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12 16:28:05

文档简介

乌江新高考协作体
2023-2024学年(上)期末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
高二生物试题
(分数:100分,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
1. 进食后,随着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一系列调节过程,血糖浓度降至正常水平。这种调节机制属于( )
A. 分级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调节 D. 神经—体液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
【详解】由于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比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再由垂体控制相关腺体;根据题意“进食后,随着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一系列调节过程,血糖浓度降至正常水平。”可知:这种调节机制不属于分级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
故选D。
2. 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微量高效 B. 通过体液运输
C.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 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A正确;
BD、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身体各个部位,B正确,D错误;
C、激素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正确。
故选D。
点睛】
3. 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参与植物体无机盐运输的水是自由水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有水生成
D. 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只能以离子形式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中的水可以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其中结合水会与细胞内的其它物质结合,自由水具有流动的特性可以将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中。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含量有关。
【详解】A、自由水相比于结合水是可以流动的,因此植物体无机盐运输的水是自由水,A正确;
B、渗透压取决于溶液中的颗粒数,血浆中含有较多的无机盐、蛋白质,因此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正确;
C、基因的表达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核糖核苷酸之间和氨基酸之间都会进行脱水缩合,形成相关化学键,C正确;
D、无机盐在生物体中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也会与细胞中的物质结合,比如铁元素会构成血红蛋白,D错误;
故选D。
4. 已知燕麦幼苗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科研人员将燕麦幼苗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幼苗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在燕麦幼苗尖端发生了被动运输
B. 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均能促进生长
C. 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含量高于琼脂块B
D. 若该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单侧光照射,使生长素从向光一侧向背光侧运输,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所以植物表现出了向光性。因此植物的生长表现出向光性的原因是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的不均匀。
【详解】A、生长素在燕麦幼苗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的主动运输,A错误;
B、图1中的胚芽鞘尖端可以产生生长素,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都能促进生长,B正确;
C、琼脂块A的生长素来自有尖端的向光侧,所以生长素含量低于B,C错误;
D、实验若在黑暗条件下进行,A和B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甲乙弯曲角度相同,与单侧光条件下实验结果不同,D错误。
故选B。
5. 清华大学教授颜宁率领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对葡萄糖转运膜蛋白的研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葡萄糖转运膜蛋白能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该蛋白的结构改变有关
B. 胰岛素的作用可以使该蛋白的转运速度加快
C. 线粒体膜上不存在该蛋白
D. 癌细胞膜上该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要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糖尿病的发生可能是患者体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缺少或者其空间结构改变,无法转运葡萄糖 ,A 正确;
胰岛素的作用可以使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转运速度加快从而加快转运葡萄糖,B 正确;
线粒体内不能分解利用葡萄糖,所以线粒体膜上不能存在葡萄糖转运蛋白,C 正确;
癌细胞同样需要大量的葡萄糖,所以可推测癌细胞膜表面该蛋白并不比正常细胞少,D错误。
6. 阿糖胞苷是一种嘧啶类抗癌药物,但阿糖胞苷进入癌症患者体内后,淋巴细胞的生成明显减少。据此可推测该药物
A. 是一种不含有氮元素的有机物 B. 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C. 很可能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 D. 具有促进原癌基因突变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D、阿糖胞苷是一种嘧啶类抗癌药物,说明阿糖胞苷是一种含有氮元素的有机物,不具有促进原癌基因突变的作用,A、D错误;
B、阿糖胞苷进入癌症患者体内后,淋巴细胞的生成明显减少,说明阿糖胞苷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B错误;
C、DNA聚合酶参与DNA复制,癌细胞在有丝分裂的间期会发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阿糖胞苷是一种嘧啶类抗癌药物,说明阿糖胞苷很可能通过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而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C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以“阿糖胞苷是一种嘧啶类抗癌药物”为情境,考查学生能否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依题意信息“阿糖胞苷是一种嘧啶类抗癌药物,但进入癌症患者体内后,淋巴细胞的生成明显减少”为切入点,结合所学癌细胞的特征、癌变的根本原因等相关知识展开联想,进行发散思维,进而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7. 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组织液减少
