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淮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生物学试题(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12 16:45:29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淮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选材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现有以下实验材料:①菠菜叶②小球藻③黑藻④藓类叶片⑤水绵。下列有关实验材料或相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可用95%的乙醇和无水碳酸钠提取
B.用③观察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时,叶绿体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①④均可观察叶绿体,要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②⑤的细胞中有叶绿体,卡尔文用②证明叶绿体能吸收光能并释放氧
2、液泡是植物细胞中储存 Ca2+的主要细胞器,液泡膜上的 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 H+,建立液泡膜两侧的 H+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驱动 H+通过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 CAX 完成跨膜运输,从而使 Ca2+以与 H+相反的方向同时通过 CAX 进行进入液泡并储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a2+通过 CAX 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协助扩散
B.Ca2+通过 CAX 的运输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C.加入 H+焦磷酸酶抑制剂,Ca2+通过 CAX 的运输速率变慢
D.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3、睡眠是动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腺苷是一种重要的促眠物质。如图1为腺苷合成及转运示意图,图2记录正常睡眠-觉醒周期中基底前脑(BF)胞外腺苷水平变化的一种腺传感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1 图2
A.AMP是合成DNA的基本单位
B.储存在囊泡中的ATP通过主动运输转运至胞外
C.ATP可被膜上的水解酶水解,脱去2个磷酸基团产生腺苷
D.腺苷与其受体结合可改变受体空间结构,使绿色荧光蛋白构象改变进而发出荧光
4、研究表明,6-BA(一种人工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下图是外源6-BA对茄子幼苗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结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常温下,6-BA能提高茄子幼苗光合作用速率
B.外源6-BA可以缓解低温对茄子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
C.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6-BA的存在,幼苗的表观光合速率持续加强
D.低温处理3~5天时,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CO2固定过程受到影响
5、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简称CDK)是细胞周期调控的核心物质,不同的CDK能使其特异性靶蛋白质磷酸化从而激发细胞周期各期的顺利进行,其中CDK4或CDK6被激活能激发细胞进入细胞周期G1期(DNA合成准备期)。实验测得体外培养某种动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为:分裂间期分为G1期(10h)、S期(DNA复制,7h)、G2期(3.5h),分裂期(M期,1.5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2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
B.不同的CDK使特异性靶蛋白质磷酸化的过程,改变了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C.CDK4或CDK6被激活的细胞,细胞周期S期(DNA合成期)会缩短
D.用含有DNA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10h后,细胞都被阻断在S期
6、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生产和生活中常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下。
①低温储存,即果实、蔬菜等收获后在低温条件下存放
②风干储藏,即小麦、玉米等种子收获后经适当风干处理后储藏
③春化处理,即对某些作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进行适度低温处理
④光周期处理,即在作物生长的某一时期控制每天光照和黑暗的相对时长
⑤合理密植,即栽种作物时做到密度适当,行距、株距合理
⑥间作种植,即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土地上隔行种植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
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措施③④分别反映了低温和昼夜长短与作物开花的关系
B.措施②⑤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有机物的消耗
C.措施③⑤⑥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
D.措施①③④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作物或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
