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多彩的光》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多彩的光》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12 21:5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物理《多彩的光》
单元作业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物理 八年级 第一学期 沪科版 多彩的光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光的反射 第四章第一节
2 平面镜成像 第四章第二节
3 光的折射 第四章第三节
4 光的色散 第四章第四节
5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第四章第五节
6 神奇的眼睛 第四章第六节
二、单元分析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内容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 用”这一主题。在本章的学习中,由于探究和实验贯穿全章,教学时应注意创造 条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做好各项实验,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 用,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具体内容要求如下:
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探究并了解凸透镜成
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活动建议:
用凸透镜制作简易望远镜,并用其观察远处的景物。
调查社区或城市光污染的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二) 教材分析
1.知识框架
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
本章是以光的传播特点及其应用和白光的组成两个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 多彩的光世界。在该章内容的安排时,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特点,先利用简单 的光现象引发出物理问题---光是怎样传播的?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出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以及光的折射和特点。在
2
学习完光的色散后,要求学生通过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最后,介绍了神奇的眼睛。
(三)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在小学科学中也学习了 一些关于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但较浅,不系统,加上相 隔时间较长,所以学生知道的光学知识很有限。但学生学习热情高、好奇心强, 也初步具有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结论的能力,方便开展较为专业的知识学习。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单元目标 序号 单元目标描述 学
04101 关注简单的光现象,提出物理问题 A
04102 能识别出光源 A
04103 经历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感受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和方 法,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A
04104 知道光线——物理模型 A
04105 会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B
04106 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光在真空中 的传播速度;知道光在不同透明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A
04107 能从不同的光现象中辨别光的反射现象 A
04108 依据需要探究的问题,会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经历探究“光的 反射定律”的过程,通过科学方法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B
04109 知道光的反射定律内容,会用其解释相关现象 B
04110 会作光的反射现象光路图 (认识相关概念) A
04111 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 A
04112 知道光的反射的利与弊,有对光污染的防范意识 A
04201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能根据生活经验、实验观察,就物 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位置等作出假设 A
04202 在实验探究中,能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实验 现象分析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B
3
04203 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原理 A
04204 能在实际中应用光的反射现象和平面镜成像特点 C
04205 能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平面镜成像原理作图 B
04301 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 A
04302 能从众多的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辨认出光的折射现象 B
04303 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B
04304 通过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具体分析、设疑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 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科学探究能力 A
04401 光的色散现象 A
04402 知道发生色散现象的本质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A
04403 知道光的色散实验,知道白光可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 紫七种颜色的光 A
04404 色光混合 A
04405 物体颜色由什么决定,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反射光的颜色决 定的,知道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透过光的颜色决定的 A
04406 知道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 光 A
04407 能用光的色散现象、色光的混合及物体颜色知识简单解释一些现 象和应用实例 A
04501 认识凸透镜,了解凸透镜相关概念,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A
04502 知道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会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画光路图 A
04503 根据凸透镜的特殊光线,知道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A
04504 了解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区别,并且通过阅读知道凹透镜对光有发 散作用 A
04505 从生活经验出发,知道放大镜可成虚实、正倒、大小不同的像, 进而展开科学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B
04506 根据探究问题,提出合理猜想,设计实验、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探 究,从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感受科学实验的严谨,培养实 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A
4
04507 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知道成像的虚实、正 倒、大小与物距的关系 B
04508 了解实像与虚像的区别以及判断方法 A
04601 了解眼睛的简单构造和眼睛视物的基本原理 A
04602 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方法 A
04603 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 B
04604 通过介绍显微镜、望远镜的发展历程和功能改进,使学生认识到 科技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要性,了解科技的持续性发展将加深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科学和技术的热爱之情 A
04605 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在生活实际的应用,以及将原理和现象综合 应用解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遇到的综合问题 C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单元作业设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具有自主选择性、不同形式的内容作业,注 重基础性和评价功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与挖掘。所设计的拓展 型作业与实践型作业,都有一定的探究性,力图让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体验 由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所设计的巩固型作业以物理课程 标准为依据,在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材系统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 单元的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组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确定本单元 的知识系统,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与技能和有关物理概念理解程度,实
现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统一提升,全面实现学科素养的目标。
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
2.制订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
3.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评价
标准和方式设计。
五、课时作业
5
第一节 光的反射 (第一课时)
(一) 课前作业
作业目标 04101 预计完成时长 0.8 分钟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具体 内容 题目 1.每天一睁眼,我们就可见到光。在此之前,你有没有思考或遇 到过以下问题? (1) 光是如何传播的? 有 没有 (2) 光是否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有 没有 (3) 生活中你是否主动利用光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有 比如: ; 没有 (4) 生活中光对你有没有产生过不利的影响? 有 比如: ; 没有
答案 本作业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无统一答案。
作业评价 有自己的想法,能书面或口头表 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在学生进入光学学习之前,通过该项作业,了解学生在生活中是 否关注过光现象,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很多 物理问题都源于生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主 动性,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 念。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 中等 □较难
来源 □ 引用 □ 改编 √原创
作业目标 04101、04102 预计完成时长 0.8 分钟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具体 内容 题目 2.结合预习课文情况,举出你认为是光源的例子。
答案 太阳、点燃的蜡烛、燃烧的火炬、发光的电灯、水母等等
6
作业评价 能准确表达出光源的例子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在学生进入光学学习之前,通过该项作业,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能 力以及在生活中是否关注过光现象,进而引发学生思考。在接下 来的学习中,很多物理问题都源于生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 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作业目标 04101 预计完成时长 2 分钟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具体 内容 题目 3.晚上做作业只打开台灯后,作业本上的内容清晰可见,接着用 一本书挡住台灯,这时作业本上的内容就看不清了,然后慢慢移 开挡着的书,对比有何变化?依据此现象,你对光的传播有何猜 想?
