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12 17:00:29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积累35分
1.欧阳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笔法严谨,结构紧凑,被称为“欧体”。下列(  )幅是欧阳询的作品。
A.
B.
C.
【答案】A
【知识点】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考查了文学、文化常识。书法是指毛笔字书写,而绘画是一个以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颜色的做法,用具象来表现美。书法只有抽象的线条,而绘画既有线条,又有形象和色彩美。 欧阳询的书法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铭》,从A项“九成宫醴泉铭”可以看出就是他的作品。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2.下列诗句中带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千磨万击还坚劲(jìn),任尔东西南北风。
B.九曲(qǔ)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C.劝君更(gèng)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 坚劲 ”中的“劲”强健;有力。应读作“ jìng”,不读“jìn”,所以错误。
B:“九曲”中的“曲”弯弯曲曲。应读作“qū”,不读“qǔ”,所以错误。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3.张明在黄鹤楼游玩时,写下了这样的感受:“黄鹤楼的排yán形态,好像黄鹤飞翔……“其中“排yán形态”的“yán”字不会写,应选择正确的项是(  )。
A.沿yán边(多用在名词后):边~,沟~,炕~儿。
B.綖yán覆盖在冠冕上的装饰。
C.檐yán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房~,廊~,下。
【答案】C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黄鹤楼的排yán” 指黄鹤楼屋檐顶下伸出的边沿部分,所以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到饭桌上的菜,小弟弟一声不吭,怒气冲冲地走进房间。
B.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一个个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模样。
C.阅读一本好书,如同欣赏优美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C加点词语使用无误;
B:加点词语使用有误,万象更新: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与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5.下面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表达情感的方式。
又是一天好时光!清早的阳光温暖又明媚,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天空是那样的明朗,通往学校的林荫道上,走过来一群快乐的小朋友,你看,路旁的花儿微笑着为他们打招呼,树上的小鸟也为他们唱起了快乐的歌谣。
A.直接表达情感 B.融情于景物描写 C.融情于人物描写
【答案】B
【知识点】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文章的表达方法。表达手法常用的有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等。要结合语段内容分析。结合句子可知,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美好的心情,这是融情于景。故选:B。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表达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根本宗旨。
B.《马诗》《石灰吟》《竹石》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C.《匆匆》一文以陈述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
【答案】C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解答】A、B正确;
C.有误,《匆匆》一文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形成自己的知识记忆脉络并在识记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7.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B.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都披上了银纱。
C.比赛成绩出来,学生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C项都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项把月光比作了银纱,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修辞手法。比喻就是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看见我,奶奶就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过去的往事。
B.马路边挺立着一棵棵高大的白杨树。
C.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做题时先要弄清句子属于什么毛病,然后再解答。A:“ 过去的”和“往 ”语义重复。去掉“往”即可。
B:没有语病。
C:“ 既然 ……也……”关联词搭配不当,“也”换成“就”即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关联词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尽量少改。
9.阅读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你一定会被董存瑞的精神品质所打动。如果用下面的诗句表达他的精神品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位卑未敢忘忧国。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 A.“ 位卑未敢忘忧国 ”意思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去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结合名言的意思可知B项符合题干语境。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记录的,具有警示性作用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做本体的关键在于理解选项句子的意思。
10.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倒霉的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尽管处境(qī liáng)   ,但他没有畏惧,为了抵抗野兽的(qīn xī)   ,他想尽了办法,为了控制苦闷的情绪,他按照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记录自己所遭遇的幸与不幸,(lǐ zhì )   地看待自己的处境。
【答案】凄凉;侵袭;理智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凄凉”的“凄”不要写成同音字“妻”,“侵袭”的“侵”不要写成形近字“浸”。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凄凉、侵袭、理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11.学校要举行“诗词大会”,其中有一个“飞花令”的环节,飞花令要飞的字要从“雪、雨、花、春、柳、山、水"等字中出,请你选择其中要飞的字,完成填空。
我要飞的字:    飞花令 我要飞的字:   
还有这个字的诗句:    还有这个字的诗句:   
【答案】雪;花;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飞花令”的游戏目的就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名句。结合平时积累可作答。如选“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花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
故答案为:雪;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名句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名言名句,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12.本学期我们阅读了几部外国名著,请填写下面的阅读推荐卡,与他人分享你最喜欢的一部外国名著。
阅读推荐卡
我要推荐的一本外国名著是《   》
我推荐的理由是:
其中,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是:   
【答案】汤姆·索亚历险记;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值得一看。 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意志坚定。 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考查了口语交际。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想法进行作答,注意句意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符合题干的要求即可。按要求写出一部外国名著即可。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主要讲了 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的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值得大家看一看。