7、如图表示某原核细胞中的一个DNA片段表达遗传信息的过程,其中①为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②③④为核糖体结合位点,AUG为起始密码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片段AB间仅包含一个基因且AB和ab等长
B.mRNA片段ab间仅能结合三个核糖体,DNA与核糖体直接接触
C.过程甲中RNA聚合酶和①位点结合,可引起AB段的双螺旋解开
D.图中一条mRNA能翻译出三条多肽,且三条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
8、花椰菜(2n=18)种植时容易遭受病因侵害形成病斑,紫罗兰(2n=14)具有一定的抗病性。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休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具有抗病性状的花椰菜紫罗兰新品种,过程如图1所示,他们还通过蛋白质电泳技术分析了亲本及待测楨株(1~4)中的某些特异性蛋白,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可用酶解法获得原生质体,需要在无菌水中进行
B.过程②可用电融合法,筛选到的杂种细胞不含叶绿体
C.图2中,2属于杂种植株,该植株是四倍体,能产生可育的配子
D.图2中,1、3、4均是抗病性强的植株
9、摩擦性水泡是因运动摩擦产生的剪力造成表皮与皮下组织分离形成间隙,并令其间充满液体,主要发生在手掌和脚底。水泡内层的皮肤呈红肿、湿热,有刺痛感。但往往几天后水泡就消失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出现刺痛感的原因是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后形成痛觉
B.水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
C.水泡自行消失的原因是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到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将积聚于患处的液体排出来的方法可以是使用针或剪刀直接将水泡戳破
10、河豚毒素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研究者选用某种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如图甲)进行了分组实验及不同的处理(Ⅰ组:未加河豚毒素;Ⅱ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Ⅲ组:浸润在河豚毒素中10min)。各组分别刺激神经元A,并测量神经元A与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结果如图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兴奋是由神经元A的轴突或树突传递给神经元B的
B.神经元A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说明神经递质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
C.为减弱手术带来的疼痛,医学上可以考虑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研发麻醉类药物
D.从图乙推断,神经元A和神经元B动作电位的改变一定是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阻遏了Na+内流
11、为探究生长素(IAA)、吲哚丁酸(IBA)和α-萘乙酸(NAA)对豆科牧草白三叶枝条扦插生根的影响,以找到最适生根剂种类及浓度,提高白三叶种茎的繁殖速度,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图各组从左向右依次表示在0mg·mL-1、0.05mg·mL-1、0.1mg·mL-1、0.2mg·mL-1、0.3mg·mL-1、0.5mg·mL-1浓度下,白三叶枝条扦插生根的生根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正式实验前需进行预实验,通过预实验可找到促进插条生根的较适宜浓度区间
B.据图分析可知,IAA、IBA、NAA均对白三叶插条生根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据图分析可知,IAA、IBA、NAA处理对白三叶茎、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D.IAA、IBA、NAA在植物体内产生后,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代谢产生影响
12、研究人员调查了某沿海滩涂上两种水鸟在三种主要觅食环境中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青脚鹬的觅食环境范围大于绿翅鸭的觅食环境范围
B.环境污染可能会对绿翅鸭和青脚鹬的生态位产生影响
C.二者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完全是两种生物与无机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D.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
13、科学家在黄河流域盐碱地地区开创了“上粮下藕、藕鱼套养、鸭鹅混养”的立体种养模式。在盐碱地开挖鱼塘,挖出的泥土在鱼塘边堆成台田种植作物,鱼塘中养殖咸水鱼并种藕,台田经雨水浇灌后盐碱含量降低,田间杂草可以喂鱼和鸭、鹅,动物的排泄物能为莲藕和作物提供肥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需要来自系统外的物质和能量投入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平衡
B.“上粮下藕”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该模式不但提高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还增加了土壤碳储量
D.该模式具有能改善生态环境的优点,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4、食物中的生物胺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和过敏等不良反应,微生物来源的多铜氧化酶(MCO)能高效分解生物胺。科研人员采用PCR技术获得发酵乳杆菌的MCO基因,然后转入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效表达。若目的基因MCO经限制酶切开后的末端如图甲,要MCO片段能与载体质粒pCLY15(图乙)高效连接,需用于切割pCLY15的酶组合为( )
