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电能从哪里来》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八章《电能从哪里来》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12 16:4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 电能从哪里来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物理 九年级 第二学期 沪科版 电能从哪里来
单元 组织方式 √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电能的产生 第十八章 第一节
2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第十八章 第二节
3 电能的输送 第十八章 第三节
二、单元分析
( 一) 课标要求
本单元内容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中属于“能量” 主题。该主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与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等密切 相关。本单元内容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物理学视角认识能量世界,了解节约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教学中应尽量联系生活实际采取多样化教学方 式,尽量让学生亲身动起手来,体会科学探究过程,加强对实验方法和物理 知识的理解。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调查收集信息、小组论坛交流等多种实 践作业,来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 于人类的使命感。
1
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池和发电机的作用。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知道采用高电压输电的目的,了解高压触电及防护措施。
活动建议:
学生分组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自主查阅有关法拉第相关资料,并在课堂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刻苦
学习、勤于思考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动手制作简单的水果电池,班级交流制作心得体会,并写一篇科技小论文。
(二) 教材分析
1.单元知识框架
2.单元知识的逻辑分析
本单元从电能的产生入手,首先让学生认识熟悉而又陌生的电源,了解常见 的发电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的兴趣,通过探究产生感 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发电机的发电原理。最后再学习遥远的发电厂如何将电能输 送到千家万户的,并让学生了解相关安全用电知识。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将对 电磁感应现象有了初步认识,知道电磁感应过程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初步理解 发电机的简单原理,特别是体会到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三) 学情分析
本主题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磁场的性质、电流磁效应以及磁场对通电导 体有力的作用后,再学习本单元知识,使学生对电与磁相互作用的内容有了较完 整的认识,具有承前的作用,是知识的延续;本单元的学习,为以后学习发电机 的内容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也具有启后的作用。
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电池部分主要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干电池和蓄 电池,仅介绍了它们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蓄电池要先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的装置,并不涉及电化原理;在本单元中电磁感应现象是作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 养而设置的,学生不仅对电磁感应现象有初步认识,认识到产生电磁感应的过程 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初步了解发电机的简单原理,还能体会到电磁感应现象在 生活中的应用,减小对物理学的神秘感;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电能的整个输送 过程,并从感性上认识到高压输电可以减小电能的损耗。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3
四、单元作业重难点
重点:电池供电的原理及各种电池供电时能量的转化方式;电磁感应现象及 其原理;发电机的发电原理 。
难点:高压输电的原理;高压触电及其防护。
五、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单元作业设计立足以学生为本,以课程核心素养为导向,分析单元知识逻辑 结构,将核心素养与物理知识有机融合,避免重复作业、机械性训练,才能实现 作业的减负增效。单元作业设计服务学生终身发展。
六、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 电能的产生
【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电池的结构、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在生活中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 电池。
2.了解目前常用的几种发电方式中能量的转化过程、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4
情况。
3.通过学习各种电池和火力发电方式存在环境污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课时作业目标】
序号 课时作业目标 学
1 常见电池的主要结构和常见发电方式的介绍 知道
2 各种电池和发电方式的能量转化 理解
【课时作业重点】
常见的干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的能转化特征,以及它们的 主要结构;知道干电池和蓄电池能够造环境污染。
【课时作业难点】
常见电池的结构、性能,在生活中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池。各种电池和 发电方式的能量转化。
【课时蕴含物理思维和方法】
本节的内容要加强自主阅读,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多种形式交流信 息、理解和体会,通过自制电池实验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知识上下位联系和地位】
在电和能的基础上,首先从能量的观点认识电源,也即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知 道电源的作用,对常见电池的和常用发电方式的了解,以及它们的主要结构;在 各种发电方式中有关能量转化过程、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以及是否存在环境 污染隐患等内容的介绍,为发电机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时育人目标】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各种电池和火力发电方
式存在环境污染,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一)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1801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 目 找一找,谈一谈:同学们课前在家里找一找,家里都有哪些 种类的“电池”?回到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流讨论对电池的认 识:比如电池的作用? 电池不能使用后,大家又是怎样处理的 呢?
