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戚继光抗倭的性质是( )
A.反抗君主专制的斗争 B.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C.抗击荷兰统治的战争 D.反暴政的农民战争
2.(2017七下·霞浦月考)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B.明朝国威的树立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航海技术的发展
3.(2023七下·广州期末)中国现代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在《游于山戚公祠》中写道:“于山岭上戚公祠,浩气仍然溢两仪。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郁达夫歌颂的这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是( )
A.平定倭患 B.争取民族独立
C.收复台湾 D.抗击沙俄侵略军
4.(2023七下·朝阳期末)郑和船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但并没有到处攻伐。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都先通好,再通商,用纱罗、彩帛、瓷器等物品与各国进行交易。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
A.抵御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扩张
B.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
C.增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地区友好往来
D.引进了高产粮食作物
5.(2023七下·新都期末)明朝中期,倭寇疯狂进犯浙东沿海。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这里的“倭寇”是( )
A.英国人 B.葡萄牙人 C.荷兰人 D.日本人
6.(2023七下·长安期末)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物品,作为礼物,在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慷慨赠送。有些地区回赠明朝一些当地动物(如图)。这种交往造成的结果是( )
A.明朝耗费了大量国力、财力 B.明朝收获了大量海外财富
C.引发了倭寇对东南沿海侵扰 D.引发了葡萄牙对中国殖民扩张
7.(2023七下·长沙期末)郑和船队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与进步。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开创了远洋航行的先河 B.促进了国家间的友好交往
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D.增强了明王朝的经济实力
8.(2023七下·闽清期末)右图所示的历史事件( )
读书摘要 时间:明朝中期 战绩: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等 性质: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A.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B.完全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愿望
C.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D.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交流
9.(2023七下·城阳期末)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 )
A.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C.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
10.(2023七下·海淀期末)“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郁达夫的这首《满江红 三百年来》称颂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3七下·开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图一中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些遣唐使回国下后,为日本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 图二中为了抗击倭寇而出现的著名军队叫什么?其军队的指挥者有何功绩?
(3) 图三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是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
(4) 如图图片反应的历史事件,给我们的对外交流带来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东南沿海倭寇,并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戚继光抗倭”是指以戚继光为首的中国军民抗击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倭寇的斗争。戚继光抗倭的性质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的知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2.【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的远航,宣扬了明朝的国威,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抓住信息“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是解题的关键,题干反映了中国和爪哇国的经济交流,ABD三项不能从题干中体现。
3.【答案】A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戚公祠”“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可知歌颂的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创建戚家军,基本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是著名的民族英雄,A正确;
戚继光抗倭是为了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抵御外来侵略,但不是争取民族独立,B排除;
明清之际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回宝岛台湾,C排除;
清朝康熙年间组织雅克萨反击战,抗击沙俄侵略军,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的认识。
4.【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都先通好,再通商,用纱罗、彩帛、瓷器等物品与各国进行交易。”可知,郑和远航是友好交往,增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地区友好往来,C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抵御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扩张,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排除B项
明朝时期从美洲引进高产粮食作物玉米、花生等,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都先通好,再通商,用纱罗、彩帛、瓷器等物品与各国进行交易。”
5.【答案】D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及所学可判断出“倭寇”未日本人,因为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明朝时英国人没来骚扰我国,葡萄牙人明朝攫取澳门居住权,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题干中“戚继光”,然后联系所学即可判断准确答案。
6.【答案】A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郑和”“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物品”“慷慨赠送”等信息及所学可得出,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七次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这种交往造成的结果是明朝耗费了大量国力、财力,A符合题意;
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七次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明朝并没有因此收获了大量海外财富,B不合题意;
依据题干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而非倭患,C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联系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及影响的相关史实。
7.【答案】B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据“郑和船队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与进步。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可知,这表明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国家间的友好交往,B项正确;
“开创了远洋航行的先河”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
“增强了明王朝的经济实力”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8.【答案】A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明朝中期”“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等”等信息及所学可得出,明朝中期,东南倭寇猖獗,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A符合题意;