A.BsrGI和NotI B.BsrGI和XmaI C.KpnI和XmaI D.KpnI和SmaI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水稻的高秆和矮秆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B、b),抗病与易感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t),均为完全显性,现有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均为高秆抗病,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得到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由实验结果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位基因B、b与T、t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出现性状重组类型的根本原因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
D.对F1测交,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现型,比例接近1∶1∶1∶1
16、图1为一、二号家庭的遗传系谱图,已知甲病、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且Ⅰ2与乙病相关的基因是成单存在的,Ⅱ9患病情况未知,对Ⅰ1、Ⅰ2和Ⅱ5个体的DNA酶切后再进行电泳,得到的条带类型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病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相同
B.图2中条带2为显性基因,条带4为隐性基因
C.对Ⅱ7的DNA进行酶切和电泳,可得到2种或3种条带
D.Ⅱ5与Ⅱ9婚配,后代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2
17、科学家以果蝇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被热醒”的原因。研究发现夜间环境温度升高时,果蝇的AC神经元感知温度变化产生兴奋。该信号通过神经传导,最终抑制脑间PI神经元的活动(PI的功能相当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从而促进夜晚觉醒,具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C神经元可接受高温刺激并以电信号的形式将兴奋传至DN1P神经元
B.PI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脑干
C.DN1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使PI神经元兴奋
D.若某药物能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则可降低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
18、珊瑚礁是石珊瑚目的动物形成的一种结构,其为许多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如图表示某海域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类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相对值)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C.演替过程中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
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类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19、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存在于骨髓及多种组织中的多向分化的一类干细胞,可向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及神经细胞等分化。研究人员将一定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多名系统性红斑狼疮志愿患者体内,结果这些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核酸的数量会发生改变
B.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可缓解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情的原因可能是该细胞具有降低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C.衰老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减小,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D.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时,需将其放在含95%的O2加5%的CO2的混合气体中培养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7分。
20、(10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下表表示不同光照条件下某植物的部分生长指标。图中的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蛋白质。在有光条件下,磷酸转运器将卡尔文循环产生的磷酸丙糖不断运至细胞质用于蔗糖合成,同时将释放的Pi运至叶绿体基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光照强度 平均叶面积/cm2 气孔密度(个·mm-2)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g-1)
强 13.6(100%) 826(100%) 4.33(100%)
中 20.3(149%) 768(93%) 4.17(96%)
弱 28.4(209%) 752(91%) 3.87(89%)