答案 移开挡着的书后,作业本上的内容又能看清了。 猜想:光在空气中可能是沿直线传播的
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实践表述出自己的 做法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猜想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本作业情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意在引导 学生关注生活,了解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应有根有据。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量 2 题 预计完成时间 2 分钟
题号 学 作业目标
1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05
2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06
7
题目 1.下列事件中没有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 A.用遮阳伞遮太阳B.皮影戏C.乘动车排队检票入站D.小孔成像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
A.光在空气中一定以直线传播 B.光在水中一定以直线传播 C.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一定以直线传播 D.光在任何介质中都以直线传播
答案 1.C 2.C
作业评价 知道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物理知识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与应用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3 题 预计完成时间 3 分钟
题号 学 作业目标
1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05
2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04 04106
3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05
题目 1. 以下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 A. 日食的形成B.打篮球投篮C.瞄准射击D.影子的形成
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光线是实际存在的B.太阳光不能认为是平行光
C.光在真空中可以传播 D.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3.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剪有不同形状小孔的纸 片,放在发光的日光灯下方,适当调节纸片到桌面的距离后,同 学们惊奇地发现观察到桌面上日光灯通过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
8
为 (选填“发光的日光灯形状”或“小孔的形 状”),由此得出小孔所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 (选填“有 关”或“无关”)。
答案 1.B 2.C 3.发光的日光灯形状;无关
作业评价 知道实际问题中所蕴含物理知识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按要求熟练操作、观察现象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1 、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与应用 2 、学生可实际进行操作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判断,可以有 效突破学生的疑难和困惑,激发学习兴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四)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3 题 预计完成时间 3 分钟
题目编号 学 作业目标
1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05
2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04 04105
3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03
题目 1. 以下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是 ( ) 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B.水中月,镜中花C.一叶障目,不见泰山D.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2.晚上只打开房间的台灯,将笔先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再把笔立 起来,体验“立竿见影”的效果。接着把笔从远处靠近台灯,再远 离台灯,观察笔的影子长短变化,并完成以下问题: (1) 笔的影子变化情况 ()A.先变长再变短B.不变C.先变短再变长的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2) 影子的形成及变化情况是由于 引起的。
9
(3) 请你利用下图以作图的方式记录刚才的观察结果。
(
S
表示台

)
笔 位 置 1 笔 位 置 2 笔 位 置 3 笔 位 置 4
3.上课时,老师请小华同学到讲台上用激光笔照射教室的天花板, 学生们观察到天花板上出现了一个亮点。稍微改变照射的方向, 亮点的位置也会随之发生偏移,但没有观察到光是如何从激光笔 照到天花板上的。接着,老师用喷壶沿着照射的方向喷水雾,请 同学们继续观察,过后老师又用一张 A4 打印纸在光的传播方向 上来回移动,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结合以上实验,请你回答以下 问题: (1) 实验过程中采用喷水雾 (或用白纸) 的作用是为了显示光 的传播 (选填“快慢”或“路径”); (2)喷水雾后观察到的光路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在激光笔与天花板上亮点的连线上; (3) 课后你也可以和同学一起进一步探究,除了用喷水雾或白 纸的方法,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能显示出上述的实验现象?请举例 说明。
10
答案 1.B 2. (1) C (2) 光的直线传播 (3) 如图所示 3. (1) 路径 (2) 一定 (3) 有,比如:喷烟雾、拉棉线或撒灰尘等
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实践观察发现问题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用光路图将实际物理情境抽象成物 理模型 □优秀 □良好 □一般
具有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1.训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与应用 2.“立竿见影”是学生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不过,有些学 生在生活中并没有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本作业设计操作简单 易行,现象明显,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感受到物理问题就在身边; 问题的设置还可训练学生将实际物理情境抽象成物理模型 (画图 说明)。 3.经历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感受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 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11
(五) 实践作业
作业目标 04103 、04105 预计完成时长 2 小时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要求 (可以安排在国庆节期间,小组合作方式或邀请父母协助) 1. 选用不透光的筒状物自制小孔成像仪。小孔的形状可做成圆形 或三角形等,光屏可选用塑料膜 (可参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本 P57 图 4-11); 2.将自己的探究过程拍照上传班级学习群分享。 特别说明:关于小孔所成像的大小情况,除了可以用实验加 以探究,我们还可以从理论上加以推导证明,等同学们在数学中 学过相似三角形以后,再请大家用数学的知识推导出小孔所成像 的大小情况。
步骤 结合下列问题,探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 晚上开灯和关灯后分别进行实验,比较在什么环境中进行 实验较好? (2) 孔的大小对成像是否有影响?如何方便改变孔的大小? (3) 孔的形状对成像是否有影响?如何方便改变孔的形状? (4) 只改变烛焰到孔的距离,观察小孔成像仪所成的像有何变 化? (5) 只改变小孔到光屏的距离,观察小孔成像仪所成的像有何 变化? 加油站:物理学中把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称为实像,不能在光屏 上呈现,只能用眼睛看到的像称为虚像。
12
观察分析 根据以上探究现象,比较分析得出: (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2)小孔所成的像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 填“实像”或“虚像”)、 (选填“放大”、“等大”、 “缩小”或“放大、等大、缩小均有可能”); (3) 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取决于 (选填“孔 的形状”或“物体的形状”); (4) 孔的大小对于是否能成像,是相对于物体大小来说的,还 是绝对的?
答案 (1) 光的直线传播 (2) 倒立;实像;放大、等大、缩小均有可能 (3) 物体的形状 (4) 孔的大小对于是否能成像,是相对于物体大小来说的
作业评价 能就地取材并按步骤完成探究活动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一般
基于实验现象,能进行简单分析、归纳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本作业没有统一限定制作材料,为了让学生就地取材,最大 限度激发学生善于动手、勤动脑;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 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实验能力;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归纳,不断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学习群分享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不仅 让学生获得实验成功的喜悦,而且能让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学习与 借鉴。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或邀请父母协助,此活动不仅可以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同学或子女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培养合作精 神,同时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13
学 生 反 思 总 结
错题
错因
正解
收获 知识 (物理观念) 能力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情感、责任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
14
光的反射 (第二课时)
(一) 课前作业
作业目标 04105 、04107 预计完成时长 2 分钟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具体 内容 题目 晚上做作业只打开台灯后,作业本上的内容清晰可见,接着用一 本书挡住台灯 ,这时作业本上的内容就看不清了 ,这是由于 什么原因?你能否在不移开挡着的书的情况下,利用一面镜子, 使自己看清作业本上的内容?你知道此操作是利用了什么物理 知识吗?
