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9课《台阶》(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第9课《台阶》(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6-16 11:18:53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台 阶李森祥  熟读课文,试用第三人称说说本文的故事梗概。 说说你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看法。  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  了那么多笔墨? 为什么新屋的主题工程写得简略,造  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  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  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  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试分别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两相比较,你  有怎样的感受。 粗读课文 思考问题 1.你觉得学习本课应注意什么?或者用什么方法,说明理由.
2.读完课文,你最想说的或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学习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2.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父亲为什么要建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渴望受人尊重。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砖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1、 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2、 “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3、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4 、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
是多么大,后面写造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
后形成了对比;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是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了父亲终辛劳的形象,也说明
家庭的贫困。 “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还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志比天高,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还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说说你对这位父亲形象的认识请以“台阶是父亲的--”来谈谈台阶是父亲的理想
台阶是父亲的心灵沉重负担
台阶是父亲的催老剂
台阶是父亲的自尊1.为自己的父亲写一首小诗,赞扬他的美德!
2.学唱一首赞扬父亲的歌唱给爸爸.《台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复述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2)合作、讨论、探究父亲的形象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起台阶,我们城里的孩子都很熟悉:每天,踏着台阶,我们就进入了高楼大厦,迈上了更高的殿堂。而在我国一些地方的农村,房前也有台阶,其中蕴含着多少感人的故事呢?今天,作者李森祥就带我们去一户农家的台阶上走一走!
二、整体感知——踏上台阶,走近父亲
1、速读课文,要求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学生自合作解决为主)
2、再读课文,思考:
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渴望受人尊重。)
②父亲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的捡,一角钱一角钱的攒,终于盖起了新屋。)
③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
(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衰老了,累垮了。)
(说明:整体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迅速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对文章的故事情节有一个初步而完整的印象。不仅如此,学生通过整体性阅读,还会对文中的人物——父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研读赏析——凝望台阶,感受父亲
1、三读课文,合作讨论父亲的形象。(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并讨论)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新台阶砌好了”,父亲有什么样的感受吗?为什么?
(3)“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5)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6)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以学生自己找,小组讨论为主;思考题是学生可能找的句子,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分析、理解。)
2、师生共同学习、讨论分析父亲的形象。教师引导。
父亲:淳朴、谦卑、有理想、敢于拼搏、不怕吃苦、坚忍不拔、渴望得到尊重等等。
(说明:突破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再读文章,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的揣摩,细节的品味来突破文章的重点:理解父亲的形象。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自主阅读、思考,合作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很好地把握、理解父亲的形象。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到在前面整体性阅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和人物更深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回首台阶,探究父亲
在台阶是三级的时候,父亲凝望别人家的台阶心情是一种渴望;但是当父亲耗尽大半生心血造起九级高台阶的新屋时,他会想什么?
请思考:1、父亲一辈子艰苦创业,所的结果不过是一间普通的房屋,只不过台阶高些罢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2、父亲这样做究竟值不值?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3、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以上想通过问题,让学生讨论、体会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的重要)
(说明:探究性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文章是运用了哪些方法写的,有什么好处。这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不仅如此,这还会让学生知道文章可以这样去写好。从而培养了学生将课内知识灵活运用到课外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二课时
一、品味阅读——赏析台阶,关爱父亲
小说向我们深刻描绘了一位农村父亲的形象,它的语言生动、自然、感人,请你阅读文章,就你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谈谈你的感受。
如(1)13段:“专注的目光”这个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对别人家台阶的羡慕,同时又融情于景:“摇来摇去的树枝就好像绵长的思绪”,他下定决心:也要建高台阶!
(2)21段:这里的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发父亲与众不同的高兴样子,表现了他谦逊的心理。
(3)30段;外貌描写,表现父亲人老了,不能劳动了的那种沮丧,让人心酸。
(4)24段,一系列表示时间的词语、一系列的动词、一系列的神态描写,生动而真实地再现了台阶要建成时父亲的兴奋心情。
二、比较阅读——比较台阶,理解父亲。
1、请同学比较《背影》和《台阶》在写作方面(选材和立意)的异同。
思考:(1)“背影”和 “台阶”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2)、两篇文章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的?
2、小结:这两篇文章所写的事情,都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是作者却能挖掘深邃的内涵来。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体会意蕴,从中受到教益。
(说明:此项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本堂课的重点,进而在比较中巩固本单元的两篇文章的写法。教师通过比较内容、手法、语言等让学生将一些类似的文章整合、融会贯通,使学的知识真正成为自己的。)
三、拓展延伸——回味台阶,描写父亲
由《背影》和《台阶》两篇写父亲的文章,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父亲。并与文中的父亲比较,说说自己的感受。(小组内部先交流,练习口头表达)
课外延伸
1、尤天晨《父爱昼夜无眠》,《读者》2001年19期;2、朱自清《背影》;3、(法)巴尔扎克《高老头》。
看着爸爸的照片,我不禁感叹于他年轻时的洒脱,虽然容貌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那眼神中流露出的沧桑、成熟、深沉,却分明是岁月的沉淀。他那年轻时清瘦的面颊已经变得丰满,原本凌乱不羁的胡子也已消失,原本茂密的头发也已经稀疏。再看看不断成长的我,从呀呀学语,到好奇天真,从调皮捣乱到渐渐懂事,到朝气蓬勃,我忽然发现是我的成长耗费了父亲太多的心血。因为我,让爸的生活更加热闹;因为我,爸爸的工作更有干劲,因为我,爸爸的心中常充满喜悦和幸福……现在我已经长大,不用再让爸爸那么过多地操心了!我多么希望能快点长大,帮爸爸多分担些什么,让他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时间的老人啊请慢下你的脚步吧,让我亲爱的爸爸慢慢变老,这就是一个做女儿的心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