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照。
(1)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活动中加入适量CaCO3的目的是__________,从而避免光反应中其吸收的__________光减少而降低光合速率。
(2)C进入叶绿体后,与____________结合参加卡尔文循环,该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___________。卡尔文循环产生的磷酸丙糖__________(填“大部分”或“小部分”)运至叶绿体外并转变成蔗糖。
(3)据图分析: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会使叶绿体内淀粉含量___________。
(4)据表分析:该植物“应对”弱光光照的生长“策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分)某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植物(雌雄异株),其花色受到两对基因控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如图所示,含有粉红色物质与红棕色物质的花分别表现为粉红花、红棕花。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1)粉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红棕花植株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种。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XBXb,与其杂交的植物基因型为___________时,后代会出现1/4的红棕花个体。
(2)在一个纯合的粉红花种群中(已知含有A基因),b基因突变为B出现了红棕花雄株,由于某种原因,该红棕花雄株又恢复为粉红花雄株,该个体称为回复体“R”。经科研小组分析,“R”出现的可能原因有三种:①AA基因突变为aa②B基因突变为b基因③B基因所在片段缺失(已知含缺失该片段的配子致死)。为了确定“R”出现的原因,请你利用现有材料设计杂交实验方案,并对结果进行分析______。
(3)已知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上,也能使配子获得该片段而具有育性。假设(2)种群中出现的红棕花雄株的原因是b基因突变为B基因,且B基因所在的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上(非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则该个体能产生可育配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该个体与基因型为AaXBXb雌株杂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
22、(11分)手指割破时机体常出现疼痛、心跳加快等症状。如图为吞噬细胞参与痛觉调控的机制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手指割破产生的兴奋传导至T处,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与突触后膜___________结合,使后神经元兴奋,T处(图中显示是突触)信号形式转变过程为___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使心率加快的原因有:交感神经的兴奋,使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促进___________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与糖皮质激素经___________运输作用于靶器官。
(3)皮肤破损,病原体入侵,吞噬细胞对其识别并进行胞吞,胞内___________(填细胞器)降解病原体,这种防御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病原体刺激下,吞噬细胞分泌神经生长因子(NGF),NGF作用于感受器上的受体,引起感受器的电位变化,进一步产生兴奋传导到___________形成痛觉。该过程中,Ca2+的作用有___________。
(5)药物MNACI3是一种抗NGF受体的单克隆抗体,用于治疗炎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该药的作用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海洋细菌B可裂解DMSP(海水中的一种含硫有机物)产生生物毒性物质——丙烯酸,用以抵御纤毛虫(一种单细胞动物)等捕食者。研究发现,海洋细菌B的菌体表面存在一种可裂解DMSP的酶——DL,研究人员将野生型细菌B和敲除DL基因的缺陷型细菌b进行荧光标记,然后分别与纤毛虫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纤毛虫细胞内的食物泡形成情况,结果如图1、图2。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划分,纤毛虫属于_______。据图1可知,纤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呈现_______形增长。
(2)据图1中Ⅰ~Ⅳ组实验结果推测,有DMSP时,野生型细菌B存活率_______缺陷型细菌b。在Ⅰ~Ⅳ组实验中,Ⅱ组纤毛虫种群的K值最小。综合分析上述信息,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野生型细菌B含有控制DL合成的基因→_______→上述现象(用序号和箭头填写)。图2中支持你所作解释的证据是_______。
a.纤毛虫可获得的食物资源减少
b.野生型细菌B合成DL
c.丙烯酸抑制纤毛虫取食野生型细菌B
d.DL裂解DMSP产生丙烯酸
(3)已知不含DL的海洋细菌A也是纤毛虫的食物,为继续探究细菌B抵御纤毛虫捕食的机制,科研人员将野生型细菌B、缺陷型细菌b分别与细菌A按一定比例混合,再与纤毛虫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培养液中不同细菌的数量,结果如图3(设细菌B数量/细菌A数量为S1,设细菌b数量/细菌A数量为S2)。据图推测,野生型细菌B在含有DMSP时,可以通过改变纤毛虫的_______来降低被捕食概率。
(4)综上所述,从群落或生态系统中任选一个层次,阐明化学信息的调节作用:_______。
24、(14分)Cre/loxP酶系统是在基因或染色体水平上对生物基因进行遗传改造的一种技术,可以在DNA的特定位点上执行碱基序列的删除、插入以及重组等,从而实现基因的定点编辑。
