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三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走进作者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词牌
题目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词,又称长短句。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我会理解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黄沙: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的西面黄沙村。
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
我会理解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1.“夜行”是什么意思?
2.你曾经有过“夜行”的经验吗?说说看。
我会理解
我会读
明月别枝惊鹊
这句写了几个景物?
月
枝
鹊
别枝:斜出的树枝。
译文:明亮的月光照在斜出的树枝上,惊起了枝上的鹊鸟。
我会理解
喜鹊对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月上时分,它们常会被月光惊起,乱飞乱啼。
“月明星稀,喜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曹操《短歌行》
我会理解
清风半夜鸣蝉
这句写了几个景物?
风
蝉
从这句可以看出
是什么季节吗?
夏
译文:蝉鸣随着半夜清爽的凉风飘送过来。
我会理解
和“蝉”有关的成语:
金蝉脱壳(qiào):
金蝉成虫时要脱去壳。后比 喻用计谋脱身。
我会联想
你想到什么成语?
螳螂(táng láng)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我会联想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句写了几个景物?
稻香
蛙声
译文:在一片稻花香气里,可以听到悦耳的蛙鸣,它们好像在谈论着丰收的喜悦。(古人认为蛙鸣是丰年的预兆)
我会理解
七八个星天外
应该说:天外七八个星。
这是倒装句,为了押韵。
译文:天边零零散散地
挂着七八颗星星。
我会理解
两三点雨山前
应该说:山前两三点雨。
这是倒装句,为了押韵。
译文:山前疏疏落落地
飘着两三点雨。
我会理解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
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他的眼前。
我会理解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下片写了哪些景物?
星
雨
店
林
溪
桥
我会理解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译文
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赏析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赏析
下阕开头,词人就树立了一座峭拔挺峻的奇峰,运用对仗手法,以加强稳定的音势。“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
赏析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一种境界。▲
赏析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课后作业1
《宿建德江》 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 写明亮的月光下美景,抒发了作者沉浸在稻花香中的喜悦心情。
课后作业2
“黑云翻墨未遮山”描写的是:作者坐在船上,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时昏暗。
“白雨跳珠乱入船”描写的是: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一场倾盆大雨。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板,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
“卷地风来忽吹散”描写的是: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可是一阵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 ,诗人朝远处一看, 这 一场过眼云雨,转眼就收场了。远处的群山依然映着阳光,全无半点雨意。
“望湖楼下水如天”描写的是: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天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
课后作业3
一、默写《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蝉鸣、鹊啼、蛙叫、人声。
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考考你
三、《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声音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________。 四、《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哪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夏季
鸣蝉、稻花香、蛙声
充满生机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色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喜悦心情。
考考你
六、《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这是辛弃疾在被贬官之后写下的。虽然正在经受坎坷,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体现出了作者的豁达、乐观的心胸。你见过美丽的乡村景色吗,在那样的景色里,你会想些什么,你最想说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考你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