B.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成分中都含有葡萄糖和CO2等
C. 血浆浓度降低可促进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 机体中细胞外液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B
【解析】
【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即细胞直接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详解】A、血浆内的蛋白质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导致组织液增多,A错误;
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成分中都含有葡萄糖和CO2等,B正确;
C、血浆浓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血浆浓度降低可促进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C错误;
D、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B。
8. 让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即HIV引起的,HIV存在于患者 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中,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
B. 生活中与患者握手易感染HIV
C. HIV能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形成DNA
D. 补牙时,可因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未消毒的器械而感染HIV
【答案】B
【解析】
【分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详解】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染性极强,A正确;
B、与患者握手不会感染HIV,B错误;
C、HIV为逆转录病毒,能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形成DNA,C正确;
D、HIV可通过血液传播,故补牙时,可因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而未消毒的器械而感染HIV,D正确。
故选B。
9. 如图甲是一株盆栽植物,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将图甲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特点
B. 给予图甲植物右侧光照,③、④侧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图乙中c、g点表示
C 图甲①处生长素浓度可用图乙中f点表示,此处生长受抑制
D. 如果摘除图甲中的部位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10-6mol·L-1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较地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植物个的向地生长和顶端优势是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重要体现;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植物的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长得快,向光侧分布少,长得慢。
【详解】A、将植物水平放置,由于重力的作用使植物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对生长素敏感,近地侧由于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根的生长,根表现出向地生长的特点,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正确;
B、单侧光照使生长素在背光侧分布多长得快,③比④侧的浓度高,促进作用强,因此可以用乙图中的g、c两点表示,B错误;
C、甲图①处是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促进顶芽的生长,故不能用乙图f点表示,C错误;
D、摘除①顶芽,侧芽②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解除顶端优势,起促进作用,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会低于10-6mol L-1,D错误。
故选A。
10. 下图为红细胞在内环境稳态中的重要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红细胞内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
B. 生成都是在血浆中完成的,主要通过血浆运输
C. 与反方向跨膜运输时,可能顺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
D. 红细胞在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
【详解】A、由图可知,CO2在红细胞内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氨基甲酰血红蛋白,A正确;
B、CO2 生成H2CO3还可发生在红细胞内,B错误;
C、血浆中的Cl-浓度高于膜内,Cl 进入红细胞为顺浓度的协助扩散,C正确;
D、由图可知,红细胞具有缓冲作用,在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正确。
故选B。
11. 某人近来身体消瘦明显,感觉不适,医生建议他进行血液化验,部分化验的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促甲状腺激素 8.0 0.35~5.5 μIU/mL
胰岛素 18.7 5.0~20.0 mIU/L
空腹血糖 9.5 3.9~6.1 mmol/L
A. 机体新陈代谢速率可能降低
B.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能降低
C. 该病症可能与胰岛素受体功能异常有关
D. 为降低血糖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作用:①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A、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偏高,说明患者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偏少,新陈代谢速度慢,A正确;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B正确;
C、该个体血糖偏高,但胰岛素含量正常,说明可能是由于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功能所致,与胰岛素受体功能异常有关,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C正确;
D、该病人的胰岛素分泌正常,注射胰岛素没有明显效果,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出问题,D错误。
故选D。
【点睛】
12. 某人研究了2,4-D对水稻生根的影响,得到下图结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2,4-D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B. 2,4-D对水稻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 该实验的因变量是生根数量和根的长度