(1)图1是利用Cre/ loxP酶系统敲除基因的过程。loxP序列具有方向性, 由中间的间隔序列和两侧的反向重复序列组成。当某一条DNA片段上待敲除基因的两端存在同向loxP序列时,Cre酶识别并结合到loxP序列的反向重复序列区。两个loxP序列的间隔序列被Cre酶定点切开,4个黏性末端序列交错两两连接,其中待敲除基因两端的序列进行连接,连接时形成的化学键是____,敲除的基因片段会形成____ (填“线状”或“环状”)结构。
(2)图2是利用Cre/loxP酶系统构建融合基因的过程。首先要用PCR对Bt基因和Bar:基因分别扩增,以获得所需要的DNA片段,然后对连接后的DNA片段用Cre/loxP酶系统处理获得Bt-Bar融合基因片段。在用PCR1扩增Bt基因时,所用的2种引物的结合位置在____; 又有研究表明,大多数限制酶对裸露的位点不能识别切割,因此必须对识别序列5’末端进行修饰并加上一个至几个保护碱基,如GGG。由此推测,对Bar基因引物5'端序列的要求是____。
(3)图3是用Cre/loxP酶系统敲除转基因烟草细胞内Bar基因的部分过程。已知图中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可在烟草细胞中正常发挥作用,Cre酶基因在环境中存在Tam化学物质时才能激活表达。重组Ti质粒中的Bar基因作为基因表达载体中的____可对转化后的烟草细胞进行筛选。进行图3所示敲除后,DNA片段1中的Bt基因不能正确表达,据图分析,原因是____;若不对融合基因中的Bar基因进行敲除处理,仅在翻译水平上不让Bar基因表达,请利用Cre/loxP酶系统提出解决方案____。
(4)图4是经过修饰后的转基因烟草细胞内的融合基因所在片段及相关引物的结合位点。为检测Bar基因是否被成功敲除同时未影响Bt基因的正常表达,可用PCR技术进行鉴定:
实验组:首先提取在有Tam环境下培养的转基因烟草细胞质中的总RNA,进行逆转录获得cDNA,然后加入引物1和引物2进行PCR扩增,再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有无Bt基因和Bar基因的条带。
对照组:用未进行敲除处理的转基因烟草细胞,其余同实验组。
若实验组敲除成功,则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电泳结果分别为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用①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如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作为溶剂时,需要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以除去乙醇中的水分,A正确;
B、质壁分离是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叶绿体呈绿色,可作为观测的指标,B错误;
C、①④均可观察叶绿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不会吸水涨破,因此不需要用生理盐水维持其渗透压,C错误;
D、②⑤的细胞中有叶绿体,恩格尔曼用⑤证明叶绿体能吸收光能并释放氧,D错误。
故选A。
2、答案:A
解析: A、Ca2+通过CAX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B、Ca2+通过CAX的运输,细胞液浓度增加,使得细胞吸水,有利于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正确;C、加入H+焦磷酸酶抑制剂,释放的能量跨膜建设,H+浓度梯度减少,则Ca2+通过CAX的运输速率变慢,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液泡膜上的H+焦磷酸酶可利用水解无机焦磷酸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H+”,说明H+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液泡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A。
3、答案:D
解析:A、组成ATP的五碳糖是核糖,AMP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基本单位,A错误;B、分析图1可知,储存在囊泡中的ATP通过胞吐方式转运至胞外,B错误;C、ATP可被膜上水解酶水解,脱去3个磷酸产生腺苷,C错误;D、分析图2可知,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腺苷与受体结合改变受体的空间结构,进而使绿色荧光蛋白构象改变并发出荧光,D正确。故选:D。
4、答案:C
解析:A、据左图分析可知,常温下,6-BA组较对照组能提高茄子幼苗光合作用速率,A正确;
B、低温条件下,用6-BA处理组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温组的净光合速率高,说明外源6-BA可以缓解低温对茄子幼苗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B正确;
C、图中随着时间的推移,6-BA存在时,幼苗的表观光合速率并没有持续加强,C错误;
D、低温处理3~5天时光合速率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原因可能是低温抑制光合作用的酶的活性导致CO2固定过程受到影响,D正确。
故选C。
5、答案:B
解析:A、G2期的细胞中,每个染色体含2条染色单体,但是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蛋白质能正常行使功能与其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有关,不同的CDK使特异性靶蛋白质磷酸化的过程,可能改变了靶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从而使其功能发生改变,B正确;
C、题干表明CDK4或CDK6被激活能激发细胞进入细胞周期G1期,开始为DNA合成做准备,不会影响S期的时间,C错误;
D、S期是DNA复制期,用含DNA合成抑制剂的培养液培养10h后,DNA复制不能进行,则G1期细胞被阻断在S期,但G2期等细胞并未进入S期,不会被阻断在S期,如果所有细胞要阻断在S期需要15h,D错误。
故选B。
6、答案:A
解析:A、措施③春化处理是为了促进花芽形成,反映了低温与作物开花的关系,④光周期处理,反映了昼夜长短与作物开花的关系,A正确;
B、措施②风干储藏可以减少自由水,从而减弱细胞呼吸,降低有机物的消耗,⑤合理密植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能量利用率,促进光合作用,B错误;
C、措施③春化处理是为了促进花芽形成,⑤主要目的是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⑥主要目的是促进光能的充分利用,C错误;
