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月亮的晚上》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情节及主旨,感受文中洋溢出来的浓浓的师生情谊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教学目标中生字的音和形;
2.理解“嘁嘁喳喳、纷乱杂沓、霏霏、纤尘、波光粼粼、涌动、簇拥、肆意挥洒、娇态可拘”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训练
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思想情感教育
了解课文中师生间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教学媒体
幻灯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文朗读(全班齐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相结合)
2.对照幻灯片,学生解决疑难字词。
杂沓(tà):杂乱。
嘁嘁(qī)喳喳(zhā) 霏霏(fēi) 纤(xiān)尘
波光粼粼(lín) 涌(yǒnɡ)动 簇(cù)拥
肆(sì)意挥洒 敞开心扉(fēi) 娇态可拘(jū)
3.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
二、教学过程
1.感受语言美:
通读课文,结合旁批,说出你最有印象的句子、段落。并说说为什么?
(从动词、修辞、表达方式入手,感受纯净安详之夜里师生的浓厚情谊。)
2.分析课文:
这篇课文也是讲述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的。山村教师的生活是单调的。这里没有彩灯闪烁,没有大道通衢,没有繁华喧嚣,这里有的只是望不尽的连山、静悄悄的秋夜和太熟悉的面孔。但也许正基于此,本文在作者的叙述中才得以保留一片纯净的长天和一轮皎洁的圆月,是很纯净,很明朗的月夜,使人倍感美好珍贵,使人细细品味平凡生活中蕴涵的真味。
作者十分珍视这份纯净。将这珍惜撒播到文章的字里行间,就深深浅浅都是爱了。爱山间美丽的景色,爱顽皮活泼的学生,爱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生活,爱辛勤劳碌不舍昼夜的工作。爱,使平凡的世界变得绚烂,使原本单调的生活拥有了一种别样的浪漫情趣。
在有月亮的晚上,我们“踏着月色去学校”。深秋的凉意非但没有使任何人退缩,反倒给人以诗情画意,仿佛走在“晚凉天净月华天”的意境。作者品味着这般秋天,由“夜凉如水”联想起“凉露菲菲沾衣”的诗句;将“长空”的纯净比喻为“纤尘不染”;圆月“洁净”湿润,“仿佛清水里洗过一样”;“波光粼粼”的香盘河涌动着“一河月亮”。好明朗的一番月景!好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对如此美景,作者自然要尽数解读,极力消受,而旁边的学生也许就该是其最好的知音了。远山静穆,皎洁的明月照耀下,扶疏的树影婆娑在斑驳的长堤。“我们”簇拥一起,欢快地走着,谈着,十分亲密,师生间的和谐“如月光似的柔和”。山村的寂静仿佛专为我们的活动所设,在这样的底色上,可以泼洒“几声响亮的犬吠”,可以奏响孩子们“纷乱杂沓的脚步声”、蹦跳声、笑声叫声说话声、文具盒的叮当声、清脆嘹亮的稚气歌声,除此之外,就是寂静,寂静让夜更纯净,纯净的夜更凸现了师生之间深厚真挚的感情。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牺牲了仅有的一点夜里自习的时间陪伴他们,踏月上学,教室伴学,高歌散学。身影融在学生间,青春留在教室中,窗外明亮的月光就流淌到了教室里每一个人心里,流淌到了师生相伴的岁月。感受这份温馨,“悄然潜入”的夜风也无比温柔,轻轻拂动了“额际的发丝”和窗外正在茁壮成长的“大叶杨”。在这种环境里“大家无言地相互守着”,并且深深感到“这样的确很好”。其实真的不必说什么,“无言”早已胜过了千言万语,因为相通的不止是语言,更重要的是彼此热爱、相互依恋的心曲。终有一天孩子们会长大,远走到四面八方,而那时的我也必定已老,离开我热爱的课堂,但这真挚的情谊是无价之宝,它会永留心间最纯净的角落而成就一种永恒——在心灵永难抹去的记忆。
所以,作者在最后也发出由衷的感慨:“那些有月亮的晚上,真美!”
