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观察记录
学校 班级 人数 科目 英语
执教人 课题 M6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课型 新授
观察人 时间
观察点 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编号 观察项目 效果 分析与建议
A B C D
1 本课教学目标是否合理? √ 教学目标的设定建立在充分的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
2 导入活动是否指向教学目标 √ 通过猜谜语活动引出指南针和方向,紧扣教学目标,自然进入本课的学习。
3 课文理解是否指向教学目标 √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核心问题,借助课文动画视频,引导学生感知理解课文。
4 词汇教学是否指向教学目标 √ 借助图片和上下文的理解帮助学生掌握新词,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中语言知识的学习任务。
5 语句教学是否指向教学目标 √ 创造古代诗人旅行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采用小步子操练方式进行学习。
6 巩固活动是否指向教学目标 √ 采取多样的趣味活动如Sharp eyes巩固单词和句子。问问题形成思维导图并复述课文,指向教学目标,任务具体。
7 运用任务是否指向教学目标 √ 通过跟朋友分享旅行经历充分运用本单元所学内容,体现了用英语事情的理念。
设计意图及说明:本图表是观察者对“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观察所使用的量表。其中在效果一栏中,A表示效果很好;B表示效果一般;C 表示效果有难度;D表示效果不好。
“是否创设适当的语境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观察记录
学校 班级 人数 科目 英语
执教人 课题 M6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课型 新授
观察人 时间
观察点 是否创设适当的语境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
编号 观察项目 效果 分析与建议
A B C D
1 在语篇一导入中是否创设了与生活相联系的语境 √ 通过猜谜游戏,引出指南针。回顾学过的方向单词,学习新的方向单词,为下面chant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在语篇二导入中是否创设了真实语境 √ 从玲玲的chant引出跟朋友很开心,进而导入到跟父母的新疆之行进行复习并让学生提问想知到什么。
3 在语篇二的学习中是否创设了与生活相联系的真实语境呈现语言结构 √ 通过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语境,呈现语言结构。三个核心橘子的学习和练习中都创设了情境,进行小步子操练。
4 练习环节是否创设了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练习 √ 创设了古代诗人旅行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本单元目标句型。
5 拓展任务环节是否利用真实语境引领学生运用语言结构 √ 创设了分享朋友的旅行经历的情境,让学生完成真实的任务,驱动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及说明:本图表是观察者对“是否创设适当的语境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进行观察所使用的量表。其中在效果一栏中,A表示效果很好;B表示效果一般;C 表示效果有难度;D表示效果不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M6 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三起)五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M6 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分享他人的旅行经历)
语篇内容:
(一)、语篇研读
What:本语篇第一部分是一个节奏欢快押韵的 chant:东方和西方,家是最 好的。北方和南方,让我们休息一下。第二部分是玲玲去年七月去新疆的详细 分享和介绍。玲玲在新疆骑了马,爬了天山,参观了天池。天池很美,她在那
里很开心。
Why:作者通过玲玲分享自己在新疆的游览和体验,让学生进一步领略新 疆之美,感受天山和天池的自然景观 ,使学生在感受和倾听中他人的旅行见闻
中更好地感受中华大好河山, 建立热爱祖国的情感,实现语篇教学的育人价值。
How:该对话是配图短文。涉及到旅行相关的词汇 east, south;分享交流旅
行的核心语言,如 She rode a horse. She climbed the Tianshan Mountains.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游览体验的核心句:It was very beautiful. She had a lovely time there. 玲玲在分享旅行经历中运用了一般过去时, 学生前面的课程中已经接
触并学习过该内容。该对话情节有趣,易于理解,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
1 .在看、听、读的活动中,感知、获取 Lingling’s chant 的主要信息。(学习理
解)
2 .在看、听、说的活动中,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梳理对话中玲玲分
享的旅行信息。(学习理解)
3.在教师的帮助下, 完整、连贯地朗读所学语篇; 根据老师提问回答问题形成思
维导图并利用思维导图复述课文。(应用实践)
4. 运用所学语言与同伴交流、分享古人们的旅行足迹。(迁移创新)
5. 运用所学语言,分享描述朋友的旅游见闻和游览体验。(迁移创新)
完成课时目标所需的核心语言如下:
【核心词语】
east, north, best, rest, rode
【核心句型】
She rode a horse.