D. 浓度为500 mg/L的2,4-D可能抑制水稻生根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据题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和平均根相对长度,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详解】A、2,4-D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A正确;
B、实验结果显示,2,4-D对水稻生根数量的作用只表现为促进作用,而对根长度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B错误;
C、该实验因变量为生根数量和生根长度,C正确;
D、浓度为500 mg/L的2,4-D可能属于高浓度,抑制水稻生根,D正确。
故选B。
13. 据图所示,在“■”处插入电极,两个相邻神经元上安放电表I、II,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Q点,电表I的指针向右偏转
B. 刺激P点,电表I的指针发生向左偏转
C. 刺激Q点,电表I和电表II的指针偏转方向不同
D. 刺激R点,电表II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答案】B
【解析】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电表I、II的接线柱均为一端接在膜内,一端接在膜外。
【详解】A、刺激Q点,兴奋传至左侧电表I接线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指针偏向左侧,随后兴奋传过电表I接线处,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指针恢复原来的偏向右侧,A错误;
B、刺激P点,兴奋传至右侧电表I接线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指针偏向左侧,随后兴奋传过电表I接线处,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指针恢复原来的偏向右侧,B正确;
C、刺激Q点,兴奋传至电表II左侧的接线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而右侧接线处位于膜内,为负电荷,所以指针向左偏转,指向中央,随后兴奋传过电表II左侧的接线处,膜电位恢复为外正内负,指针恢复原来的偏向右侧;由于兴奋在突触处为单向传递,不能由胞体传向下一个神经元,所以兴奋不能传至电表II右侧的接线处,所以电表I和电表II的指针偏转方向相同,但向左偏转的幅度不同,C错误;
D、刺激R点,兴奋可先后传导至电表II的右端和左端,传至右端时,膜内变为正电荷,左端接线处仍为静息电位,故此时电表II的指针向左偏转指向中间,当兴奋传导过右端接线处时,指针回到初始位置,同理当兴奋传至电表II的左端接线处时,膜外变为负电荷,而右侧接线处膜内为负电荷,所以指针向左偏转指向中央,当兴奋传导过左端接线处时,指针回到初始位置,因此电表II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错误。
故选B。
14. 下列与生物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希尔制取离体叶绿体悬液并加入铁盐,光照后发现有氧气释放
B. 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选用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材料
D. 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的预实验设置空白对照可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A
【解析】
【分析】1937年,英国植物学家希尔(R.Hill)发现,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悬浮液中有H2O,没有CO2),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像这样,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发生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的化学反应称作希尔反应。
【详解】A、英国植物学家希尔(R.Hill)发现,在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铁盐或其他氧化剂(悬浮液中有H2O,没有CO2),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希尔反应的结果能说明水的光解产生氧气,A正确;
B、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存在自身对照,滴加蔗糖溶液之前观察、滴加蔗糖溶液后观察以及滴加清水后观察自身对照,B错误;
C、“高温条件“本身会使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无法判断是否是酶的作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用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材料,C错误;
D、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的预实验设置空白对照不能减小实验误差,但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 ,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D错误。
故选A。
15. 闰绍细胞是脊髓中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图1),在运动神经元1上连接一个电表,用适宜强度的电流刺激运动神经元1,测得膜的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刺激运动神经元1,运动神经元2不会发生电位变化
B. 图2中②~③段,运动神经元1膜外的Na+浓度始终大于膜内
C. 图1中有2个突触,突触处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 将电表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神经元1和闰绍细胞膜外,给予神经元1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电表指针偏转1次
【答案】B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由于闰绍细胞是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当运动神经元1兴奋时,通过闰绍细胞会抑制运动神经元2和运动神经元1,神经元之间的环状联系可使运动神经元1由兴奋状态恢复为抑制状态。
【详解】A、由图可知运动神经元2和效应器相连,因此神经元2是传出神经,刺激运动神经元1,运动神经元2会发生电位变化,A错误;
B、图2中②~③段 ,是动作电位的形成过程,机制是Na+内流,神经元1膜外的Na+浓度始终大于膜内,B正确;
C、图中有3个突触,肌肉细胞表面也有参与形成一个突触,C错误;
D、将电表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神经元1和闰绍细胞膜外,给予神经元1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电表指针偏转2次,因为电表两个电极兴奋的时间不同,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6.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的体液名称:
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__;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____;④表示组织间隙的__________,其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以上②、③、④合称__________液,其中__________(填序号)具有较多的蛋白质;③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内环境稳态实现机制_______________调节。
