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江区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末四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科目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3.判断题、选择题用铅笔填涂,非判断题、非选择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试卷清洁,不要折叠,不要损坏;判断题、选择题修改时用橡皮檫擦干净,不留痕迹。其他试题修改用修改符号,禁用涂改液和不干胶条。
一、填空。(27分)
1. 用0——5这6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六位数是( ),这个数读作( )。
【答案】 (1). 102345 (2).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解析】
【分析】(1)要使组成的数最小,而0不能放在最高位,则将1放在十万位,0放在万位,将剩余的2、3、4、5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放在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
(2)整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读亿级和万级时按读个级的方法来读,读完亿级后加上一个“亿”字,读完万级后加上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每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据此读出这个数。
【详解】用0——5这6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六位数是102345,这个数读作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点睛】在数的组成上,要使数最小,大数字要放到低位上。读整数时,从高位起,一级一级的读。
2. 根据156+53=206,我知道206-( )=( ),我还知道( )逆运算。
【答案】 (1). 156 (2). 53 (3). 减法是加法
【解析】
【分析】根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已知156+53=206,可以得出206-156=53,206-53=156。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详解】根据156+53=206,我知道206-156=53,我还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点睛】本题考查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这个关系也常用于加法的验算。
3. 235的45倍是( );( )与( )的积是625。
【答案】 (1). 10575 (2). 125 (3). 5
【解析】
【分析】要求235的45倍,用235乘45解答。要求哪两个数的积是625,其中一个因数可以是5。根据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求出另一个因数。
【详解】235×45=10575
则235的45倍是10575。
625÷5=125
则125×5=625(答案不唯一)
【点睛】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4. 下图中有( )个钝角,( )个直角,( )个锐角。
【答案】 (1). 1 (2). 1 (3). 4
【解析】
【分析】钝角大于90°小于180°;直角等于90°;锐角小于90°据此判断。
【详解】下图中有(1)个钝角,(1)个直角,(4)个锐角
【点睛】本题考查角的知识,掌握钝角、直角和锐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5. 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________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________。
【答案】 (1). 无数 (2). 相等
【解析】
【详解】根据平行和垂直的性质和特征可知:两直线互相平行时,从一条直线上任意一点向另一条直线做垂线,可以画无数条垂线段;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无数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
6. 最大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两位数,商是( ),余数是( ).
【答案】 (1). 10 (2). 9
7. 在下面三个盒中摸球。
①在( )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
②在( )摸出一个球可能是红球;
③在( )摸出一个球一定不是红球;
④在乙盒中摸出一个球是( )。
【答案】 (1). 甲盒 (2). 乙盒 (3). 丙盒 (4). 红球或者黄球
【解析】
【分析】(1)要想摸出的这个球一定是红球,只需要在只有红球的盒子里面摸一个球即可。
(2)要想摸出的这个球可能是红球,只需要在既有红球,又有其他颜色的球的盒子里面摸出一个球即可。
(3)要想摸出的这个球一定不是红球,只需要在没有红球的盒子里面摸出一个球即可。
(4)乙盒里面有红球和黄球,则在乙盒中摸出一个球,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详解】①在甲盒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
②在乙盒摸出一个球可能是红球;
③在丙盒摸出一个球一定不是红球;
④在乙盒中摸出一个球是红球或者黄球。
【点睛】可能性的大小与它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8. 你知道( )的手机号是( )。这个手机号亿位上的数字是( ),万位上的数字是( )。
【答案】 (1). 爸爸 (2). 13832796032 (3). 8 (4). 9
【解析】
【分析】在数位顺序表中,从个位起向左数,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你知道爸爸的手机号是13832796032。这个手机号亿位上的数字是8,万位上的数字是9。(答案不唯一)
【点睛】熟练掌握数位顺序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 下图中一共有( )条线段。
【答案】6
【解析】
【分析】根据线段的定义可知,图中单独的线段有3条,由两条单独的线段组成的线段有2条,由三条单独的线段组成的线段有1条,则图中共有3+2+1条线段。
【详解】3+2+1=6(条)
【点睛】意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做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数线段的个数时,要按照顺序数,才能做到不重不漏。
10.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四月份产量是( )月份产量6倍。
(2)上半年平均每月的产量是( )吨。
(3)我还知道24÷31-18÷30求的是( )。