故答案为:汤姆·索亚历险记;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意志坚定。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点评】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13.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同学希望你在他的纪念册上写临别赠言,请仿照下面其中一个句式也写句,注意字迹工整、美观。
A.阳光会走,花儿会谢,唯有你我的友谊,才是永恒。
B.生活如一条长河,愿你是一叶执着的小舟;生活如一叶小舟,愿你是一名风雨无阻的水手。
【答案】成长之路如一首歌曲,愿你是跌宕起伏的旋律;生活如一只旋律,愿你是荡气回肠的音符,歌声婉转,基调悠扬。
【知识点】仿写
【解析】【分析】此题完成时注意围绕“临别赠言”来仿写,要体现学生临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还要具有激励性。例句二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结合生活实际可仿写。
故答案为:成长之路如一首歌曲,愿你是跌宕起伏的旋律;生活如一只旋律,愿你是荡气回肠的音符,歌声婉转,基调悠扬。
【点评】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14.语言实践。
(1)从宣传图片中找个关键词,作为图片的题目。
(2)请根据图意向大家介绍街道上的文明现象。
【答案】(1)礼让
(2)一辆轿车行至街道人行道斑马线前,看到了两个小朋友正在过人行横道,便主动停下来,等小孩过了斑马线才开始正常行驶。
【知识点】语言得体;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画内容可以看出,一辆轿车行驶在马路上主动礼让两个孩子,所以,关键词是“礼让”,可以以“礼让”为图片题目。
(2) 认真观察图画: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结合题目中的提示及图画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写话。 图中的主题是“礼让”,可以围绕此主题介绍。如:一辆轿车行至街道人行道斑马线前,看到了两个小朋友正在过人行横道,便主动停下来,等小孩过了斑马线才开始正常行驶。
故答案为:(1)礼让。 (2)一辆轿车行至街道人行道斑马线前,看到了两个小朋友正在过人行横道,便主动停下来,等小孩过了斑马线才开始正常行驶。
【点评】 考查了实践作业。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观察图画中内容,分析图画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图画进行合理的想象,组织完成作业。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15.把古诗补充完整。
16.第句诗中的“咬定”两字突出了竹子   的品质。1分
【答案】15.千磨万击还坚劲
16.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中古诗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5.考查古诗句的默写。结合课本内容解答。由下句“ 任尔东西南北风 ”可知上句“千磨万击还坚劲”
故答案为:千磨万击还坚劲
16.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竹石》一诗中,首句中用“咬定”二字,把竹石拟人化。开头用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故答案为: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传说也有纪念屈原、伍子胥、曾娥及介子推等说法。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如挂艾草、沐兰汤、熏苍木等。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天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①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②能还。
国亡身殒③今何有,只留离骚④在世间。
在释:①竞渡:赛龙舟。②讵(jù):岂,表示反问。③殒(yǔn ): 死亡。④《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下列表达不符合材料内容的项是(  )。
A.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B.《和端午》是诗人在端午节想到屈原有感而作,整首诗凄清悲切、情意沉,
C.材料一主要介绍的内容是端午节的历史发展。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关于端午节的导图。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 端午节的别称: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的活动:   
【答案】17.A
18.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传说也有纪念屈原、伍子胥、曾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天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赛龙舟、挂艾草、沐兰汤、熏苍木等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非连续文本的能力。此类文本的关键是认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材料二参考译文: 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17.考查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材料一, 主要介绍的内容是端午节的历史发展。 仔细阅读材料二可知, 《和端午》是诗人在端午节想到屈原有感而作,整首诗凄清悲切、情意沉。A项 没有在材料中 介绍。
故答案为:A
18.考查内容的理解。由材料一可知,端午节的由来: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传说也有纪念屈原、伍子胥、曾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由材料一可知,端午节的别称: 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 由材料一可知,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天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 由材料一和生活实际可知:端午节的活动有:赛龙舟、挂艾草、沐兰汤、熏苍木等 。
故答案为:由来: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传说也有纪念屈原、伍子胥、曾娥及介子推等说法。别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意义: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天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活动:赛龙舟、挂艾草、沐兰汤、熏苍木等。
阅读《酸酒》,完成下面小题。
有上酒店而嫌其酒酸者,店人怒,吊之于梁①。客过,问其故,诉②曰:“小店酒极佳,此人说酸,可是该吊?”客曰:“借我一杯尝之。”既③尝毕,攒眉谓④店主日“可放此人,吊了我吧。”
注释:①梁:房梁。②诉:诉说、申辩。③既:已经,……之后。④:说。
19.文章中有两个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请写下来。
20.下列带点词语与其他句子意思不同的项是 (  )
A.客过,问其故。
B.这次会议重要,不能无故缺席。
C.恐大家疑虑、故再讲一遍。
21.联系上下文猜测划线句子的大致意思。
22.后来这个客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案】19.怒、攒眉
20.C
21.我小店的酒很好,这个人却说酒很酸,该不该吊起来
22.客人也尝出酒酸,但是店主人面对客观事实却毫不承认,还吊起客人于房梁,是个无赖;客人宁愿被吊,也不愿说违心话,,是个真君子,而且他语言富有机智,说话巧妙,充满辛辣的嘲讽。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参考译文: 有个人去酒店喝酒,嫌酒店里的酒太酸,店主人听了大怒,把这个人吊到了房梁上。有个客人路过,问店主吊人的原因。店主人申辩说:“我店里的酒很好,这个人却说很酸,该不该吊?”客人说:“给我一杯尝尝。”尝完后,客人皱着眉头说:“把这个人放下来,把我吊起来吧!”
19.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描写的判断。需要明确对人物的正面描写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神态就是人物的神情态度,表情等。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 文中“店人怒”店主人听了大怒。“攒眉谓”皱着眉头说。
故答案为:怒、攒眉
20.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义,辨析时注意联系具体语境选择。A:“ 客过,问其故 ”“故”原因。B:“ 这次会议重要,不能无故缺席 ”“故”C: “ 恐大家疑虑、故再讲一遍。 ”“故”所以。
故答案为:C
21.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佳”好。“此人”这个人。“ 吊 ”吊起来。我小店的酒很好,这个人却说酒很酸,该不该吊起来
故答案为:我小店的酒很好,这个人却说酒很酸,该不该吊起来
2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既③尝毕,攒眉谓④店主日‘可放此人,吊了我吧。’”尝完后,客人皱着眉头说:“把这个人放下来,把我吊起来吧!” 说明,客人也尝出酒酸,但是店主人面对客观事实却毫不承认,还吊起客人于房梁,是个无赖;客人宁愿被吊,也不愿说违心话,,是个真君子,而且他语言富有机智,说话巧妙,充满辛辣的嘲讽。
故答案为:客人也尝出酒酸,但是店主人面对客观事实却毫不承认,还吊起客人于房梁,是个无赖;客人宁愿被吊,也不愿说违心话,,是个真君子,而且他语言富有机智,说话巧妙,充满辛辣的嘲讽。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土豆花
①我从没想到,土豆的花,竟也这么漂亮!