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利用镜子将台灯发出的光反射到作业本上;光的 反射
作业评价 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现 象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实践,总结 表述出自己的做法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本作业是在前一课时作业基础上的延伸,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生 活,操作简单,现象明显,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接下来的 学习中,很多物理问题都源于生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与学习的主动性,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 活”的新课程理念。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题量 2 题 预计完成时长 2 分钟
题目编号 学 作业目标
1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07
15
2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10
具体 内容 题目 1.周末小华和妈妈到天鹅湖公园锻炼,妈妈用 手机拍下了湖中美丽的倒影,如图所示,这是 光的 现象。
2.请画出图中光的反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名称,其反射 角为 度。
答案 1.反射 2.如下图所示 ,60
作业评价 能规范作出光的反射光路图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1.关注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养成物理眼光 2.光的反射现象中相关概念和光路图是学习光学的基础,本作业 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4 题 预计完成时间 5 分钟
题目编号 学 作业目标
1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07
2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02 04107
3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11 04112
4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10
16
题目 1. 以下现象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 A. 阳光下树叶阴影区的小亮斑B. 阳光下的人影C.雨后的彩虹D.水中的倒影
2.“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一轮明月挂在天际,此时的月亮 (选 填“是”或“不是”) 光源。我们能看到天空中的月亮,是由于太阳 光照射到月亮后被 (选填“反射”或“吸收”) 的缘故。 3.教室走廊的金属护栏,在阳光的照射下有时某段时间某一位置, 我们会感到特别刺眼。这是由于 (选填“光的漫反射” 或“光的镜面反射”) 造成的,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应尽量避免这 样的强光进入眼睛,保护好视力。 4.根据如图所的反射光线画出入射光线并标 出入射角的大小。
答案: 1.D 4.如图所示 2.不是;反射 3.光的镜面反射
作业评价 能正确辨析相关现象及应用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规范画出光的反射光路图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本作业巩固基础知识,熟练辨析相关现象及应用,有环境保护的 意识与责任心。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四)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3 题 预计完成时间 5 分钟
题目编号 学 作业目标
1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05 04109
2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09 04111
3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108
17
题目 1.在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 2000 米混合√体接力 A 组决赛 中, 由范可新、曲春雨、武大靖、任子威组成的中国队夺得冠军, 为中国队赢得首枚金牌!他们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为他们骄 傲自豪!细心的小华在观看比赛时发现,每个运动员在赛道上都风 驰电掣般滑行,人影相随,其中冰面上的“影”是由于 形 成的,冰面下方的“影”是由于 形成的。 2.如图所示,一组平行的光线入射到甲图所示的平滑物体表面上,
反射光线依然平行;同样一组平行的 光线入射到图乙所示的不平滑物体表 面上,反射光线不再平行,此时光的 反射称为 (选填“漫反射”
或“镜面反射”),这种反射______ (选填“遵循”或“不遵循”) 光的 反射定律。 3.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请结合探究
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 他选择的光屏可以绕 ON 折转,使用可 折转的光屏,其目的 是 、 ;
(2) 实验时他应将光屏与平面镜______ (选填“垂直”或“任意”) 放置; (3) 将入射光线 AO 沿光屏 1 顺时针旋转时,观察到反射光线 OB 将沿光屏 2 旋转;当入射光线 AO 与平面镜垂直时, 反射光线 OB 与平面镜 (选填“平行” 、“垂直”),此时反 射角都等于 (选填“90°” 、“0°”); (4) 为了方便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你对小华选择 的器材有何改进处: ; (5)若将一束光贴着光屏 2 沿 BO 射向 O 点,光将沿图中 ______
18
的方向射出,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______ 的; (6) 某同学在实验时,让入射光线 AO 沿光屏 1 射向镜面,然 后转动光屏 2 ,并使其与光屏 1 在同一平面内,但在光屏 2 上没 有发现反射光线,其原因可能是 ,此时的反射 光线 (选填“存在”或“不存在”)。
答案 1.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2.漫反射; 遵循 3. (1) 可以呈现光路;可以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是否 在同一平面内。 (2) 垂直 (3) 逆时针;0° (4) 以法线为起始边用量角器事先在光屏上对称地标出角度(其 他表述合理即可) (5) 可逆的 (6) 光屏没有与镜面垂直放置;存在
作业评价 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问题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实验,能仔细观 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能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加以改进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1.以冬奥会为问题情境,除了培养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善于观 察和思考习惯外,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为祖国做贡献的责 任与担当。 2.本作业情景用图片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明确“漫反射”看起来 很“乱”,其实“乱中有序”。 3.经历探究“光的反射”的过程,感受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和方 法,提升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意识。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19
(五) 跨学科融合题
作业目标 04109、04111 预计完成时长 3 分钟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题目 如图甲所示, 自行车的尾灯是有很多角反射器组成的,两个互相 垂直的反射面即可组成角反射器,如图乙所示。当汽车的灯光照射 到它上面时,它能够将灯光反方向反射回去,以便引起司机的注 意。请在图乙中用光路图画出其工作原理,你也可以尝试结合数 学知识证明其工作原理。
甲 乙
答案 ( 1)如图所示 (2)证明:如图所示,根据反射定律 ∵∠1=∠2 (反射定律) , ∠3=∠4 (反射定律) ∵BO⊥CO(两镜垂直,法线也垂直) ∴ ∠2+∠3=90°, ∠1+∠4=90° 即∠2+∠3+∠1+∠4= 180
即∠ABC+∠BCD= 180°, AB 为入射光线,CD 为最终的反射光线 即 AB∥CD 并且方向相反。
20
作业评价 能把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结合 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本作业情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物理 观念落到实处,只要平时善于观察,发现问题多思考,就能不断 提升综合素养。同时通过本作业的设计,培养学生数理相结合的 思想。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六) 实践作业
作业目标 04109、04110 预计完成时长 6 分钟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问题 寒假的一天小华与妈妈在阳台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天。期间妈妈给 小华提了个问题:想办法把阳台上的太阳光照进客厅的花盆里。 如果请你帮小华完成此任务,请选择合适的器材,写出具体的操 作方案,并在图中画出相应的光路图(图中的 A 表示花盆的位置, 点 S 表示太阳光的方位)。
材料 自选
观察分析
21
答案 操作方案:拿一面镜子对着太阳,慢慢调整镜面的方向,直到太 阳光通过镜面反射到客厅的花盆上 (其他表述合理即可)
光路图如图所示:
作业评价 能按要求选择合适的器材独立完成 任务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简洁、科学表述操作方案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用光路图将实际物理情境抽象成 物理模型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本作业情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物理 观念落到实处,学生在发展形象思维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抽 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22
学 生 反 思 总 结
错题
错因
正解
收获 知识 (物理观念) 能力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情感、责任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
23
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
(一) 课前作业
