》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 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压力的作用效果 第八章第一节
2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八章第二节
3 空气的“力量” 第八章第三节
4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第八章第四节
二、 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
知识框架:
本章主要内容为理解压强,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知道大气压,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本章先从学生的探究实验出 发得出压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压强的概念。 (第一节) 由固体拓展至液体,通过探究得出液体压强规律。 (第二节) 进一步拓 展至大气压与流体压强。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液体压强 是本章的难点。
三、单元学习目标:
1.会画压力示意图,并能结合二力平衡、相互作用力知识进行分析。
2
2.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与联系。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4.掌握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5.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6.观察解释生活中各种与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 方法。
四、单元作业目标:
1.通过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让学生掌握公式的变形和“知二求三” 的基本方法,不要求与其他公式进行综合计算。 2.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为的是使学生深入学习压强的概念,能 把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3.理解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能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进行简单计 算。
4.知道大气压的存在、测量大气压的方法及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 5.流体的压强,只需知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即可,重在用来 解释实际问题。
五、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1.单元作业设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内容作业,注重基础性和 评价功能,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所设计的实践性作业是让学生在活动 中学习物理,更加直观高效。设计的巩固性作业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托, 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技能和有关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实现对学生知识 与能力的统一提升。设计开放性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 新精神。 2.所有的作业均指向运用压强的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 也体现自然学科学以致用的特点。涉及有:热门时事 (如神舟十三号、 屯溪镇海桥修缮等) 、生活现象 (如灭火器压力表、牙齿承受力等) 、 生命安全 (如海姆立克法、水银血压计等) 、地理知识 (如西藏气压 等) 等。
3.作业1、2、13、15均涉及作业目标4,大气压的相关知识,大气压的知 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所有题型来源于生活中各种物 理现象。
4.作业3、4、6、10、12均涉及作业目标2,压强的变化知识,让学生能 通过实践和实例熟练掌握压强公式的应用,并加深理解。
3
5.作业8、11、14均涉及作业目标3,液体压强知识,通过计算能对液体 压强的影响因素和液体压强公式深入理解。
6.作业5、7涉及作业目标1,用压强基础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7.作业9涉及作业目标5,流体压强与流体流速之间的关系运用。
六、课时作业:
第一节 压力的作用效果:
(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3分钟
具 体 内 容 题目 如图所示, (1) 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压着三角尺 (2) 用食指和 大拇指轻轻压着铅笔的两端,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 (3) 重复 (2) 实验,分别轻压和重压,感觉一样吗?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活动,引发学生初步思考“什么是压 压力”,并可以使学生了解在压力大小相等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 以不一样。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
具 体 内 容 题目 画出下面三个支持面所受到的压力示意图。
答案 F F
能独立积极思考,对压力的方向提出自 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4
作业评价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答案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作力的示意图,分析思考,总结出压力的概念,让学生了 解压力的产生原因,知道压力的方向,理解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3分钟
具 体 内 容 题目 2022年4月初,新冠肺炎病毒突袭黄山市,在这次疫情防控 中,我校教师作为志愿者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做好自身防控的 有效措施之一就是要正确佩戴口罩,但长时间佩戴会造成脸部和耳 朵会留下较深的勒痕,感到疼痛。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为什么口罩上细细的耳带会在耳朵上留下较深的勒痕 (2) 利用所学的知识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答案 (1)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在压力相同时, 口 罩上的耳带由于较细与耳朵之间的受力面积较小,压力的作用效果 就越明显 (2) 可以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如在口罩两边的耳带上加上 牛奶盒的塑料提手 (如右上图)
作业评价 能积极思考,并通过观察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素养,知道压力 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4分钟
具 体 题目 星期六小东和小明到屯溪梅林生态湿地去游玩,踩在软绵绵的 沙滩上,留下了许多的脚印,小东利用本节学习的知识问小明:我 的质量为48kg,每只脚与沙滩的接触面积是240cm2 ,当我站在沙滩 上时,对沙滩的压力是 N,压强是 Pa (g取10N/kg) 此时留下的脚印与在沙滩行走留下的脚印深浅是否相同?