答 案 答案合理即可
5
作业评价 1.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 自实践收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
2.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3.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本题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通过课前发现身边的不同种类的电 池,了解到我们的生活与电池紧密相连,电池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思考电池的作用以及对电池的妥善处理,从而引入新课, 激发兴趣。
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1801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分钟
具体 内容 题 目 最近一段时间,因城区道路施工,经常在路口能看到这种太 阳能交通信号灯。这种便携式移动信号灯外置一块太阳能电池 板,内置一个蓄电池,白天由太阳能电板给信号灯供电,同时给 蓄电池充电,夜间由蓄电池给信号灯供电。关于此类信号灯,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天太阳能电板给信号灯供电,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B.夜间蓄电池给信号灯供电,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C.蓄电池提供的是交流电 D.废弃的蓄电池要妥善处理,否则会给环境造成污染
答 案 C
6
作业评价 1.乐于思考,具有好奇心和 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回 答,提出自己的见解 优秀 □良好 □合格
3.通过图片展示太阳能电 板,联系生活,答疑解惑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真实生活中场景再现,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引发学生对 日常生活中的电池的关注,使学生对电池有更深的理解,对电池 特性也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讨论对废旧电池的处理,也加强了 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 中等 □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 原创
题目编号 1801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2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 目 如图,这是2018年某国的电力结构图,其中占比最大的仍是 火力发电。关于不同的发电方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力发电是对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但受地理位置和自然条 件变化的制约,并且对生态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B.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绿色环保,故对太阳能的利用越来 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C.核能发电节省了大量煤炭、石油等能源,而且用料省,运输 方便,所以应大力提倡,积极推广。 D.同属火力发电,天然气发电相对于煤炭发电污染要小,但依 然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答 案 C
7
作业评价 1.能积极交流讨论、合作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分析、处理信息,得 出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关心生活,关爱大 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结构图,了解不同形式电能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不同 方式的发电与环境的关系,能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从 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意识。
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 中等 □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组)
题 量 3 题 完成时间 5 分钟
题 目 1.如图所示,巢湖许多路段已经使用了风能、光能互补路灯。它是由 太阳能电池板、小型风力发电机各自给蓄电池充电,晚上由LED灯(发 光二极管)照明。其中,风力发电机是是将风能转化成______ ,在给蓄 电池充电的过程中是将电能转化成______。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干电池是一种常用、方便的电源。下列关于干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 A.六节新干电池串联的电压是6 V B.常用的1号、2号、5号、7号干电池的电压随号数的增大而变大 C.干电池提供的是交流电 D.多数干电池中含有汞、镉等重金属元素,随便丢弃会污染环境, 所以废弃的干电池应该集中分类处理
8
3.在我国许多地区采用火力发电,火电站进的是“煤” ,出的是 “电” ,如图所示,在这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是( )
A.化学能→重力势能→动能→ 电能 B.化学能→ 内能→机械能→ 电能 C.内能→化学能→机械能→ 电能 D.机械能→ 内能→机械能→ 电能
答 案 1.电能,化学能; 2.C; 3.B;
作业评价 1.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 事物、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 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3.认识各种电源及能量转化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3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电池的 结构、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在生活中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池, 了解目前常用的几种发电方式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 中等 □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B组)
题 量 3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
9
题 目 1.下列关于发电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力发电是目前应用最多,今后宜大力发展的一种发电方式 B.水力发电清洁环保,但受资源和地理位置的限制 C.核能发电用料省、易运输;但污染严重,应禁止发展 D.风力发电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2005年,我国第一座70kW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电站在南京江 宁区建成并发电成功。