作业目标 04201 预计完成时长 5 分钟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具体 内容 题目 请同学们将手放在镜子前,让手远离镜面,再靠近镜面,观察镜 中像的大小如何变化,镜中像的位置如何变化。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 集信息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实践,初步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作业目标 04202 预计完成时长 5 分钟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所示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 于确定___________; (2) 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在前 面蜡烛的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做屏幕,则白纸上将_______ (填 “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像,放在“烛
24
焰”上的手指________ (填“会”或“不会”) 被烧; (3) 实验中,小明正在观察蜡烛 A 的像,若用物理书挡在玻璃 板的后面,那么小明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蜡烛 A 的像; (4)如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 (选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5) 使点燃的蜡烛在几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 等的几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多次实验的目 的是___________。
答案 (1) 像的位置;(2) 大小;没有;虚;不会;(3) 能;(4) 不 变;(5)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作业评价 掌握基础的实验技能 □优秀 □良好 □一般
理解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探究方法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 行分析和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通过这道实验探究题考查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并考查学生对科 学探究方法和过程的理解程度。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3 预计完成时间 7 分钟
题号 学 作业目标
1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204
2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203
3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205
题目 1.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 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 若视力表全长为 0.8 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来
25
自视力表的光在平面镜表面发生了 (选填“镜面”或 “漫”)反射。 2.每天早晨当你面带微笑走进校园后以 1m/s 的速度走向整容镜 时,你在镜中的像以 m/s 的速度向你靠近,你在镜中的 像的大小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3.请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A′B′。 B (
A
)
答案: 1.5;0.8;镜面; 2.2;不变; 3.如图所示: B A A′ B′
作业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通过 3 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平面成像特点的理解。 能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像 (物) 的位置。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四)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3 预计完成时间 10 分钟
26
题号 学 作业目标
1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204
2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202
3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205
题目 1.我市天鹅湖公园里,如图所示,一只白鹭正在平静的水面上展 翅起飞。关于白鹭在水中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水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 白鹭飞得越高,水中的像越小 C.河水越深,水中的像离水面越远 D.水中的像与白鹭关于水面对称 2.如图所示,是小眀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他将蜡烛 A 作为 物体,用蜡烛 B 模拟 A 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白纸应放在水平面上,茶色玻璃板应与白纸垂直 B.为了使成像更清晰,蜡烛 B 应该点燃 C.蜡烛 A 、 B 的长度应该相等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效果更好 3.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点光源 S ,S 发出的一束光线被平面 镜反射后经过 A 点,请作出该光线的光路图。
答案 1.D; 2.B;
27
3.如图所示:
作业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通过 3 道综合题,考查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 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进一步理解平面镜成像 特点及原理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五) 实践作业---制作简易潜望镜
原理
材料
步骤
28
观察分析 1 、通过潜望镜观察物体的像是 (选填“正立”、“倒 立”); 2 、通过潜望镜观察物体的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 “缩小”); 3 、尝试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分析潜望镜的成像特点。 4 、查阅资料了解潜望镜在军事和生活中的应用 (可附纸)。
作业评价 根据潜望镜工作原理,能独立完成潜 望镜的制作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利用物理知识,简单分析实验现象 □优秀 □良好 □一般
作业分析及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制作类作业,通过小制作,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激发学习欲望。通过自制潜望镜,更深入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29
学 生 反 思 总 结
错题
错因
正解
收获 知识 (物理观念) 能力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情感、责任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
30
第三节 光的折射
(一) 课前作业
作业目标 04404 预计完成时长 5 分钟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具体 内容 题目 将一支铅笔插入透明的水杯或者水槽中,观察现象:在水中,铅 笔像是被弯折了;拿出来后,铅笔还是笔直的。这是什么原因? 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亲自实践收 集信息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分析、处理信息,得出结论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通过自己实践,初步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作业目标 04303 预计完成时长 5 分钟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具体 内容 题目 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中,小明将做记号的直尺竖着插入容器的水 中,在容器边观察 (眼睛位置如图所示) ,记号实际在 A 点处, 但小明却看见记号在 B 点处。 (1) 小明所看到的是记号 A 的_______ (选填“实”或“虚”) 像,但 A 的真实位置_______ (选填“改变了”或“没改变”)。 (2) 请在图中画出人眼看到 A 的光路图;
31
(3) 通过该实验能解释下列现象的是___________; ①看起来齐腰深的水,贸然下去会造成溺水事故 ②太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形成圆形光斑 ③平静的湖面能看到蓝天白云 ④渔民叉鱼,只有瞄准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答案 (1) 虚、没改变 ; (2) 如图所示: (3) ①④
作业评价 能将所学物理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 来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这道题是对课前作业的延伸,通过这道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 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应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问题。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3 预计完成时间 7 分钟
题号 学 作业目标
1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402
2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403
3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401
题目 1.下列描述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 A.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B.形影相随,亲密无间
32
C.镜中生花,脱离实际 D.水中捞月,一无所得 2.细心的小雪发现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既可以探究光的反射特 点,又可以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图中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 路。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根据实验现象及表中数据,可得 出结论: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 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发生了 ___________现象; (2) 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增大时,你所发现其它 两个角的变化特点是 ___________; (3 ) 实验中发现 ,反射光线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 ___________; (4 ) 根据表 中信息和图 中信息 ,你还能够得出 的结论是: 。 ___________ 3.潜水者看岸边的树,看到的是树___________ (选填“变矮” 或“变高”) 的虚像。潜水员在水下看到岸边的小鸟 S 在Sp点, 请作出游泳者在水下看到水上小鸟的光路图。
答案: 1.A;
33
2.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反射角和折射角都增大、在同一平面 内; 3.变高;如图所示:
作业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通过 3 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 能根据平光的折射规律作图。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3 预计完成时间 10 分钟
题号 学 作业目标
1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403
2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403
3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404
题目 1.周末小华在天鹅湖边散步,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湛蓝的天空、 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动,一幅 美丽的景象。小华看到水中的“云朵”是光的 _____现象,看到 水中的“鱼儿”是光的 _____现象,他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 _____ (选填“深”、“浅”)。他发现 B 处有一块鹅卵石,若想从 A处发 射激光照到鹅卵石上,则激光应射向_________ (选填“B点”“B
点上方”或“B点下方”)。 第 1 题 第 2 题
34
2.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逐渐往杯中加 水,观察到的光斑将会如何移动? 3.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光折射现象时,将一束入射角为 50° 的光线斜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然后逐渐往杯中加水,观 察杯底光斑的位置变化。他对实验中光偏折程度的差异产生了兴 趣.为了定量反映这种差异,他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比值”定 义为“偏折比”。根据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小明对影响“偏折 比”大小的因素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 1: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 2:与液体种类有关 猜想 3:与入射光的颜色有关 (1) 图甲实验中,测得折射角为 35° ,则此时的“偏折比”为 ______。加水过程中,杯底光斑将向______ (填“左”或“右”) 移动。 (2) 你认为猜想 1______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______ (3) 为了探究猜想 2,小明只将图甲中的水换成油,当油的深度 小于水的深度 (如图乙所示),杯底光斑位置恰与图甲实验时光 斑位置重合.对比可知:在相同条件下,油对光的“偏折比”比 水对光的“偏折比”______ (选填“大”或“小”)。 (4) 为了探究猜想 3,小明用图甲装置先后入射红、蓝色激光, 杯底光斑位置如图丙所示, 则______光的“偏折比”大。 (5) 将一束激光穿过如图丁所示的玻璃砖,若光在玻璃砖上表 面折射时的“偏折比”为 0.8,则光在下表面折射时的“偏折比” 为______。
35
答案 1.反射、折射、浅、B点; 2.向右移动; 3. (1) 0.7 、右; (2) 不正确、水面上升或下降时,入射角和折射角都不变; (3) 小 (4) 红 (5) 1 25
作业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通过 3 道综合题,考查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 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进一步理解平面镜成像 特点及原理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四) 实践作业
观察 图中是池塘上方警示牌和它在水中“倒影”的两幅照片
分析 1.水中的倒影与牌子本身相比 (选填“暗一些”、“亮一些”、 “无变化”),其中的物理道理是 。 2.由于刮风,图乙中的水面有涟漪,看图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你认 为图乙中的倒影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作业评价 能仔细观察现象,并准确记录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利用物理知识,简单分析现象 □优秀 □良好 □一般
作业分析及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观察生活现象,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 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36
学 生 反 思 总 结
错题
错因
正解
收获 知识 (物理观念) 能力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情感、责任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
37
第四节 光的色散
(一) 课前作业
作业目标 04401 预计完成时长 2 分钟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具体 内容 题目 太阳发出的光,照亮地球了地球,使万物生辉。你见过彩虹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彩虹形成的现象?
答案 开放性作业,答案合理即正确。
作业评价 能举例生活中的色散现象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简要表述彩虹等色散的具体 现象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理念,关注生活中光 现象,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从关注到观察,对生活现象升 入的分析和研究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作业目标 04401 、04402 预计完成时长 2 分钟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具体 内容 题目 研究白光的分解: 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狭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 侧面上,用光屏接收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射出的光线。 (1) 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光带,太阳光通过三棱镜 被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叫_____现象,该现象说明太阳光是
38
_____ (选填“单色” 、“复色”) 光, 实验说明太阳光是由 ___________其中色光混合而成的,光屏上 A 、B 是彩色光带边缘的色光, 由图可知三棱镜对 ___________ (选填“A”或“B”) 光的偏折能力更强。
答案 ( 1) 光的色散 复色 (2) 红、橙、黄、绿、蓝、靛、紫, B
作业评价 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完成实验设置问题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知道分解太阳光实验装置和光的色散实验,还原物理实验情景, 基于太阳光的分解实验的客观现象,了解光的色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4 预计完成时间 6 分钟
题号 学 作业目标
1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402
2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405 04406
3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404 04405
4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403 04405 04406
题目 1. 雨后彩虹,十分壮丽、彩虹是太阳光在传播过程中被水滴 ______而产生的。 2.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 (选填“反射”或“透过”) 的光的 颜色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 (选填“反射”或“透过”) 的光的颜色决定的;白色物体______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夏天穿 白色衣服感觉凉快;黑色物体______所有颜色的光,所以自然界 黑色颜色的花很少;蓝色的透明玻璃遮住发自然光的手电筒,透 过的光照在白色墙壁上呈______色;“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到花是 红的,因为花_______ (选填“吸收”或“反射”) 日光中的红色光;
39
3. 同学在暗室中做了一些实验, (1) 将三原色光投射到白色屏上,其投射情况如 图所示,A 区域是______色; (2) 一个同学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在暗室中,当红光照在 其身上时,看到的上衣为______色,裙子为______色; 4.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白屏上,被分解成七 种颜色的光: (1) 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 七彩光带,其中 B 处是 ______光; (2) 若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纸板上我们能看到______光, 再在绿色纸板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在绿纸板上______ (选填 “能”或“不能”) 看到光。 (3) 将温度计放在 A 处的外侧,发现温度计示数有显著变化, 说明_____ 的热效应最大,为了使温度计示数上升明显,应该 。 _____
答案: 1.折射 2.反射 透过 反射 吸收 蓝色 反射 3. (1) 白 (2) 红 黑 4. (1) 紫 (2) 绿 不能 (3) 红外线 将温度计玻璃泡涂成黑色
作业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1. 了解物理现象背后的物理本质,弄清形成绚丽多姿、五颜六色 物体的正真的原因。 2.对光的色散问题的深入思考,设置的问题相比较课堂作业较大 提升和拓展, 旨在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四) 课后作业 (B 组)
40
题量 2 预计完成时间 8 分钟
题号 学 作业目标
1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401 04402 04403
2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405 04406 04407
题目 1.雨过天晴,我们在天空中有时能看到一条彩色的圆弧形光带, 其色彩排列为外红内紫,这种彩弧称为虹。实际上虹是由折射和 反射形成的光学现象。太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 然后在 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如图所示。由于 各种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太阳光经过水滴折射后会发生色散现 象,分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太阳光经过水滴_______后会分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 是光的______现象。 (2) 不同颜色的光经过水滴后偏折程度_____ (填“相同”或者“不 同”) 。 2.找几张颜色不同的纸(白色、黑色、红色、黄色、绿色、蓝色各 一张),再找几张与上面颜色相同的透明色纸和一个亮度比较强的 手电筒.在黑暗的房间里,把几张颜色不同的纸排列在墙上,然 后分别用透明的色纸蒙住手电筒的前端,用产生的不同色光分别 照射到各张色纸上,把观察到的各张色纸的颜色填入了下表中.