D、措施①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作物或种子的呼吸作用强度,③春化处理是为了促进花芽形成,④光周期处理是促进或抑制植物开花,D错误。
故选A。
7、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①为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意味着从此处开始转录,可一直转录至B端,因此AB间包含了至少1个基因,也可能是多个基因,A错误;mRNA上ab间有②③④三个核糖体结合位点,意味着从这三处均可开始翻译,但往往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形成多聚核糖体,加快翻译的速率,且RNA与核糖体直接接触,B错误;R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结合,催化转录过程,引起DNA解旋,C正确;题图中一条mRNA能翻译出三种多肽,且三种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各不相同,D错误。
8、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细胞工程,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图2中,2具有花椰菜和紫罗兰双方的特性,属于杂种植株,属于异源四倍体,能产生可育的配子,C项符合题意。
9、答案:D
解析:水泡不能使用针或剪刀直接戳破,以免受到细菌感染,D错误。
10、答案:C
解析:兴奋是由神经元A的轴突传递给神经元B的,A错误;神经元A以胞吐方式释放神经递质,但神经递质属于小分子物质,B错误;由图乙可知,河豚毒素可以阻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故可以用于研发麻醉类药物,C正确;从图乙结果可知,神经元A的动作电位逐渐减弱,推断很可能是河豚毒素抑制了Na+内流,神经元B的动作电位减弱直至为零,可能是河豚毒素影响突触后膜(受体)识别信息分子所致,D错误。
11、答案:D
解析:A、为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较适宜浓度区间,正式实验前可进行预实验,A正确;B、据实验结果可知,IAA、IBA、NAA均对白三叶插条生根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B正确;C、据图可知,IAA、IBA、NAA处理后,白三叶茎、叶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C正确;D、NAA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不是植物激素,D错误。
12、答案:C
解析:青脚鹬的觅食环境有环境1、2、3,而绿翅鸭的觅食环境不包括环境2,A正确;环境污染可能会使绿翅鸭和青脚鹬彻底离开某种觅食环境,因此可能会对二者的生态位产生影响,B正确;两种水鸟的觅食环境、食物种类等均存在差异,说明它们的生态位存在差异,这是两种水鸟之间及水鸟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C错误;两种水鸟的生态位存在差异,既能够减小竞争压力,还有利于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正确。
13、答案:D
解析:
A 该生态系统不断有物质输出,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对平衡 A正确
B “上粮下藕”是指鱼塘种藕,在鱼塘旁边的台田种植作物,这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正确
C 该模式增加了盐碱地地区的生物种类,不但提高了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还增加了土壤碳储量 C正确
D 改善生态环境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错误
14、答案:C
解析:KpnⅠ酶切后产生5′ GTAC 3′的末端,XmaⅠ酶切后产生5′ CCGG 3′的末端,刚好与目的基因的游离末端配对,C选项组合吻合。
15、答案:AC
解析:A、F2中高秆:矮秆=(66+9):(9+16)=3:1,同理抗病:易感病=3:1,所以等位基因B、b与T、t的遗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
B、因为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不符合9:3:3:1的变式,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66:9:9:16,最可能原因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第一分裂时发生交叉互换造成的,C正确;
D、纯合高秆抗病和纯合矮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均为高秆抗病,说明高秆、抗病为显性性状,根据F2的矮秆易感病占16/(66+9+9+16)=16%,可推断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中bt=40%,子一代减数分裂过程发生了交叉互换,会产生两多(相等)两少(相等)的四种配子,因此,其比例是BT:Bt:bT:bt=4:1:1:4,所以F1测交,测交后代会有四种表现型,比例应接近4:1:1:4,D错误。
故选AC。
16、答案:ACD
解析:Ⅰ3和Ⅰ4不患甲病,生有患甲病的女儿Ⅱ8,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患乙病,Ⅱ5不患乙病,故乙病为显性遗传病,根据“Ⅰ2与乙病相关的基因是成单存在的”可推知,乙病应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所以乙病与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相同,A正确;假设控制甲病的基因为A、a,控制乙病的基因为B、b,可推知Ⅰ1基因型为AaXBXb、Ⅰ2基因型为AaXBY、Ⅰ3基因型为AaXbXb、Ⅰ4基因型为AaXBY,Ⅱ5基因型为aaXbY,因此图2中条带2对应a基因,条带4对应b基因,B错误;Ⅱ7为男性,其基因型可能为AAXbY或AaXbY,对Ⅱ7的DNA进行酶切和电泳,可得到2种或3种条带,C正确;Ⅱ5(aaXbY)与Ⅱ9(1/4AAXBXb、1/2AaXBXb、1/4aaXBXb)婚配,后代只患一种遗传病的概率为只患甲病+只患乙病=1/2×1/2+1/2×1/2=1/2,D正确。
17、答案:ABC