5
内 容 答案 F=480N P=1.0×104 Pa 行走留下的脚印深
作业 评价 能分析计算出压力F和受力面积S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运用P=F/S来进行有关计算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定性分析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解题正确找到受力面积,能正确计算出压力,会根据 P=F/S来计算出相应的压强;并且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计算题各物 理量单位的换算以及解题步骤格式的理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3题 完成时间 5分钟
题目 1、关于压力与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压力的方向一定与受力面垂直 B、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 c、物体的重力越大产生的压强越大 D、压力越大,物体受到的压强越大 2、立方体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水平切去一半,则
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压强与原来相比 ( ) A、压力不变,压强减半 B、压力减半,压强不变 C、压力减半,压强减半 D、压力、压强都不变
3、质量为250g底面积为500cm 物理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中间2 ,水平桌面的面 积为5000cm2 ,则物理书对课桌的压力 N ,压强为 Pa
答案 1、A 2、C 3、2.5N 50Pa
作业 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用来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区别重力和压力,初步形成压强 的概念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 3 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压力、压强概念的理解。 知道正确运用P=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2题 完成时间 5分钟
6
题目 (
① ②
)1、把一个密度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对地面的压强 为p0 ,如果把正方体从中间沿图a所示的虚线竖直向下切成①、②两 相等部分,两部分分别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① 和P② ;如果把正方 体从水平方向沿图b所示的虚线切去1/2,剩下的部分③对水平桌面 的压强为P③ ,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P① =1/2P0 B P② = 2P0 C P③ = P0 D P③ =1/2 P0 a a ③ b 2、压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所 学习的压强知识,当万一出现下面一些意外事情: (1) 如果有人不小心陷入泥潭、沼泽中时,我们采取怎样的方式 来进行营救? (2) 当汽车出现交通事故时,我们应该采用什么形状工具,如何去 敲打玻璃窗户,从而逃生?
答案 1、D 2、第 (1) 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设法减少压强,以防止施救者也陷 入其中,因此常常用木板铺在泥潭、沼泽上,然后人才能爬过去施 救;第 (2) 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设法选择能增大压强的工具击打 玻璃窗,如锋利的安全逃生锤。
作业 评价 能运用P=F/S解释有关物理现象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 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让学生进一步会正确找出对应的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能真 正理解并运用压强的定义式或变形式来解决一些有关压强方面的问 题,以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综合分析和解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 一些日常生活生产中的事例,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在什么 样的情况下要增大或减少压强,并且加深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 法。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第二课时 液体的压强:
(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3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准备两个不漏气的空塑料袋和一桶水,向其中一个塑料袋内 倒满水,用针向袋子四周扎孔,观察实验现象。将另一个空塑料 袋套在手上,伸入盛水的桶内,观察塑料袋是否变化,说说你的 发现?
7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1、小组成员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丰 富学生的感性认知,进而引发学生思考“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1、如图所示中的四种河堤的设计中,最不合理的是 ( ) , 最合理的是 ( ) 。
答案 B,A
作业评价 乐于思考,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 实际中,解决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独立思考,对相关现象提出自己的 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通过对现象分析,理解液体压强与深度 的关系,体会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灵活考察学生对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应用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课堂作业 完成时长 2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向两个相同的容器内注入密度不同的液体甲、乙,液体甲的密度 为p 甲 、液体乙的密度为p 乙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 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象,则p 甲 、p 乙 的关系是 ( ) A、p 甲 = p 乙 B、p 甲 <p 乙
8
C、p 甲 >p 乙 D、无法确定 (
p
/
P
a


h
/m
)
答案 C
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在P-h图象中寻找到有用 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处理信息,结合液体压强特点 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利用数学工具—— 图象去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 原创