41
通过观察和记录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有: ( 1)在白纸上,无论哪种颜色的光照射上去,都能看到那种颜色, 这说明______________. (2)在黑纸上,无论哪种颜色的光照射上去,都能看到黑色,这说 明________________. (3)红、蓝、绿各种颜色的纸,它们只能反射和它颜色的色光,对 其余的色光都___________. (4) 请你有上述结论解释,为什么水果店卖西瓜 (红瓤) 时, 总喜欢撑一项红色的遮阳伞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折射 色散 不同 2. 白纸能反射各种色光 黑纸不能反射各种色光(黑纸能吸收各种 色光) 相同吸收 透过它的光线颜色它反射的光线的颜色因为 红遮阳伞透过的主要是红色,红光照射到西瓜的红瓤上后,反射 的也主要是红光,红色就更突出,所以瓜瓤看上去就更红
作业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1.通过阅读了解虹的形成原因,强化光经过水滴折射后,不同色 光偏折程度不同的事实,把学习的物理知识实际运用到实际物理 情景和物理现象的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2.根据实验记录的结果,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物体的颜色 由什么决定的规律,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 所有色光,再次认识到物体的颜色由反色光的颜色决定。能解释 生活现象,以培养学生处理数据能力,分析论证的能力,培养学 生用语言和文字表达科学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42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五) 实践作业---利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灯光
材料 三棱镜 水 白纸 红纸 蓝色玻璃
步骤 1. 利用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2. 改变三棱镜的角度,观察光谱会发生哪些 变化; 3.利用三棱镜分解家里的灯光,或手电筒的光
观察分析 现象可附照片进行说明 根据以上探究现象,分析得出: (1) ; (2) 。
作业评价 能独立根据给定的器材设计实 验并进行实验。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 记录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利用物理知识,简单分析实 验现象,并和同学或家长交流。 □优秀 □良好 □一般
作业分析及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实践类作业,通过亲自实践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 兴趣,培养学生创新实验能力;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归纳,不断提 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动手制作和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经历 科学探究完整过程。
43
学 生 反 思 总 结
错题
错因
正解
收获 知识 (物理观念) 能力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情感、责任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
44
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一) 课前作业
作业目标 05101 预计完成时长 3 分钟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具体 内容 题目 找找家里的近视眼镜片、老花镜、放大镜,比较一下不同镜片的 形状,以及透过这些镜片你分别观察到了怎样的像。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课前活动,主动实践 收集镜片 □优秀 □良好 □一般
通过观察、触摸等方法知晓不同 镜片中间与边缘厚薄程度不同 □优秀 □良好 □一般
通过观察发现同一镜片却可以 有不同成像情况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感知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区别,在观察 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进 行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铺垫。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作业目标 04501 、04502 预计完成时长 6 分钟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具体 内容 题目 如图是两个光学器件
45
(
A
) . B .