She climbed the Tianshan Mountains.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It was very beautiful.
She had a lovely time there.
(三)、教学过程(体现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目标 学习活动 学习效果评价
1.在看、听、读的 活动中,感知、获 取 Lingling ’s chant 的主要信息。 (学习理解) 1. 学生猜谜语,在句子提示和启发下猜出 riddle 谜底: 指南针。引出第一单元学过 的方向 west, south 以及本课学习的方向 north, south 四个方向,为接下来的 chant 和之后的练习和拓展交流做准备。 2. 学生欣赏 chant, 尝试朗读 chant,在此过 程中明白语用单词 best, rest 的意思,感受 chant 的押韵, 并找到韵脚和节奏。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理解图 片和文本含义, 能否了解 四个方向及其汉语意思, 能否参与互动交流,并根 据需要调整提问方式,进 行追问或给予鼓励。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用正确 的语音语调朗读语篇,找 到韵脚和节奏并给予指导 和鼓励。
3. 学生在老师的示范引导下,创编自己的 chant。 观察学生能否明白 chant 的有趣之处,仿照 chant 创编自己的 chant。
2.在看、听、说的 活动中,通过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获 取、梳理对话中玲 玲分享的旅行信 息。 (学习理解) 4. 学生基于上节课玲玲在新疆旅行的照片, 说出已知的关键内容: When: She went to Xinjiang last year. Who: Who did Lingling go with Where: Xinjiang is in the west of China. 5. 学生基于图片信息提出问题:“What did she do How did she feel How did she get there ” ⑴通过观看对话视频找到第一个视频的 答案: She rode a horse. 学生通过迁移进行小步子练习, He rode a horse, She rode a horse, they rode a bike. She climbed the Tianshan Mountains. 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迁移: I climbed the …Mountains.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 领略天池之美。学习 It was very beautiful. 通过古代诗人的游览迁移 Sushi visited the West Lake. Libai visited the Lushan Mountains. Wangchangming visitied Qinghai. 教师观察学生是否用过去 时态描述上节课玲玲旅行 的主要信息,观察并评测 学生的掌握情况。 观察学生能否针对想要了 解的内容,用相应的特殊 疑问词进行提问,并根据 学生反应调整提问方式, 给予提示和帮助。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在观看 课文视频的过程中获取关 键信息,能否理解对话内 容,找出相关信息,根据 学生完成任务活动的情况 给予指导和反馈。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在老师 的示范下,结合自己的实 际经验,用目标句型进行 表达,并及时给予帮助反 馈。
⑵Q:How did she feel 学生梳理总结三幅图片,归纳玲玲的心情, 并让学生从课文里找到答案。 She had a lovely time there. ⑶How did she get there 学生借助对课文视频的回忆,得出答案: She went there by plane. 老师给出动图确认答案。 6.学生玩游戏: Sharp eyes, 对语篇的单词, 短语,句子进行进一步熟悉和巩固。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在老师 的指导下,进行猜测归纳, 并捕捉关键信息,得出玲 玲的游览体验 观察学生能否根据非文字 材料捕捉关键信息。 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对本单 元的核心单词、短语和句 子掌握熟练, 并及时反馈。
设计意图: 本阶段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本中的词汇和核 心语言。并用小步子操练的方式, 在语境中进一步巩固和练习核心单词和语言。在操练 visited .句型时选择著名诗人——苏轼, 李白和王昌龄的诗歌。三首诗歌都是 小学阶段学过的,学生对内容和背景比较了解,并且也为后来的操练环节打下基础。 学生在 教师指导下,通过观看课文视频,从大意到细节逐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在词汇学习中,学 生在教师指导下发展拼读能力。 最后通过传统但有效的游戏:Sharp eyes操练巩固相关单词、 短语和句子。
3. 在 教 师 的 帮助 下,完整、连贯地 朗读所学语篇;根 据老师提问回答问 题,形成思维导图 并利用思维导图复 述课文。 (应用实践) 7.跟读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 8. 自读课文,进一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 朗读课文。 9.齐读课文,第三遍走进文本,进一步巩固 课文。 10.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提升思维活 跃度。 教师观察学生能够跟读课 文,语音语调是否标准, 并给与反馈和指导。 教师观察学生自读情况, 根据不同能力水平学生朗 读课文的情况给予指导或 鼓励。
11.复述课文,根据回答问题梳理的关键词, 第五次走进文本。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正确回 答问题;能否借助思维导 图复述课文。 根据学生表 现给予必要提示和指导。
设计意图: 本阶段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归纳和整理核心语言的基础上, 通过五个小环节, 五次走进文本, 一步步巩固和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结构的理解。 通过跟读,自读,齐读, 回答问题, 利用思维导图复述课文等学习活动, 促进语言内化, 从学习理解过渡到应用实践, 为后面的真实表达做准备。