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课堂作业 完成时长 4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3、有甲、乙两圆柱形容器高度相同,放在水平桌面上,甲的底 面积是乙的底面积的2倍,现向两容器内倒入相同质量的水,则 甲、乙容器中水对底部的压强之比是_________;若把乙倾斜, 则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会_________ (选填增大、减小、不 变) ;若要使甲、乙容器中水对底部的压强相等,则应把乙容器 倾斜_________度。 (假设容器高度足够)
甲 乙
答案 1:2,减小,60
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在审题中寻找到有用信 息;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处理信息,结合液体压强公式 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多角度去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作业编号 005 作业性质 课堂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9
具体 内容 题目 由于长江上游的植被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使得长江水中 的泥沙含量增加,这相当于液体的密度_____了,因此在同等深度的 情况下,长江水对堤坝的____________增加,从而使堤坝受到破坏 的可能性增加。长江三峡大坝实际高181m,正常蓄水位175m,现蓄
水深度已达到150m,则坝底所受水的 压强为 ______ Pa(g=10N/kg)、三峡 船闸是利用____________原理来解决 上下游船只间的通航问题,如下图所 示是船闸的简单的示意图,关闭阀门
______ ,打开阀门______ 时,水从上游流向闸室。
答案 增大,压强,1.5×10 6 ,连通器,B,A
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审题收集信息; □优 秀 □良好 □合格
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 秀 □良好 □合格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创设实际情境,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2题 完成时间 6分钟
题目 1、探究:下表是小阳同学在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的实验 数据: (1) 在研究液体压强规律时,由于不能 直接观测到它的大小,我们是用 法,通过压强计中U形管_______________ 来显示橡皮膜所受压强的大小。如图所示,把同一支压强计的探 头先后放入A、B两种液体中的不同位置,压强计两管中的液面高 度差相等,比较两种液体的密度可知: (2) 根据下表中的数据:
10
①比较序号为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 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②比较序号为1、2、3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 ③比较序号为5、6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液体,若B点的液体压强为 3.6×10 3 Pa,则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Kg/ m3 ,A点液体的压强 为_________Pa。
答案 1、转换法,两侧液面的高度差,p A >p B ,1、4、5,同种液体 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不同种液体在深度相同时, 密度越大,压强越大。2、1.2×10 3,1 2×10 3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有 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加深对规律和概念的理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创设实验情境,结合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实验 探究过程,提升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对实验方法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和公式的 理解。
作 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B 组)
11
题量 2 题 完成时间 8 分钟
题目 1、如图所示,一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200g的 水,桌面的面积是1m2 ,杯子的底面积是10cm2 。 (g=10 N/kg,
ρ水=1× 10 3 kg/m3) (1)求水对杯底的压强; (2) 求水对杯底的压力; (3)若桌面所受玻璃杯的压强是2.6× 103 Pa,求玻璃杯的质量。
题目 2、如图所示的开口容器底部有一个小孔,装水后,水不断从 小孔流出、下图中能够粗略反映水流出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 强p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 )
答案 1, 1.2×103 Pa ,1.2N,0.06Kg;2,B 水不断流出,深度不断 下降,压强变小,水流速逐渐变慢,液面高度下降越来越慢。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 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2道题,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 用。
作 业 分析 难度 □较 易 √ 中 等 □较 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四) 实践作业---------- 制作:简易液压机
材料 两个粗细不同的注射器
步骤 把两个粗细不同的注射器底部用软管相连并装上水,就成了 一个简易的液压机。
12
(

) 观察分析 1、推粗的注射器活塞费力,推细的注射器活塞省力。 2、通过这个现象说明: 。
作业评价 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制作; □优秀□良好 □合格
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良好 □合格
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良好 □合格
作业分析及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制作类作业。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激发学习欲望;同时,通过自己制作简易液压机,更加深入的理 解帕斯卡原理。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取两个皮碗 (或两个带皮碗的塑料挂钩,如图甲所示) ,用力挤出 皮碗中的空气 (图乙) ,两个皮碗容易拉开吗 (图丙) ?重复刚才 的实验,这一次在你拉开的时候,请一位同学用小刀在两皮碗之间 拨动一下,这时两个皮碗还容易拉开吗 (图丙) ?