塔式热发电系统如上图所示,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即 平面镜) ,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跟踪太阳光装置控制,以便准 确的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高塔顶部的接收器上。高塔顶部的接 收器把吸收的太阳光转化成内能,再利用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机,最后以电能的形式输出。 (1) 请描述塔式太阳能热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 太阳能发电绿色、环保,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其短 板也如优点一般明显,如受天气影响,夜间及阴天不能持续、稳 定供电等等。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2018年12月,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规模亚洲第一、由我国企业 自主设计、投资和建设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建成投产发电,利用 20000吨熔盐,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10
(2) 敦煌市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年发电量约3.9亿度电, 合 J。 (3) 结合所学请谈一谈太阳能熔盐发电的优势和不足。 3.在烧杯中加入盐水,然后将连在电压表上的铜片和锌片浸 入盐水中,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电池,如图所示。其中,铜片是盐 水电池的 极,图中电压表的示数是 V 。盐水电池是 将 能转化为 能的装置。
答 案 1.B; 2. (1) 太阳能 (光能) → 内能→机械能→ 电能; (2) 1.404× 1015J (3) 优点:环保、可再生;不足:建造成本高,前期投入大, 受地理位置制约。 (其它合理都可) 3.正,0.6,化学,电;
作业评价 1.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 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 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3道题,了解常见的几种发电方式的优缺点,提倡绿色环 保——太阳能发电的利用以及新能源的开发。学以致用,通过分 析盐水电池提高探究能力。
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 中等 □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 原创
11
(四) 实践作业——调查与研究:我国电力结构的变化
题 目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近些年我国的电力结构,简单分析其中的变 化,并结合电力结构的变化,谈谈自己的看法。
早年的电力 结构
近年的电力 结构
电力结构的 变化
结合我国电力 结构的变化, 谈谈自己看法
作业评价 1.对收集的信息能分析、处 理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 观点 优秀 □良好 □合格
3.积极通过自己实践,学以致 用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让学生思路开放,学会调查和收集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分析 能力,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的电力结构,认识我国的能源结构 存在的问题,了解社会发展与能源的利用之间的关系; 通过纵向对比我国近些年电力结构的变化、调整,感受国家 在碳减排、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效,培养学生的对绿色 能源的认识和理解,了解更多电能的开发和利用。
12
第二课时 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
【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感应电 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会在探究活动中进行交流与合作。
2.知道交流发电机的简单结构、工作原理及发电机的能量转化。
【课时作业目标】
序号 课时作业目标 学
1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其运用 掌握
2 发电机的任务原理及能量转化 理解
【课时作业重点】
1. 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交流发电机的简单结构、工作原理及发电机的能量转化。 【课时作业难点】
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的任务原理
【课时蕴含物理思维和方法】
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是通过实验归纳出来的,因而本节着重采用实验探究法, 学生要会观察、去猜想、要掌握探究、概括分析能力。
【课时知识上下位联系和地位】
本节内容是沪科版教材初中物理最后一个探究性实验,也是最后一个考点, 电磁感应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电场和磁场知识的综合和扩展,也 是以后高中学习相关知识的基础,电磁感应的发现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 义,由于它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 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节无论是知识内容对学生能力培养上, 还是在社会实践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课时育人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实事求是记录实验现象的习惯, 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13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1802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 目 我能发电:
(1) 观察手摇发电机的结构组成; (2) 自己动手,点亮小灯泡; (3) 点亮小灯泡后,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
答 案 (1) 手摇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构成,其中定子是磁场,转 子是线圈; (2) 闭合开关,摇动手柄,使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小灯泡亮了; (3)手柄摇动的慢,灯泡亮度低一些,摇动的快一些,灯泡亮 一些。 (仔细观察发现,灯泡其实在闪烁。)
作业评价 1.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 优秀 良好 □合格
2.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3.学生观察、发现实验现象的 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以疑问引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观察手摇 发电机,认识发电机的构造;让学生们动手发电,点亮小灯泡, 尝试体验整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 知道产生的是交流电。