4. 运用所学语言与 同伴交流、 分享诗 人们的旅行足迹。 (迁移创新) 12.学生思考表达古人分享旅行的方式。通过 杜甫的一首诗,用填空的形式来复现描述他 的旅行足迹和游览体验,练习本单元主要语 言知识和语言结构。给出三首经典古诗词, 小组合作, 任选一首诗, 仿照示例进行填空, 用所学句型进行提炼和表达。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内捕 捉相关信息的情况,给予 鼓励或帮助。 教师观察学生运用核心语 言分享交流诗人们旅行经 历的情况,评价教与学的 成就。
5. 运用所学语 言,分享描述朋友 的旅游见闻和游览 体验。 (迁移创新) 13. 学生根据老师和家人在上海迪士尼旅行 教师观察学生能否根据语 言提示提出问题并介绍老 师的旅行经历。观察学生 能否理解老师的示范,并 给与进一步的指导。
的照片,借助语言提示,提出关键问题,并 一起介绍分享 Ms Li’s travel. 然后拿出准备 好的旅行照片,跟朋友一起借助范文、语言 输出框架和语言提示,分享对方的旅行经历, 全班交流、分享。 14. 学生讨论旅行的意义,观看关于旅行的 视频,感受祖国的辽阔和伟大,进一步建立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观察学生能否用目标语言 积极分享自己的旅行经 历,能否正确运用核心语 言分享表达他人的旅行经 历, 并根据学生表现,给 予鼓励和帮助。 教师通过不同的任务设计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一 步建立热爱祖国、热爱家 乡的情感,实现语篇教学 的育人价值。
设计意图: 本阶段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迁移的语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分享 交流他人的旅行经历。 从古代著名诗人的旅行经历到自己和朋友的旅行经历,创造大的真实 语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旅行语境中进行真实的互动交流。 学生从课本走向现实生活,在分享 他人的旅行中, 发展语用能力; 在分享他人旅行经历的语境中, 进一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 自然景观以及多元的文化, 体会祖国的幅员辽阔。进一步建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作业超市: 1. Read the text fluently. (熟读课文。)
2. Share your travel with your friends and make a class travel album. (和朋 友分享旅行经历,并制作旅行相册。 ) 3. 阅读绘本 Goodnight world!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M6 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课标分析
【教材版本】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三起)五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M6 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课 型】新授课
【课标分析】
(参考课程内容六要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
1. 主题:课标主题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本单元主题内容属于二级要求里的“人与社会”范畴,“历史、社会与文化”主题群“中外名胜古迹的相关知识和游览体验”子主题;也属于“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个人经历与倾听、感受与分享”子主题。还涉及“人与自然”范畴,“自然生态”主题群,“中国主要省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子主题。本单元语篇内容融合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两大范畴,因此本单元主题定为分享他人的旅行经历。
2.语篇:本单元为记叙文中的配图短文。
3.语言知识:
语音知识:能借助拼读规则拼读单词,best,rest;体会意群,语调,押韵与节奏。
词汇知识:能在语境中理解词汇含义,在运用中逐步积累词汇;在旅行语境中运用相关词汇分享旅行相关的信息。
语法知识:在分享旅行的语境中理解一般过去时的形式、意义、用法;在语境中运用一般过去时的知识分享描述他人旅行的时间、地点和方位等。
语篇知识: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围绕“分享”主题,借助图片和动画等信息辅助理解关于旅行的语篇内容。
语用知识:在分享旅行中,与他人进行得体的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4.文化知识:进一步了解新疆的自然景观,旅游文化和风土人情等,加强对文化多样性的感知和体验。体会中国国土的幅员辽阔和民族的多样性,,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拓展视野,在阅读和分享中建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加强身份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5.语言技能:
理解性技能:借助图片、图像等,理解本单元语篇,提取、梳理、归纳主要信息;在听和读的过程中根据上下文线索和非文字信息猜测语篇中词汇的意思,推测未知信息。
表达性技能:完整、连贯地朗读所学语篇;在教师指导下借助语言支架、图片提示等,运用所学语言,分享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旅行经历;具有问题意识,能提出自己的问题,积极思考,自主表达;模仿范文的结构和内容进行书面表达,并尝试添加细节,使内容丰富、生动。
6.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主动利用相关资源进行拓展学习;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遇到问题主动请教。
