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七下·增城期末) 文物承载着历史,如图是“清朝开荒执照”,这是清朝政府将无主荒地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予印信执照。由此可知,清朝( )
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重视城镇经济发展
C.商帮资本快速增长 D.康乾盛世已经到来
2.(2023七下·广州期末)清朝前期,出现的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且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的情况,反映了当时( )
A.城市街道拥挤不堪 B.农业生产受到制约
C.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D.地方人口增长迅速
3.(2023七下·朝阳期末)以下示意图表现的是中国古代( )
A.粮食作物种类不断丰富 B.灌溉工具取得进步
C.粮食的总产量有所起伏 D.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4.(2023七下·朝阳期末)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广大农村市场;手工业的兴盛则提供了大量商品。这些使得商业发展,工商业市镇繁荣,在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一些大商帮。这描述的是商帮( )
A.出现的原因 B.经营的范围 C.雄厚的资本 D.产生的影响
5.(2023七下·临潼期末)下面关于清代初期经济繁盛的表现,说法正确的是( )
①高产农作物推广
②工商业市镇增多
③出现成熟的手工作坊
④形成大型的商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2023七下·长沙期末)据考证,“南澳1号”古沉船是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 )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哥窑冰裂纹瓷器 D.景德镇的青花瓷
7.(2023七下·通州期末)如表表格中的数据共同说明( )
时间 成就
1685年﹣1799年 全国共有耕地由约6亿亩增长到约为10.5亿亩
1684﹣1760年 全国瓷器景德镇平均年产量为25万担,比前代增加了39%
1700年前后﹣1794年 人口从约1.5亿增加到约3.13亿,占全世界9亿人口的1/3
A.明朝时期农业的发展 B.明朝时期制度的改革
C.清朝前期经济的兴盛 D.清朝前期商业的发展
8.(2023七下·河西期末)与汉代“千里不贩籴”相比,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 )
A.交子的出现 B.市舶司的设置
C.商帮的兴起 D.十三行的设立
9.(2023七下·李沧期末)下表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据此表判断清朝前期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清朝年号 年代 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二十年 1673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C.人口快速增长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0.(2023七下·崂山期末)“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组成的徽商……这些商帮的活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二、材料分析题
11.微商是明清时代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商帮。他们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代以徽商为代表的客帮商人,他们以巨大的商业资本,经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并介入生产领域、支配手工业者的生产活动,还经营典当等金融行业,谋取高额利润。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大致用于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等的费用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左右。其中多数人回乡购地,也有落户经商之地,息商归田。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
——摘自电视纪录片《徽州》解说词
(1)材料一反映出徽商的主要经营活动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说明阻碍徽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3)结合材料三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
(4)微商和晋商的兴盛与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符合题意,A项正确;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重视城镇经济发展与开荒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商帮资本快速发展与开荒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并不是康乾盛世已经到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清朝垦荒政策的认识。
2.【答案】C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具城的规模还大,如早江年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干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因此题干反映了当时清朝前期商业的发达,C项正确;
材料主旨是商业繁盛,不是说城市街道拥挤,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排除B项;
地方人口增长迅速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清朝前期商业繁荣的认识。
3.【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宋代的经济发展;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示意图可知,史前时期主要有稻、粟,后来粮食作物种类逐步增加。两宋时期引进了占城稻,明清时期引进了玉米、甘薯,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粮食作物种类逐渐丰富,A项正确;
示意图没有涉及灌溉工具,排除B项;
示意图不能体现粮食总产量的变化,排除C项;
示意图反映不出人地矛盾,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广大农村市场;手工业的兴盛则提供了大量商品。这些使得商业发展,工商业市镇繁荣,在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一些大商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清农业、手工业等促进商业的发展,商业繁荣为商帮提供了条件。因此,材料描述的是商帮出现的原因,A项正确;
商帮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商帮资本的内容,排除C项;
商帮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明清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答案】A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清代初期经济繁盛”及所学可得出,清朝初期,高产农作物得到了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工商业市镇增多;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①②④正确,A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清朝初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而非手工作坊,③错误, BCD不合题意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清代初期经济繁盛”,然后回顾所学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6.【答案】D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据考证,‘南澳1号’古沉船是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可知,“南澳一号”古沉船是明朝商船,船上装载大量瓷器;而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故答案应是景德镇的青花瓷,D项正确;
越窑的青瓷出现在隋唐,排除A项;
邢窑的白瓷出现在唐朝,排除B项;
哥窑冰裂纹瓷器出现在唐朝,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是明清经济的重点。
7.【答案】C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表格并结合所学,表格反映了清朝时期耕地面积增加,瓷器产量和人口不断增长,这反映了清朝前期经济的兴盛。C符合题意;
瓷器产量增长属于手工业,排除A;
表格反映的是清朝经济发展,不是明朝时期制度的变革,排除B;
耕地面积增加,瓷器产量和人口不断增长与商业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题意,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本题重在考查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需要着重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8.【答案】C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帮的出现为长途运输提供了可能,C符合题意;
交子是最早的纸币,与商品运输无关,排除A;
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排除B;
广州十三行负责管理进出口贸易,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理解材料,掌握明清时期商帮的兴起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即可作答。