②这是个意外发现。那天上干,去新居浇花。拉开阳台上的藤椅,眼睛便“刷”地一亮,我惊讶地发现了两簇花——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
③“土豆开花了,快来看!”遂欣喜地呼唤先生。先生跑来,也吃了一惊:“这土豆花,倒比你养的那些观赏花,还要好看。”
④汲错,是好看:一个青瓦盆,土豆赤裸着,干干净净地,卧在泥上。在叶与叶之间,突然蹿出两枝水汪汪的茎,茎顶上,又炸开一簇花,猛一看,像是水仙。只是,水仙的花,六瓣,而土豆花,五瓣。
⑤有句话叫“无心插柳柳成荫”,见两颗土豆发了芽,没有扔掉,随手按进一个废弃的旧花盆里,浇花时,给它匀上一点儿,没指望它成什么大器。前些天,见它枝繁叶茂,已够惊喜,做梦也没想到,今天,它竟灿灿地开了花。
⑥上网查看,才发现,土豆花,不仅有紫色,还有白色、粉色。最早欣赏土豆花的是法国人。两百多年前,在法国,它是时尚的标志。在国王的生日宴上,一个药剂师,把一束土豆花献给了王后,王后非常喜欢,外出时,插在头发上,国王也喜欢,别在纽扣上。一时间,全国爱美的女子,都迷上了土豆花,太太小姐们,把别土豆花,当成最时尚、高贵的象征。
⑦再后来,全国开始种土豆,就是这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花,结下的果实帮法国人度过了无米的荒年,被誉为“地下苹果”。药剂师的目标达到了。在药剂师眼里,土豆是食物,打动王后的,先是土豆花的美丽。
⑧有意思的是,长久以来,我只知道土豆好吃,并没想到它还会开花。平日里,琢磨最多的,是它的实用性,比如说:是土豆炖牛肉?还是爆炒酸辣丝?今天,居然看见它开花了,而且一开,就轻而易举地,开出了水仙的美。
⑨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土豆会不会开花,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过青春,有过红颜。
⑩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漂亮过。年轻时的她,永远穿着土褐色、方格子的旧衣,额头正中,印着拔火罐的圆痕,屁股上,一个圆圆的补丁,年轮似的,轧一圈圈的线。又因常年在地里劳作,脸被阳光晒得又黑又黄。但,姨妈告诉我,母亲年轻时,也是很漂亮的。她说,她清楚地记得,母亲出嫁那天,穿大红的衣,粉粉白白的脸,跟满月似的,两道细长的丹风眼,像戏台上的人。我很吃惊,问起父亲,母亲年轻时,是不是也很美丽,父亲先是冲母亲笑笑,然后,很认真地说:“好看啊……”
少年时的母亲,爱唱爱跳。因为家穷,上不起学,就和我大姨一起,趴在教室外边听人家讲课,唱歌。那时候,她的脑子好用,不像现在这样糊涂,一首歌,听一遍就能唱。走在路上又跳又唱,常引起路人夸赞:“这闺女,多脆生啊!”
但在我的想象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爱唱爱跳爱美的小女孩,和母亲扯在一起。我的母亲,在田里,汗流浃背;在灶台边,尘满面,鬓如霜。她是母亲,反正母亲就是那个样子:永远地弯着腰,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的美。
我想,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多少事,因太注重功用,而被忽略了美?或者说,正是因为实用,令我们忘记了其另一面的美?
2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4.“这是个意外发现”是指作者发现了(  )
A.两簇土豆花 B.土豆卧在泥上 C.阳台上的藤椅
25.下列不能说明土豆的实用性特点的一项是(  )
A.土豆炖牛肉
B.爆炒酸辣丝
C.土豆花像水仙一样美
26.文中的“母亲”跟"土豆花“相似的是(  )
A.朴素,都有开花时的美丽容颜
B.在恶劣的环境中能顽强生长
C.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
27.文章画线句子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描写母亲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8.文章中的⑥⑦自然段,似乎跟文章的主题关联不大,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29.注意加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意思。
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那么美。
【答案】23.这篇文章描写了作者无意间种下的土豆,竟开出了美丽的土豆花,由花及人,想到了母亲,她同样质朴平凡,但她的美却常常被忽略。
24.A
25.C
26.A
27.这段话主要从外貌和动作描写母亲的,从外貌中可以看出母亲的朴素、勤劳。
28.通过阅读可知,文章第⑤⑥段插叙了法国人爱土豆花的典故,突出了土豆不仅实用而且美丽的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曲折有致,为下文托物言志,赞美母亲做好铺垫。不可以删去。
29.这句话把接受母爱时心安理得的心理与对土豆的感受联系起来,表达出作者对母亲只接受照顾和关爱,却从不关心母亲的青春和美丽的惭愧心理。
【知识点】状物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23.本题考查选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多种,本文适合课题填充法。首先,读懂题目字面上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把题目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接着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修整,使表达更加全面就行了。这篇文章描写了作者无意间种下的土豆,竟开出了美丽的土豆花,由花及人,想到了母亲,她同样质朴平凡,但她的美却常常被忽略。
故答案为:这篇文章描写了作者无意间种下的土豆,竟开出了美丽的土豆花,由花及人,想到了母亲,她同样质朴平凡,但她的美却常常被忽略。
2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从文中“ 我惊讶地发现了两簇花——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 ”可知答案: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
故答案为:A
2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从文“ 平日里,琢磨最多的,是它的实用性,比如说:是土豆炖牛肉?还是爆炒酸辣丝? ”可知, 土豆的实用性 指“土豆炖牛肉、爆炒酸辣丝”。
故答案为:C
26.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但在我的想象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爱唱爱跳爱美的小女孩,和母亲扯在一起。我的母亲,在田里,汗流浃背;在灶台边,尘满面,鬓如霜。她是母亲,反正母亲就是那个样子,永远地弯着腰,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那么美”可知,文中“母亲”与“土豆花”的相似之处是朴素,都有“开花”时的美丽容颜。
故答案为:A。