答案 答案:不容易 容易
作业评价 1. 学生参与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活动情境,通过对比实验,引发思维冲突,使学生亲身 体验大气压的存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从而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13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 ) A、用塑料吸盘挂物体 B、用注射器吸取药液 C、用压力锅煮熟食物 D、用塑料吸管吸饮料
答案 答案:C
作业评价 1. 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释 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注意身边的物理现象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了解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利用;能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让 学生知道利用大气压和与气压有关是区别的。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4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小红同学在物理实验室利用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 时他没有将玻璃管竖直放置,而是稍微倾斜了,如图所示。则此时 大气压强等于 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如果现在在该实验室做“观 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测得水的的沸点将 (选填“高于” 、“等 于”或“低于”) 1000C
答案 750 低于
作业评价 1.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 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知道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14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4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 (选填“增大” 、 “减 小”或“不变”) ;小亮同学拿着自制的压强计从黄山 脚下爬到山顶,发现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h ( 选填 “增大” 、“减小”或“不变”)
答案 减小 增大
作业评价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 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物、解 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能认识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5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5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所示,密闭的玻璃罩内放有两个小实验装置:一个是充气的气 球,一个是装满水的杯子,杯口用塑料薄片覆盖并倒置悬挂在玻璃 罩内。用抽气机不断抽出罩内的空气,最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写出两种现象即可)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 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知身边的物理现象,激发 学习兴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15
(三) 课后作业
题目编号 006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10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动手探究实验:请利用课前活动实验中的皮碗,请你估测一下身边 大气压的值。并写出实验所需器材和实验方案。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1.能积极参与小组协作,完成任务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清晰准确记录测量数据 □优秀 □良好 □合格
3.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理论联系实际,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习兴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16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001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1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探究性作业 会拐弯的球——香蕉球 你一定见过足球比赛的罚前场直接任意球。通常是防守方五六个球员在球 门前组成一道“人墙”,挡住进球路线。进攻方的主罚队员,起脚一记劲 射,球绕过了“人墙”,眼看要偏离球门飞出,却又沿弧线拐过弯来直入 球门,让守门员措手不及,眼睁睁地看着球进了大门。这就是颇为神奇的 “香蕉球” 。 请利用你身边多媒体资源,试解释它的原因。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 2.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 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是否知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是否知道旋转的球周围气 流流速不同。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17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002 作业性质 实践作业 完成时长 3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路两边的树叶会随之 飘 动 。 如 图 所 示 , 汽 车 快 速 行 驶 , 车 后 方 路 两 边 的 树 叶 会
