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祝福
作者:鲁迅
目录
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
内容分析
问题分析
祝福
作者:鲁迅
“祝福”现在一般用来表示美好的祝愿,过去的含义不同,是指我国某些地区过旧历年时,用鸡、鸭、猪肉和香火供奉祖先和天神,祈求赐福。“祝福”和封建“四权”关系密切。整个“祝福”的过程和场面,可以说是封建 “四权” 的形象而又集中的体现。
“祝福”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基干。
祥林嫂到鲁家帮工,是因为鲁四老爷家祝福很忙,需要人手;祥林嫂到鲁家最忙之日,也就是祝福之时; 后来祥林嫂精神失常,沦为乞丐,原因是她再嫁再寡
“四婶”按照四老爷的嘱咐,祝福时喝止她布置祭器
“赎罪”后仍不准她插手祭祀;
最后,祥林嫂惨死在祝福空气最浓时。
《祝福》就是写祥林嫂“祝福”的故事,祥林嫂一生的几个重要阶段,都和“祝福”相连。故事情节的演变,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都纽结在“祝福”这条主线上。作品就这样紧紧围绕“祝福”问题,展开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矛盾冲突,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
祝
福
写作背景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在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驱使下,1924年2月7日鲁迅先生创作了这篇小说《祝福》。 《祝福》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扩展资料 《祝福》是鲁迅小说代表作之一。 文章通过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矛盾以及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祝
福
小说三要数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背景。 [1]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进行描写。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故事情节包括序幕,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祝
福
小说三要数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又叫侧面烘托)指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
故事情节: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用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祝
福
了解作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将近1000万字,其中杂文集共16本,主要有《坟》《热风》《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界亭杂文》等,小说集有《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有《野草》。毛泽东曾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祝
福
段落分析
鲁迅《祝福》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内容)。
序幕: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1-2)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3-33)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34-35)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54-65)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66-110)
尾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111)
祝
福
段落分析
扩展资料:
小说采用了插叙的方式展现出了鲁迅的小说风格的多变性,按时间顺序来讲述祥林嫂的故事那不是鲁迅的“爱好”,这也是小说作者抛弃选择祥林嫂身边人特别是卫老婆子作为叙述者的原因。“我”这个角色做为叙述角度的合适点在于:有些故事,“我”是知道的;有些事要听过来补充;有些事实直接发生在“我”的身上。
这样,文章就会呈现三个层面的内容:有直接发生的(如有无魂灵的对话);有所见的(如祥林嫂的外貌、在鲁镇生活的情况等);有是听来的(如阿毛故事等)
祝
福
人物分析
1.祥林嫂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但并不是为了自由而反抗,而是为了顺从封建礼教而反抗,祥林嫂从始至终都选择了对封建礼教的屈服,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2.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迂腐,保守,顽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冷酷无情,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才让她生存信心彻底毁灭,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
祝
福
问题分析
农妇祥林嫂苦难的一生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
年轻守寡、外逃帮工,被婆家卖; 再嫁再寡,丧夫失子,大伯收屋,重到鲁家;捐了门槛,仍被判为罪人;被鲁四踢出大门,沦为乞丐。上面呈列的四幅肖像画,浓缩地反映出祥林嫂命运变化的几大波折,勾画出她悲苦的人生轨迹。
祝
福
人物描写
《祝福》关于鲁四老爷的直接描写主要就是以上几处。虽然只是一个表情、一句骂语,却集中反映出封建“四权”的焰焰威势,在祥林嫂命运波折的关头支配了它的发展方向,直至决定她的死。每一表情,每一骂语,仅用三五个字,然字字都是从语言矿藏中提炼出来的铀,它们一以当十,以简胜繁,达到了饱和的程度,它们朴实无华,却又鞭辟入里,具有内在的讽刺力量。所以虽寥寥几笔,却道出一个在道貌岸然的外表下掩藏着的虚伪、冷酷、自私和残暴的性格。与张牙舞瓜的恶霸地主不同,鲁四老爷作为一个封建卫道者,他是用软刀子杀人,比起露出青面獠牙、张着血盆大口吃人更具隐蔽性、欺骗性。
祝
福
人物分析
3.祥林嫂的婆婆
祥林嫂的婆婆是一个精明强干、有心计的女人,也是封建社会中自私自利典型。她拿走了祥林嫂的工钱,把祥林嫂当成工具,并且不顾祥林嫂的反对,不考虑她的意愿,就把她嫁到偏僻的村庄来获取高额的彩礼钱。同时她也从容能干,面对鲁四爷的时候从容应对。
4.柳妈
柳妈是个吃斋念佛的善女人,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很深,同情祥林嫂,又把她视为不贞的人加以奚落。出于善意,她想给祥林嫂寻求解脱的药方,结果反而给祥林嫂造成难以支持的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惨的深渊之中。柳妈自身的被害与她不经意的害人,从另一角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祝
福
人物分析
5.“我”
“我”并不是鲁迅,而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但又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在结构上,“我”起着线索作用,是祥林嫂悲剧的见证人。
6.四婶
四婶只是看祥林嫂能干,把她当工具一样使用,并没有把她当人看。
7.夫家的堂伯
帮助祥林嫂的婆婆捉走祥林嫂,而且在贺老六死后抢夺屋子。
祝
福
作品鉴赏
此文在如泣如诉的血泪中控诉。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更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这一现状的无动于衷而不知所措,且对这样的行为给予反思。
祝
福
鲁迅《祝福》祥林嫂悲剧的原因?
