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验(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测验(含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12 18:0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验
(时间:45分钟 满分:4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 -16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答案序号填在答题卡内。)
1.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 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试验 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
2.特殊场所应该悬挂一些警示标志和禁止标志。下列标志不是加油站悬挂的是 ( )
3.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方向。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
A.天然气 B.核能 C.太阳能 D.风能
4.为了防止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2所示安装位置中最合理的是 ( )
A. a处 B. b处 C. c处 D.以上各处都可以
5.图3为我国不同年份的能源结构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占比呈增加趋势
B.加大水电、风电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C.天然气是比煤炭和石油更清洁的燃料
D.液氢用作火箭燃料是因为氢气易于贮存和加注
6.实验室用锌和一定体积的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检查气密性 B.加入锌粒 C.制取氢气 D.收集氢气
7.二氧化碳灭火器(如图5)使用广泛,生产时将二氧化碳气体加压液化后装入小钢瓶中,使用时将其喷出灭火。下列有关该灭火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加压液化时,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缩小
B.使用时先拉出保险销,再按下压把喷出灭火
C.灭火时,二氧化碳起到降低着火点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D.适用于扑灭图书馆内图书失火
8.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金燧”(聚焦太阳光取火)和“石燧”(撞击石块产生火星取火)三种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木燧”增大空气中氧气含量 B.“金燧”不受天气条件的制约
C.“石燧”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三种方法均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9.燃料能源,合理开采。可燃冰(甲烷水合物)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一种高效清洁能源,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有关可燃冰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属于一种混合物 B.若开采不当,将造成温室效应更严重
C.燃烧时放出热量 D.其外观像冰,且与冰的组成完全相同
10.某同学用图6所示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KMnO 制取O
B.通入O 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O C.通入O 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
点比红磷的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11.古代“打火机”————火折子(如图7)是将少量硫黄、土纸和棉花等混合物点燃后置于竹筒中,使火种不熄灭(仅剩火星)。使用时拔下竹帽,对着竹筒吹气,即刻出现火苗。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竹筒和竹筒内的填充物均属于可燃物
B.吹气降低了火折子中可燃物的着火点
C.吹气增加了竹筒里氧气的含量,火种才重新燃烧
D.盖上竹帽,竹筒里仍有少量的空气,火种才没有熄灭
12.为了探究“烧不坏的手帕”原理,将滤纸(着火点为130℃)浸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中,进行图8所示实验,并收集实验过程中滤纸中心温度,绘制曲线如图9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①在18s时温度突然升高的原因是滤纸燃烧
B.曲线②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滤纸的着火点,滤纸不燃烧
C.由曲线④⑤得出,燃烧还需要可燃物的浓度达到一定值
D.“烧不坏的手帕”原理是酒精溶液中的水隔绝了氧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6分)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与传统汽车的燃料来源于化石燃料不同,新能源汽车的能量来源更加多元化,如氢内燃车以氢气为燃料,不排放任何污染物;乙醇汽车以乙醇为燃料,乙醇是可再生能源,可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秆大量制取。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未来可期。
(1)传统汽车采用化石燃料为能源。化石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包括 。
(2)氢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能源,目前暂时未能广泛使用的原因是 (答一点)。
(3)为什么有人说乙醇汽车的开发和使用会促进农业生产 。
(4)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14.(5分)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10-Ⅰ);②将图10-Ⅰ所示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10-Ⅱ所示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试管内气体压强 (填“增大”或“不变”“减小”)。
(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4)图10-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 。
15.(6分)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节能和减排的问题。图11是某种汽车的燃料燃烧过程示意图。
(1)将石油分馏成汽油、柴油等,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 的不同将其分离。
(2)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花塞的作用是 。
(3)将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充分压缩,有助于节省燃料,说明主要原因:

(4)乙醇的含碳量比汽油的低。分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对尾气中炭黑排放量的影响: 。
(5)利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和NO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两种空气中常见的无害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6分)探秘燃烧
【实验Ⅰ】探究燃烧的条件
用图12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P O 能与水反应。实验过程如下:
①通入N ,将W形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
②通入O ,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①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是因为可燃物燃烧需要 。
(2)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 (填序号)。
A.湿棉花的作用是防止P O 污染空气
B.其他条件和过程都不变,用红磷代替白磷,也能得到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C.实验过程②中,a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实验Ⅱ】探究“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实验编号 可燃物 集气瓶中气体 反应现象
甲 细铁丝 氧气 剧烈燃烧,大量放热
乙 细铁丝 空气 不燃烧
丙 铁粉 空气 剧烈燃烧,迸发出大量火星
(3)实验甲的现象还有 ;比较实验甲与乙,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
(4)实验丙的产物与甲相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注意:若答对下列问题奖励3分,化学总得分不超过40分。
(5)【实验拓展】化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吹气生火”实验,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 O )粉末的脱脂棉上用导管吹气,脱脂棉燃烧了起来。同学们对该实验中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如下探究。
【作出猜想】根据燃烧条件分析:
①脱脂棉是可燃物;
②吹出的气体可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
③反应放出热量,满足了温度达到脱脂棉的 。
【进行实验】在图13所示装置中,向过氧化钠粉末中不断吹气,观察到过氧化钠粉末由淡黄色逐渐变为白色,在导管口P处放置 ,木条复燃,说明试管内生成了氧气,同时还观察到 ,说明反应还放出了热量。
17.(5分)天然气是生活中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为甲烷。
(1)100g含64%甲烷的天然气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日常做饭时,燃气灶风门调节不好空气不足,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或橙色。燃料不充分燃烧,其后果是 (写出一点)。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D 2. A 3. A 4. A 5. D 6. A
7. C 8. D 9. D 10. B 11. B 12. D
13.(1)不可再生 煤、石油和天然气
(2)制取成本高(或贮存困难)
(3)乙醇可通过发酵甘蔗、玉米等农作物或粮食收割后剩余的秸秆制取
(2)增大
(3)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与氧气接触
15. (1)沸点 (2)使温度达到汽油的着火点
(3)将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充分压缩,汽油蒸气与氧气充分接触,经火花塞点燃后,燃烧更充分,放出的热量更多,燃料的利用率高
(4)加入乙醇后含碳量降低,碳更容易充分燃烧,产生的炭黑少
(1)与氧气接触 (2)AC (3)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氧气浓度不同
【作出猜想】着火点
【进行实验】带火星的木条 U形管中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
(1)解:100g含64%甲烷的天然气中,甲烷的质量为100 g×64%=64g。
设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16 64
64g x
答:需要氧气的质量为256g。
(2)浪费燃料(或产生一氧化碳,造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