9.【答案】C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中人均耕地数的变化,可以看出清朝人均耕地占有量不断减少。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清朝前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口快速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故C符合题意;
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导致“人均”耕地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A;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量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排除B;
清朝前期人均耕地减少与重农抑商政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表格说明清朝前期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
10.【答案】D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商帮最早出现于明朝,不是唐朝,A项不符合题意;
B:商帮最早出现于明朝,不是宋朝,B项不符合题意;
C:商帮最早出现于明朝,不是元朝,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组成的徽商……”和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时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商帮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比较简单,仔细阅读题干,抓住关键信息“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组成的徽商”,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作答。
11.【答案】(1)从事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经营金融行业;支配手工业生产。
(2)徽商将经商所得用来置地置房,影响其事业进一步扩大;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徽商发展。
(3)经验: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勒劳致富;注意与政府的关系。
(4)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 经济。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一“经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并介入生产领域,支配手工业者的生产活动,还经营典当等金融行业,谋取高额利润。 ”可以得出徽商的主要经营活动有经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经营典当等金融行业。
(2)依据材料二“用于贿赂官府关卡、广结致界要人、宴请送礼等的费用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不低于40%.其中多数人回乡购地,也有落户经商之地,息商归田”可以得出阻碍徽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是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小农经济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左儒右贾”、“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微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我们从微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的经验有:重视教育,讲究诚信,吃苦耐劳,勤奋等。
(4)本小问的启示,依据四则材料,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启示是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点评】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考查晋商兴起的原因;明朝后期山西的民风的变化;阻碍晋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晋商的兴盛和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商帮出现的原因、影响商帮发展的因素、启示以及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等知识。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3七下·增城期末) 文物承载着历史,如图是“清朝开荒执照”,这是清朝政府将无主荒地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予印信执照。由此可知,清朝( )
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重视城镇经济发展
C.商帮资本快速增长 D.康乾盛世已经到来
【答案】A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符合题意,A项正确;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重视城镇经济发展与开荒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商帮资本快速发展与开荒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并不是康乾盛世已经到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清朝垦荒政策的认识。
2.(2023七下·广州期末)清朝前期,出现的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吴江盛泽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城市汉口、以及拥有“十万烟火”且财富“甲于天下”的苏州的情况,反映了当时( )
A.城市街道拥挤不堪 B.农业生产受到制约
C.商品贸易十分兴盛 D.地方人口增长迅速
【答案】C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具城的规模还大,如早江年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干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因此题干反映了当时清朝前期商业的发达,C项正确;
材料主旨是商业繁盛,不是说城市街道拥挤,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排除B项;
地方人口增长迅速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清朝前期商业繁荣的认识。
3.(2023七下·朝阳期末)以下示意图表现的是中国古代( )
A.粮食作物种类不断丰富 B.灌溉工具取得进步
C.粮食的总产量有所起伏 D.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宋代的经济发展;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示意图可知,史前时期主要有稻、粟,后来粮食作物种类逐步增加。两宋时期引进了占城稻,明清时期引进了玉米、甘薯,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粮食作物种类逐渐丰富,A项正确;
示意图没有涉及灌溉工具,排除B项;
示意图不能体现粮食总产量的变化,排除C项;
示意图反映不出人地矛盾,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2023七下·朝阳期末)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广大农村市场;手工业的兴盛则提供了大量商品。这些使得商业发展,工商业市镇繁荣,在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一些大商帮。这描述的是商帮( )
A.出现的原因 B.经营的范围 C.雄厚的资本 D.产生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广大农村市场;手工业的兴盛则提供了大量商品。这些使得商业发展,工商业市镇繁荣,在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一些大商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清农业、手工业等促进商业的发展,商业繁荣为商帮提供了条件。因此,材料描述的是商帮出现的原因,A项正确;
商帮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商帮资本的内容,排除C项;
商帮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明清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2023七下·临潼期末)下面关于清代初期经济繁盛的表现,说法正确的是( )
①高产农作物推广
②工商业市镇增多
③出现成熟的手工作坊
④形成大型的商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清代初期经济繁盛”及所学可得出,清朝初期,高产农作物得到了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工商业市镇增多;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①②④正确,A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清朝初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工场,而非手工作坊,③错误, BCD不合题意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清代初期经济繁盛”,然后回顾所学即可判断出准确答案。
6.(2023七下·长沙期末)据考证,“南澳1号”古沉船是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其中最容易找到的瓷器应该是( )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哥窑冰裂纹瓷器 D.景德镇的青花瓷