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中等 □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 原创
14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180202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6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 目 科学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为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按上图 组装好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闭合开关,保持蹄形磁铁位置不动, ①让导体棒在磁场中静止、竖直向上或向下运动,灵敏电 流计的指针均不发生偏转; ②让导体棒在磁场中水平向左或向右运动,灵敏电流计的 指针均发生偏转,且偏转方向不同; ③让导体棒在磁场中斜向上或斜向下运动,灵敏电流计的 指针也都发生偏转; ④闭合开关,保持导体棒位置不动,水平移动蹄形磁铁, 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也发生偏转; ⑤断开开关,重复以上操作,灵敏电流计指针均不偏转。 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 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 中做 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2) 继续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①保持磁场方向不变,使导体棒在磁场中向左运动,灵敏 电流计的指针均向右偏转; ②保持磁场方向不变,使导体棒在磁场中向右运动,灵敏 电流计的指针均向左偏转; ③对调磁体两极的位置,改变磁场方向,使导体棒在磁场 中向左运动,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均向左偏转;使导体棒在 磁场中向右运动,发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均向右偏; 由上述实验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和 有关。 (3) 上述实验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是 转化为电能。
15
答 案 (1) 闭合,切割磁感线; (2) 磁场方向,导体运动的方向; (3) 机械能。
作业评价 1.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3.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 结论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索,在这一过程中, 启发学生思考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解决电磁感应现 象的疑点、难点并归纳总结出: (1)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感线的方向和导体的运动方向有关。 (3)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 中等 □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 原创
题目编号 1802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4 分钟
具体 内容 题 目 趣味连连看 请将下图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与对应的应用,画线连接起来。
16
答案 甲图是地磁场,对小磁针有力的作用,所以连接C; 乙图是电流的磁效应,所以连接D; 丙图是电磁感应现象,所以连接B; 丁图是磁场对电流有力的作用,所以连接A。
作业评价 1.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回答 优秀 良好 □合格
2.图文并识,分析处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
3.理论联系实际,知识综合 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配对,让学生对电与磁中的探究实验与相关生活 应用也连接起来,进一步认识电与磁的关系。体现“物理走向 社会”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物理,物理知识就在 生活中。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 中等 □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4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
题 目 1.英国物理学家______发现了著名的电磁感应现象,从而实现 了机械能向电能的大规模转化,根据这个发现,后来发明了 ______(选填“发电机”或“电动机”)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为可 能,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
第1题图 第2题图
17
题 目 2.如图所示是一款儿童滑板车。当车轮转动时可自行发电,使 车轮边缘的LED灯发光,其发电的原理与______(选填“动圈式 话筒”或“电磁起重机”)相同。逐渐加快滑行速度,LED灯的 亮度会______(选填“增强” 、“减弱”或“不变)。 3.上海世博会上出现了一块“神奇的地板” ,一块可供游客体 验的发电地板。游客可在那里踏上几脚,也可以用力蹦跳几次, 就可以点亮LED灯,前方的电子屏幕上还可以显示出发电的电能 数值。 原来这是科技人员创造出的一种新的发电方式,其是利用行 人踩踏地板产生的振动来发电,发电地板里安装有磁体和线圈, 通过对永磁体的不断踩压,让磁力线不断切割线圈来发电,发 电地板能发电依据的原理是 。 每踩一次地板,发电功率约可以达到4瓦,如果发电地板可 以量产,请您为发电地板设计一个应用场景: 。
答 案 1.法拉第,发电机; 2.动圈式话筒,增强; 3.电磁感应;可安装在商场 (地铁) 出入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 为照明电路提供能量 (其它合理答案都可) 。
18
作业评价 1.能 将 所 学 物 理 知 识 与 实 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事 物、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3.认识电与磁的相互转化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3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 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知 道电磁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以致用。
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 中等 □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B 组)
题 量 3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
