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元日》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全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整首诗的意思是:在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正欣欣向荣。暖阳照耀着春风,洋洋洒洒的屠苏酒,使人们心情舒畅。繁花似锦,暗香浮动,人们迎着温暖的春风,将美好的愿景寄托在新的一年。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4.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感受过年时的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四、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王安石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过年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画面描绘的是哪个中国传统节日吗?(春节)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古诗,就是描绘春节时热闹场面的。(板书课题)
3.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文注重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这首《元日》描绘了春节除旧迎新,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语气语调的变化。同时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意,感受春节的热闹和喜悦。
3. 教师出示本课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同时教师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字形,提醒学生注意书写规范和美观。
4.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诗句中描绘的春节习俗。(贴春联、放鞭炮、饮屠苏酒等)通过整体感知,让学生对古诗有初步的理解和感知。
(三)细读课文《元日》
1. 教师出示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并引导学生逐句分析。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意境。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品析和启发,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和情感。同时要注意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语言的描述和画面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句所表达的美感和情感。
2. 教师再次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的春节画面,让学生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通过观察和思考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和交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增强课堂互动性和开放性。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要求学生读出诗句的节奏和韵律感。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语调和语气,通过声音的变化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意境。通过朗读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理解诗句内容,提高他们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并让他们说说自己过年的经历和感受。通过交流和分享,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生活体验的融合,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知。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教师播放音乐伴奏带或录音朗读材料,让学生跟读并尝试背诵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通过跟读和背诵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句的内容和韵律感。同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背诵的技巧和方法,如分段记忆、情景联想等,以提高背诵效率和质量。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或集体背诵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四)拓展延伸
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描绘春节的文学作品或诗词等文学作品中的相关描写内容进行拓展阅读拓展阅读的目的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春节习俗和风情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同时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和文化底蕴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春节习俗的交流活动要求学生分享自己家或其他地区过年的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
(五)教学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元日》这首诗,通过朗读、讲解和讨论,我们深入理解了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感受到了春节的热闹和喜悦。通过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还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继续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和好奇心,积极探索和学习文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并默写《元日》。
2. 搜集并阅读其他描绘春节的文学作品或诗词,写一篇读书笔记或小作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春节的短文或诗歌创作。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体良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基本掌握了知识点和重点内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例如部分学生在朗读中语调不太准确、对诗句的理解不够深入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语音语调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指导,同时也会注意对课堂节奏和学生反馈的把握,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