解析:A、由图可知,兴奋由AC神经元传至DNIP神经元时要通过突触传递,因此AC神经元可接受高温刺激并以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形式将兴奋传至DNIP神经元,A错误; B.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不是脑干,因此PI相当于哺乳动物的下丘脑,B错误;
C、由题意可知,DNIP神经元释放的递质CNMa与CNMa受体结合使PI神经元抑制,C错误;
D、若某药物能促进突触间隙中CNMa的分解,则PI神经元不会受到抑制,不会导致夜晚觉醒,即可降低高温对夜晚睡眠质量的影响,D正确。
故选ABC.
18、答案:AD
解析:由题图可知,珊瑚礁群落演替开始时,群落中存在鱼类等生物,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错误;珊瑚礁是该群落中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加可为鱼类等生物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B正确;由题图可知,随着演替的进行,珊瑚礁的体积、鱼的种类数等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推测演替过程中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C正确;由题图可知,0~3年间鱼的种类数增加并未导致珊瑚礁的体积下降,D错误。
19、答案:CD
解析:A、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RNA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改变。所以说经过细胞分化后核酸的数量会发生改变,A正确;B、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攻击,为自身免疫病,而将一定量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患者身上,病情缓解,原因可能是抑制其免疫细胞功能,使机体免疫系统敏感性降低,特异性免疫减弱,B正确;C、衰老的细胞特点是细胞核体积变大,C错误;D、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时,需将其放在含95%的空气加5%的CO2的混合气体中培养,D错误。故选CD。
20、答案:(1)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红光和蓝紫
(2)五碳糖;ATP和NADPH;大部分
(3)增加
(4)植物叶面积增加,吸收更多光能;气孔总数增加,吸收更多CO2
解析:(1)在“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活动中加入适量CaCO3的目的是保护叶绿素,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遭到破坏,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可避免光反应中其吸收的红光和蓝紫光减少而降低光合速率。
(2)C为叶绿体吸收的CO2,C进入叶绿体后,与五碳糖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参加卡尔文循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磷酸丙糖是暗反应的产物,卡尔文循环产生的磷酸丙糖大部分运至叶绿体外并转变成蔗糖。
(3)磷酸丙糖是暗反应的产物,当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时,磷酸丙糖不能转运到细胞质,导致叶绿体内磷酸丙糖浓度增加,从叶绿体外转运进磷酸减少,淀粉积累在叶绿体内,含量增加。
(4)由图可知: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该植物叶面积增加,能吸收更多的光能,气孔总数增多,能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以适应弱光情况下的生长。
21、答案:(1)9;6;aaXbY
(2)利用植株R(父本)与AAXbXb(母本)的粉红花杂交,并观察后代表型。
①若杂交后代中雌株均为红棕花,雄株均为粉红花,则R是AA基因突变为aa;
②若杂交后代雌雄株全部为粉红花,则R是B基因突变为b基因;
③若杂交后代中只有粉红花的雄株,则R是B基因所在片段缺失。
(3)3/4;红棕花:粉红花=5:1
解析:(1)粉红花的大致基因为aaXB_、_ _XbXb、_ _XbY,共有3+3+3=9种基因型;红棕花大致基因型为A_XB_,共有23=6种基因型;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XBXb,与某一父本植物杂交后代出现1/4的红棕花个体,即后代A_XB_=1/4=1/21/2,可逆向思维求解,父本基因型为aaXbY。
(2)在一个纯合的粉红花种群中雌雄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b基因突变为B出现了红棕花雄株(AAXBY),由于某种原因,该红棕花雄株又恢复为粉红花雄株,该个体称为回复体“R”。若R是由于AA基因突变为aa,则其基因型为aaXBY;若R是由于B基因突变为b基因,则其基因型为AAXbY;若R是由于B基因所在片段缺失(已知含缺失该片段的配子致死),则其基因型为AAX0Y(0表示缺失的基因)。可利用植株R(父本)与AAXbXb(母本)杂交,并观察后代表型来确定R出现的原因:
①AA基因突变为aa,则杂交后代中雌株均为红棕花,雄株均为粉红花;
②B基因突变为b基因,则杂交后代雌雄株全部为粉红花;
③B基因所在片段缺失,则杂交后代中只有粉红花的雄株。
(3)设(2)种群中出现的红棕花雄株的原因是b基因突变为B基因,且B基因所在的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上(非A、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则该个体的基因型为BAAX0Y(0代表X染色体缺失的B基因),已知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移接到常染色体上,也能使配子获得该片段而具有育性,因此会产生BAX0、BAY、AY三种类型的可育配子,其占所有配子的比例均为1/4,故该个体能产生可育配子的概率为3/4;该个体BAAX0Y与基因型为AaXBXb雌株杂交,根据两个体产生的配子情况即可得出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个体BAAX0Y产生的配子为1/3BAX0、1/3BAY、1/3AY,个体AaXBXb产生的配子为1/4AXB、1/4AXb、1/4aXB、1/4AXb,因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红棕色:粉红色=10:2=5:1。