【答案】 (1). 一 (2). 19 (3). 5月份每天的产量比6月份每天的产量多多少
【解析】
【分析】(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6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让四月份的产量÷6即可求解,据此选择月份。
(2)上半年所有月份的产量加起来除以6即可求解平均每月的吨数。
(3)5月有31天共计生产24吨,6月有30天生产18吨,根据除法的意义, 24÷31是5月份每天的产量,18÷30是6月份每天的产量。24÷31-18÷30就是求5月份每天的产量比6月份每天的产量多多少。
【详解】(1)30÷6=5(吨)
则四月份产量是一月份产量6倍。
(2)(5+17+20+30+24+18)÷6
=114÷6
=19(吨)
则上半年平均每月的产量是19吨。
(3)我还知道24÷31-18÷30求的是5月份每天的产量比6月份每天的产量多多少。
【点睛】本题为综合类试题,掌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二、判断。(5分)
11.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相对的两条边互相平行。( )
【答案】√
【解析】
【分析】长方形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垂直。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相对的两条边互相平行。
故答案为:√。
【点睛】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12. 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
【答案】×
【解析】
【分析】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若两个锐角是10°,10°+10°=20°,则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若两个锐角是45°,45°+45°=90°,则两个锐角的和是直角。若两个锐角是60°,60°+60°=120°,则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两个锐角的和可能是锐角、直角或者钝角。
故答案为:×。
【点睛】锐角小于90°,则两个锐角的和应小于180°。其中小于90°的角是锐角,等于90°的角是直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是钝角。
13. 小红画了一条长10cm的直线。( )
【答案】×
【解析】
【分析】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部分,射线是直线上一点向一侧无限延伸的部分。它们都是直线的一部分,若射线向反向延长,或线段向两方延长,都可以得到直线,直线不可测量长度,无限长,据此解答。
【详解】直线不可测量,原题错误,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概念,掌握直线不可测量是解题的关键。
14. 从条形统计图里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
【答案】√
【解析】
【分析】根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可知从条形统计图里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详解】由分析可知,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和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它的特点和作用,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进行比较。
15. 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三次后展开,能得到一个45°的角。( )
【答案】√
【解析】
【分析】把这张圆形纸片对折1次,折成的角是以这张圆形纸片的圆心为顶点,两条半径为边的平角,平角=180°。再对折1次,就是把平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90°。再对折1次,就是把90°的角再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45°。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三次后展开,能得到一个45°的角。
故答案为:√。
【点睛】周角是360°的角,将圆形纸片对折3次,就是将这个周角平均分成8份,每份形成的角是45°。解决本题时可以亲自动手试一试,即可得出结论。
三、选择。(5分)
16. 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120,被减数是( ).
A. 120 B. 100 C. 60 D. 4
【答案】C
【解析】
【详解】略
17.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 )
A. 互相平行 B. 互相垂直 C. 互相交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略
18. 用表示( )。
A. 加法交换律 B. 加法结合律 C. 加法分配律
【答案】B
【解析】
【分析】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用表示加法结合律,例如:(2+5)+15=2+(5+15)。
故答案选:B。
【点睛】加法交换律是加法运算中非常重要的运算定律,需熟练掌握。
19. ( )的角能用一副三角尺画出来。
A. 103° B. 105° C. 110°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副三角板中的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30°、60°、45°、90°。将它们进行组合,可得到的角有60°-45°=15°,60°+45°=105°,60°+90°=150°,90°+45°=135°,90°+30°=120°,30°+45°=75°,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60°+45°=105°,则用一副三角尺中60°角和45°角就可以画出105°的角。但是不能画出103°和110°的角。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学生用一副三角尺拼成角度情况的掌握,能用一副三角尺画出的角都是15°的整数倍。
20. 从2,3,5,7中选两个数相乘,积是( )。
A. 2的倍数 B. 一位数或两位数 C. 三位数
【答案】B
【解析】
【分析】选择最大的两个数相乘,乘积最大。选择最小的两个数相乘,乘积最小。进而判断从这四个数中选两个数相乘的乘积是几位数。例如5×3=15,则15是3的5倍,是5的3倍,但不是2的倍数。
【详解】5×7=35,乘积是两位数;2×3=6,乘积是一位数。
则积是一位数或两位数。
故答案为:B。
【点睛】判断积是几位数,只需要找出最大和最小的乘积,即可得出结论。
四、计算。(24分)
21. 用简便方法计算。
52+247+148 3029-102-198
【答案】447;2729
【解析】
【分析】加法交换律是指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减法的性质是指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