题干图片中“读书摘要”反映的是戚继光抗倭,而非“富国强兵”“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交流”,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明朝中期”“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等”,然后对比备选项获取正确答案。
9.【答案】B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B项正确;
题干材料表明郑和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不能说明郑和的远航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排除A项;
题干材料表明郑和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不能说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排除C项;
题干材料表明郑和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不能说明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郑和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10.【答案】C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拔剑光寒倭寇胆 ”“ 遗饼纪征东 , 民怀切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代戚继光抗倭,消除了倭患,戚继光在平定倭患时,制作了一种口粮,后来被人民称为“光饼”来纪念他,故选项C符合题意;
A.玄奘西行,是在唐朝时,不符合题意;
B.鉴真东渡,是在唐朝时期,不符合题意;
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1.【答案】(1)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戚家军;先后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3)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次数多、和平交往。
(4)坚持对外开放;应秉承和平友好对外交流;平等互利等。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1)目的:读图“日本遣唐使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日交流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遣唐使回国后,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军队:读图“抗倭图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明王朝派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南下抗倭。贡献: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先后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3)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大、时间长、次数多且属于和平交往。
(4)启示: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只要围绕对外交流展开,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图片信息及所学唐朝中外交流、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可知,我们应坚持对外开放;应秉承和平友好对外交流;平等互利等。
故答案为:
(1)目的:学习中国先进文化。贡献: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军队名称:戚家军。贡献:先后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3)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次数多、和平交往。
(4)启示:坚持对外开放;应秉承和平友好对外交流;平等互利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遣唐使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对外交往的认识。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时练
一、选择题
1.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几千人袭击浙江台州、桃渚等地,戚继光率部队在群众的支持和配合下,先后九战九捷,歼灭大量倭寇,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戚继光抗倭的性质是( )
A.反抗君主专制的斗争 B.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C.抗击荷兰统治的战争 D.反暴政的农民战争
【答案】B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东南沿海倭寇,并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戚继光抗倭”是指以戚继光为首的中国军民抗击侵扰中国沿海地区的倭寇的斗争。戚继光抗倭的性质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的知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反映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的决心。
2.(2017七下·霞浦月考)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
A.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 B.明朝国威的树立
C.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D.航海技术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 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郑和的远航,宣扬了明朝的国威,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抓住信息“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是解题的关键,题干反映了中国和爪哇国的经济交流,ABD三项不能从题干中体现。
3.(2023七下·广州期末)中国现代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在《游于山戚公祠》中写道:“于山岭上戚公祠,浩气仍然溢两仪。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郁达夫歌颂的这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是( )
A.平定倭患 B.争取民族独立
C.收复台湾 D.抗击沙俄侵略军
【答案】A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戚公祠”“但使南疆猛将在,不教倭寇渡江涯”可知歌颂的是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创建戚家军,基本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是著名的民族英雄,A正确;
戚继光抗倭是为了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抵御外来侵略,但不是争取民族独立,B排除;
明清之际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回宝岛台湾,C排除;
清朝康熙年间组织雅克萨反击战,抗击沙俄侵略军,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的认识。
4.(2023七下·朝阳期末)郑和船队拥有强大的战斗力,但并没有到处攻伐。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都先通好,再通商,用纱罗、彩帛、瓷器等物品与各国进行交易。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
A.抵御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扩张
B.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
C.增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地区友好往来
D.引进了高产粮食作物
【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都先通好,再通商,用纱罗、彩帛、瓷器等物品与各国进行交易。”可知,郑和远航是友好交往,增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地区友好往来,C项正确;
材料体现不出抵御了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扩张,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航海技术领先于世界,排除B项
明朝时期从美洲引进高产粮食作物玉米、花生等,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郑和下西洋所到之处都先通好,再通商,用纱罗、彩帛、瓷器等物品与各国进行交易。”
5.(2023七下·新都期末)明朝中期,倭寇疯狂进犯浙东沿海。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这里的“倭寇”是( )
A.英国人 B.葡萄牙人 C.荷兰人 D.日本人
【答案】D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及所学可判断出“倭寇”未日本人,因为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明朝时英国人没来骚扰我国,葡萄牙人明朝攫取澳门居住权,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题干中“戚继光”,然后联系所学即可判断准确答案。