(1) 凹透镜是_____; (2) 太阳光正对着透镜 A,光会聚于一点,即为该透镜的_____。 (3) 应舞台需要一束平行光,可将灯泡放置于透镜____ 的焦点 (选填“A”或“B”);并绘制出光学原理
答案 (1) B (2) 焦点 (3) A 图如下
作业评价 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形状上的区别 □优秀 □良好 □一般
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平行光经 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即为焦点 □优秀 □良好 □一般
知道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之一,过焦点的 入射光,经折射后平行射出,从而解决 实际问题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对两种透镜的认识与区分,以及具体透镜的作用,从 而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3 预计完成时间 12 分钟
题号 学 作业目标
1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504
2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503
3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506 04507
46
题目 1.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 镜是( ) A. B. B. C. D. 2.正午时,太阳光垂直照射水平地面,取一直径是 15cm的圆形的 薄透镜正对阳光,在距透镜 12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 径是 5cm ,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小,则透镜的焦距可 能是( ) A. 6cm B. 12cm C. 18cm D. 9cm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如 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 (1) 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 , 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
_
_________
)cm.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所示的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 35 cm 刻度时,应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的位置, 可以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选填“放大” 、“等大”或“缩小”)的 实像,依据该成像情况可以制成_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
47
“投影仪”或“放大镜”);此时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光屏上 ___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成清晰的像。 (3)实验中若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为了使像成在光屏 的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 移动。 (4)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 ) A.光屏上不能成像 B.能成像,像是原来大小的一半 C.光屏上仍成原来的像,像比原来暗 D.要把光屏向前或向后移到适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答案 1. C 2.C 2. (1) 10.0 (2) 右 ; 放大 ; 投影仪 ; 会; (3) 上 ;(4) C
作业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通过难度层层递增的 3 道题,巩固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加深凸 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理解,通过实验题的训练提高对实验探究 过程中的理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四)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2 题 预计完成时间 4 分钟
题号 学 作业目标
48
1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508
2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507
题目 1.一幅如图甲所示的漫画立在桌面上。小霞把一个装水的玻璃杯 放在漫画前,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 猫,如图乙。小霞观察分析: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 边缘薄,起到 (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使 图片横向放大、颠倒,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 (填“实”或 “虚”)像,此时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满足 (填“f < u < 2f”或 “u > 2f”)。 2.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渐变大 B. 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 晰的像 C. 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 应用蜡烛在b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
答案 1. 凸透镜 ; 实 ; f作业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这两道题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对规律的记 忆与理解,能将规律应用于具体情境解决真实问题。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49
(五) 实践作业---制作简易投影仪
材料 老花镜片一块,纸盒一个,辅材若干
步骤 1. 测出老花镜片的焦距; 2. 根据焦距,以及凸透镜成像规律,利用材料制作一个尺寸合适 的暗箱; 3.组装制作成简易的投影仪
观察分析 1.根据焦距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出物距范围,从而制作尺 寸合适的暗箱; 2.将手机打开播放视频,置于暗箱内合适的位置,调节凸透镜与 墙壁之间的距离,利用墙壁做光屏,实现“大屏观影”的体验。 3、总结投影仪工作时的特点
作业评价 能独立按步骤测出凸透镜焦距,并完 成制作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计算出物距与像距的合理范围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正确观察现象,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优秀 □良好 □一般
作业分析及 设计意图 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产品体现,让学生感受到 物理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与生活。
50
学 生 反 思 总 结
错题
错因
正解
收获 知识 (物理观念) 能力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情感、责任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
51
第六节 神奇的眼睛
(一) 课前作业
作业目标 04601 预计完成时长 1 小时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具体 内容 题目 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眼睛对于我们而言至关重要,那么关于 眼睛你有哪些好奇的问题呢?可以提前查阅相关资料,收集信 息,课上交流。
答案 答案合理即可
作业评价 能积极参与,并通过书籍、网络 等收集信息,拓宽知识面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分析、处理信息,总结概括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其主动搜集信息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 求知的意识,学会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二) 课堂作业
作业目标 04602 预计完成时长 5 分钟
学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具体 内容 题目 (1) 人的眼睛就像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所示是描述人眼 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_______ 图,景物在视网 膜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 大”或“缩小” 、“实”或“虚”)像.
52
(2)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 矫正方法的是______ 。(填序号)
答案 (1) 甲 ; 倒立 、 缩小 、 实 (2) ③ ; ①
作业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通过这道基础题,加深学生对眼睛视物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 能清晰辨别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三) 课后作业 (A 组)
题量 3 预计完成时间 7 分钟
题号 学 作业目标
1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603
2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604
3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605
题目 1.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 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 24 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 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某嫌 疑犯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 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 ,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53
A. 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 如果该人远离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 点 C. 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c 点 D. 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b点 2.放映幻灯片时,屏幕上的像太大,想让屏幕上的像变小些,采 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 将幻灯机移近屏幕,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 B. 将幻灯机移近屏幕,并使幻灯片靠近镜头 C. 将幻灯机远离屏幕,并使幻灯片靠近镜头 D. 将幻灯机远离屏幕,并使幻灯片远离镜头 3. 同学们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时,从侧面可以观察到 温度计插入水中的部分变大了。下列设备中应用了这一光学原理 的是 ( )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投影仪 D. 平面镜
答案: 1.D 2.A 3.B
作业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设计意图 通过 3 道基础题,巩固基础知识,加深对凸透镜成像特点的理解。 能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确定光学元件应用的原理。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改编 原创
(四) 课后作业 (B 组)
题量 2 题 预计完成时间 7 分钟
题号 学 作业目标
1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604
54
2 知道 理解 √应用 综合 04605
