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独奏曲,它的标题选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乐曲的意境优美,好像是一幅水墨画。其表现了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照在湖面上,远处青山朦胧,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欢快的渔歌声,渐渐地,歌声远去,湖边只留下了一片寂静。全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用慢板奏出了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并配合左手揉、吟等装饰手法,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湖滨晚景的赞美。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旋律是从第一段上下八度跳进的曲调中发展而来的。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欢歌、破浪行舟的欢乐情绪。第三段:用快板奏出一连串模进音符,形象地表现了荡桨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力度加强,运用了古筝独特的演奏方法表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情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听辨、联想、了解、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了解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3.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4.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音乐中细小之处的美。
教学准备:古筝、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导入课题。
师:欢迎来到我们的音乐课堂,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的聆听。
(歌曲聆听)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依据学生回答引导补充)
师:嗯。刚才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描绘了景色,抒发了情感。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首乐曲,这是一首欣赏曲。他就是《渔舟唱晚》。(引出课题)
二.教学过程。
1.整体铺垫,引导欣赏
师:《渔舟唱晚》,和刚才老师演唱的歌曲大同小异,只不过它是一首乐曲。同样呢,也是要表现景色和抒发作者内心情感的一首曲子。在学习乐曲之前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的老朋友,同学们,他是谁呀?
生答:古筝。
师:哎,这位老朋友,我们在三年级就已经见过他了,相信你一定没有忘记他。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这位老朋友的外貌呢?
生答(教师补充)
师:其实啊,在古筝里面还隐藏着一个属于我们中国的音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PPT。
师:在这一侧你会发现一个什么特点呢?
生答:有些音是重复的。
师:是哪几个音呢?(引导学生说出 1 2 3 5 6 )
师:是的,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中国的音阶 1 2 3 5 6和国际通用的七声音阶啊,他少了 4和 7。我们的这位老朋友,身上就承载着最中国的音阶。
师:老朋友身上学到了新知识,应该是非常的高兴的,我们要和他打一个招呼,哪一位同学要上来和我们的老朋友打一个招呼呢?来试一试弹奏古筝。生上台试弹。
师:同学们已经打过招呼了,那轮到老师来打招呼了。同学们听一听,老师和刚才两位同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生答:老师弹奏的好听。
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对比呢?是因为啊,老师在弹奏的时候加入了旋律和节奏,而刚才的两位同学啊,他们只是上来弹奏了琴弦而已。
师:下面呢。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老师将要弹奏的乐段,你去听一听它的速度,它的情感是怎样的?
(三部分弹奏,依次变换。每次学生回答听到的速度与感受。)(切实体验表达的情感,为后面分段聆听做铺垫)
一).速度慢。优美,如歌,安静。
二).速度稍快。轻快,活泼。
三).速度很快。激动,热情。
师:是的,古筝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优美安静,也可以轻快活泼,更可以热烈激动。我们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如此的博大精深。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我们的老朋友古筝去欣赏乐曲。同学们可以观察一下 PPT上的这一首古诗,看一看有什么特点隐藏在其中。
生答:渔舟唱晚这个曲名就在里面。
师:我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交织,相互传承下来。现在同学们可以依据这首古诗去聆听乐曲,根据刚才的古筝演奏去听一听渔舟唱完可以分为几段。更要去想一想,这首渔舟唱晚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生答:两段。
生答:三段。
师:到底是这位同学的两段,还是这位同学的三段呢?我们不要着急,再来聆听一遍。
(聆听过程中随着音乐解说分段处,和描绘的场景。)
师:这样的一首乐曲十分值得我们去细心欣赏。下面让我们来仔细欣赏这首乐曲,同学们可以依据画面去想一想第一乐段的情感、速度和描绘的景色场面。(欣赏第一乐段)
2. 段落聆听,细节处理。
师:第一乐段我们已经听完了,那它的速度、情感、景色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可以观察这里的黑板,老师列出了几个术语,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加清楚的表达所聆听到的情感。
生答(学生上台移动术语,无错夸奖,有错引导改正。)
师:同学们,第一乐段所描绘的场景又是怎样的呢?
生答。师补充:第一乐段是抒情优美的慢板,悠扬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描绘出一副夕阳映照万顷碧波的画面,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对景色的赞美之情。
师:那么,相对比第一乐段来说,第二乐段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聆听第二乐段)
师:第二阶段,已经聆听完毕,哪位同学上来移动一下你内心所听到的情感术语。生上台移动表情术语。
师:第二乐段所描绘的场景又是怎样的呢?
生答:仿佛看到了渔民捕鱼的场景。师:渔民到达捕鱼地点之后,会直接开始捕鱼吗?熟人见面直接就撒网吗?不应该吧。那应该先做什么呢?
生答:肯定要打个招呼。
师:是的,熟人见面要打一个招呼,就向同学们见面一样。哎,张同学,你来了,王同学你也来啦。打个招呼,互相送一个祝福。好,同学们可以先看一看老师作为一个老捕鱼人是如何和其它捕鱼人打招呼的。
(节奏说词,动作体验)
师:请同学们起立,我们切实的体验一下,捕鱼人的生活。
(带领学生进行体验,从多方面加深对乐曲的欣赏。)
师:同学们捕到了鱼,心情非常的高兴,那高兴的时候是不是就要哼唱上两句呢?下面啊,同学们可以观察老师捕到鱼的开心的哼唱。相信啊,你也是非常高兴的,和老师一起来哼唱两句吧。
(古筝音乐哼唱,不必太过精细化,主要体会本乐段开心的心情。)生跟着哼唱。师:我们内心非常的高兴,捕到了许多的鱼,那么第三乐段又将是什么样的变化呢?(欣赏第三乐段)
师:同学们可以听到,第三乐段的速度是由慢到快的,嘿,那他的情绪啊,我猜一定是这两个,激动的,热情的。为什么呢?哈哈,因为只剩他们俩了。
师:那具体表现的情景啊,就是渔民捕到鱼之后,即将要回家,哎,调转船头的时候呢,是慢慢的。那么在回家的路程当中会加快速度,并且不止这一只渔船回家,当时一定是百舟竞归的景色,所以到后面就是热烈激动的。
师:那么同学们一定也听到了,在一个如此激烈的音乐片段之后,结尾却是一个比较慢速的,优美抒情的。我们来聆听一下尾声(欣赏尾声)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吗?尾声啊,描绘的就是渔民归家之后,这这一片捕鱼地点,渐渐的回归宁静,万事万物都变得平静下来。
师:这就是我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之美,总能给我们留下无限的空间,让我们尽情的畅想。
好同学们,今天的渔舟唱晚我们就欣赏到这里。
三.总结
我们中国的民族音乐是非常丰富美好的,希望大家都去关心它、发现它的美,从小就学习它博大精深的知识,传承发展它,热爱我们的祖国,更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提高我们的修养,让他走向世界,更要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