题 目 1.同学们做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先用力将导体cd 水平向右移动,导体ab也随之运动起 来。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 A. 实验装置中的甲装置运用的原理是 电磁感应现象 B. 实验装置中的甲装置把电能转化为 机械能 C. 实验装置中的乙装置产生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发电机 D. 若用力将导体cd水平向左移动,导体ab的运动方向变的相反 2.如图所示, 甲、乙两同学甩动与电流表相连的长导线,发现 电流计指针来回摆动,这种现象叫做______现象,产生感应电 流的磁场由______提供,为了使电流计指针摆动更明显, 甲、 乙两人站立所在位置的连线处于______(选填“东西”或“南
北”)方向。
19
3.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化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物理学中的许 多探究性实验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完成。NOBOOK物理实 验室就是一款非常强大且好用的电脑软件。NB物理实验室中共 分六个部分,分别是:力学、电学、电磁学、声学、热学和光 学,DIY自由组合器材可演示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 小明同学,看到老师在课堂上利用NOBOOK物理实验室做演 示实验,觉得很有意思, 自己也在电脑上利用NOBOOK物理实验 室来探究“手摇发电机发电”。 打开NOBOOK物理实验室软件,选择电磁学,选择手摇发电 机、开关、小灯泡一只、电流表一只以及导线若干,设置好灯 泡参数,如图依次将器材连结起来,闭合开关,摇动摇柄并慢 慢加速,发现电流表的示数慢慢变大,小灯泡也越来越亮。手 摇发电机发电是依据 原理,在整个过程中的能 量转化过程为 。
答 案 1.A。 2.电磁感应,地磁场,东西; 3.电磁感应;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光能 (其它合理 也可) ;
作业评价 1.科学探索的兴趣 优秀 良好 □合格
2.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3.电与磁的相互关系形成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这3道题 由浅入深,让学生认识 电生磁,磁也能生 电。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并了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用信息技术 手段模拟实验 ,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 中等 □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 原创
(四) 实践作业——制作:风扇发电机
材 料 小马达、风扇叶、发光二极管、电洛铁等
步 骤 1.将发光二极管焊接到小马达的两个电极上; 2.将风扇叶安装到小马达的转轴上; 3.一个简易的风扇发电机就做好了。
观察分析 1.将风扇发电机,置于风口处,利用风力使扇叶转动,当扇叶转动到一定 速度,发光二极管便亮了起来; 2.整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是 转化为电能; 3.思考风力发电的原理。
作业评价 1.能独立按步骤完成制作 优秀 良好 合格
2 通过自己实践,锻炼动手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3.观看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 分析,学以致用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制作类作业。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 兴趣,激发学习欲望;同时,通过自己制作电风扇发电机,更 深入了解发电机,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21
第三课时 电能的输送
【课时学习目标】
1.知道采用高压输电的原因。
2.了解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课时作业目标】
序号 课时作业目标 学
1 高压输电的目的,理论分析如何减少输电过程中的 电能损失 理解
2 高压触电及其防护。 知道
【课时作业重点】
理论分析如何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远距离输电的原理,高压触电及 其防护。
【课时作业难点】
理论分析如何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能损失。
【课时蕴含物理思维和方法】
本节主要让学生的阅读和自学,通过远距离输电的原理分析,使学生学会分 析、解决实际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时知识上下位联系和地位】
前面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的获得电能。本节的第 一部分内容是高压输电的原因,让学生从直观现象中感受,采用高压输电的目的 就是减少电能在输送导线上的电能损耗。第二部分是高压触电及防护,让学生知 道不要接触和靠近高压带电体,防止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通过将物理 知识转化成为实际技术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
【课时育人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展示我国远距离输电挂图,介绍我国行政村 村村通电及个别违法分子偷盗电线造成严重后果的现象,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施, 做一个合格公民。教育学生节约用电,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2
(一) 课前作业
题目编号 180301 作业性质 活动作业 完成时长 5分钟
具体 内容 题 目 看一看,议一议:同学们,大家见过下图中的标志或标语吗? 你是在哪里见到的?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
答 案 略
作业评价 1.乐于思考,善于观察,具有 好奇心和求知欲 优秀 良好 □合格
2.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优秀 □良好 □合格
3.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 事物、解释有关现象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创设问题情境引入高压输电,带领 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提高学习兴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 中等 □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 原创
23
(二) 课堂作业
题目编号 180302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5分钟
具体 内容 题 目 三峡水电站, 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 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1)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水库长 2335米,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全世界最 大的水力发电站和清洁能源生产基地。2020年全年累计生产清 洁电能1118亿千瓦时,创下了新的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纪 录。发电机工作时,把 转化为电能。
