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巩固提升练习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实验题专项提升)
1.在我们做实验时,由于方法不同或措施不当都会导致测量过程中难以观察到现象或测量结果不准确。请写出遇到下列问题时你的做法。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发现平面镜内棋子所成的像比较暗,看不清楚。要使像看得更清楚,你的做法是:_____;
(2)探究红外线的存在,为了让实验现象更明显,你采取的方法是:_____;
(3)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_____(选填“快”或“慢”)。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如图是水平桌面上提供的器材:带支架的玻璃板两块、完全相同的蜡烛两支、刻度尺、白纸、火柴等。
(1)两块玻璃板厚度分别为1mm和3mm,则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
(2)在竖直摆放的玻璃板前某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A',拿另一支 (点燃/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可以看到它与像A'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 看到像A',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实验过程中,将玻璃板沿底边所在直线向右移动,镜中的像相对于A是 的。
3.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芳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
(2)小芳把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没有点燃的蜡烛B,小芳应在_______(选填“A”或“B”)蜡烛一侧观察玻璃板中的像;
(3)当把蜡烛靠近玻璃板时,蜡烛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5)实验中,发现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与蜡烛A的像无法完全重合,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
(6)如图所示,仅将玻璃板由图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时,蜡烛A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选题字母代号)。
A.蜡烛成像仍在B处 B.蜡烛成像在B处右侧 C.蜡烛无法通过玻璃板成像
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若在甲图中水平向右移动玻璃板,A蜡烛的像 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跟着向右移动;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___________;
(3)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__,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综上可得,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_____;
(5)蜡烛A的像,是它发出的光经玻璃板反射而形成的___________像,若在玻璃板后放置一块木板,蜡烛A ___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通过玻璃板成像。
5.小龙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
(2)如图甲所示,选取两只相同的棋子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把棋子放在玻璃板前20cm处,在玻璃板后移动另一只棋子恰好在距离玻璃板______cm处与像完全重合;撤去玻璃板后的棋子,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如图乙所示,在三只棋子的正面贴上黑色的大小相同的半圆形图案,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将棋子______(选填“B”或“C”)在玻璃板后方移动可以使半圆形图案重合;实验过程中发现棋子A成的像不够清晰,小龙同学想到两种方案:方案一:用手电筒照射到玻璃板上;方案二:用手电筒照射棋子A正面。你认为______效果更好(选填“方案一”或“方案二”)。
6.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中用半透明玻璃板替代平面镜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是因为半透明玻璃板既能看到蜡烛A的像,又能看到另一侧的物体,便于确定________;
(2)将蜡烛A竖直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拿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________(选填“蜡烛A”或“蜡烛B”)这一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选在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A的像,小明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A像的位置__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4)该实验用到了等效替代法,是用________等效替代了_________(两空均选填“蜡烛A”、“蜡烛B”、“蜡烛A的像”、“蜡烛B的像”)。
7.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3)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也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5)实验中,小明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种做法的不合理之处是______。
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强同学利用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和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反射面)和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进行实验。
(1)小强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 ___________关系;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利用了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___________;
(3)在实验时,为使实验的效果更好,实验室内环境应 ___________(选填“亮”或“暗”)一些,小强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的位置,这两个像分别为图中A′和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___________(选填“P”或“Q”)平面镜成像得到的;
(4)小强分析了出现两个像的原因,吸取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 ___________(选填“薄”或者“厚”)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5)如图2,小强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来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最好选用 ___________(选填模型下的序号)。
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室提供平面镜和茶色玻璃板,应选 _____作为实验器材;
(2)小丁选择两只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 _____的关系;
(3)在确定像的位置后,移去镜后面的蜡烛,并在其位置放一光屏,屏上 _____(能/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_____像;
(4)小丁把ABC三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图甲),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_____;
(5)细心的小丁透过玻璃观察蜡烛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的像(图乙),出现两个不重合像的原因是 _____,此时成两个像的蜡烛的物距分别是蜡烛到玻璃板两个面的距离,若玻璃板厚度为3mm,则两个像的中心距离为 _____mm。
10.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中选用两枚相同的棋子是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正确组装器材后,在玻璃板所在位置的坐标纸上描一条直线。将棋子A放置在玻璃板前,另一枚棋子B放置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或“后”)进行观察,直至棋子B与棋子A的像______,在坐标纸上标出两枚棋子的位置。撤去棋子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个光屏,发现不能直接在光屏上看到棋子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移动棋子A,重复进行实验,其目的是:______。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当棋子A从位置1移动到位置2时,成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4)为了进一步探究像与物对称关系,你建议选取丙图中序号为______的字母积木进行探究。
11.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板面上,P、Q是玻璃板的前后两个表面,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放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明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右侧出A′和A″处,如图甲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P/Q)表面形成的;
(2)小明在A′处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白纸上 (能/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 像;
(3)小明按图甲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改变蜡烛A的位置,测量并记录几组物距u和像距v,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错误结论,原因是 (物距/像距)测量错误;
(4)若图乙中蜡烛A的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虚线EF平分成两块,把其中的一块向后平移一段距离,则蜡烛A通过这两块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5)如图丙,平面镜竖直放置,S为镜前的一个发光点,现将平面镜从MN位置顺时针转到MN′,物体S在平面镜中的像S′的移动轨迹为 (直线/曲线),S′离M的距离 (越来越近/越来越远/保持不变)。
12.小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图甲 图乙
(1)小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了一个跳棋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个跳棋B,选择跳棋A和B的要求 ,这是为了比较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 关系。
(2)在寻找跳棋A的像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跳棋 (A/B)这一侧观察。小华无论在桌面上怎样移动后面的跳棋B,都不能使之与跳棋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3)实验过程中,当将玻璃板水平向右移动时,她发现跳棋A的像 (向左/向右/不)移动;如果将玻璃板绕左侧竖直边在水平桌面上逆时针转动,发现转动时跳棋的像相对原来的位置 (向左/向右/不)移动。
(4)如图乙所示,小华又把模型“ ”面对玻璃板放置,竖直、向右侧倒放、向左侧倒放、向右倾斜放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关系,其中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