认知策略: 运用已有的过去式和疑问句的知识积累和旅行相关的生活经验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借助思维导图等工具归纳、整理所学内容;借助拼读规则拼读生词;在学习内容与个人经历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交际策略:借助非语言信息线索理解他人表达的意思;能在口头表达中借助目光、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语言手段表达意思。
情感管理策略: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和自信心,主动参与各种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习,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M6 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三起)五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M6 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课 型】新授课
【执教教师】
【教材分析】
本模块两个单元融合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两大主题,其主题意义分享旅行经历。本节课是本模块第二单元的内容,主题意义体现的更加深入,知识点由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到了分享他人的旅行经历,层次清晰明了。
What:本语篇第一部分是一个chant.东方和西方,家是最好的。北方和南方,让我们休息一下。第二部分是玲玲去年七月去新疆的详细分享和介绍。玲玲在新疆骑了马,爬了天山,参观了天池。天池很美,她在那里很开心。
Why:作者通过玲玲分享自己在新疆的游览和体验,让学生进一步领略新疆之美,使学生在感受和倾听他人的旅行见闻中更好地感受中华大好河山,建立热爱祖国的情感,实现语篇教学的育人价值。
How:该对话是配图短文。涉及到旅行相关的词汇east, south;分享交流旅行的核心语言,如She rode a horse. She climbed the Tianshan Mountains.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游览体验的核心句:It was very beautiful. She had a lovely time there. 玲玲在分享旅行经历中运用了一般过去时,学生前面的课程中已经接触并学习过该内容。该对话情节有趣,易于理解,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M6 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学情分析
【教材版本】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三起)五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M6 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课 型】新授课
【执教教师】
【学情分析】
1. 学情分析前期准备:
课前学情分析方法之一是调查法。在进行本单元的学情分析时,教师利用问卷调查对学生知识储备、认知能力、生活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这些问题具体明确,通过问卷,教师能更有效地了解学生,从而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保证课程的深入。
2. 具体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五年级的同学在四年级下册第七、八模块初步学习了动词一般过去式,如phoned, walked, helped,talked, saw, went等,对于过去时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四下Module9中,学生学习了如何谈论假日旅行的话题及目标语句。学生能熟练运用Did you... I went to ... last year. 这些语言的习得为本课介绍自己在祖国的旅行经历奠定了良好的语言知识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五年级第三模块学习了Where did you go 句型。五年级上册前四个模块以及五年级下册一二三模块关于过去时态的学习和运用都给本单元的学习创造了条件。本模块第一单元 I went there last year也为本课时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主题意义基础:针对本课中旅行的话题,学生也比较熟悉。在四上M8U1 We’re going to Hainan.中,课文内容涉及关于Amy计划去海南旅游及旅行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但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恰当运用who,when, where, what, how等要素有逻辑地表达旅行经历可能会是本课学生学习的难点。
认知(心理)特点: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乐于通过看图片、视频,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等观看、倾听和分享旅行经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因为对本话题比较熟悉,所以愿意参与课堂,积极收集自己和家人的旅行照片,并乐于与同学分享旅行经历,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生活经验:五年级学生观察能力强,善于提取图片信息;活泼好动,有表现力;积极思考,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语言基础,学生对旅行这一话题,有着较为丰富的生活体验,对于去过的地方这个熟悉的话题了解较多,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语言框架描述文本内容或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表达,有话可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M6 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教学反思