【详解】52+247+148
=52+148+247
=200+247
=447
3029-102-198
=3029-(102+198)
=3029-300
=2729
22. 脱式计算。
208-208÷16 560÷70×125
12×(214-113) 660÷(141-86)
【答案】195;1000;
1212;12;
【解析】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
【详解】208-208÷16
=208-13
=195
560÷70×125
=8×125
=1000
12×(214-113)
=12×101
=1212
660÷(141-86)
=660÷55
=12
23. 填竖式。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1)根据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可知,用两位数的个位乘三位数时,乘积个位是0,十位是7,则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5。两位数个位上的5乘三位数百位上的2,乘积个位是0,2×5=10,则两位数个位上的5乘三位数十位上的数,没有向百位进位。三位数十位上的数应是1。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个位上的4,乘积个位是8。则两位数十位上的数是2。这个算式就是214×25。
(2)根据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方法可知,2乘除数,乘积十位上是7。则除数十位上应是3,个位上的数大于等于5。86-7□=□4,则□4应是14,7□应是72。也就是除数是36。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应是4。这个算式就是864÷36。
【详解】
【点睛】三位数乘两位数时,用第二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时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五、动手操作。(10分)
24. 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
【答案】见详解
【解析】
【分析】(1)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作垂线的方法: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沿着直线移动三角尺,使直线上或直线外的点在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上。再沿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并画上垂直符号。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方法: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再用直尺紧靠着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沿着直尺平移三角尺,使直线外的点在三角尺上。沿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即可。
【详解】
【点睛】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25. 量一量,填一填。
①∠4+∠3+∠2+∠1=( )
②∠3+( )=( )+∠4
③我还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360° (2). ∠2 (3). ∠1 (4). ∠2=∠4,∠1=∠3,对角相等
【解析】
【分析】①根据题意可知∠4+∠3+∠2+∠1等于周角,即360°。
②∠3+∠2=180°,∠2+∠1=180°,∠4+∠3=180°,∠4+∠1=180°,据此推算。
③对角相等。
【详解】①∠4+∠3+∠2+∠1=(360°)
②∠3+(∠2)=(∠1)+∠4
③我还发现:∠2=∠4,∠1=∠3,对角相等。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和角的综合知识,掌握周角和平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六、问题解决。(29分)
26. 王老师8:30——9:15打了一篇论文,已知王老师平均每分打字150个,这篇论文一共有多少个字?
【答案】6750个
【解析】
【分析】根据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求出王老师打字时间。再用打字时间乘平均每分钟打字字数,求出这篇论文的总字数。
【详解】9时15分-8时30分=45(分)
150×45=6750(个)
答:这篇论文一共有6750个。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经过时间的计算公式求出王老师的打字时间,注意1小时=60分。
27. 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海底沉管隧道长6700米,由33节沉管对接而成,每节沉管用钢量40万根。请你提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答案】平均每节沉管大约长多少米?200米
【解析】
【分析】题目给出的三个条件,每节沉管用钢量和沉管节数,这两个量相乘可以得到沉管总重量。隧道长度和沉管节数,这两个量相除可以得到平均每节沉管的大约长度。要想用除法解决问题,可以用隧道长度除以沉管节数,求出平均每节沉管大约长多少米。
【详解】平均每节沉管大约长多少米?
6700÷33
≈6600÷33
=200(米)
答:平均每节沉管大约长200米。
【点睛】理清题目中给出的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条件,列式计算即可。整数除法估算时,将被除数估成与其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且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再进行计算。
28. 水果店上午卖苹果15筐,下午卖苹果24筐,已知上下午卖苹果相差405千克,求水果店今天卖苹果多少千克。请你判断下面算式正确吗?
①15×405+24×405( )
②405÷(24-15)×(24+15)( )
③405×[(24+15)÷(24-15)]( )
【答案】 (1). × (2). √ (3). ×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下午卖出苹果的筐数减去上午卖出苹果的筐数,求出下午比上午多卖出的筐数。用上下午卖苹果相差的重量除以下午比上午多卖出的筐数,求出平均每筐苹果的重量。用下午卖出苹果的筐数加上上午卖出苹果的筐数,求出今天一共卖出苹果的筐数。再用平均每筐苹果的重量乘一共卖出苹果的筐数,即可求出今天卖出苹果的总重量。
【详解】要求水果店今天卖苹果多少千克,可列式为405÷(24-15)×(24+15)。
即①15×405+24×405( × )
②405÷(24-15)×(24+15)( √ )
③405×[(24+15)÷(24-15)]( × )
【点睛】解决本题时先求出平均每筐苹果重量,再进一步解答即可。
29. 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到B地,甲车每时行60千米,6时到B地。乙车比甲车提前2时到达B地。
(1)乙车每时行多少千米?
