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2 16:11: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非常著名,诗中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真切地表达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也同时表达了远在异乡的孤独情思。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产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4. 了解诗句的创作背景,进一步培养独立自学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诗句。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了解诗句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重阳节的风俗习惯等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重阳节的知识和诗人王维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1.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传统佳节吗?老师现在给你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得又快又准:
“庭前八月桂花香,一家几口赏花忙。折来黄花人长寿,家家户户都飘香。”谁知道这个谜底是什么?(八月十五中秋节)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圆畅饮,共赏明亮的圆月,共度中秋佳节。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唐朝有位大诗人,在八月十五这一天,因为离开了家乡,却独自一人在外地,他无法和家人团聚,心中十分孤独、寂寞。面对这种情况,你想这位大诗人会做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 关于这首诗的作者王维的资料,你知道哪些?(生一边说,师一边在黑板上贴出相关资料)
3. 过渡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王维和重阳节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一边读一边体会这首诗要告诉了我们什么?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约7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2. 指名朗读古诗。(教师适当指导生朗读)
3. 教师配乐范读古诗。提出思考题“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录音。解决本课的重点。(如果学生答得好可以让学生接着说下去)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居外地、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板书:思念亲人。
4.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思亲”体现在哪里?用笔勾画出相关的词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为解决本课的重点做了铺垫。过渡语: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古诗,和诗人一起思亲吧!
(三)细读古诗,体会情感(约15分钟)
1. 细读第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课件出示)并理解词语的意思,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再指名说意思,教师板书:(思亲),思亲在哪里?从哪些地方看出来?(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指的是什么?“倍”是什么意思?说明平时也思亲,为什么平时思亲而到了佳节的时候“倍”思亲呢?(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我们在大年初一、中秋节的时候和亲人团聚过,特别是过节时和亲人团聚的情景是最难忘的。)指导朗读这句话。试背这句话。齐读这句诗。这句诗主要讲了什么?(板书:思亲)作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想起亲人呢?(板书:想)想亲人现在在哪里?干什么?什么时候最想亲人?既然这么想亲人,为什么不回家呢?哦!原来是身不由己呀!既然不能回家那作者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做什么呀!(板书:登高)去干什么呀?(板书:茱萸)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越来越想自己的亲人)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说明作者思念自己的亲人、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是多么的强烈呀!这正应了那句诗呀?(每逢佳节倍思亲)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次齐读这句诗。
2. 细读第二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课件出示)在这佳节里,人们在干什么?(登高、佩茱萸)在古时候,人们认为这样可以避邪。可是王维却不能和兄弟们一起登高了,这真是遗憾呀!这时,诗人又想起了远在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他们在哪里干什么呢?(登高、遍插茱萸),可是兄弟们插茱萸时,却发现少了一个人,他们多么希望自己的亲人也在身边呀!王维看到这番情景时,心情怎么样?(更加思念亲人了)板书:思亲想登高。
3. 感情朗读:请同学们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出思念亲人的感情。配乐读。
4. 过渡语:同学们读得很好。不过,我们仿佛还停留在纸面,实际上我们还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你们想不想去了解呀?(想)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隧道,回到唐代,去王维的家乡看看吧!在出发之前,请同学们先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描述:我们来到长安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只见那里山清水秀,炊烟袅袅。夕阳西下,家家户户的亲人团聚了。)这样的地方你喜欢吗?(喜欢)那么王维喜欢吗?(也喜欢)他在诗中用什么词表达出来?(山东)山东是指哪里呀?(华山以东)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生活着,可是王维却离开了这里,只身一人来到外地。这时,他看到了别人家都是亲人团聚,这更加激起了他对亲人的思念。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想寄回家乡给自己的兄弟。(课件出示诗)。配乐读。男女生赛读。
5. 过渡语:多情的诗人心中时刻都在想念着远在家乡的亲人。你们看!他望眼欲穿,肝肠寸断,一个“独”、一个“倍”字将一个出门在外,客居他乡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用低沉、舒缓的语调来读这首诗吧!
(四)拓展延伸(约3分钟)
1. 教师引导语:王维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写下了这首思念亲人的诗篇。现在,我们再来学一首王维写的另外一首表达思念家乡之情的古诗。(课件出示《杂诗》)指名读。教师补充有关资料:这首诗写的是游子思念家中亲人。它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样,也是写重阳节时游子思乡的怀亲之作。这首诗一开头就表明了诗人当时所处的地点和时令(九月),使读者知道这个节日是在重阳节期间,为下面诗人思念久别的家人和因不能回家而伤心奠定了基础。
2. 感情朗读《杂诗》,让学生再次体会游子思乡之情。
(五)布置作业(约1分钟)
1. 背诵并默写《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 课外积累与重阳节有关的诗句。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地理解了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了诗人所表达的强烈情感。通过与王维的其他古诗比较学习,我们对王维的诗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本课,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意境,通过启发式提问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和思想内涵。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比较阅读和拓展延伸环节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思考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某些问题;另外在布置作业时未能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作业形式单一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