【教材版本】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三起)五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M6 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课 型】新授课
【执教教师】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M6 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一课主题为分享描述他人旅行经历,通过运用过去式正确的描述他人过去的旅行经历,以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根据五年级学生学情,设计了由浅入深的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自然,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积极表达。整节课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比较高,目标达成度较好。我认为本节课我在以下几个环节做的比较到位:
从大单元整体出发,提炼主题意义,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课前认真分析课标、教学内容和学情,提炼出第六模块大单元的主题意义为分享旅行经验,达成的育人价值为: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建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第一课时的主题为:介绍并分享自己的旅行的所见所闻;第二课时的主题为介绍并分享他人旅行的所见所闻。最后形成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从而更好地把握本单元教学脉络,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从本节课的实施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课前预设。
问题引领,发散思维。
本节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用“问题链”的设计,不断抛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提问,层层推进教学,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
在进入语篇二文本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关于玲玲的新疆之旅,你们了解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深化对第一单元知识和内容理解的过程,同时也为本单元学习进一步打好基础。然后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关于她的新疆之旅,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主动提问,积极表达。同时引出关于文本的三个关键问题: What did she do How did she feel How did she get there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解决问题。
此外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通过提问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Tianchi Lake?How did the ancients share their travel 等开放性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情境中理解 在实践运用中体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每一个活动纳入情境之中,步步推进,因为本课主要语言点为用过去时态描述旅行,所以我创设了古人的旅行经历这个大的情境。从课文呈现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开始的小步子操练环节,就引入了几个著名诗人—苏轼、李白、王昌龄创作的经典诗歌。为了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选取的诗歌也是小学阶段课本上的诗歌。小步子操练提供了真实的情境之外,还为practice环节,让学生根据对这几首诗的了解,填空。用本节课的目标句型和目标语言,进一步练习描述某人旅行去过的地点、方位、自然特点以及诗人的游览心情,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四、清晰示范,有效操作。
无论新知呈现环节,操练环节还是语言的巩固和拓展运用环节,我都会明确有效的为学生做示范,把问题的难度适当降低,便于学生理解和课堂活动的顺利实施。比如在小步子操练She climbed the Tianshan Mountains.环节, 我想让学生说出他们自己爬过什么山,于是出示了我爬崂山的照片并用语言说明,接着提问,What about you 每一个学生都很明确知道他们要表达的内容。再比如practice部分,让学生根据诗人的经典诗歌来完成填空,写出关于他们去了哪里,地理位置以及游览体验的相关信息。我先利用杜甫的诗歌为例,跟同学们一起来解决问题,复习了相关目标句的同时做了清晰明了的示范,学生快速明白操作流程和需要完成的任务。最后一个环节production,让同学们分享自己朋友的游览体验。我用自己跟家人在上海旅游的经历让学生参考语言支架提出题,并让同学们一起介绍Ms Li’s travel。接着同学们自己找到朋友,一起分享,保证了此任务的有效性。
但是本节课上完后,还是有一些遗憾和不足。反思教学过程,我存在以下问题:
1. 课堂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应该做更多有针对性的评价。
2. 肢体语言不够丰富,比如学生完成任务非常棒,跟学生击掌“Give me five”如果再热情一些,学生会更多感受到来自老师的鼓励。课堂气氛和参与度会更加活跃。