【答案】 ①. 细胞内液 ②. 淋巴 ③. 血浆 ④. 组织液 ⑤. ① ⑥. 细胞外液 ⑦. ③ ⑧. 无机盐 ⑨. 蛋白质 ⑩.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解析】
【分析】体液是体内各种液体的统称,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液体环境,是体液的一部分。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
【详解】(1)由图示结构可知,①为组织细胞内的液体,故为细胞内液,②为淋巴管内的淋巴,③为毛细血管内的血浆,④为组织间隙的组织液。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故细胞内液含量最多。
(2)淋巴、血浆和组织液为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且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人体内的细胞不能直接同外界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内环境来进行,内环境的稳态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
【点睛】内环境稳态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中水和无机盐等平衡调节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侵入人体病原微生物的清除依赖于免疫调节。
17. 下图表示某种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2和细胞3均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2)1、2、3、4、5这五种细胞里,其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__________(填数字)。
(3)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参与免疫应答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溶菌酶、________等。
(4)图中属于__________免疫。
(5)除入侵的病原体外,人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各种癌细胞,但是人通常并不容易患癌症,这是由于免疫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功能,才保证了机体的健康。
【答案】 ①. 骨髓造血干细胞 ②. 2、3、5 ③. 淋巴因子 ④. 体液 ⑤. 监控清除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细胞1是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是浆细胞,可以分泌物质a为抗体,细胞5是记忆细胞,此过程表示的是体液免疫。
【详解】(1)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两者均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
(2)细胞1是吞噬细胞,细胞2是T细胞,细胞3是B细胞,细胞4是浆细胞,细胞5是记忆细胞,其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但是没有特异性,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因此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2、3、5。
(3)参与免疫应答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4)根据图中抗体的产生,可知该特异性免疫为体液免疫。
(5)人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正是由于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消除功能,才保证了机体的健康。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8. 五味子作用广泛,具有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某科研小组通过实验研究了五味子水煎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中腓神经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用具:浓度为5%、10%、30%、50%的五味子水煎液(任氏液配制),任氏液、清水、20只生长状况相似的健壮蟾蜍、蛙类手术器械、生物信号采集仪(可检测并显示动作电位)等。(提示: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的具体测定方法不作要求)
(1)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思路:
①取20只生长状况相似的健壮蟾蜍,随机均分成_____组,编号为甲、乙、丙……;利用上述各组蟾蜍制备离体腓神经,并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再进行实验;
②分别用_____浸润各组腓神经;
③一段时间后,每隔5分钟电刺激各组腓神经,借助生物信号采集仪,测_____;
④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五味子水煎液能增大腓神经动作电位幅度,高浓度的五味子水煎液则不能,可能是低剂量的五味子可以使Na﹢内流量_____(填写“增加”“减少”或“不变”),而高剂量的五味子无此作用。
(3)下列关于蟾蜍的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多选)
A. 当蟾蜍受到外界伤害时,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
B. 寒冷环境下,蟾蜍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中既有躯体运动神经,也有内脏运动神经
C. 大脑损伤后搔扒反射和屈腿反射仍可发生
D. 突触后膜上递质受体数量减少,常会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4)刺激蟾蜍的坐骨神经,发现施加电刺激的同时,在生物信号采集仪显示屏上都会出现一次快速的电位变化,称为伪迹,其幅度与电刺激强度成正比,不影响动作电位。发现刺激强度达到阈刺激(坐骨神经出现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后,再增加刺激强度,伪迹和动作电位的幅度变化均增大,其中动作电位幅度增大的原因是_____。若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则动作电位幅度不再增大,伪迹幅度将_____。
(5)在蟾蜍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测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差(见图)图中出现了负波和正波,负波的幅度明显大于正波,原因是_____,影响这个原因的因素有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1) ①. 5 ②. 任氏液、浓度为5%、10%、30%、50%的五味子水煎液 ③. 测坐骨神经中腓神经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并记录;
(2)增加 (3)CD
(4) ①. 坐骨神经中不同神经纤维的阈强度不同 ②. 增大
(5) ①. 坐骨神经中不同神经纤维的传导速率不同 ②. 神经纤维的直径、内阻、有无髓鞘、温度等因素
【解析】
【分析】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五味子水煎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中腓神经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的影响,自变量是五味子水煎液的浓度,因变量是坐骨神经中腓神经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
【小问1详解】
①根据题目信息,五味子水煎液有4种浓度,需要4个实验组,再加上对照组,需要分成5组;