27.考查了对描写方法的理解。“ 年轻时的她,永远穿着土褐色、方格子的旧衣,额头正中,印着拔火罐的圆痕,屁股上,一个圆圆的补丁,年轮似的,轧一圈圈的线 ”描写了母亲的外貌。“ 又因常年在地里劳作,脸被阳光晒得又黑又黄 ”描写了母亲的外貌、动作。这段话主要从外貌和动作描写母亲的,从外貌中可以看出母亲的朴素、勤劳。
故答案为:这段话主要从外貌和动作描写母亲的,从外貌中可以看出母亲的朴素、勤劳。
28.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此题要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主旨。通过阅读可知,文章第⑤⑥段插叙了法国人爱土豆花的典故,突出了土豆不仅实用而且美丽的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曲折有致,为下文托物言志,赞美母亲做好铺垫。不可以删去。
故答案为:通过阅读可知,文章第⑤⑥段插叙了法国人爱土豆花的典故,突出了土豆不仅实用而且美丽的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曲折有致,为下文托物言志,赞美母亲做好铺垫。不可以删去。
29.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此题要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主旨。这句话把接受母爱时心安理得的心理与对土豆的感受联系起来,表达出作者对母亲只接受照顾和关爱,却从不关心母亲的青春和美丽的惭愧心理。
故答案为:这句话把接受母爱时心安理得的心理与对土豆的感受联系起来,表达出作者对母亲只接受照顾和关爱,却从不关心母亲的青春和美丽的惭愧心理。
三、表达.交流(30分)
30.任选题完成
(1)题目一: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也有的让你厌烦……请回忆突出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以《这样的人让我》为题写一篇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450字。
(2)题目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开始悄悄发生变化,请你大胆地发挥想象,二十年后,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你的生活。写篇不少于45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答案】(1)范文:
这样的人让我尊敬
两鬓苍苍,白须一握,虽然年过古稀仍然腰背挺直,声音洪亮;一生行医,造福乡里,淡泊名利——他,就是我最尊敬的一位医生。
从小我就知道他是这一带最有名的医者。父母和村中长辈说起他,总是赞不绝囗:我们这样的村子,多亏有这么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否则不少人可要多许多烦忧。周围村落甚至市里慕名而来的人也不少。幼小的我,对他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简单整洁的诊室,室内飘荡的淡淡药味。老爷爷和蔼的笑容,厚实又温暖的手掌,让每次处于病痛中的我,对“打针吃药”的恐惧稍稍减少了一些。
前段时间生病,久违地,我来到了诊所。大概是因为春季流感爆发,诊所里简直“人声鼎沸”。屋里气氛有些闷,大家似乎也有点烦躁,但老医生仍然不紧不慢地治病。他本来年纪就大了,行动有些缓慢,每一个病人坐下,他又要“望闻问切”。五分钟,十分钟,时间缓缓地流逝,周边烦躁的气息似乎与他无关,他脸上那温和平静的神色丝毫不见改变。“到底看好了没啊?怎么这么慢!”一个妇女显然是外村过来的,对医生不像我们那样尊敬。陪她一起的男人也帮腔:“对呀,我们都来一个小时了,还没排上。你不能快些吗?前面那些感冒的人也要看那么久!加点钱也行,让我们先看!”其他排队的病人也窃窃私语起来,“嗡嗡”声四起。我不禁有些好奇,老医生会怎样回应。医生认真地写完手上病历的最后一行字才放下笔,摘下眼镜,抬起头眯着眼睛看了看那对夫妻,微微笑了笑,说:“我得慢慢来,大病小病都不能掉以轻心。要不,我这老眼昏花的,看错了病,你们可饶得了我?”他幽默地说了这一句,又戴上眼镜,继续对下一个病人询问起来,手中的动作也不见加快。其他的病人听到这话,似乎也没那么烦躁了。那对夫妻见无人理会他们,快快地又坐了下来。
医生认真地写完手上病历的最后一行字才放下笔,摘下眼镜,抬起头眯着眼睛看了看那对夫妻,微微笑了笑,说:“我得慢慢来,大病小病都不能掉以轻心。要不,我这老眼昏花的,看错了病,你们可饶得了我?”他幽默地说了这一句,又戴上眼镜,继续对下一个病人询问起来,手中的动作也不见加快。其他的病人听到这话,似乎也没那么烦躁了。那对夫妻见无人理会他们,快快地又坐了下来。
我继续坐着等待,对眼前的这位医者,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意。
(2)未来的书店 未来的书店,宛如一本翻开的大书。在正面的幕墙上,你可以看到许多生动有趣的画面。它们向过路的行人推荐着新出版的书籍,吸引着人们走进知识的殿堂。
走进书店,先是“宝宝读物”区,让我们来看看有什么书吧。看,有一本叫《水果娃娃》的书,里面介绍着各种各样的水果。打开一看,图片颜色真鲜艳。更奇特的是,这本书有香味:翻到苹果图,就会散出苹果的清香:翻到葡萄图,可以闻到葡萄的香甜…….这样香味齐全的书,看着就让人爱不释手,馋涎欲滴。如果翻开一本叫《有趣的动物》的书,不仅可以看到许多动物,还可以听见它们的叫声。你说,宝宝能不喜欢这样的书吗?
告别了“宝宝读物”区,来到了“儿童读物”区,这里的书更有趣了。翻开《安徒生童话》,悠扬婉转的音乐飘散出来了,把你带到了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你可以阅读文字,也可以听故事爷爷讲故事,还可以看动画片,简直太神奇了。翻开《孩子的歌》,如果你不认识蝌蚪般的五线谱,也没有关系,只要轻轻按一下歌曲的题目,美妙的歌声就会传出来,你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学习新歌了。
过了“儿童读物”区,来到“成人读物”区,就可以看到许多叔叔阿姨在那聚精会神地学习。如果你想学厨艺,赶快看看关于烹饪的书吧,书页用动画形式教你美味佳肴的制作方法,做好的菜着你还能闻到它的香味呢,如果你想学习其它技术,只要找到相应的书,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学习。
真希望这样的书店快点走进我们的生活!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一要求写一写生活中让自己有所触动的人,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首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结合具体事例写出要写的人物的特点;题目二要求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未来二十年后的生活,要突出人工智能的运用对生活的影响。内容要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题目要求味”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作文一讲述自己非常尊敬的一位医生;作文二描写了人工智能管理下的未来的书店,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2023年小升初语文试卷
一、基础积累35分
1.欧阳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笔法严谨,结构紧凑,被称为“欧体”。下列(  )幅是欧阳询的作品。
A.
B.
C.