(2)三峡水电站发出的电力,主要供电地区为华中电网(湖 北、河南、湖南) 、华东电网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 广东和重庆,输电线路共计约9194千米,最高输电电压高达 500KV。采用高压输电, 目的是为了 。
24
(3)三峡电站发电机输出电压为20KV,经 把电 压升高数十倍后输送到用电地区,再把电压降下来,最终到 寻常百姓的家庭电路的电压 。
答 案 (1) 机械能; (2) 减少电能在输送线路上的损失; (3) 变压器,220V。
作业评价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 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 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3.能理论分析、处理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情景激疑,并通过计算了解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原因,培养 节约用电意识,图文并茂展示高压输电的过程,展示物理知识 转化为实际技术的过程,提高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题目编号 180303 作业性质 练习作业 完成时长 4分钟
具体 内容 题 目 漫画欣赏: 根据所学,谈谈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
答案 A.安全用电:不能私拉乱接,不能把大功率用电器接在一个 插排上; B.安全用电:不能弄湿用电器,不能用湿抹布擦电器; C.安全用电:不能用手指及其它物件去捅插插座插孔; D.不能在电线上晾衣服; E.远离高压线,不能攀爬高压输电塔; F.正确。不能用手拉触电者,用绝缘物体将电线挑开,使触 电者与带电体分离。
25
作业评价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 生活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有关 安全用电的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3.对安全用电表达出自己的 观点并总结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生活情境再现,提高学生用电安全防范意识,不接触 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关心生活,关爱生命。
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 中等 □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3 题 完成时间 4分钟
题目 1.从发电站到用电地区,通常都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要 减少电能在输送过程中的损失,就要提高____,而用户不宜用 高压电,因此在用电地区要用____把电压降下来。
2.安全用电的常识之一就是不要靠近高压电。但是,两爪 站在高压线上的鸟却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这是因为( ) A.鸟儿的脚是干燥的 B.鸟儿的脚是绝缘的 C.鸟儿两脚之间的电阻非常大 D.鸟儿两脚之间的电压很小
26
3.“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意 识。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符合要求的是( ) A.发现有人触电时,应该立即用手把人拉起来 B.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无需先断开电源开关 C.可以在高压电线旁放风筝 D.电冰箱、洗衣机的金属外壳应该接地线
答案 1.电压,变压器; 2.D; 3.D。
作业评价 1.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 际情境联系起来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从物理学视角观察周围 事物、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3.有安全用电常识,有节约 用电意识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3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了解输电的过程,远 距离输电的原理,强化安全用电原则。从物理走向生活,解决 实际问题。
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 中等 □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3 题 完成时间 6 分钟
1.为了将发电厂的电能输送到远处的用户家中,在两地间架 设了两根等长的输电线。两根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 。已知位于 电厂处的两根输电线间的电压为U ,输送电能的功率为P ,由 于电流通过输电线发热会损失电能,该输电线路输送电能的 效率为 。(输电效率为用户得到的电能 与发电厂输出电能的比值)
27
题目 2.如图所示为远距离高压输电示意图,关于远距离输电,下 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增加输电导线的横截面积有利于减少输电过程中的电能 损失 B.高压输电是通过减小输电电流来减少电路的发热损耗的 C.在输送电压一定时,输送的电功率越大,输电过程中的电 能损失越小 D.高压输电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不一定是电压越高越好 3.2021年12月,合肥市长丰县交通和消防部门针对安全使用 电动车联合开展行动。 (1) “拆除电动车遮阳棚,共享文明平安路”。电动车 遮阳棚在大风天气,因其顶部弧形的特殊结构,极易被风“掀 翻” 。当风吹过顶棚,因 ,在其上、下方的压力 作用下,顶棚被掀翻。 (2) 冬季因电动车无序、违章充电引起的火灾,屡有发 生。电动车充电的过程中,利用 将220V电压降至所 需电压,其电能主要转化成 ,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 热量,封闭空间、散热条件不足,极易埋下安全隐患。
28
(3) 细心的小明发现,自家的电动车在冬季的充电频率明显 高于夏季,你知道什么原因吗?
答案 1.1 ; 2.C;
3. (1) 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2) 变压器, (电池的) 化学能; (3) 温度会影响电动车电池的性能。这是因为冬天温度比 较低, 电池中电解液的导电性变差, 电解液的电阻变大,会 导致耗电快。 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作业评价 1.用物理知识去解释和解 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理论分析推导 优秀 □良好 □合格
设计意图 通过试题和相关计算,认识并理解高压输电可以减少远 距离输电过程中电能的损耗。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知 道安全用电常识,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真正 做到学以致用。
作业 分析 难度 √ 较易 √ 中等 □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 原创
(四) 实践作业——调查与研究:电,从哪里来?