22、答案:(1)受体或特异性受体;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体液
(3)溶酶体;非特异性免疫
(4)大脑皮层;促进NGF的释放;Ca2+内流可促进动作电位的形成
(5)抑制NGF与NGF受体结合,进而抑制感受器的兴奋,使大脑皮层不能产生痛觉
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兴奋在突触处的信号转变方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
(3)病原体侵染机体后,吞噬细胞将其吞噬,并利用细胞内的溶酶体将其水解,这种防御作用为非特异性免疫。
(4)感觉的产生部位在大脑皮层。
(5)药物MNACI3是一种抗NGF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其可使NGF不能与NGF受体结合,从而不能引起感受器兴奋,也不能将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因此感觉不到疼痛。
23、答案:(1)消费者;S
(2)高于;b→d→c→a;与野生型细菌B共培养时,有DMSP条件下纤毛虫体内带荧光标记的食物泡少于无DMSP条件下;与缺陷型细菌b共培养时,无此差异
(3)捕食偏好
(4)化学信息能够调节海洋细菌A和B的比例关系,进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种间关系(或化学信息的动态调节,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解析:(1)由题干可知,纤毛虫作为捕食者,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据图1可知,四组纤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呈现S形增长。
(2)据图1中Ⅰ~Ⅳ组实验结果可推测,有DMSP时,野生型菌株含有DL基因,因而能控制合成相应的酶来裂解DMSP产生生物毒性物质——丙烯酸,用以抵御纤毛虫捕食,因而其存活率高于敲除DL基因的缺陷型细菌b;同时Ⅱ与Ⅳ曲线相比,后者纤毛虫的种群密度更高,因此也能显示出野生型细菌B存活率高于缺陷型细菌b,在Ⅰ~Ⅳ组实验中,Ⅱ组纤毛虫种群的K值最小,主要原因是:野生型细菌B含有控制酶(DL)合成的基因→野生型细菌B合成酶(DL)→在酶(DL)的催化下裂解DMSP产生生物毒性物质(丙烯酸)→丙烯酸的毒性抑制纤毛虫取食细菌B→纤毛虫可获得的食物资源减少,导致纤毛虫种群K值下降。图2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细菌B共培养时,有DMSP条件下纤毛虫体内带荧光标记的食物泡少于无DMSP条件下;与缺陷型细菌b共培养时,有DMSP条件下纤毛虫体内带荧光标记的食物泡与无DMSP条件下无明显差异,该结果能支持上述解释。
(3)分析图3可知,在无DMSP时,野生型细菌B和缺陷型细菌b与细菌A按一定比例分别混合后再与纤毛虫混合培养,与0h时相比,72h时1gS1和1gS2均减小且差异不显著,说明纤毛虫捕食细菌B和b数量相近,且均比捕食细菌A多;而在有DMSP时,1gS1=1,1gS2=-2.5,即S1大于S2,可知在此条件下,野生型细菌B通过DL等的作用,促进纤毛虫更多地捕食细菌A,即改变了纤毛虫的捕食偏好。
(4)化学信息是指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野生型细菌B裂解DMSP产生的丙烯酸,该化学信息能够调节海洋细菌A和B的比例关系,进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种间关系,这种动态调节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4、答案:(1)磷酸二酯键;环状
(2)Bt的两种引物分别在启动子外侧和终止子内侧(启动子和终止子的左侧);引物的5'端均要连接上IoxP序列,并在末端加上保护碱基序列(GGG)
(3)标记基因;缺少Bar的终止子;利用Cre/IoxP酶系统在Bt基因和Bar基因之间插入终止密码子对应的DNA序列
(4)实验组两种基因的条带都无,对照组两种基因的条带都有
解析:(1)基因中一条链上说氧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因此待敲除基因两端的序列进行连接时,形成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据图可知,当某一条DNA片段上待敲除基因的两端存在同向IoxP序列时,Cre酶识别并结合到loxP序列的反向重复序区,这样敲除的基因片段的两端因为是用同种酶进行切割,产生的是互补的黏性末端,他们会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形成环状结构。(2)启动子是决定RNA聚合酶转录起始位点的DN序列,终止子是给予RNA聚合酶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启动子一般在目的基因的左侧(外侧),终止子在目的基因的右侧(内侧),因为要获得Bt-Bar融合基因片段,即需要Bt带上启动子(不需要终止子)、Ba带上终止子(不需要启动子),因此在用PCR1扩增Bt基因时,所用的2种引物的结合位置在Bt的两种引物分别在启动子外侧和终止子内侧。据图2可知,Bt-Ba融合基因片段中Bar基因的左侧和右侧都含有IoxP序列,又因为大多数限制酶对裸露的位点不能识别切割,因此必须对识别序列5'末端进行修饰并加上一个至几个保护碱基,如GGG,据此可知,对Bar基因引物5'端序列的要求是引物的5'端均要连接上IoxP序列,并在末端加上保护碱基序列(GGG)。
(3)图3是用Cre/IoxP酶系统敲除转基因烟草细胞内Bar基因的部分过程,基因表达载体主要由启动子、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和终止子组成,因此推测Bt基因是目的基因,Bar基因是标记基因,可对转化后的烟草细胞进行筛选。Bt-Bar融合基因片段中的启动子是Bar基因的,终止子是Bar基因的,图中DNA片段1中不存在Bar基因及其终止子,因此DNA片段1中的Bt基因不能正确表达。若不对融合基因中的Bar基因进行敲除处理,仅在翻译水平上不让Bar基因表达,在Bt基因后面插入能翻译终止的mRNA序列,这样Bar基因就会因为没有启动子不能翻译,因此利用Cre/IoxP酶系统提出解决方案为:利用Cre/IoxP酶系统在Bt基因和Bar基因之间插入终止密码子对应的DNA序列。
(4)PCR时,在引物作用下,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延伸DNA链,即DNA的合成方向是从子链的5端向3'端延伸的,对照组没有切除bar基因,同时具备两种引物的结合位点,因此能扩增出一条bt-bar融合基因条带,实验组切除bar基因,失去引物2结合位点,就无法扩增,因此没有条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