2.下列诗句中带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千磨万击还坚劲(jìn),任尔东西南北风。
B.九曲(qǔ)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C.劝君更(gèng)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张明在黄鹤楼游玩时,写下了这样的感受:“黄鹤楼的排yán形态,好像黄鹤飞翔……“其中“排yán形态”的“yán”字不会写,应选择正确的项是(  )。
A.沿yán边(多用在名词后):边~,沟~,炕~儿。
B.綖yán覆盖在冠冕上的装饰。
C.檐yán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房~,廊~,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看到饭桌上的菜,小弟弟一声不吭,怒气冲冲地走进房间。
B.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一个个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模样。
C.阅读一本好书,如同欣赏优美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5.下面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表达情感的方式。
又是一天好时光!清早的阳光温暖又明媚,空气是那样的清新,天空是那样的明朗,通往学校的林荫道上,走过来一群快乐的小朋友,你看,路旁的花儿微笑着为他们打招呼,树上的小鸟也为他们唱起了快乐的歌谣。
A.直接表达情感 B.融情于景物描写 C.融情于人物描写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的根本宗旨。
B.《马诗》《石灰吟》《竹石》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C.《匆匆》一文以陈述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
7.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他大吼了一声,大山都抖了三抖。
B.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都披上了银纱。
C.比赛成绩出来,学生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看见我,奶奶就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过去的往事。
B.马路边挺立着一棵棵高大的白杨树。
C.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9.阅读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你一定会被董存瑞的精神品质所打动。如果用下面的诗句表达他的精神品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位卑未敢忘忧国。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10.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倒霉的鲁滨逊流落荒岛后,尽管处境(qī liáng)   ,但他没有畏惧,为了抵抗野兽的(qīn xī)   ,他想尽了办法,为了控制苦闷的情绪,他按照商业簿记中借方和贷方的格式记录自己所遭遇的幸与不幸,(lǐ zhì )   地看待自己的处境。
11.学校要举行“诗词大会”,其中有一个“飞花令”的环节,飞花令要飞的字要从“雪、雨、花、春、柳、山、水"等字中出,请你选择其中要飞的字,完成填空。
我要飞的字:    飞花令 我要飞的字:   
还有这个字的诗句:    还有这个字的诗句:   
12.本学期我们阅读了几部外国名著,请填写下面的阅读推荐卡,与他人分享你最喜欢的一部外国名著。
阅读推荐卡
我要推荐的一本外国名著是《   》
我推荐的理由是:
其中,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是:   
13.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同学希望你在他的纪念册上写临别赠言,请仿照下面其中一个句式也写句,注意字迹工整、美观。
A.阳光会走,花儿会谢,唯有你我的友谊,才是永恒。
B.生活如一条长河,愿你是一叶执着的小舟;生活如一叶小舟,愿你是一名风雨无阻的水手。
14.语言实践。
(1)从宣传图片中找个关键词,作为图片的题目。
(2)请根据图意向大家介绍街道上的文明现象。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
15.把古诗补充完整。
16.第句诗中的“咬定”两字突出了竹子   的品质。1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传说也有纪念屈原、伍子胥、曾娥及介子推等说法。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如挂艾草、沐兰汤、熏苍木等。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天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①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②能还。
国亡身殒③今何有,只留离骚④在世间。
在释:①竞渡:赛龙舟。②讵(jù):岂,表示反问。③殒(yǔn ): 死亡。④《离骚》: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下列表达不符合材料内容的项是(  )。
A.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B.《和端午》是诗人在端午节想到屈原有感而作,整首诗凄清悲切、情意沉,
C.材料一主要介绍的内容是端午节的历史发展。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关于端午节的导图。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 端午节的别称: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的活动:   
阅读《酸酒》,完成下面小题。
有上酒店而嫌其酒酸者,店人怒,吊之于梁①。客过,问其故,诉②曰:“小店酒极佳,此人说酸,可是该吊?”客曰:“借我一杯尝之。”既③尝毕,攒眉谓④店主日“可放此人,吊了我吧。”
注释:①梁:房梁。②诉:诉说、申辩。③既:已经,……之后。④:说。
19.文章中有两个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请写下来。
20.下列带点词语与其他句子意思不同的项是 (  )
A.客过,问其故。
B.这次会议重要,不能无故缺席。
C.恐大家疑虑、故再讲一遍。
21.联系上下文猜测划线句子的大致意思。
22.后来这个客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土豆花
①我从没想到,土豆的花,竟也这么漂亮!
②这是个意外发现。那天上干,去新居浇花。拉开阳台上的藤椅,眼睛便“刷”地一亮,我惊讶地发现了两簇花——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
③“土豆开花了,快来看!”遂欣喜地呼唤先生。先生跑来,也吃了一惊:“这土豆花,倒比你养的那些观赏花,还要好看。”
④汲错,是好看:一个青瓦盆,土豆赤裸着,干干净净地,卧在泥上。在叶与叶之间,突然蹿出两枝水汪汪的茎,茎顶上,又炸开一簇花,猛一看,像是水仙。只是,水仙的花,六瓣,而土豆花,五瓣。
⑤有句话叫“无心插柳柳成荫”,见两颗土豆发了芽,没有扔掉,随手按进一个废弃的旧花盆里,浇花时,给它匀上一点儿,没指望它成什么大器。前些天,见它枝繁叶茂,已够惊喜,做梦也没想到,今天,它竟灿灿地开了花。
⑥上网查看,才发现,土豆花,不仅有紫色,还有白色、粉色。最早欣赏土豆花的是法国人。两百多年前,在法国,它是时尚的标志。在国王的生日宴上,一个药剂师,把一束土豆花献给了王后,王后非常喜欢,外出时,插在头发上,国王也喜欢,别在纽扣上。一时间,全国爱美的女子,都迷上了土豆花,太太小姐们,把别土豆花,当成最时尚、高贵的象征。
⑦再后来,全国开始种土豆,就是这看起来并不起眼的花,结下的果实帮法国人度过了无米的荒年,被誉为“地下苹果”。药剂师的目标达到了。在药剂师眼里,土豆是食物,打动王后的,先是土豆花的美丽。
⑧有意思的是,长久以来,我只知道土豆好吃,并没想到它还会开花。平日里,琢磨最多的,是它的实用性,比如说:是土豆炖牛肉?还是爆炒酸辣丝?今天,居然看见它开花了,而且一开,就轻而易举地,开出了水仙的美。
⑨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土豆会不会开花,正如,我从来没有想过,我的母亲,是不是也有过青春,有过红颜。
⑩在我的记忆里,母亲从来没有漂亮过。年轻时的她,永远穿着土褐色、方格子的旧衣,额头正中,印着拔火罐的圆痕,屁股上,一个圆圆的补丁,年轮似的,轧一圈圈的线。又因常年在地里劳作,脸被阳光晒得又黑又黄。但,姨妈告诉我,母亲年轻时,也是很漂亮的。她说,她清楚地记得,母亲出嫁那天,穿大红的衣,粉粉白白的脸,跟满月似的,两道细长的丹风眼,像戏台上的人。我很吃惊,问起父亲,母亲年轻时,是不是也很美丽,父亲先是冲母亲笑笑,然后,很认真地说:“好看啊……”
少年时的母亲,爱唱爱跳。因为家穷,上不起学,就和我大姨一起,趴在教室外边听人家讲课,唱歌。那时候,她的脑子好用,不像现在这样糊涂,一首歌,听一遍就能唱。走在路上又跳又唱,常引起路人夸赞:“这闺女,多脆生啊!”