题目 结合所给材料,查阅书籍或网络,回答问题。
29
材料 材料一:作为全国著名的“光伏第一城”,合肥市坚持创新、 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合肥肥东蒋集水库“渔光互补”光伏电站于2022年初并 网发电,未来年均发电量达7000万千瓦时,合肥市民将用上 更多的绿电。 材料二:2017年合肥市市域电源规划建立18座220KV变电 站,以保障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目前位于长丰庄墓的220KV变电站工程已接近收尾阶段, 新的变电站建成之后, 电能输送效率将大大提高,用电高峰 的供电不足也将成为历史,市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更高的保障。
调查、查阅资料、 合作交流分享自己 获取的知识 你的家乡附近都有哪些发电厂?请你谈谈对它的发电方 式的看法。
为什么输电要用高压呢?你知道我国在高压输电方面有 哪些成就吗?
你的家庭最近半年每月消耗多少度电?结合实际情况, 谈谈自己在节约用电方面的具体做法。
30
作业评价 1.能阅读资料并按要求完 成作业 优秀 良好 □合格
2.能独立查阅资料,准确 收集所需信息 优秀 □良好 □合格
3.能结合环境的实际情 况,提出自己建议和看法 优秀 □良好 □合格
作 业 分 析 及 设计意图 在真实生活情境中,通过阅读材料和查阅资料,让学生 对“电能的产生” 、“电能的输送”以及“家庭用电”有更 深、更全面的认识。 从自家的电力消费使用,培养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从地方的电力设施及政策的认识和了解,明白“知识” 与“生活” 、“社会”的广泛联系; 从知晓国家电力的发展及成就,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 培养国家自豪感。
七、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 一) 单元质量检测整体设计思路
31
(二)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检测内容 电能从哪里来 题量 15题 完成时间 30分钟
一、填空题 1.华为P50全系配置无线超级快充,无线充电摆脱线材束缚,方便人们 的生活。无线充电技术是通过 (填“电磁感应”或“电流的磁效
应”)方式实现给电池充电。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2.如图所示为安检时使用的某种金属探测器。当探测器靠近金属物体时 就会产生涡电流 (感应电流) ,探测器发出警报,这种现象叫做 现 象。发电机和电动机中, 机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光伏+储能”的解决方案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在太空发展进程中担当 重要角色,现在已成为航天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北斗系统”到“神 舟十三号”,近几十年,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步伐迈得更快、更远,随着航天 技术发展,光伏+储能”技术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光伏+储能”就是将光 能转化为 ,再将其转化为 形式储存。 4.如图所示,把两种不同的金属片插入柠檬中,制成“水果电池”,用 电压表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水果电池把 能转化为电能,此水果电 池的电压为 V,水果电池的正极是 (选填“铜片”或“锌 片”) 。
第4题
第6题 第7题
32
5.在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能发电三种发电方式中,其他形式的能量 先要传递和转化为发电机转子的 ,然后再转化为电能。大连红沿河 核电站建在海边,其原因之一是需要大量的水作为蒸汽轮机的冷却剂,这利 用了水的 较大。 6.动圈式话筒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声波使金属膜片振动时,连接在 膜片上的线圈 (叫做音圈) 随着一起在磁铁的磁场里振动,产生电流 (电信 号) ,它的工作原理是 。 7.学习了电与磁的知识后,小明将干电池、小磁体、线圈组合放置,如 图,观察到线圈旋转,根据此原理可以制成 (选填“电动机” 或“发电机”) 。 二、选择题 8.以下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 A.手机电池电压为220V B.家用空调的电流约为0.2A C.我国电网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D.液晶电视的功率约为1000W 9.2022年北京冬奥期,实现所有场馆用电100%绿电供应。虽然在以往的 奥运会中场馆清洁能源的使用都有所体现,但北京冬奥会全部场馆实现绿电 全覆盖,这在奥运历史上还属首次。以下供电方式不属于绿电的是 ( ) A.风力发电 B. 火力发电 C.太阳能发电 D. 水利发电 10.利用如图所示实验揭示的原理,可制成 ( ) A.电磁继电器 B.电动机 C.电磁铁 D.发电机
第10题 第11题
11.如图,为闭合回路放在磁场中的线圈的一边的截面a,当它在磁场中 旋转一周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a在位置①③时有感应电流 B.a在位置②④时有感应电流 C.图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一次 D.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极分布无关
33
(