②对照组用任氏液处理,实验组分别用浓度为5%、10%、30%、50%的五味子水煎液处理;
③因实验是为了研究五味子水煎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中腓神经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的影响,实验需要测坐骨神经中腓神经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并记录。
【小问2详解】
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内流的结果,低浓度的五味子水煎液能增大腓神经动作电位幅度,说明能增加Na﹢内流量。
【小问3详解】
A、当蟾蜍受到外界伤害时,警觉性增高,反应灵敏,A错误;
B、蟾蜍是变温动物,寒冷条件不能维持体温恒定,B错误;
C、搔扒反射和屈腿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损伤后反射弧依然完整,搔扒反射和屈腿反射仍可发生,C正确;
D、突触后膜上递质受体数量减少,导致递质和受体结合减少,会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D正确。
故选CD。
【小问4详解】
因坐骨神经中包括多个神经纤维,不同神经纤维的阈强度不同,导致刺激强度达到阈刺激后,再增加刺激强度,动作电位幅度增大。若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因动作电位是全或无的特点,则动作电位幅度不再增大,伪迹,其幅度与电刺激强度成正比,故伪迹幅度将增大
【小问5详解】
坐骨神经中不同神经纤维的传导速率不同,传导到较近的电极几乎是同时到达,导致负波的幅度明显大,而距离较远的电极不同神经纤维兴奋到达的时间差距大,正波较小;神经纤维的直径、内阻、有无髓鞘、温度等因素可导致不同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不同。
19. 下图为人体内血糖调节过程示意图,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请据图回答:
(1)人体血糖升高时,通过________(填①或②)途径使_______激素(用图中字母表示)分泌量增加,该激素可以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 和脂肪细胞等_______葡萄糖。人体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与激素a、b具有_________作用有关。
(2)正常情况下,低血糖能刺激脑内神经元,激活并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继而引起突触后膜______离子通道开放出现动作电位,促使生长激素分泌。血糖调节机制正常的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由于________(填“下丘脑”、“垂体”、“胸腺”)功能受损,在低血糖情况下生长激素分泌量不会增加;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在低血糖兴奋实验中测得生长激素浓度变化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是胰岛B细胞中谷氨酸脱羧酶的氨基酸序列与某种病毒的抗原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类似,此病毒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导致胰岛B细胞损伤,这种疾病从免疫学角度称为______。
【答案】 ①. ② ②. b ③. 摄取、贮存和利用 ④. 拮抗 ⑤. 钠 ⑥. 垂体 ⑦. 较高浓度的甲状腺激素抑制了垂体的生命活动,使其产生的生长激素减少 ⑧. 自身免疫病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考查对血糖调节、激素调节、免疫失调症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根据激素功能和激素的分泌调节机制理解激素调节的机理。
(1)根据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胰岛素可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可判断当人体血糖升高时,通过②途径使胰岛素激素分泌量增加,胰岛素可以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等摄取、贮存和利用葡萄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作用,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2)Na+离子通道开放导致动作电位的形成。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较高,可能抑制了垂体的功能,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3)免疫系统对对病原体攻击的同时,对自身正常细胞造成损伤,所引起的疾病称为自身免疫病。
20.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分子为理论基础开展的癌症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
(1)CTLA-4是有代表性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对T细胞的活化起负向调节作用。当某T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识别到抗原信号后,该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分子结合,该T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____被激活的T细胞表面会出现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因此____的结合会阻碍T细胞增殖分化及其免疫作用。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可以避免过度免疫应答引发的____病,以维持免疫稳态。
(2)癌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能够____的细胞。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
(3)研究发现,癌细胞会召集大量Treg细胞进入肿瘤,导致肿瘤生长。Treg细胞能持续性表达CTLA-4,抑制T细胞活化,并使T细胞分泌IL-2的能力降低(IL-2可促进T细胞增殖)。在临床试验中,尝试采用诱导Treg细胞凋亡的方法治疗癌症,但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科研人员研究了3种细胞对T细胞分泌IL-2的影响,结果如图。由图中结果推测,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_____。
【答案】(1) ①. 受体 ②. 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 ③. CTLA-4与B7分子 ④. 自身免疫
(2) ①. 无限增殖 ②. 发生了基因突变
(3)已凋亡Treg细胞导致T细胞分泌的IL-2较少,对T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较强
【解析】
【分析】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后可形成癌细胞,机体的T淋巴细胞可识别癌细胞,并通过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使癌细胞裂解死亡。当机体对抗原发生的免疫反应过度时,就会对自身的组织和结构发生免疫反应,从而形成自身免疫病。
【小问1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题中“某T细胞”为细胞毒性T细胞当该T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识别到抗原信号后,其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分子结合,T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被激活的T细胞表面会出现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其可与CD28分子竞争B7分子,阻碍T细胞增殖分化及其免疫作用。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可以避免过度免疫应答引发的自身免疫病。