我们知道她在鲁镇的人们团圆、欢声笑语,“爆竹声联绵不断”的新年里凄然地死去。我们现在看来《祝福》里的每个人对于祥林嫂的死都有责任,可是整个鲁镇感到痛苦了吗?没有。大家都沉浸在过年祝福的欢乐之中,浑然不觉自己扮演了刽子手的角色
我们要从立足文本总结凶手的特点,化无形为有形。
祝
福
鲁迅《祝福》祥林嫂悲剧的原因?
鲁四老爷怎么看待祥林嫂?文本中几处语言描写,且看:
一、夫家来寻祥林嫂,四叔一知道,就皱一皱眉,道:“这不好。恐怕她是逃出来的。”
二、祥林嫂二次来鲁四老爷家做工,四叔照例皱眉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
三、祥林嫂新年死去,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鲁四老爷用的最多的词是“皱眉”,对祥林嫂戒备、鄙视、冷漠的可见一斑。凶手的特点之一:心安理得,“理直气壮,大言不惭”,“吃人”却没有感到任何歉意。
祝
福
鲁迅《祝福》祥林嫂悲剧的原因?
鲁四奶奶如何?文本中的是“慌忙”二字。
慌忙的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又慌忙的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慌忙大声说:“你放着罢,祥林嫂!”
可见,凶手的特点之一:“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高”,看起来没有乱棍打她、破口大骂,但是次次慌忙里,次次都在要祥林嫂的命!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无形”的虐杀比有形的伤害还要令人揪心、痛苦。
祝
福
鲁迅《祝福》祥林嫂悲剧的原因?
那柳妈呢?
柳妈告诉祥林嫂,“实在不合算”改嫁了,头打破了,留下耻辱的标记,本该“索性撞一个死”,这回阎王要把祥林嫂一劈两半。柳妈建议她去捐门槛。
我们在这儿能看到神权,神权是“公平”,不讲理的公平。凶手的特点:以看似“善良”的面孔将不合理的观念推入人心,有恐吓的性质,尽管很可能出于无意识的恐吓。
祝
福
鲁迅《祝福》祥林嫂悲剧的原因?
以上讲到这些都是与祥林嫂颇有关系的,那旁人呢?祥林嫂的“阿毛”被狼吃了,她反复的自我谴责,反复陈说,人们反应如何?从文本找,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鸣咽,她们也就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
我们可以观望到一个态度,人们是隔岸观火的“欣赏”,满足了自己的“变态心理”观众心理,满足的去了。发现人们的“优越”之心没有?本来祥林嫂的期待是很卑微的,听一听,安慰安慰,她的痛苦就减轻了一点,我们知道,反复陈说引来的却是鲁镇人们普遍都冷漠和以她的痛苦取乐。多么残酷,祥林嫂在众人的冷漠的“观中”、“谈中”、“笑中”生命终于枯竭了。
祝
福
问题分析
文中的“我”有“惊惶”,有轻松,又有负疚,“我”还打听祥林嫂呢。是吗?我在轻松什么,负疚什么?文章里的“我”面对祥林嫂又如何?