( ) A.向A方向飘动 B.向B方向飘动 C.向C方向飘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 A
作业评价 得出正确答案为良好,能辨析科学知识 与生活实际的差异为优秀。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此类问题在判断时很容易受到生活中错误经验的误导,不是根据流 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进行判断分析,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凭空 想象,认为汽车快速开过就像风吹一样使树叶向外侧,即C侧飘动, 同样也有可能会选择向B方向飘动,甚至会得出向上飘动的结论。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0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4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目 近期,我县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骑车女子被遮阳伞的伞骨扎伤身 亡。当时她正常骑着车,突然一阵大风刮过来,她没能控制住电动 车势倒地,不想被折断的伞骨刺伤颈部……从这个事故可以看出, 骑摩托车、电动车加装遮阳伞有安全隐患。 调查发现,电动车上的遮阳伞会随风飘来晃去,车速快的话,好像 要飞起来一样的感觉。 请你根据所学流体知识角度试着分析因 。
答案 因为空气流过凸起的表面流速大,所以遮阳伞上表面气流的速度比 下表面气流的速度大, 由于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低的地方压 强大, 因此,靠上下气流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车速快的 话,好像要飞起来一样的感觉。
18
作业评价 1.认识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合格 2.正确认识上下气流的压强差产生了向 上的升力为良好 3.正确认识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上下气流的压强差产生了向上的升力为 优秀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考查学生对重力, 流体的认知。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七、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检测内容 压 强 题量 15题 完成时间 60 分钟
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30分) 1.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 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图1中是 舱外工作人员打开返回舱之前的动作,当按下压力阀时,使舱内的气压 舱外大气压 (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 ,舱门才能顺利打开,确保 航天员的安全。 图1
2.如图2所示,当按压图中抽油器下部的气囊时,气囊内的气体被挤 出,气囊内的气压 (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 ,瓶中的油会 在 的作用下流入盆中。
19
(

2
) 图3
3.图3中为干粉灭火器的压力表,压力表的数值 MPa。MPa (兆 帕) 这个单位物理课本没有学习过,经查1兆=100万,因此压力表的数值 也可记为 Pa。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利用二氧化碳或氮气气体作 动力,使用时因瓶内的气压 瓶外的大气压,将筒内干粉喷出灭 火。 4. 图4中的水银柱血压计是通过医生用听诊器来听血液通过狭窄的血管 管道而形成涡流时发出响声的原理来设计的。水银柱指示的是袖带压。 袖带充气,袖带内的气压 。当袖带压 收缩压 (高 压) 时,动脉血流被阻断,无声音。当袖带压下降到与收缩压 的 瞬间,每个心动周期中就会开始产生一次血流快速冲过狭窄的血管而产 生声响,所以第一声响时的袖带压相当于收缩压。当袖带压降至舒张压 时,血流恢复通畅,声音消失,因而最后一声响时的袖带压相当于舒张 压 (低压) 。 图4
5.小宇学习了压强知识后,对自己的强大的牙齿最大的承受力产生了兴 趣,于是让工厂的父亲用液压机进了测试,如图5所示,牙齿破碎前液压
20
(

5
)机显示的最大数值为590Kg,试求牙齿承受的最大压力为 N。若牙 齿的横截面积为0.3cm2,则牙齿承受的最大压强为 Pa。 图6
6.如图6所示,海姆立克法是美国的海姆立克医生于1974年发明的,它 是一种运用于气道异物梗阻的快速急救手法。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 软组织,体内气体体积 ,压强 , (选填“增大、减小或 不变”) 体内的气压 体外的气压。一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 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将堵住气管的异物驱除。 二、选择题 (每题3分,共15分) 7.如图7所示,屯溪镇海桥始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俗称"老大桥 ",是一座六墩七孔石拱桥,2020年7月7日被洪水冲毁,2021年12月26日 修缮后恢复通行。为使桥梁更加牢固,在修缮时将桥墩的桩基下挖5m, 若修缮后水深10m,则水对桥墩底部的压强为多少? ( ) A.5×104Pa B.1.5×105Pa C.0 D. 1.0×105Pa 图7
8.毫米汞柱 (mmHg) 也为压强的一个常用单位。托里拆利实验中,如果 大气压强能顶起760mm的水银柱,则大气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或记为 760mmHg。如图8所示,若此时管内的水银柱为750mm,则此时表示大气压