6.(2023七下·长安期末)郑和所率的船队,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物品,作为礼物,在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时慷慨赠送。有些地区回赠明朝一些当地动物(如图)。这种交往造成的结果是( )
A.明朝耗费了大量国力、财力 B.明朝收获了大量海外财富
C.引发了倭寇对东南沿海侵扰 D.引发了葡萄牙对中国殖民扩张
【答案】A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郑和”“满载中国的优质丝绸、精美瓷器、上等茶叶和漆器等物品”“慷慨赠送”等信息及所学可得出,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七次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这种交往造成的结果是明朝耗费了大量国力、财力,A符合题意;
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获利为目的,七次下西洋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经济负担,明朝并没有因此收获了大量海外财富,B不合题意;
依据题干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而非倭患,C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1553年,葡萄牙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联系郑和下西洋的时间、路线及影响的相关史实。
7.(2023七下·长沙期末)郑和船队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与进步。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开创了远洋航行的先河 B.促进了国家间的友好交往
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D.增强了明王朝的经济实力
【答案】B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据“郑和船队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与进步。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可知,这表明郑和下西洋促进了国家间的友好交往,B项正确;
“开创了远洋航行的先河”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
“增强了明王朝的经济实力”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
8.(2023七下·闽清期末)右图所示的历史事件( )
读书摘要 时间:明朝中期 战绩: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等 性质: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A.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B.完全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愿望
C.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D.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交流
【答案】A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中“明朝中期”“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等”等信息及所学可得出,明朝中期,东南倭寇猖獗,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1561年,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A符合题意;
题干图片中“读书摘要”反映的是戚继光抗倭,而非“富国强兵”“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交流”,B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明朝中期”“戚继光在台州九战九捷等”,然后对比备选项获取正确答案。
9.(2023七下·城阳期末)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 )
A.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C.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
【答案】B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先会见当地国王,表达明朝与他们通好的意愿,然后与当地居民和平贸易。郑和航海期间,许多国家的首脑和使臣,搭乘中国宝船来华访问。材料表明郑和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B项正确;
题干材料表明郑和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不能说明郑和的远航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排除A项;
题干材料表明郑和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不能说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排除C项;
题干材料表明郑和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不能说明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表明郑和远航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10.(2023七下·海淀期末)“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郁达夫的这首《满江红 三百年来》称颂的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戚继光抗倭 D.郑和下西洋
【答案】C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拔剑光寒倭寇胆 ”“ 遗饼纪征东 , 民怀切 ”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代戚继光抗倭,消除了倭患,戚继光在平定倭患时,制作了一种口粮,后来被人民称为“光饼”来纪念他,故选项C符合题意;
A.玄奘西行,是在唐朝时,不符合题意;
B.鉴真东渡,是在唐朝时期,不符合题意;
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友好往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二、材料分析题
11.(2023七下·开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图一中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这些遣唐使回国下后,为日本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 图二中为了抗击倭寇而出现的著名军队叫什么?其军队的指挥者有何功绩?
(3) 图三中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是哪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
(4) 如图图片反应的历史事件,给我们的对外交流带来什么启示?
【答案】(1)学习中国先进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戚家军;先后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3)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次数多、和平交往。
(4)坚持对外开放;应秉承和平友好对外交流;平等互利等。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解析】【分析】(1)目的:读图“日本遣唐使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日交流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来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遣唐使回国后,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军队:读图“抗倭图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明王朝派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南下抗倭。贡献: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先后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3)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规模大、时间长、次数多且属于和平交往。
(4)启示:本题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只要围绕对外交流展开,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图片信息及所学唐朝中外交流、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可知,我们应坚持对外开放;应秉承和平友好对外交流;平等互利等。
故答案为:
(1)目的:学习中国先进文化。贡献: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军队名称:戚家军。贡献:先后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3)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特点:规模大、时间长、次数多、和平交往。
(4)启示:坚持对外开放;应秉承和平友好对外交流;平等互利等。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遣唐使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戚继光抗倭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认识。
(4)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国对外交往的认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