“说不清”是“我”用的频率很高的词,用了五次。文本有言:况且明明说过“说不清”,已经推翻了答话的全局,即使发生什么事,于我也毫无关系。我们细品,细品。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与其说“我”是清醒悲切的,不如说,我是胆小的;
与其说“我”是心怀愧疚的,不如说,我是软弱的。
与其说“我”是无能为力的,不如说,我是懦弱的。
一个这个知识分子不是一个,是一群。
祝
福
问题分析
读《祝福》,面对着祥林嫂不同时期的几幅肖像画,我们倍感鲁迅论断的正确、深刻。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象四十上下的人; 脸是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 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 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这是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画。“全白”的头发,“黄中带黑”的脸色,“间或一轮”的眼珠,不仅记录着她形体所受的摧残,更记录着她精神所受的折磨。据说,一个人遭受重大刺激、打击,或者深重的忧虑,头发可以在一夜之间由黑变白。祥林嫂年龄40岁左右而头发全白,这是因为她经受了严酷的刺激、打击,忧心如焚。“哀莫大于心死”。祥林嫂面部肌肉不动如木刻,“眼珠子不动”似死鱼,从表情上看不出悲哀的神色,正反映出最大的悲哀。
祝
福
问题分析
读《祝福》,面对着祥林嫂不同时期的几幅肖像画,我们倍感鲁迅论断的正确、深刻。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篮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是红的。”
封建婚姻制度制造了无数小女婿悲剧和寡妇主义。祥林嫂是其中之一。她被迫同一个“比她小十岁”的男人结婚,年轻守寡,非但得不到同情,反而受到社会的歧视和婆家的虐待。为着摆脱任人摆布的命运,她逃到鲁镇做工。“头上扎着白头绳”的特殊打扮铭记着她所经受的挫折和悲哀。站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浙江一带的农家寡妇虽然尝到人间艰辛,“面色青黄”,毕竟年轻,生命力旺盛。两颊泛红。因此,只要觉得能用诚实的劳动换取最起码的人的生活,她就“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年轻寡妇的形象与临死前的祥林嫂对照,我们不由得为其青春的被吞噬感到痛惜
祝
福
问题分析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篮夹祆,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做工的这幅肖像与第一次到鲁家做工的肖像有同也有不同,有变也有不变。无论同或不同,变或不变,所带来的是同一个信息:祥林嫂在生活中遭遇了新的不幸。“仍然头上扎着白绳,”祥林嫂又死了丈夫,再次成为寡妇。对于被迫改嫁,祥林嫂先是“嚎,骂”,继之“一头撞在香桌角上”,以生命抗争。所幸贺老六倒是一个诚恳、朴实的庄稼汉,他对祥林嫂很好,到年底还生了个小孩。然而在那年月,“好运”是不可能在山里人家长驻的。
祝
福
问题分析
伤寒夺去了贺老六的生命,狼叼走了小孩阿毛,祥林嫂带着丧夫失子之痛重到鲁家帮工。难怪先前“两颊还是红的”,而今“血色消失”; 先前“顺着眼”,而今虽“顺着眼”但“眼角上带着泪痕”。不是在泪水中过日子,哭干了泪水,是不会留下一看便知的痕迹的。眼里流泪,心里滴血。祥林嫂的辛酸际遇是贫穷、疾病、愚昧交相作用,带给贺老六的厄运。阿毛被狼叼走,如单四嫂子的宝儿被病魔抓去一样,都是寡妇主义带给劳动妇女的灾难。祥林嫂的血泪是痛苦和悲伤,更是“无声胜有声”的诅咒和控诉。
最后我们看看将被踢出鲁家大门的祥林嫂:
“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祝
福
问题分析
伤寒夺去了贺老六的生命,狼叼走了小孩阿毛,祥林嫂带着丧夫失子之痛重到鲁家帮工。难怪先前“两颊还是红的”,而今“血色消失”; 先前“顺着眼”,而今虽“顺着眼”但“眼角上带着泪痕”。不是在泪水中过日子,哭干了泪水,是不会留下一看便知的痕迹的。眼里流泪,心里滴血。祥林嫂的辛酸际遇是贫穷、疾病、愚昧交相作用,带给贺老六的厄运。阿毛被狼叼走,如单四嫂子的宝儿被病魔抓去一样,都是寡妇主义带给劳动妇女的灾难。祥林嫂的血泪是痛苦和悲伤,更是“无声胜有声”的诅咒和控诉。
最后我们看看将被踢出鲁家大门的祥林嫂:
“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
祝
福
问题分析
伤寒夺去了贺老六的生命,狼叼走了小孩阿毛,祥林嫂带着丧夫失子之痛重到鲁家帮工。难怪先前“两颊还是红的”,而今“血色消失”; 先前“顺着眼”,而今虽“顺着眼”但“眼角上带着泪痕”。不是在泪水中过日子,哭干了泪水,是不会留下一看便知的痕迹的。眼里流泪,心里滴血。祥林嫂的辛酸际遇是贫穷、疾病、愚昧交相作用,带给贺老六的厄运。阿毛被狼叼走,如单四嫂子的宝儿被病魔抓去一样,都是寡妇主义带给劳动妇女的灾难。祥林嫂的血泪是痛苦和悲伤,更是“无声胜有声”的诅咒和控诉。
最后我们看看将被踢出鲁家大门的祥林嫂:
“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