【小问2详解】
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内一系列基因发生突变,形成癌细胞,形成的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小问3详解】乌江新高考协作体
2023-2024学年(上)期末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
高二生物试题
(分数:100分,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
1. 进食后,随着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血糖浓度升高;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一系列调节过程,血糖浓度降至正常水平。这种调节机制属于( )
A 分级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调节 D. 神经—体液调节
2. 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微量高效 B. 通过体液运输
C.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D. 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3. 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参与植物体无机盐运输的水是自由水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有水生成
D. 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只能以离子形式存在
4. 已知燕麦幼苗尖端能够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科研人员将燕麦幼苗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处理过程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将A、B琼脂块分别置于切去尖端的幼苗甲和乙的一侧,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长素在燕麦幼苗尖端发生了被动运输
B. 琼脂块A和B中的生长素均能促进生长
C. 琼脂块A中的生长素含量高于琼脂块B
D. 若该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不变
5. 清华大学教授颜宁率领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对葡萄糖转运膜蛋白的研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葡萄糖转运膜蛋白能转运葡萄糖进入细胞,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 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该蛋白的结构改变有关
B. 胰岛素的作用可以使该蛋白的转运速度加快
C. 线粒体膜上不存在该蛋白
D. 癌细胞膜上该蛋白的含量比正常细胞要少
6. 阿糖胞苷是一种嘧啶类抗癌药物,但阿糖胞苷进入癌症患者体内后,淋巴细胞的生成明显减少。据此可推测该药物
A. 是一种不含有氮元素的有机物 B. 不会引起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
C. 很可能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 D. 具有促进原癌基因突变的作用
7. 下列有关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组织液减少
B.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成分中都含有葡萄糖和CO2等
C. 血浆浓度降低可促进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D. 机体中细胞外液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8. 让人们谈虎色变的艾滋病是由一种逆转录病毒,即HIV引起的,HIV存在于患者 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中,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
B. 生活中与患者握手易感染HIV
C. HIV能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形成DNA
D. 补牙时,可因使用了病毒携带者使用过的而未消毒的器械而感染HIV
9. 如图甲是一株盆栽植物,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将图甲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表现出生长素作用的特点
B. 给予图甲植物右侧光照,③、④侧生长素浓度可分别用图乙中c、g点表示
C. 图甲①处生长素浓度可用图乙中f点表示,此处生长受抑制
D. 如果摘除图甲中的部位①,则②处生长素浓度会高于10-6mol·L-1
10. 下图为红细胞在内环境稳态中的重要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红细胞内可以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
B. 生成都是在血浆中完成的,主要通过血浆运输
C. 与反方向跨膜运输时,可能顺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
D. 红细胞在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1. 某人近来身体消瘦明显,感觉不适,医生建议他进行血液化验,部分化验的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分析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促甲状腺激素 8.0 035~5.5 μIU/mL
胰岛素 18.7 5.0~20.0 mIU/L
空腹血糖 9.5 3.9~6.1 mmol/L
A. 机体新陈代谢速率可能降低
B.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可能降低
C. 该病症可能与胰岛素受体功能异常有关
D. 为降低血糖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2. 某人研究了2,4-D对水稻生根的影响,得到下图结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2,4-D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B. 2,4-D对水稻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 该实验因变量是生根数量和根的长度
D. 浓度为500 mg/L的2,4-D可能抑制水稻生根
13. 据图所示,在“■”处插入电极,两个相邻神经元上安放电表I、II,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Q点,电表I的指针向右偏转
B. 刺激P点,电表I的指针发生向左偏转
C. 刺激Q点,电表I和电表II的指针偏转方向不同
D. 刺激R点,电表II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14. 下列与生物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希尔制取离体叶绿体悬液并加入铁盐,光照后发现有氧气释放
B. 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没有设置对照实验
C.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选用过氧化氢酶做实验材料
D. 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的预实验设置空白对照可减小实验误差