21
(

9
) (

11
) 强是多少 ( )A.一定等于760 mmHgB.一定等于750 mmHgC.可能小于750 mmHgD.可能等于750 mmHg
(
7
50mm
) 图8
9.学生自主创新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有效途径。如图9所示,小张同学 用吸管对着两只点燃蜡烛中间吹气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焰保持不动 B.火焰向中间弯曲 C.火焰向两侧弯曲 C.火焰左右摆动 10.如图10所示是摩托车比赛中46号罗西翘头压弯的过程,摩托车在翘头 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对地面的压力变小 B.对地面的压力变大 C.对地面的压强变小 D.对地面的压强变大 图10
11.如图11所示,小新同学在探究连通器原理时突发奇想,向连通器最右 侧的管内注入菜油,发现连通器内液体静止时,油的液面与其他三个液
22
(

13
)面不在同一高度,可以说明液体的压强与哪个因素有关 ( ) A.液体的面积 B.液体的密度 C.容器的粗细 D.液体的质量 三、实验题 (每空2分,共18分) 12.小明学习了压强的知识后对签字笔写字时对纸张会产生多少压强发 生了兴趣。经过思考,他给出了如下测量方案和测量步骤: (1) 用签字笔在纸张上横向紧密连续的点上了10个点,并测出长度 L=7mm 图12
(2) 将一张纸放在电子称上,然后用签字笔按正常写字的力度书写,并 读出电子称上的平均示数m0=100g 请写出求压强的表达式P= ,并计算出签字笔写字时对纸张的压 强大约为 Pa。 (g=10N/kg) 13.如图12所示,小强同学想利用塑料吸盘粗略测量大气压强。 (

14
)
23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1) 将吸盘四周沾上水,挤出里面的空气压在光滑的水平玻璃上; (2) 用 测出吸盘的直径d0 ; (3) 在挂钩下面挂上桶,然后往桶中逐渐加砂子,直至吸盘脱离地 面,用 测出桶和砂子的总质量m0 ; (4) 利用表达式p= 求出此时的大气压的值。 实验评估: (5) “吸盘四周沾上水”的目的是: 。 (6) 桶中加入砂子而不是钩码的优点是: 。 (7) 如果测出的大气压强仅为0.8×105 Pa,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是: 。 四、计算题 (14题18分,15题19分) 14.如图13所示,薄壁矿泉瓶内装有大半瓶矿泉水,用刻度尺分别测出: 瓶子正立时水的高度为12.5cm,瓶子倒立时水的高度16.5cm。 (1) 请分别计算瓶子正立和倒立时,矿泉水对底部的压强。 (2) 通过上题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并说明产生的原因? 图15
15.如图14所示,西藏中学陈老师在演示托里拆利实验时,发现玻璃管 内外的水银柱高度差仅为48.4cm,试计算此地大气压强为多少KPa?如
24
果此时用水代替水银做实验,需要至少多长的玻璃管? ( ρ水银=13.6× 103kg/m3 g=10N/kg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
48.4
cm
) 图16
25
答案 1.等于。 分析:仓内外气压相等时,无压力差,便于仓门打 开,同时确保了航天员的安全。 2.大气压。 分析:按压气囊时会挤出管内的气体,使管内的 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从而瓶上的液体被压出了。 3.1.3,1.3×106,大于。分析:此题为生活中常见的消防器 材,并对气压表的读数和单位进行考查。1MPa=10 Pa6。 4.增大,大于,相等,相等。分析:血压是目前的人类常见 病,而且发病的年龄年青化,让学生了解血压相关知识,有助 于宣传和提前预防高血压。 5.5900N,1.97×108Pa。分析:F=G=mg=590kg×10N/kg=5900N, P=F/S=5900N/(0.3×108m2)= 1.97×108Pa 6.减小,增大,大于。分析:此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儿童发 生气道异物梗阻的时候会用海姆立克法救援。 7. C 。分析:因桥墩深入河床没有水进入,因此底部不受液 体的压强。 8.D 分析:因玻璃管上端没有真空部分,不确定管壁上端是否 产生了向下的压强,如果没有向下的压强,则大气压强正顶起 750mm的水银柱,则大气压恰好为750mmHg,如果有向下的压 强,则大气压强将大于750mmHg,因此选择D答案。 9.B。分析:此题为空气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向中间吹气,中间 的气体流速快,压强小,因此火焰会向中间靠拢。 10.D。分析:当车头翘起时,压力仍等于车子的重力。在压力 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11.B。分析:此题考查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连通器内液体静 止时,各管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都是相等的,根据P=ρgh可知, 当P相等时,h越大, ρ越小。
26
12. P= =105m0g/L2 2.04×106Pa 分析:.P= =m0 ×10-3g/L2 ×10-6 ×10-2=105m0g/L2 (将质量的单位 换算成10-3kg。将面积的单位换算成10-6m2并除以100个点,即为 每个点的面积) 13.P= ;刻度尺;台称 (或电子称) ;P=4m0g/ πd02 ;防止外 面的空气进入吸盘;砂子的质量能连续性变化,能更准确的测 量大气力的大小;吸盘的气密性不好 (或此处的大气压很 低) ,合理即可给分。 14. 解: (1) 瓶子正立时:P1= ρgh1=1.0×103kg/m3 ×10N/kg× 0.125m=1.25×103Pa 瓶子倒立时:P2= ρgh2=1.0×103kg/m3 ×10N/kg×0.165m=1.65× 10 Pa3 (2) 通过计算发现,瓶子正立时对瓶底的压强小于倒立时对瓶 底的压强。 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液 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15. 解 (1) P= ρ水银g h1=13.6×103kg/m3 ×10N/kg× 0.484m=65.824×103Pa≈65.82KPa (
(2
)
h
2
= = ≈6.58
m
ρ

g
1.0×10
3
kg/m
3
×10N/kg
) P 65.82×103Pa
2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