但在我的想象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爱唱爱跳爱美的小女孩,和母亲扯在一起。我的母亲,在田里,汗流浃背;在灶台边,尘满面,鬓如霜。她是母亲,反正母亲就是那个样子:永远地弯着腰,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的美。
我想,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多少事,因太注重功用,而被忽略了美?或者说,正是因为实用,令我们忘记了其另一面的美?
2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4.“这是个意外发现”是指作者发现了(  )
A.两簇土豆花 B.土豆卧在泥上 C.阳台上的藤椅
25.下列不能说明土豆的实用性特点的一项是(  )
A.土豆炖牛肉
B.爆炒酸辣丝
C.土豆花像水仙一样美
26.文中的“母亲”跟"土豆花“相似的是(  )
A.朴素,都有开花时的美丽容颜
B.在恶劣的环境中能顽强生长
C.在不经意间给人惊喜
27.文章画线句子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描写母亲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8.文章中的⑥⑦自然段,似乎跟文章的主题关联不大,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29.注意加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的意思。
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那么美。
三、表达.交流(30分)
30.任选题完成
(1)题目一: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也有的让你厌烦……请回忆突出人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以《这样的人让我》为题写一篇作文,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450字。
(2)题目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开始悄悄发生变化,请你大胆地发挥想象,二十年后,人工智能如何影响你的生活。写篇不少于45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书法作品
【解析】【分析】考查了文学、文化常识。书法是指毛笔字书写,而绘画是一个以表面作为支撑面,再在其之上加上颜色的做法,用具象来表现美。书法只有抽象的线条,而绘画既有线条,又有形象和色彩美。 欧阳询的书法代表作是《九成宫醴泉铭》,从A项“九成宫醴泉铭”可以看出就是他的作品。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
2.【答案】C
【知识点】字音
【解析】【分析】A:“ 坚劲 ”中的“劲”强健;有力。应读作“ jìng”,不读“jìn”,所以错误。
B:“九曲”中的“曲”弯弯曲曲。应读作“qū”,不读“qǔ”,所以错误。
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3.【答案】C
【知识点】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黄鹤楼的排yán” 指黄鹤楼屋檐顶下伸出的边沿部分,所以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理解词语的含义,需联系词语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透过词语的表面义,深刻体味其内涵,还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4.【答案】B
【知识点】成语运用
【解析】【分析】A、C加点词语使用无误;
B:加点词语使用有误,万象更新:指一切事物都改变了面貌,显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与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了成语的正确使用。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平时要注意成语的积累,注意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分类记忆,并要学以致用。
5.【答案】B
【知识点】表现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文章的表达方法。表达手法常用的有托物言志、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借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等。要结合语段内容分析。结合句子可知,通过环境描写,表现人物美好的心情,这是融情于景。故选:B。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表达方法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6.【答案】C
【知识点】文章大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
【解析】【解答】A、B正确;
C.有误,《匆匆》一文以问句结尾,呼应了开头,直接抒发作者对时光一去不复返的慨叹。
故答案为:C。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我们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形成自己的知识记忆脉络并在识记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7.【答案】B
【知识点】修辞手法辨析
【解析】【分析】A、C项都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项把月光比作了银纱,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修辞手法。比喻就是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8.【答案】B
【知识点】修改病句
【解析】【分析】做题时先要弄清句子属于什么毛病,然后再解答。A:“ 过去的”和“往 ”语义重复。去掉“往”即可。
B:没有语病。
C:“ 既然 ……也……”关联词搭配不当,“也”换成“就”即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修改病句的能力。修改病句,首先从语法入手,找出句子关联词主干,看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得当。语序是否合理,意思有无重复;其次,语言表达合不合事理;最后再从语言习惯、感彩等方面仔细推敲,逐一分析。 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尽量少改。
9.【答案】B
【知识点】格言、名言
【解析】【分析】 A.“ 位卑未敢忘忧国 ”意思虽然职位低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曹植的《白马篇》,意思是抱着为国家为正义而死的决心去奔赴国难,把死亡看得就像回家一样。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结合名言的意思可知B项符合题干语境。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记录的,具有警示性作用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做本体的关键在于理解选项句子的意思。
10.【答案】凄凉;侵袭;理智
【知识点】看拼音写汉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凄凉”的“凄”不要写成同音字“妻”,“侵袭”的“侵”不要写成形近字“浸”。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凄凉、侵袭、理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11.【答案】雪;花;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知识点】古诗词运用
【解析】【分析】“飞花令”的游戏目的就是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名句。结合平时积累可作答。如选“雪”“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花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
故答案为:雪;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点评】本题考查对古诗名句的识记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好习惯,善于积累名言名句,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日积月累,厚积薄发。