15. 闰绍细胞是脊髓中的一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图1),在运动神经元1上连接一个电表,用适宜强度的电流刺激运动神经元1,测得膜的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刺激运动神经元1,运动神经元2不会发生电位变化
B. 图2中②~③段,运动神经元1膜外的Na+浓度始终大于膜内
C. 图1中有2个突触,突触处发生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D. 将电表两个电极分别连接在神经元1和闰绍细胞膜外,给予神经元1一定强度的刺激后电表指针偏转1次
二、非选择题
16. 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的体液名称:
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_____;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_____;④表示组织间隙的__________,其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以上②、③、④合称__________液,其中__________(填序号)具有较多蛋白质;③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3)内环境稳态实现机制是_______________调节。
17. 下图表示某种特异性免疫的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2和细胞3均起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2)1、2、3、4、5这五种细胞里,其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有__________(填数字)。
(3)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一系列反应,参与免疫应答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溶菌酶、________等。
(4)图中属于__________免疫。
(5)除入侵的病原体外,人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各种癌细胞,但是人通常并不容易患癌症,这是由于免疫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功能,才保证了机体的健康。
18. 五味子作用广泛,具有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某科研小组通过实验研究了五味子水煎液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中腓神经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的影响。
实验材料和用具:浓度为5%、10%、30%、50%的五味子水煎液(任氏液配制),任氏液、清水、20只生长状况相似的健壮蟾蜍、蛙类手术器械、生物信号采集仪(可检测并显示动作电位)等。(提示:动作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的具体测定方法不作要求)
(1)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思路:
①取20只生长状况相似的健壮蟾蜍,随机均分成_____组,编号为甲、乙、丙……;利用上述各组蟾蜍制备离体腓神经,并待其兴奋性稳定后再进行实验;
②分别用_____浸润各组腓神经;
③一段时间后,每隔5分钟电刺激各组腓神经,借助生物信号采集仪,测_____;
④对所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2)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五味子水煎液能增大腓神经动作电位幅度,高浓度的五味子水煎液则不能,可能是低剂量的五味子可以使Na﹢内流量_____(填写“增加”“减少”或“不变”),而高剂量的五味子无此作用。
(3)下列关于蟾蜍的生理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多选)
A. 当蟾蜍受到外界伤害时,表现为警觉性下降,反应迟钝
B. 寒冷环境下,蟾蜍为了维持体温恒定,参与体温调节的传出神经中既有躯体运动神经,也有内脏运动神经
C. 大脑损伤后搔扒反射和屈腿反射仍可发生
D. 突触后膜上递质受体数量减少,常会影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
(4)刺激蟾蜍的坐骨神经,发现施加电刺激的同时,在生物信号采集仪显示屏上都会出现一次快速的电位变化,称为伪迹,其幅度与电刺激强度成正比,不影响动作电位。发现刺激强度达到阈刺激(坐骨神经出现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后,再增加刺激强度,伪迹和动作电位的幅度变化均增大,其中动作电位幅度增大的原因是_____。若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程度,则动作电位幅度不再增大,伪迹幅度将_____。
(5)在蟾蜍的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测两个电极间的电位差(见图)图中出现了负波和正波,负波的幅度明显大于正波,原因是_____,影响这个原因的因素有_____(答出2点即可)。
19. 下图为人体内血糖调节过程示意图,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请据图回答:
(1)人体血糖升高时,通过________(填①或②)途径使_______激素(用图中字母表示)分泌量增加,该激素可以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肝细胞、肌肉细胞 和脂肪细胞等_______葡萄糖。人体血糖水平的相对稳定与激素a、b具有_________作用有关。
(2)正常情况下,低血糖能刺激脑内神经元,激活并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继而引起突触后膜______离子通道开放出现动作电位,促使生长激素分泌。血糖调节机制正常的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由于________(填“下丘脑”、“垂体”、“胸腺”)功能受损,在低血糖情况下生长激素分泌量不会增加;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在低血糖兴奋实验中测得生长激素浓度变化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3)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是胰岛B细胞中谷氨酸脱羧酶的氨基酸序列与某种病毒的抗原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类似,此病毒感染可诱发机体产生异常免疫应答,导致胰岛B细胞损伤,这种疾病从免疫学角度称为______。
20. 近年来,以免疫检查点分子为理论基础开展的癌症免疫治疗研究取得了很多进展。
(1)CTLA-4是有代表性的免疫检查点分子,对T细胞的活化起负向调节作用。当某T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识别到抗原信号后,该T细胞表面的CD28分子与抗原呈递细胞的B7分子结合,该T细胞被激活,增殖分化形成____被激活的T细胞表面会出现CTLA-4,CTLA-4与CD28结构相似,因此____的结合会阻碍T细胞增殖分化及其免疫作用。这种负向调节作用可以避免过度免疫应答引发的____病,以维持免疫稳态。
(2)癌细胞是不受机体控制,能够____的细胞。正常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本原因是____。
(3)研究发现,癌细胞会召集大量Treg细胞进入肿瘤,导致肿瘤生长。Treg细胞能持续性表达CTLA-4,抑制T细胞活化,并使T细胞分泌IL-2的能力降低(IL-2可促进T细胞增殖)。在临床试验中,尝试采用诱导Treg细胞凋亡的方法治疗癌症,但患者的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科研人员研究了3种细胞对T细胞分泌IL-2的影响,结果如图。由图中结果推测,临床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可能是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