)12.关于家庭电路和用电常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洗衣机的外壳需要接地线 B.高压触电的两种情形包括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C.采用高压输电的方式是为了降低线路损耗 D.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用手把触电人拉离电源 三、实验探究题 13.物理兴趣小组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发现让用手拉导体ab在磁场 中运动时,导体cd像有“心灵感应”般跟着一起运动起来。 (1)要发生上述现象,导体ab要做 (选填“上下”或“左右”)运 动。 (2)根据导体ab运动时电路产生现象的原理,可以制成 (填“发 电机”或“电动机”) 。 (3)导体ab水平向右移动时将 能转化为 能。 (4)要使导体cd运动方向相反,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写出一种): 。
第13题
第14题
14.电池是日常必备用品之一,但随意丢弃废旧干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 学校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废旧的5号锌锰干电池进行拆解探究。 拆解后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干电池是由金属帽、锌皮、碳棒、黑色粉末、二氧 化锰、碳粉、氯化铵和重金属等物质构成。 (1)锌、碳棒作因具有 性 可作干电池的电极 。 (2)电池放电时内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释放出 能转化为电能。 (3)化学电池的反应本质上属于 (选填复分解反应、氧化还 原反应或化合反应)。 (4)废旧干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请你针对这点给有关部门提 出提出您的建议: 。
34
四、计算题 15.2021年9月27日,国网四川阿坝州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在九寨鲁能希尔 顿酒店投资建设的阿坝州首座智慧光伏充电站正式投运。如图这是顶棚装有 太阳能电池面板的智能充电站。 (1)若某充电桩的充电功率为7000W,汽车充电lh能充进多少电能 (不考 虑能量损耗) 。 (2)若汽车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 ,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 阻力为600N,该汽车充电1h后在水平的路面上最多能行驶多远。
实践作业 实践调查 完成时间 一周
16. 自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到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 中国“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 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标志这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 功。王明观看到宇航员成功出仓的视频,不禁为祖国航天事业自豪的同时,
想到了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神州飞船的里的电力系统由哪些构成。 问题二、神州飞船电力系统怎么设计才能保证运输和飞行时的安全。 问题三、神州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后,各自的供电系统是怎样对接的。 请各组任选一问题或另提问题,通过上网调查,了解相关知识,并将调 查成果制作成海报或幻灯片、视频等。
35
单元作业 综合评价 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
☆ ☆ ☆ ☆ ☆
备注: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给★点亮。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作答 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向性或鼓励性评语,提倡多样性激励评价。
我的单元总结
同学你好!学了本单元内容后,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困惑吗?还 想进一步了解什么?请你动手写一写吧!
(

的总结
) (

的收获
) (

的困惑
) (
我还想了

)
36
(三)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电磁感应 2.电磁感应;发电 3.电能;化学 4.化学;0.2;铜片 5.机械能 比热容 6.电磁感应 7.电动机 二、选择题 8.C 9.B 10.D 11.A 12.D 三、实验探究题 13. (1)左右 (2)发电机 (3)机械能,电能 (4)改变磁体甲的磁场方向、改变磁体乙的磁场方向、改变导体ab 的运动方向(三个种答案写对一种即可) 。 14. (1)导电性 (2)化学能 (3)氧化还原反应 (4)答案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 15.解: (1)W输入=Pt=7000W×3600S=2.52×107J (2)W输出= ηW输入=80%×2.52×107J=2.016×107J 根据W输出=f阻S 得:S=W输出÷f阻=2.016×107J÷600N=3.36×104m 答: (1)该汽车lh充进的电能为2.52×107J。 (2)该汽车充电1h后在水平的路面上能3.36×10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