12.【答案】汤姆·索亚历险记;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值得一看。 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意志坚定。 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知识点】作者作品
【解析】【分析】考查了口语交际。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想法进行作答,注意句意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符合题干的要求即可。按要求写出一部外国名著即可。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主要讲了 19世纪上半世纪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的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值得大家看一看。
故答案为:汤姆·索亚历险记;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意志坚定。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点评】口语交际是小学语文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增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很有帮助。
13.【答案】成长之路如一首歌曲,愿你是跌宕起伏的旋律;生活如一只旋律,愿你是荡气回肠的音符,歌声婉转,基调悠扬。
【知识点】仿写
【解析】【分析】此题完成时注意围绕“临别赠言”来仿写,要体现学生临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还要具有激励性。例句二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情感。结合生活实际可仿写。
故答案为:成长之路如一首歌曲,愿你是跌宕起伏的旋律;生活如一只旋律,愿你是荡气回肠的音符,歌声婉转,基调悠扬。
【点评】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仿写句子比较重要的一点是形式上的约束性,这就要求我们弄清例句的句式、句型甚至语气,仿写时要注意句子结构形式的高度一致。
14.【答案】(1)礼让
(2)一辆轿车行至街道人行道斑马线前,看到了两个小朋友正在过人行横道,便主动停下来,等小孩过了斑马线才开始正常行驶。
【知识点】语言得体;其他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1)根据图画内容可以看出,一辆轿车行驶在马路上主动礼让两个孩子,所以,关键词是“礼让”,可以以“礼让”为图片题目。
(2) 认真观察图画: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结合题目中的提示及图画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写话。 图中的主题是“礼让”,可以围绕此主题介绍。如:一辆轿车行至街道人行道斑马线前,看到了两个小朋友正在过人行横道,便主动停下来,等小孩过了斑马线才开始正常行驶。
故答案为:(1)礼让。 (2)一辆轿车行至街道人行道斑马线前,看到了两个小朋友正在过人行横道,便主动停下来,等小孩过了斑马线才开始正常行驶。
【点评】 考查了实践作业。完成此类题目要注意观察图画中内容,分析图画所表达的主题,然后结合图画进行合理的想象,组织完成作业。
【答案】15.千磨万击还坚劲
16.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本中古诗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15.考查古诗句的默写。结合课本内容解答。由下句“ 任尔东西南北风 ”可知上句“千磨万击还坚劲”
故答案为:千磨万击还坚劲
16.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竹石》一诗中,首句中用“咬定”二字,把竹石拟人化。开头用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故答案为: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
【答案】17.A
18.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传说也有纪念屈原、伍子胥、曾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天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赛龙舟、挂艾草、沐兰汤、熏苍木等
【知识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非连续文本的能力。此类文本的关键是认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材料二参考译文: 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17.考查内容的理解。仔细阅读材料一, 主要介绍的内容是端午节的历史发展。 仔细阅读材料二可知, 《和端午》是诗人在端午节想到屈原有感而作,整首诗凄清悲切、情意沉。A项 没有在材料中 介绍。
故答案为:A
18.考查内容的理解。由材料一可知,端午节的由来: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传说也有纪念屈原、伍子胥、曾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由材料一可知,端午节的别称: 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 由材料一可知,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天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 由材料一和生活实际可知:端午节的活动有:赛龙舟、挂艾草、沐兰汤、熏苍木等 。
故答案为:由来: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传说也有纪念屈原、伍子胥、曾娥及介子推等说法。别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意义: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天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活动:赛龙舟、挂艾草、沐兰汤、熏苍木等。
【答案】19.怒、攒眉
20.C
21.我小店的酒很好,这个人却说酒很酸,该不该吊起来
22.客人也尝出酒酸,但是店主人面对客观事实却毫不承认,还吊起客人于房梁,是个无赖;客人宁愿被吊,也不愿说违心话,,是个真君子,而且他语言富有机智,说话巧妙,充满辛辣的嘲讽。
【知识点】课外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文言文的学习要多读、多背,多积累文言字词。只要理解了文章的意思,所有的题目也就和现代文的阅读相同了,所以平时学习中要会背课文,还要懂得文章的意思。
参考译文: 有个人去酒店喝酒,嫌酒店里的酒太酸,店主人听了大怒,把这个人吊到了房梁上。有个客人路过,问店主吊人的原因。店主人申辩说:“我店里的酒很好,这个人却说很酸,该不该吊?”客人说:“给我一杯尝尝。”尝完后,客人皱着眉头说:“把这个人放下来,把我吊起来吧!”
19.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描写的判断。需要明确对人物的正面描写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人物神态就是人物的神情态度,表情等。神态是人的一种行为,指人脸各部分的动作和变化。 文中“店人怒”店主人听了大怒。“攒眉谓”皱着眉头说。
故答案为:怒、攒眉
20.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义,辨析时注意联系具体语境选择。A:“ 客过,问其故 ”“故”原因。B:“ 这次会议重要,不能无故缺席 ”“故”C: “ 恐大家疑虑、故再讲一遍。 ”“故”所以。
故答案为:C
21.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佳”好。“此人”这个人。“ 吊 ”吊起来。我小店的酒很好,这个人却说酒很酸,该不该吊起来
故答案为:我小店的酒很好,这个人却说酒很酸,该不该吊起来
2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既③尝毕,攒眉谓④店主日‘可放此人,吊了我吧。’”尝完后,客人皱着眉头说:“把这个人放下来,把我吊起来吧!” 说明,客人也尝出酒酸,但是店主人面对客观事实却毫不承认,还吊起客人于房梁,是个无赖;客人宁愿被吊,也不愿说违心话,,是个真君子,而且他语言富有机智,说话巧妙,充满辛辣的嘲讽。
故答案为:客人也尝出酒酸,但是店主人面对客观事实却毫不承认,还吊起客人于房梁,是个无赖;客人宁愿被吊,也不愿说违心话,,是个真君子,而且他语言富有机智,说话巧妙,充满辛辣的嘲讽。