3. 拓展部分work sheet上有让学生写一写,分享他人的旅行经历,可以下课完成,我没有跟学生说明白作为课后作业完成就可以,导致部分同学信心不够。
以上是本课的教学反思,我将不断努力,不断成长,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M6 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评测练习
【教材版本】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三起)五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M6 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课 型】新授课
【执教教师】
【评测练习】
1.Enjoy a chant,找到chant的韵脚和节奏。
2.创编一个新的chant,考察学生对chant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3.思考并回答关于玲玲的新疆之旅,学生了解什么,还想要了解什么。
4.快速说出出现单词、短语和句子,考察学生对语言知识掌握情况。
5.针对课文关键内容提问并形成思维导图。考察学生根据思维导图梳理和复述课文的能力。
6.两人合作,选图填空。考察学生对古诗中描述诗人去过的地方,地理位置,特点以及诗人游览体验等的理解和目标句的应用。
7.合作分享介绍朋友的旅行,考察学生自如运用语言做事情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M6 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效果分析
【教材版本】外研社新标准《英语》(三起)五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M6 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
【课 型】新授课
【执教教师】
【效果分析】
五年级下册M6 U2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一课主题为分享描述他人旅行经历,通过运用过去式正确的描述他人过去的旅行经历,以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为了达成这些目标,我根据五年级学生学情,设计了由浅入深的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自然,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与、积极表达。整节课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比较高,目标达成度较好。我认为本节课我在以下几个环节做的比较到位:
从大单元整体出发,提炼主题意义,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课前认真分析课标、教学内容和学情,提炼出第六模块大单元的主题意义为分享旅行经验,达成的育人价值为: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建立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有了前期的认真分析,最后形成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从而更好地把握本单元教学脉络,制定了合理的教学目标。从本节课的实施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课前预设。
问题引领,获取关键信息。
本节课的主题意义为,分享他人的旅行经历,贴近学生生活,五年级学生对于过去时态和旅行话题和几个关键疑问词有一定的了解。因为涉及到旅行的关键信息的获取,所以老师又引导学生在语境下提出问题。并在这几个核心问题的驱动下,观看视频,感知、理解文本,借助动画视频获取关键信息,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理解、认读词句,并在小步子练习中逐渐迁移巩固重点句型,做到了“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在不断的输入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了获取信息的策略,并能够做到独立输出语言。
三、巩固练习到位,在应用实践中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升。
除了语言呈现中的小步子练习辅助重点句型的掌握外,在讲解完课文的操练环节中,我设计了Sharp eyes环节,用一个传统但实用的游戏形式,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兴趣,从而复习巩固相关单词、短语和句型。对课文的操练我设计了五个小环节。
跟读课文,并提醒学生注意语音语调。
自读课文,进一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朗读课文。
齐读课文,第三遍走进文本,进一步巩固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三种形式复习课文后,提升学生思维活跃度。
尝试复述课文,根据回答问题梳理的关键词,第五次走进文本。
五次走进课文后,学生对文本的掌握进一步加深,为后来的练习和拓展打下基础。
四、梳理回顾文本,提升学生学习策略。
Chant结束后,通过回顾文本,引导学生发音发音规律和韵脚。
学习正文三个关键句型之后,引导学生在这个小环节中回顾What
did Lingling do She rode a horse. She climbed the Tianshan Mountains. She visited the Tianchi Lake.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一个整体的认识,并引出How did she feel?
3.总结部分,引导学生再一次梳理文本 In this class, we have known What did Lingling do How did she feel And we have known the four directions: east, west, north, south.引导学生形成对本课时完整的认识,让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更加清晰,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