三、通读课文后,思考下面的问题
1.在“有月亮的晚上”发生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那些有月亮的晚上,真美!”?
在有月亮的晚上,我们“踏着月色去学校”。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牺牲了仅有的一点夜里自习的时间陪伴他们,踏月上学,教室伴学,高歌散学。
等等
2.课文中很多细节描写生动,你的生活里有过类似的情景吗?请从一个细节入手写一个片断,形象的表现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师小结:我们要以一颗纯净的心来面对我们的生活,要处处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
四、布置作业
整理精彩语句并作点评。
课件15张PPT。第一单元《有月亮的晚上》学 习 目 标整 体 感 知研 读 课 文课 文 小 结布 置 作 业情 境 导 入返回情境导入“有月亮的晚上”肯定很美,那你会在有月亮的晚上做些什么?去观赏月亮还是在家里做功课?月光下的课堂是不是很美呢?这篇课文围绕“有月亮的晚上”展开,写在那些有月亮的晚上,师生相约去学校上晚自习的情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副优美动人的图画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文,去欣赏这幅优美动人的图画吧!?点击图标,播放音乐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把握本本文的情节。
2.多角度赏析文中的语言。
3.能够通过文中语言,学会欣赏美、 感悟美、发现 美,提高美学修养。
4.体会本文颂扬师生美好情感的主题 返回现供职于鲁山县人民政府,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多年来,他坚持业余创作,发表作品200多篇,有几十篇散文被转载并收入多种文集。他还应邀参与编写了河南省地方课程教材 。主要作品有《开花的课桌》、《有月亮的晚上》 作者简介整体感知嘁嘁喳喳( ) 纤尘不染( )
波光粼粼( ) 娇态可掬( )
犬吠( ) 湿漉( ) 腋下( )
敞开( ) 皱眉( ) 幼稚( )
淳朴( ) 歪才( ) 撕纸( )
潜入( ) qī chāfèijūxiānlínlùyèchǎngzhòuzhìchún wāi sīqián杂沓:
霏霏:
纤尘:
簇拥:
肆意:
嘁喳喳嘁:
敞开心扉:
娇态可拘:用尽心思。(雨、雪)纷飞;(烟雨等)很盛。细小的灰尘。(许多人)紧紧围着。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象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放开,对人不设防。形容小姑娘等十分可爱。返回1.快速浏览文章,请同学们给每个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根据所提问题将下面 空格填好。
2.细读课文,选出你感受最深的情节(场面),在文字旁边做眉批的形式写出你感动的原因。返回在“有月亮的晚上”发生了哪些事情?
( )段 --( )段,写了 。
( )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
( )段 --( )段,写了 。
( )段 --( )段,写了 。 1234678师生同去学校走在有月光的路上坐在教室里学习归家途中1.文中多处写到月亮、月光,试把这些句子找出来,体会其表达的作用
2.结尾提到“那些有月亮的晚上,真美!”为什么课文这样说?美在哪?研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没有月亮的晚上在家做功课,有月亮的晚上,就到学校去”这是解决师生“争执”的折中办法,这既点题,同时也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可是,到了有月亮的晚上……”学生会在有月亮的晚上主动找“我”,推动情节的发展。第三自然段中有许多关于月亮的描写,如“圆圆的月亮很洁净”“仿佛清水刚刚洗过一样”等,是“我”与孩子们月下去学校的一段真实感受。孩子们的心如月亮一样纯洁透明,师生的情谊也如月光似的柔和、温馨。月亮的美是人的心灵美的一种体现。最后“只有明亮的月光,默默地照着山野、村庄”,再次点题。有月亮的晚上的故事可以有开端和结局,但师生之间的那种真挚的情感却如月光照山野一样,是永恒的。 2.月色美 心情美 和谐美 歌声美 课文小结 这篇课文就像一幅朴素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学生和老师之间那种淳朴、真挚的感情相信你也能用流畅的语言说说你所知道的一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事情。布置作业1.整理精彩语句并作点评
2.课外阅读王连明的另一篇散文《开花的课桌》作比较,体会两文所表达的共同情感。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细小的事情曾引起你的心灵震颤?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