【答案】D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据考证,‘南澳1号’古沉船是艘明代晚期的商船,船上发现了大量当时瓷窑烧制的瓷器。”可知,“南澳一号”古沉船是明朝商船,船上装载大量瓷器;而明清时期,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故答案应是景德镇的青花瓷,D项正确;
越窑的青瓷出现在隋唐,排除A项;
邢窑的白瓷出现在唐朝,排除B项;
哥窑冰裂纹瓷器出现在唐朝,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是明清经济的重点。
7.(2023七下·通州期末)如表表格中的数据共同说明( )
时间 成就
1685年﹣1799年 全国共有耕地由约6亿亩增长到约为10.5亿亩
1684﹣1760年 全国瓷器景德镇平均年产量为25万担,比前代增加了39%
1700年前后﹣1794年 人口从约1.5亿增加到约3.13亿,占全世界9亿人口的1/3
A.明朝时期农业的发展 B.明朝时期制度的改革
C.清朝前期经济的兴盛 D.清朝前期商业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据表格并结合所学,表格反映了清朝时期耕地面积增加,瓷器产量和人口不断增长,这反映了清朝前期经济的兴盛。C符合题意;
瓷器产量增长属于手工业,排除A;
表格反映的是清朝经济发展,不是明朝时期制度的变革,排除B;
耕地面积增加,瓷器产量和人口不断增长与商业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前期经济的发展。难度适中,理解题意,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本题重在考查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需要着重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8.(2023七下·河西期末)与汉代“千里不贩籴”相比,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 )
A.交子的出现 B.市舶司的设置
C.商帮的兴起 D.十三行的设立
【答案】C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明清时期,粮食、布匹等民生日用品已成为长途贩运的主要商品,且出现了诸多商品粮基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帮的出现为长途运输提供了可能,C符合题意;
交子是最早的纸币,与商品运输无关,排除A;
市舶司是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排除B;
广州十三行负责管理进出口贸易,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理解材料,掌握明清时期商帮的兴起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即可作答。
9.(2023七下·李沧期末)下表是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据此表判断清朝前期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清朝年号 年代 人均耕地数(亩)
康熙二十年 1673 27.92
乾隆十八年 1753 6.89
乾隆三十一年 1766 3.56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C.人口快速增长 D.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C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清朝前期人均占有耕地情况简表中人均耕地数的变化,可以看出清朝人均耕地占有量不断减少。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清朝前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口快速增长,人均耕地减少,故C符合题意;
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导致“人均”耕地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排除A;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量推行垦荒政策,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排除B;
清朝前期人均耕地减少与重农抑商政策没有直接联系,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明清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表格说明清朝前期人均耕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快速增长。
10.(2023七下·崂山期末)“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组成的徽商……这些商帮的活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答案】D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A:商帮最早出现于明朝,不是唐朝,A项不符合题意;
B:商帮最早出现于明朝,不是宋朝,B项不符合题意;
C:商帮最早出现于明朝,不是元朝,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题干“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组成的徽商……”和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时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例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主要贩卖粮食、食盐、绸缎等,到乾隆时又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与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他们主要从事食盐、典当、茶叶、木材、粮食、布绸等行业的经营活动,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商帮的相关史实,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比较简单,仔细阅读题干,抓住关键信息“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晋商相匹敌的是江南徽州府组成的徽商”,结合所学知识很容易作答。
二、材料分析题
11.微商是明清时代对中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的商帮。他们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代以徽商为代表的客帮商人,他们以巨大的商业资本,经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并介入生产领域、支配手工业者的生产活动,还经营典当等金融行业,谋取高额利润。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大致用于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等的费用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左右。其中多数人回乡购地,也有落户经商之地,息商归田。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
——摘自电视纪录片《徽州》解说词
(1)材料一反映出徽商的主要经营活动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说明阻碍徽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3)结合材料三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
(4)微商和晋商的兴盛与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答案】(1)从事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经营金融行业;支配手工业生产。
(2)徽商将经商所得用来置地置房,影响其事业进一步扩大;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徽商发展。
(3)经验: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勒劳致富;注意与政府的关系。
(4)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 经济。
【知识点】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 (1)依据材料一“经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并介入生产领域,支配手工业者的生产活动,还经营典当等金融行业,谋取高额利润。 ”可以得出徽商的主要经营活动有经营大宗商品交易和长途贩运、经营典当等金融行业。
(2)依据材料二“用于贿赂官府关卡、广结致界要人、宴请送礼等的费用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不低于40%.其中多数人回乡购地,也有落户经商之地,息商归田”可以得出阻碍徽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是封建统治的腐败和小农经济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三“左儒右贾”、“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微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我们从微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的经验有:重视教育,讲究诚信,吃苦耐劳,勤奋等。
(4)本小问的启示,依据四则材料,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启示是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点评】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考查晋商兴起的原因;明朝后期山西的民风的变化;阻碍晋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晋商的兴盛和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商帮出现的原因、影响商帮发展的因素、启示以及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等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