题目 1.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 ________ 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___ 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 成一个正立________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虚”或“实”) 。 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 的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2.小强同学利用装满水的圆底烧瓶、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 进行实验如图 1 所示。 (1)装满水的圆底烧瓶相当于是________透镜,小强首先将点燃的 蜡烛放在烧瓶前,在墙上看到了如图 2 所示现象,则在墙上呈现 的是烛焰倒立放大的________像: (2)在实验中,小强将装满水的圆底烧瓶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 3 所示,其中心对着“40 cm”刻度,然后分别移动蜡烛和光屏的位 置,在光屏上得到与烛焰大小相等的像,此时蜡烛位于“23 cm” 刻度处,光屏位于“57 cm”处, 由此可知,该装满水的圆底烧瓶 的焦距是________cm;
55
(3)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 3 所示的位置向左移至光具座 15 cm刻 度线处,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到适当的位置后会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填“放大 镜” 、“照相机”或“投影仪”); (4)一段时间后,蜡烛被烧短了,发现烛焰的像不在光屏中央,应 向________调节光屏才能使烛焰的像再次呈现在光屏中央; (5)小强将烧瓶放在书本前,看到如图 4 所示的现象,此时烧瓶 到书本的距离________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焦距;若要 观 察 到 如 图 5 所 示 的 现 象 , 则 他 要 进 行 的 操 作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倒立缩小 ; 一倍焦距以内 ; 虚 ; 远 2 、(1) 凸 ; 实 ; (2) 8.5cm (3) 左 ; 照相机 ; (4) 上 (5) 大于 ;将烧瓶靠近书本
作业评价 优秀 良好 一般
56
设计意图 通过 2 道综合题,考查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 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进一步理解凸透镜成像 特点及原理
作业 分析 难度 较易 √中等 √较难
来源 √引用 √ 改编 原创
(五) 查阅资料:眼镜片度数与焦距之间的关系
方法 1 、通过查阅了解近视眼镜片度数与焦距之间的关系 2 、结合自己配的眼镜片度数,计算出镜片焦距 3.若为远视眼镜,则将镜片正对着太阳光,找最小最亮的光斑, 测出镜片与光斑之间的距离,比较焦距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的误差
结论
作业评价 能合理使用互联网,查阅相关信息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理解度数与焦距之间的数量关系, 并准确计算 □优秀 □良好 □一般
能利用太阳光是平行光,测出镜片的 焦距 □优秀 □良好 □一般
作业分析及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拓展类作业,通过信息查阅与动手实验,提高学生学习 物理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57
学 生 反 思 总 结
错题
错因
正解
收获 知识 (物理观念) 能力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情感、责任等 (科学态度与责任)
58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题量 17 题 完成时间 60 分钟
一、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 32 分) 1.“伸手不见五指”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当有阳光或灯光的地 方,伸手即可见“五指” 。此时的“五指” (选填“是”或“不是”) 光源,能看 见“五指”是由于光的 。 2.小丽去郊游时看见树林边平静的溪水中有“蓝天白云”,这是 (选填“光的 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在水中所成的 (选填“实”或“虚”)像。 3.周末小华和妈妈到天鹅湖公园锻炼,妈妈用手机拍下了湖中美丽的倒影,如图 所示。爱思考的小华想,如果湖水上涨一些,那么合肥大剧院的顶部在水中的倒 影离水面的距离 (选填“变大” 、“不变”或“变小”)
第 3 题 第 4 题 第 5 题
4.如图所示,一束光以 25°的角斜射到镜面上,此时反射角是 ,转动镜面 使光束与镜面的夹角增大了 3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的夹角与原来相比减 少了 。 5.小军在阳光下吹出的肥皂泡是五颜六色的,这属于光的_______现象;我们看 到树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绿色的树叶只_______ (填“吸收”或“反射”) 绿光; 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的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 ______ 、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59
6.6 月 6 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透 镜。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 、缩 小的实像。 7.如图所示,站在河岸上的人(人的眼睛在 A 点)看见河里 B'点有一条小鱼,其实该 小鱼的真实位置在水面以下的 B 点,请在图中作出人眼看见该小鱼的光路图(作出 一条完整的光路图即可)。
第 8 题
第 7 题
8. 图中 O 为凸透镜的光心,F 为焦点,请画出烛焰上的 S 点发出的三条光线(中间一 条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其像的位置 S'。 二、选择题 (共 15 分,每题 3 分) 9.小华在课外用点燃的烛焰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小孔是三角形的,他调整烛焰 和小孔之间的距离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则他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的像是 ( ) A.三角形的像B. 圆形的像C.烛焰的正立像D.烛焰的倒立像
10. 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着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的倒影是光的折射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11.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 。放大镜的焦距为 25 cm 。奶奶
60
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 )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 25 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 25 cm 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12.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四种光学元件的作用:①都能改变光的传播 方向;②只有平面镜能成虚像;③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④只有凹透镜能 矫正视力;⑤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B. ①④⑤C.③④⑤D.①③⑤
13.如果有同学近视了,必须到专业眼镜店配近视眼镜,关于配戴了近视眼镜能正 常阅读的同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同学的眼睛不再是近视眼了 B.戴上近视眼镜后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虚像 C.戴上近视眼镜后像仍然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D.近视眼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 (每空 2 分,共 22 分) 14.如图是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时的实验装置;表格记录了不同的入射 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实验次 数 1 2 3 4 5 6 7入射角α0°10°20°30°40°50°60° 折射角γ 0° 7.9° 15.4° 21.5° 26.3° 33.5° 40.8°
( 1)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 现 : 折射角γ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α。 (2)入射角α增大时,折射角γ (选填“可能”或“不可能”)消失。
61
(3)若入射光线沿 BO 方向,则折射光线会和 OA 重合,这是因为 。 15.小明洗漱时感觉离镜子越近镜中的像越大,这与课本中描述的平面镜成像特点 不相符。于是,他用带支架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刻度尺、 白纸、光 屏、火柴、铅笔等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 ( 1)实验探究应在 (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既能成像又便于确定 。 (3)点燃蜡烛 A,将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至适当位置,使蜡烛 B 能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多次改变蜡烛 A 到玻璃板的距离,相应移动蜡烛 B 后总 能与A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选填 “有关”或“无关”)。 (4)小明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他将光屏放在蜡烛B 的位置,光屏承接不 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16.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 1)老师要求他观察物距等于 5 cm 时烛焰所成的像。实验时,他将点燃的蜡烛移到 物距为 5 cm 处(如图),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只有光斑(图中未画出)下列关于光斑 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A”“B”或“C”)。 A.光斑是烛焰所成的实像 B.光斑是烛焰所成的虚像 C.光斑是烛焰发出的光折射到光屏上形成的 (2) 为了观察物距等于 5 cm 时烛焰的成像特 点, 请你 写出接下来 的操作步 骤: 。 (3) 现将蜡烛移到光具座 25cm 刻度处,移动光屏,可以观察到一个 (选
62
填“放大” 、“等大” 、“缩小”) 的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 、“投影 仪” 、“放大镜”) 利用此原理工作的。 四、跨学科融合题 (每空 3 分,共 6 分) 17.如图所示,从固定光源发出一束与水平面构成 45°角的光照在液面上,光经过液 面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 S1,若光斑由 S1 向右移动了 2 m 移到 S2 时,则液面 (选填“上升”或“下降”)了 m。
实践作业 调查身边的光污 染现象 完成时间 一周
18.调查身边的光污染现象,并思考防治方法。(25 分) (1) 调查方法: (2) 身边有哪些光污染现象? (3) 对于防治光污染带来的危害,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63
答案 一、填空题 1.不是;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虚像 3.变小 4.65°;60° 5.色散;反射;绿 6. 凸;倒立 7. 8.
二、选择题 9.D 10.B 11.B 12.D 13.D 三、实验探究题 14. (1) 小于 (2) 不可能 (3) 光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15. (1) 较暗 (2) 像的位置 (3) 无关 (4) 虚 16. (1) C (2) 取下光屏,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 (3) 放大;投影仪 四、核心素养题 17.下降;1m 18.开放性题型,答案合理即可
6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