【答案】23.这篇文章描写了作者无意间种下的土豆,竟开出了美丽的土豆花,由花及人,想到了母亲,她同样质朴平凡,但她的美却常常被忽略。
24.A
25.C
26.A
27.这段话主要从外貌和动作描写母亲的,从外貌中可以看出母亲的朴素、勤劳。
28.通过阅读可知,文章第⑤⑥段插叙了法国人爱土豆花的典故,突出了土豆不仅实用而且美丽的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曲折有致,为下文托物言志,赞美母亲做好铺垫。不可以删去。
29.这句话把接受母爱时心安理得的心理与对土豆的感受联系起来,表达出作者对母亲只接受照顾和关爱,却从不关心母亲的青春和美丽的惭愧心理。
【知识点】状物类记叙文阅读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认真阅读原文,在理解文章内容及表达主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语句分析作答即可。
23.本题考查选文主要内容的概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多种,本文适合课题填充法。首先,读懂题目字面上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把题目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接着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修整,使表达更加全面就行了。这篇文章描写了作者无意间种下的土豆,竟开出了美丽的土豆花,由花及人,想到了母亲,她同样质朴平凡,但她的美却常常被忽略。
故答案为:这篇文章描写了作者无意间种下的土豆,竟开出了美丽的土豆花,由花及人,想到了母亲,她同样质朴平凡,但她的美却常常被忽略。
2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从文中“ 我惊讶地发现了两簇花——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 ”可知答案:两簇浅紫色的土豆花。
故答案为:A
2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从文“ 平日里,琢磨最多的,是它的实用性,比如说:是土豆炖牛肉?还是爆炒酸辣丝? ”可知, 土豆的实用性 指“土豆炖牛肉、爆炒酸辣丝”。
故答案为:C
26.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但在我的想象里,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爱唱爱跳爱美的小女孩,和母亲扯在一起。我的母亲,在田里,汗流浃背;在灶台边,尘满面,鬓如霜。她是母亲,反正母亲就是那个样子,永远地弯着腰,陀螺似的转个不停。就像我天天吃土豆,却从来不信土豆会开花,更没有想到土豆花那么美”可知,文中“母亲”与“土豆花”的相似之处是朴素,都有“开花”时的美丽容颜。
故答案为:A。
27.考查了对描写方法的理解。“ 年轻时的她,永远穿着土褐色、方格子的旧衣,额头正中,印着拔火罐的圆痕,屁股上,一个圆圆的补丁,年轮似的,轧一圈圈的线 ”描写了母亲的外貌。“ 又因常年在地里劳作,脸被阳光晒得又黑又黄 ”描写了母亲的外貌、动作。这段话主要从外貌和动作描写母亲的,从外貌中可以看出母亲的朴素、勤劳。
故答案为:这段话主要从外貌和动作描写母亲的,从外貌中可以看出母亲的朴素、勤劳。
28.考查了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此题要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主旨。通过阅读可知,文章第⑤⑥段插叙了法国人爱土豆花的典故,突出了土豆不仅实用而且美丽的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曲折有致,为下文托物言志,赞美母亲做好铺垫。不可以删去。
故答案为:通过阅读可知,文章第⑤⑥段插叙了法国人爱土豆花的典故,突出了土豆不仅实用而且美丽的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曲折有致,为下文托物言志,赞美母亲做好铺垫。不可以删去。
29.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此题要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主旨。这句话把接受母爱时心安理得的心理与对土豆的感受联系起来,表达出作者对母亲只接受照顾和关爱,却从不关心母亲的青春和美丽的惭愧心理。
故答案为:这句话把接受母爱时心安理得的心理与对土豆的感受联系起来,表达出作者对母亲只接受照顾和关爱,却从不关心母亲的青春和美丽的惭愧心理。
30.【答案】(1)范文:
这样的人让我尊敬
两鬓苍苍,白须一握,虽然年过古稀仍然腰背挺直,声音洪亮;一生行医,造福乡里,淡泊名利——他,就是我最尊敬的一位医生。
从小我就知道他是这一带最有名的医者。父母和村中长辈说起他,总是赞不绝囗:我们这样的村子,多亏有这么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否则不少人可要多许多烦忧。周围村落甚至市里慕名而来的人也不少。幼小的我,对他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简单整洁的诊室,室内飘荡的淡淡药味。老爷爷和蔼的笑容,厚实又温暖的手掌,让每次处于病痛中的我,对“打针吃药”的恐惧稍稍减少了一些。
前段时间生病,久违地,我来到了诊所。大概是因为春季流感爆发,诊所里简直“人声鼎沸”。屋里气氛有些闷,大家似乎也有点烦躁,但老医生仍然不紧不慢地治病。他本来年纪就大了,行动有些缓慢,每一个病人坐下,他又要“望闻问切”。五分钟,十分钟,时间缓缓地流逝,周边烦躁的气息似乎与他无关,他脸上那温和平静的神色丝毫不见改变。“到底看好了没啊?怎么这么慢!”一个妇女显然是外村过来的,对医生不像我们那样尊敬。陪她一起的男人也帮腔:“对呀,我们都来一个小时了,还没排上。你不能快些吗?前面那些感冒的人也要看那么久!加点钱也行,让我们先看!”其他排队的病人也窃窃私语起来,“嗡嗡”声四起。我不禁有些好奇,老医生会怎样回应。医生认真地写完手上病历的最后一行字才放下笔,摘下眼镜,抬起头眯着眼睛看了看那对夫妻,微微笑了笑,说:“我得慢慢来,大病小病都不能掉以轻心。要不,我这老眼昏花的,看错了病,你们可饶得了我?”他幽默地说了这一句,又戴上眼镜,继续对下一个病人询问起来,手中的动作也不见加快。其他的病人听到这话,似乎也没那么烦躁了。那对夫妻见无人理会他们,快快地又坐了下来。
医生认真地写完手上病历的最后一行字才放下笔,摘下眼镜,抬起头眯着眼睛看了看那对夫妻,微微笑了笑,说:“我得慢慢来,大病小病都不能掉以轻心。要不,我这老眼昏花的,看错了病,你们可饶得了我?”他幽默地说了这一句,又戴上眼镜,继续对下一个病人询问起来,手中的动作也不见加快。其他的病人听到这话,似乎也没那么烦躁了。那对夫妻见无人理会他们,快快地又坐了下来。
我继续坐着等待,对眼前的这位医者,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敬意。
(2)未来的书店 未来的书店,宛如一本翻开的大书。在正面的幕墙上,你可以看到许多生动有趣的画面。它们向过路的行人推荐着新出版的书籍,吸引着人们走进知识的殿堂。
走进书店,先是“宝宝读物”区,让我们来看看有什么书吧。看,有一本叫《水果娃娃》的书,里面介绍着各种各样的水果。打开一看,图片颜色真鲜艳。更奇特的是,这本书有香味:翻到苹果图,就会散出苹果的清香:翻到葡萄图,可以闻到葡萄的香甜…….这样香味齐全的书,看着就让人爱不释手,馋涎欲滴。如果翻开一本叫《有趣的动物》的书,不仅可以看到许多动物,还可以听见它们的叫声。你说,宝宝能不喜欢这样的书吗?
告别了“宝宝读物”区,来到了“儿童读物”区,这里的书更有趣了。翻开《安徒生童话》,悠扬婉转的音乐飘散出来了,把你带到了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你可以阅读文字,也可以听故事爷爷讲故事,还可以看动画片,简直太神奇了。翻开《孩子的歌》,如果你不认识蝌蚪般的五线谱,也没有关系,只要轻轻按一下歌曲的题目,美妙的歌声就会传出来,你就可以轻轻松松地学习新歌了。
过了“儿童读物”区,来到“成人读物”区,就可以看到许多叔叔阿姨在那聚精会神地学习。如果你想学厨艺,赶快看看关于烹饪的书吧,书页用动画形式教你美味佳肴的制作方法,做好的菜着你还能闻到它的香味呢,如果你想学习其它技术,只要找到相应的书,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学习。
真希望这样的书店快点走进我们的生活!
【知识点】写人类作文;想象作文
【解析】【分析】题目一要求写一写生活中让自己有所触动的人,作答时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首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结合具体事例写出要写的人物的特点;题目二要求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写未来二十年后的生活,要突出人工智能的运用对生活的影响。内容要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围绕题目要求,紧紧抓住“题目要求味”来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领悟思考,作文一讲述自己非常尊敬的一位医生;作文二描写了人工智能管理下的未来的书店,作文中心突出,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1 / 1
同课章节目录