(2)乙车到达B地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
【答案】(1)90千米;
(2)120千米;
【解析】
【分析】(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让甲车的速度×甲车的时间=路程,让路程÷乙车用的时间=乙车的速度,据此解答。
(2)甲车比乙车晚2小时,乙车到达B地时,甲车距B地还有2小时的路程,即甲的速度×2即可。
【详解】(1)60×6=360(千米)
360÷(6-2)
=360÷4
=90(千米)
答:乙车每时行90千米。
(2)60×2=120(千米)
答:乙车到达B地时,甲车距B地还有120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的行程问题,掌握路程=速度×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30. 长城家电商场计划购进电视和微波炉各25台。
购进单价电视:1500元/1台微波炉:500元/1台 出售单价电视:1700元/1台微波炉:600元/1台
(1)购进电视、微波炉共支出多少元?
(2)出售完后共赚多少元?
【答案】(1)50000元
(2)7500元
【解析】
【分析】(1)购进单价×数量=购进总价,据此分别求出购进电视和微波炉的总价,再将两个总价加起来即可。
(2)出售单价-购进单价=利润单价,据此分别求出售卖一台电视和一台微波炉的利润。利润单价×数量=利润总价,据此分别求出售卖25台电视和25台微波炉的利润,再将两个利润加起来即可。
详解】(1)1500×25+500×25
=37500+12500
=50000(元)
答:购进电视、微波炉共支出50000元。
(2)1700-1500=200(元)
600-500=100(元)
200×25+100×25
=5000+2500
=7500(元)
答:出售完后共赚7500元。
【点睛】本题考查经济问题,掌握单价×数量=总价是解题的关键。雁江区2020—2021学年度上期末四年级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科目考试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号。
3.判断题、选择题用铅笔填涂,非判断题、非选择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试卷清洁,不要折叠,不要损坏;判断题、选择题修改时用橡皮檫擦干净,不留痕迹。其他试题修改用修改符号,禁用涂改液和不干胶条。
一、填空。(27分)
1. 用0——5这6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小的六位数是( ),这个数读作( )。
2. 根据156+53=206,我知道206-( )=( ),我还知道( )的逆运算。
3. 235的45倍是( );( )与( )的积是625。
4. 下图中有( )个钝角,( )个直角,( )个锐角。
5. 在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________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________。
6. 最大的三位数除以最大的两位数,商是( ),余数是( ).
7. 在下面三个盒中摸球。
①在( )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
②在( )摸出一个球可能是红球;
③在( )摸出一个球一定不是红球;
④在乙盒中摸出一个球( )。
8. 你知道( )的手机号是( )。这个手机号亿位上的数字是( ),万位上的数字是( )。
9. 下图中一共有( )条线段。
10.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1)四月份产量( )月份产量6倍。
(2)上半年平均每月的产量是( )吨。
(3)我还知道24÷31-18÷30求的是( )。
二、判断。(5分)
11.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相对的两条边互相平行。( )
12. 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
13. 小红画了一条长10cm的直线。( )
14. 从条形统计图里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
15. 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三次后展开,能得到一个45°的角。( )
三、选择。(5分)
16. 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120,被减数是( ).
A. 120 B. 100 C. 60 D. 4
17. 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 )
A. 互相平行 B. 互相垂直 C. 互相交叉
18. 用表示( )。
A. 加法交换律 B. 加法结合律 C. 加法分配律
19. ( )角能用一副三角尺画出来。
A. 103° B. 105° C. 110°
20. 从2,3,5,7中选两个数相乘,积是( )。
A. 2的倍数 B. 一位数或两位数 C. 三位数
四、计算。(24分)
21. 用简便方法计算。
52+247+148 3029-102-198
22. 脱式计算
208-208÷16 560÷70×125
12×(214-113) 660÷(141-86)
23. 填竖式。
五、动手操作。(10分)
24. 过A点画已知直线平行线和垂线。
25. 量一量,填一填。
①∠4+∠3+∠2+∠1=( )
②∠3+( )=( )+∠4
③我还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问题解决。(29分)
26. 王老师8:30——9:15打了一篇论文,已知王老师平均每分打字150个,这篇论文一共有多少个字?
27. 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的海底沉管隧道长6700米,由33节沉管对接而成,每节沉管用钢量40万根。请你提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
28. 水果店上午卖苹果15筐,下午卖苹果24筐,已知上下午卖苹果相差405千克,求水果店今天卖苹果多少千克。请你判断下面算式正确吗?
①15×405+24×405( )
②405÷(24-15)×(24+15)( )
③405×[(24+15)÷(24-15)]( )
29. 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到B地,甲车每时行60千米,6时到B地。乙车比甲车提前2时到达B地。
(1)乙车每时行多少千米?
(2)乙车到达B地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
30. 长城家电商场计划购进电视和微波炉各25台。
购进单价电视:1500元/1台微波炉:500元/1台 出售单价电视:1700元/1台微波炉:600元/1台
(1)购进电视、微波炉共支出多少元?
(2)出售完后共赚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